无线电广播基本知识介绍
广播电视技术第四章声音广播系统小结 (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四章声音广播系统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无线电广播基础知识(一)广播电视波段(频段)划分1、中波(中频):526.5kHz(570m)至1605.5kHz(187m),国内声音广播。
2、短波(高频):2.3MHz(130m)至26.1MHz(11.5m),国外声音广播。
3 、米波(甚高频VHF):48.7MHz(6.16m)至223MHz(1.35m),又分为Ⅰ、Ⅱ、Ⅲ三个波段。
4、分米波(特高频UHF):470MHz(0.64m)至958MHz(0.31m),主要用于地面电视广播,可容纳56个频道,它又分为Ⅳ、Ⅴ两个波段。
(1)Ⅳ波段470MHz —566MHz,DS-13 ~DS-24(2)Ⅴ波段606MHz —798MHz,DS-25 ~DS-485、微波:可分为特高频UHF(分米波)、超高频SHF(厘米波)、极高频EHF(毫米波)。
卫星广播通常使用波段:(1)C波段(3.9~6.2GHz),(2)Ku波段(11.7~12.2GHz)。
(二)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1、电波的传播途径:(1)天波传播—经过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2)空间波传播—经过对流层在自由空间传播;(3)地波传播—沿地球表面传播。
2、各波段电波传播的特点:(1)中波传播特点:白天主要由地波传播。
晚间D层消失,天波由E电离层反射可传到较远距离。
(2)短波传播特点:主要由天波传播。
有衰落现象。
传播的距离很远,可达上万公里。
(3)超短波(米波和分米波)传播特点:只能靠空间波视距传播。
传播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公里。
发射天线架得越高传播效果越好。
(4)微波传播特点:只能靠视距传播。
传播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可用中继形成微波链路传输。
(三)覆盖网和传输网1、覆盖网:扩大节目覆盖范围的网络。
由转播台、差转台和同步卫星实现。
2、传输网:台际节目信号传输的网络。
通常主用光纤链路,备用微波链路。
(四)调制和解调1、调制:在发送端,将要传送的信息(调制信号)运载到高频率的交变电流(载波)上的过程。
无线电广播

1.声音: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 Hz~20 kHz,通常把这一范围的频率,称为音频,有时也称为声频。
声音可以通过无线和有线广播的方式进行传送。
2.电磁波:在通入交流变化电流的导体周围会产生交流变化的磁场,交流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又会感应出交流变化的电场,交流变化的电场又在其周围产生交流变化的磁场,这种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电场不断交替产生,并不断向周围空间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3无线电波只是电磁波中的一小部分,但频率范围很宽。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的特性是不同的。
无线电波按其频率(或波长)的不同可划分为若干个波段,一股把分米波和米波合称为超短波,把波长小于30 cm的分米波和厘米波合称为微波。
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分成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
4.无线电广播基本原理:无线电广播所传递的信息是语言和音乐。
语言和音乐的频率很低,通常在⒛~20 000 Hz的范围内。
实际上,天线能够有效地将信号辐射出去,要求其长度与信号的波长成一定的关系为L=λ/4,λ/2,λ。
低频无线电波如果直接向外发射,需要足够长的天线,而且能量损耗也很大。
例如,对于1000 Hz 的语音信号,如果用74天线直接辐射,相应的天线尺寸应为75 km。
因此,实际上音频信号是不能直接由天线来发射的。
所以,无线电广播要借助高频电磁波才能把低频信号携带到空间中去。
无线电广播利用高频的无线电波作为“运输工具”,首先把所需传送的音频信号“装载”到高频信号上,然后再由发射天线发送出去。
为了有效地实现音频信号的无线传送,在发射端需要将信号“装载”在载波上。
在接收端,需要将信号从载波上“卸载”下来。
这一过程称为调制与解调。
能够携带低频信号的等幅高频电磁波称为载波。
载波的频率称为载频。
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中一个频率是640 kHz,这个频率指的就是载频。
日前无线电广播可分为两大类,即调频广播(FM)和调幅广播(AM)。
调幅广播是用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来装载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即用音频信号来调制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从而使原为等幅的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a)所示。
广播发射机技术

2.
3.
调频广播
用以上三部分信号对主载波信号调频, 总频偏仍为75kHz,其中导频信号固定 占用7.5kHz,主、副信号合用90%, 这样便形成了导频制立体声调频广播 信号。
38
调频广播
这种导频制立体声复合信号的频谱如图:
39
调频广播
第一段30Hz~15kHz和信号M,这也是 调频广播单声的整个频带,当接收机为 普通的单声道收音机时,只解调这一段, 此段以上部分只需简单的低通滤波器滤 除即可。
广播发射机
内容简介
无线电广播基础知识
电波
频段划分 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系统基本构成
发射机概述 常用广播发射机
2
无线电广播基础知识
广播:以无线电波(或导线) 传送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电视广播则指电视。
无线电的发明
1. 1820年---偶尔的发现电磁现象 2. 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 3. 1864年----麦克斯韦(无线电之父)发现 不用导线就可传播的电波。 4. 1884年---德国的赫兹验证电磁波的产生、 发射和接收的方法。
47
中、短波调幅广播
用调制信号(音频信号或视频信号)去 控制改变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从而使 高频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 化,即为调幅(AM)。
48
模拟电视发射机
我国模拟电视广播的视频信号带宽为 6MHz,射频带宽为8MHz(包括图像和伴 音)。也就是说,一套电视节目在传输时 需占据8MHz的带宽。
调频指数:是以弧度为单位的调频波的最大相 位偏移。调频指数和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 和调制信号的角频率成反比。
第4章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总结

1
的能力,通常以输入信号
功率与输出信噪比之间的
关系来表示。
抗干扰能力
4
衡量接收机在存在各种干 扰信号的情况下,保持正 常接收的能力。
选择性
2
衡量接收机在存在干扰信
号的情况下,正确接收有
用信号的能力。
动态范围
3 衡量接收机在输入信号强
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保 持正常工作的能力。
Part
04
无线电广播传播特性分析
信号处理
在发射端,信号处理主要包括音频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和调制处理。音频信号处理包括音频信号 的放大、均衡和压缩等;数字信号处理包括数字信号的编码、加密和复用等;调制处理则是将处理后 的传输线路
传输线路是指连接发射机和天线的馈线系统,包括同轴电缆、波导和光纤等。不 同的传输线路具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数字信号处理
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 的信号进行滤波、变换、识别等 处理,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和抗 干扰能力。
频率解调
通过检测信号的频率变化来恢复 原始信息,适用于调频(FM)信 号的解调。
相位解调
通过检测信号的相位变化来恢复 原始信息,适用于调相(PM)信 号的解调。
接收性能评价指标
灵敏度
衡量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
优缺点
数字音频广播音质清晰、稳定,可传输更多信息,如文字 、图片等,但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且需要专门的接收机才 能收听。
Part
06
案例分析:典型无线电广播系 统解析
案例一:某地区FM调频广播电台系统解析
发射机
采用高功率FM发射机, 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高频载 波信号,并通过天线辐射 出去。
天线系统
无线电广播发送与接收课件

调制器
调制器的作用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 适合发射的调制信号,常见的调制 方式包括调频(FM)和调幅(AM )。
天线
天线负责将高频信号转换为电磁波 并发送出去,天线的形状和尺寸对 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方向有影响。
调制技术
调频(FM)
FM是一种高频调制方式,它通过 改变高频信号的频率来承载音频 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音质 好等优点。
无线电广播是一种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 教育、娱乐等领域。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
无线电广播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发送端包括音频信号源、调制器、高频振 荡器和发射天线;接收端包括天线、解调器和音响设备。
音频信号源产生音频信号,调制器将音频信号调制到高频振荡器产生的载波上,形 成高频复合信号,通过发射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送到空间中。
接收端的天线接收到空间中的无线电波,传输到解调器解调出音频信号,最后通过 音响设备播放出声音。
无线电广播的历史与发展
无线电广播的发明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并开始 尝试利用它来传递信息。
1906年,加拿大发明家费森登首次实现了利用无线电波传送音乐和语音信号,标志着无线 电广播的诞生。
安全标准与规定
发射设备安全标准
01
确保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符合国际和地区的电磁
兼容性标准,以减少对其他无线电业务的干扰。
电磁辐射限制
02
设定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限制,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和安全。
发射设备认证
03
要求无线电广播发射设备经过认证,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与规定。
执照与许可制度
无线电广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 术
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知识介绍37228

无线电广播和收音机知识介绍无线电广播和接收是永远联系在一起的,就象鱼和水的关系一样。
长沙创威公司本着专业、专心的原则,致力于收音机、接收机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同时我们也始终关心广播事业的发展。
希望我们向大家介绍的无线电广播知识及一些有关收音机的知识能够满足您的要求,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您不吝赐教。
无线电的诞生过程无线电,是无线电技术的简称,是一门专门研究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各种信息的技术学科。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
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一 211 年) 就发明了司南。
而人类对于电和磁的真正认识和广泛应用、迄今还只有一百多年历史。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许多科学家对电和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取得了重大进展。
人们发现带电的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与磁学现象有类似之处。
1785 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总结前人对于电磁现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后人所称的“库仑定律”,使电学与磁学现象得到了统一。
1800 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研制出化学电池,用人工方法获得了连续电池,为后人对电和磁关系的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
1822 年,英国的法拉第在前人所做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证明了“磁”可以产生“电”,这就为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科学家们在这段时间里所作的对电磁学基本规律的研究,为后来无线电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孕育作用。
电磁学的发展,首先引起了通信方式的变革。
1837 年美国画家莫尔斯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实用的、用电码传送信息的电报机,之后,又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城之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报线路。
1876 年,美国的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人类最早的模拟通信。
1880 年以后,用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来传送信息已开始得到应用,人类进入了有线电通信时代。
英国的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电磁理论”,表现为四个微分方程。
无线电广播原理

无线电广播原理
无线电广播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在空间中传送声音、音乐、新闻、广告等信息。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波的特性来实现的。
首先,无线电广播需要一个发射器来产生射频信号。
这个射频信号可以是电台或广播电台播放的声音或音乐,也可以是新闻或广告等内容。
发射器会将这些声音或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一系列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编码和调制。
接下来,编码和调制后的信号会被送入一个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是一个特殊的装置,它可以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辐射到空间中。
当电信号流经天线时,会在空间中产生一个电磁场,这个电磁场以一定的频率振荡,这个频率就是无线电广播的频率。
然后,电磁波会从发射天线中传播出去,形成电磁波的辐射区域。
在这个辐射区域内,任何能接收到这个频率的无线电设备都能够接收到电磁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这些设备可以是我们常见的收音机、电视机等。
最后,接收设备会对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解调和解码,从而将信号转换回原始的声音、音乐或信息。
解调和解码的过程与发射过程相反,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放大,将电磁波的信号恢复成原始的声音或信息。
总结来说,无线电广播的原理是利用编码、调制、传输、接收
和解调等技术,将声音或信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并在空间中传播,再由接收设备将其转化回原始的声音或信息。
无线电广播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远程传输和接收,使得人们能够在不同地点收听到同样的内容。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
无线电广播的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具体来说,无线电广播是通过调制信号和载波进行传输的。
无线电广播首先将音频信号或其他类型的信息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高频信号。
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调制后的信号会被混合到一个较高频率的载波信号上,形成调制信号。
载波信号的频率通常比信息信号的频率要高很多,可以使传输更加稳定和高效。
调制信号接下来经过放大器进行增强,然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天线会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通过空中传播。
接收端的天线会接收到传播的无线电波,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会经过放大器进行增强,并经过解调器解调,恢复出原来的调制信号。
解调后的调制信号再经过放大器进行增强,并传送到扬声器等设备上进行放音。
最终,原本的音频信号或其他信息就被恢复出来。
总的来说,无线电广播的原理就是通过调制、传输和解调等过程,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电广播基本知识介绍
主持:总工办
一、什么是无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
无线电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为了让不熟悉无线电知识的听众弄懂什么是无线电波的波长,什么是无线电波的频率,我们不妨将无线电波比作一块石头掉入水中而产生的逐渐向外扩散的一圈圈水波:石头入水点是水波的中心,无线电发射天线则是无线电波的中心,那么相邻的两圈水波或电波之间的距离就叫波长。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与光的速度一样,即每秒30万公里。
用30万公里除以波长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无线电波的波长与频率是成反比的,频率越高的无线电波,其波长就越短。
波长的常用单位是米,频率的常用单位是赫兹、千赫兹、兆赫兹等。
例如,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波639千赫兹、短波9800千赫兹和调频106.1兆赫兹三个发射频率,它们相对应的波长则分别为469.5米、30.6米和2.8米。
我们平时在收听无线电广播时,基本碰到或使用的是频率这一概念,而波长这一概念却不太常碰到或使用;实际上,知道了某一无线电波的频率,只要简单换算一下,也就知道了该电波的波长。
二、什么是调幅收音机,什么是调频收音机?
现在世界上各个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有两种:一种叫调幅波,另一种叫调频波。
能接收调幅波的收音机就叫调幅收音机,能接收调频波的收音机就叫调频收音机。
下面我们重点来谈谈什么是调幅波,什么是调频波:
我们平常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各种声音(如人的说话声、音乐声等)本身的传播距离是十分短的,如某人在大声吼叫时,其它人能在三十米开外听清楚已是非常不易了。
而通过无线电广播(发射与接收),声音却可以传到上千公里、上万公里以外,而且传送的时间是基本忽略不计的。
这神奇的效果并不是声音本身所能做到的,而是声音通过"搭载"在无线电波上实现的。
我们知道,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而且在空中传播损耗也非常小,这是实现快速而又远距离传播的先决条件。
按无线电专业技术术语,把声音"搭载"在无线电波上叫"调制",而被当做传播交通工具的无线电波则叫"载波"。
把声音调制到载波的方式又有两种:一种是让载波的幅度随着声音的大小而变化,这种方式叫调幅制,被调制后的电波我们称之谓调幅波;另一种是让载波的频率随声音的大小而变化,这种方式叫调频制,被调制后的电波,我们称之谓调频波。
收音机做为一种接收工具,其内部线路是根据其所需接收的无线电广播(电波)的调制方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接收电路。
现在一般较高档的收音机基本是调幅与调频两种广播均能接收,用户通过拨动收音机上的波段开关来选择即可。
三、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前面我们已经向听众介绍了无线电波与调制的概念,大家已知道广播电台是将声音信息调制在高频无线电波上再发射出去。
收音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归纳为三步曲:第一步要接收到相应频率的无线电波,第二步是从无线电波上取出调制在其上的声音信息,第三步为把声音信息还原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下面我们较详细地来介绍这三个过程:
1. 无线电已与我们人类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如广播、电视、无线通迅等,可以说我们是生活在无线电波的包围中。
用于无线广播的无线电频率是非常众多的,一个频率对应一个电台的一套广播节目,而一台收音机一次也只能收听一个频率的广播节目。
这就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收音机应能有选择性地接收无线电波的能力。
事实上,收音机首先靠其本身配置的天线将各种频率的无线电波接收进来,然后通过一个具有选择功能的电路来择取听众所需收听的电台频率,此时自然就要将其它频率的无线电波滤掉。
这一选择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台,书名应称之谓调谐。
2. 在接收到我们所需收听的电台高频电波后,下一步就是把"搭载"在电波上的声音信息取下来,前面我们已说过,这个"搭载"过程叫调制,那么现在把声音信号取下来则称为解调。
解调是通过特别设计的电子线路来完成的。
调制的方式有调幅和调频两种,相对应的,解调的方式或采用的电子线路也是不相同的。
需要说明的是,从天线上直接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在通过调谐电路后还需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到一定幅度才能送往解调电路。
3. 从无线电波上解调出来的声音信息此时还是一种幅度很低的电信号,我们人耳是听不到的,还需用功率放大电路将其放大,再通过喇叭或耳机才能还原成我们真正能听到的声音。
四、调频波、中波、短波、长波是怎样划分的?
前面已经提到,根据将声音信息调制在无线电波上的方式的不同,无线电波又分为调频波与调幅波两大类:
调频波的英文简称为FM,我国按国际标准规定的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为87兆赫兹至108兆赫兹之间。
调幅波的英文简称是AM,按照使用频率范围的不同又可分为中波、短波、长波,相对应的英文简称为MW、SW、LW。
中波的频率范围,我国按国际标准定为526.5千赫兹至1606.5千赫兹。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2.0兆赫兹至26.1兆赫兹之间,但中间非连续使用,这就是我们常碰到的米波段问题,后面还会对此做详细介绍。
长波的频率范围为150千赫兹至284千赫兹之间,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长波因其固有的缺点已不太被使用了,我国一直未使用长波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