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IXIA测试仪器测试RFC2544性能

ScriptMate软件 进行标准化脚本测试。包括RFC2544,RFC2285, QOS, RFC 2432, 路由收敛性能等。
IxExplore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
Explore 流控设置界面: 流控设置界面:
界面主要功能: 界面主要功能:
设置流控 产生模拟流量 流量分析
Explore Protocol设置窗口: 设置窗口: 设置窗口
延时( 延时(Latency)test result: ) :
在tput测试通过的情况下,测试设备的延时性能;否则延时结果会很 不准确,因为延时算法会把每一个丢包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每一次延 时测试执行的总时间)都累加到总的测试结果中。
Name -------Pair1 Pair2 TXchassis.card.port Duplex -------------------------------------1.7.1 port1 FULL 1.7.2 port2 FULL Speed 1000 1000 Duplex -------------------------------------FULL FULL RXchassis.card.port 1.7.2 port2 1.7.1 port1 Speed 1nual 设置: 设置: 中
界面主要功能: 界面主要功能:
设置单向,双向流量的发出端和接受端作为测试对象;
Run setup: :
界面主要功能: 界面主要功能:
设置测试时间;最大发包速率;丢包容忍度;
脚本运行: 脚本运行:
Scriptmate各项配置完成后,需要在IxExplorer中验证用来测试2544 的各端口之间是否可以相互ping通;否者按下[>]按钮后,运行程序会 提示错误: 确保能ping通, Scriptmate中按下[>]按钮,测试程序开始运行:
RFC2544能测测试

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1iTesterAPP网络性能测试包含的RFC2544测试一、吞吐量测试标准 RFC2544 26.1节目的这个测试包含了RFC2544的吞吐量(Throughput)测试。
该测试在指定包长下,测量没有包丢失时,被测系统所能转发包的最大速率。
这个基准测试是其它测试的基础。
描述包从测试仪的一个或多个源端口发出,通过被测系统,到达测试仪的目的端口。
如果出现包丢失,将负载减小,重新测试。
如果下一次尝试没有出现包丢失,将负载增加,重新测试。
继续这种二分查找,直到测出没有丢包的最大速率说明:一般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测试时延。
配置System Under Test过程1 在测试仪上,产生从1源端口到1个目的端口的单向数据流的网络流量(traffic mesh),配置包头、净荷类型、包长等。
2 设定初始负载为被测系统接口使用的最大速率(线路,100%流量)。
3 从所有的源端口到目的端口发送指定长度的包。
完成后,测量所有数据流上发送和接收的包数目。
4 如果出现包丢失,减小负载(调整Load值),重复测试。
5 使用二分法,在后续的反复测试中,继续增加或减小负载,直到成功和失败的负载差异小于测试的分辨度。
这就是零丢失吞吐量。
参数1 包长。
RFC2544中针对以太网帧产生的包长包括:64,128,256,512,1024,1280,1518字节。
2 吞吐量分辨率。
太粗的分辨率可以加快测试,而精确的分辨度将使二分查找算法的收敛时间较长。
北京信而泰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3 测试时间。
用户可定义测试时长,最大可10000小时以上。
结果对于每一次尝试,记录所有数据流接收和发送的包数目。
对最后一次(成功的)尝试,对给定的包长,记录包速率(格式为:Packet/S,PPS),相对于最大速率的百分比。
二、丢包率测试标准 RFC2544,26.3节目的本测试测量了被测系统负载功能的转发性能。
RFC2544

RFC2544---- 以太网链路测试基准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提供了一个对网络设备测试的基准,它规定了一系列的测试过程和方法,使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间可以在同一个基准下,对测试的实施和结果达成共识。
RFC2544标准要求对一系列的帧长(64,128,256,512, 768,1024,1280,1518字节)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数目进行测试。
其主要测试项有吞吐率(Throughput)测试,延时(Latency)测试,帧丢失(Frame Loss Rate)测试和背靠背测试(Back-to-back frames),此外还规定了系统恢复(System recovery)测试和复位测试(Reset)。
数据吞吐率(Throughput)简单来说, 就是从源发送方, 到目的接收方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对于一个以太网系统,绝对的最大吞吐率应该等同于其接口速率。
而实际上,由于不同的帧长度具有不同的传输效率, 这些绝对的吞吐率是无法达到的. 越小的帧由于前导码和帧间隔的原因,其传输效率就越低.如100M以太网,对于64byte的帧,其最大数据吞吐率(Data Throughput)是76.19MBit/s,每秒可传输148809帧。
对于1518byte帧,则分别为98.69MBit/s和8127帧/s。
然而吞吐率的定义和计算和对服务质量的接受程度有关,因而吞吐率也可以定义为可接受的丢包率范围内的最大传输量。
延时(Latency)是指一个帧从源点到目的点的总传输时间. 这个时间包括网络节点的处理时间,和在传输介质上的传播时间.一般的测试方法是发送一个带有时间戳的帧,通过网络后,在接收方将当时的时间和帧所携带的时间戳比较,从而得出延时值. 考虑到时钟同步问题,一般采用将发出的帧环回到发送方进行比较,因此也称为双程延时.RFC2544要求对延时测试至少需要重复20次,结果取所有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RFC2544性能测试介绍

第一章 Latency原理分析1.1 Latency定义RFC1242中对Latency定义如下:对于存储转发设备来说:当输入帧的最后一位到达输入端口时,时间间隔开始计算。
当输出帧的第一位在输出端口上可见时,时间间隔计算结束。
对于按位转发设备来说:当输入帧的第一位到达输入端口时,时间间隔开始计算。
当输出帧的第一位在输出端口上可见时,时间间隔计算结束。
延迟的可变性会引发一些问题,未来的应用程序很可能与网络延迟更加紧密相关。
网络延迟的增加将会减小网络的可用直径,理想的情况是要消除数据速率对延迟测试的影响。
测试应该在不改变设备配置的情况下,对不同大小的帧进行。
对于交换机而言,延迟是衡量交换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延迟越大说明交换机处理帧的速度越慢。
另外管理型交换机和非管型交换机由于系统负载不同、处理方式的区别,在帧转发延迟上会存在较大差异。
1.2 软件测试方法1.2.1 基本测试方法SmartBits以用户所定义的速率发送一个burst,帧的大小和发送的数目由用户自己定义。
在所发送的数据帧的中间,插入一个带有tag的帧,该帧被用来计算Latency。
当tag帧被完全传送时,记录此时时间,标记为Transmit Timestamp;接收端识别该tag帧的时间则记为Receive Timestamp。
则Latency的计算公式为:(Receive Timestamp) minus (Transmit Timestamp) = Latency对于按位转发设备的测量,SmartApplications采用FIFO规则,也就是说它计算的是以下这两个时间之间的差值:输入帧的第一位到达输入端口时的时间和输出帧的第一位在输出端口上可见时的时间。
如果在S&F栏上显示NA,则是因为S&F的计算结果为0或负数,表示DUT/SUT 是一个按位转发设备。
1.2.2 测试步骤1.进行Throughput测试以获得最合适的DUT吞吐量速率。
TestCenterRFC2544测试步骤

RFC2544 测试方法一.进入RFC2544测试套1.占用Test Center仪表2个端口,建立2条bo und单播流,并打通。
2.选择Wiza rds3.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RF C 2544,点击Next4.进入测试项选择(背靠背,过载丢包率,时延,吞吐量)二.测试步骤不管是测吞吐量,时延或是过载丢包率,以下步骤均相同:a.选择Thro ughpu t Test/Latenc y Test/FrameLoss Test, 弹出如下对话框,点击下一步b.单击下一步。
c.选择“use existing steamblocks or create new stream blocks for the test”选项,并选中想要测试的流(上行或下行),点击Next.d.“Enable L earning”不勾选,点击Next。
从下面的步骤开始,选择测试次数和时间,测试的帧长(64,128,256,512,1024,1280,1518),测试方法开始略有不同:a.测吞吐量, 一般采用二分法b.测时延,一般为吞吐量的90%c.测过载丢包率,一般为最大吞吐量三.测试结果查看1. 接着上面的步骤点RUN就可以开始运行,或者在上面的对话框中点F inis h,然后再下面的试图中点R U N,同样可以开始运行2. 运行开始之前,会弹出如下对话框,提示是否运行完后直接显示结果。
3.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下图标记出来的位置实时监测运行情况5.运行完后,如果在步骤2中选择了N o,一般可在如下地址找到保存的结果,用SpirentTestCe nterResult s Report er 应用程序打开即可C:\Docume nts\Spiren t\TestCe nter3.61\Result s四.注意事项1.做RFC 2544测试时,老化时间设为0。
以太网简介与RFC2544测试

以太网简介以太网是一个异步的,基于帧结构的通讯协议。
它最初的出发点是利用共享介质为两个以上的数据终端提供一种通讯方式。
以太网的标准由IEEE 802。
3 (2000)制订。
现有的以太网标准定义了不同的带宽和传输介质类型。
一个以太网物理接口由以下的形式定义:<数据率单位: Mbps>。
<介质类型>。
<最长的电缆段长度单位: 100米>例如,标准中定义的一个10MBPS,电缆段最长距离为500米的基带系统被称为:10BASE5。
如果介质类型为”T”,则代表介质为非屏蔽双绞线。
不同接口的以太网具有相同的帧结构和媒体控制/访问方式(MAC),如果是共享介质,则具有相同的冲突检测方法(CSMA/CD)。
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以太网接口类型:· 10BASE-T: 10Mbps带宽,基带,使用3,4或5类双绞线· 100BASE-TX: 100Mbps带宽,基带,使用5类双绞线· 1000BASE-SX: 1000Mbps带宽,基带,使用850nm多模光纤· 1000BASE-LX: 1000Mbps带宽,基带,使用1300nm多模或单模光纤图一显示了以太网帧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的功能描述如下:·前导码(Preamble+SFD):8字节前导码由七个”10101010”字节和一个”11010101”字节的SFD(帧开始标识)组成。
接收方根据这几个字节可以判断出一个帧的开始。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 6 字节MAC目的地址,通常用十六进指(HEX)表示。
目的地址被用于在设备之间判断以太网帧的传递方向和路由。
每一个以太网设备通常被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而有些特殊的MAC 地址被保留,用于表示一些特殊的功能,例如,全1的地址(FF:FF:FF:FF:FF:FF)用于表示广播地址。
·源地址: 6字节源地址是指发送方的MAC地址。
RFC2544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

RFC 2544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编写人:m0m0p2p2005-5前言RFC 2544下的测试主要包括: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
本文主要说明使用IXI A测试仪及I Xscr iptma te软件进行测试时,测试仪相关配置的调整以及防火墙部分端口和策略的设置。
RFC2544 性能测试方法及标准1.吞吐量测试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防火墙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要耗费资源。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其测试方法是:在测试中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如果发送的帧与接收的帧数量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如果接收帧少于发送帧则降低发送速率重新测试,直至得出最终结果。
吞吐量测试结果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
吞吐量是防火墙应用的主要指标,一般采用FD T(Full Duplex Throug hput)来衡量,指数据包的全双工吞吐量,该指标既包括吞吐量指标也涵盖了报文转发率指标。
1.1 测试仪设置方法首先选中左侧T EST目录下面的A T SS-Throug ht-xxx-Config项(如图1)。
如果没有这个选项,可以到下面的l ibra ry目录中找到ATS S-Throug hput右键点击-New Test,建立一个新的测试项目。
(如图2)图1 图2System setup设置方法:Port setup设置方法:注意右侧的s e ttin gs里面的端口自动协商功能应该开启(Auto Negoti ate on)如果使用千兆端口测试百兆设备的时候注意要将端口的SP EED设置为copp er100Traffi c setup设置方法:Framedate选择I P,然后点击ip port names&VLAN IDs进行测试仪端口的I P地址设置,Map选择m a nual,点击conf igure,进行测试ma p的设置,双向测试一般采用交叉式的测试方式:如下图:(注意图右侧的C onfi guremaps)Test setup设置方法:测试采取每个帧的测试时间为1分钟,每个帧进行2次测试。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1RFC2544 概述IP网络设备是IP网络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特定设备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标准则参照RFC2889(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 itching Devices)。
但是由于网络互联设备除了通用性能测试以外通常还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
例如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
例如路有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网络互联设备例如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吞吐量(Throughput):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的能力。
通常指路由器在不丢包条件下每秒转发包的极限。
一般可以采用二分发查找该极限点。
时延(Latency):测试路由器在吞吐量围从收到包到转发出该包的时间间隔。
时延测试应当重复20次然后去其平均值。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测试路由器在不同负荷下丢弃包占收到包的比例。
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
背靠背帧数(Back-to-back frame):测试路由器在接收到以最小包间隔传输时不丢包条件下所能处理的最大包数。
该测试实际考验路由器缓存能力。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吞吐量=接口媒体线速),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恢复时间(System recovery):测试路由器在过载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
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向路由器端口发送吞吐量110%和线速间的较小值持续60秒后将速率下降到50%的时刻到最后一个丢包的时间间隔。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复位(Reset):测试路由器从软件复位或关电重启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RFC2544 概述IP网络设备是IP网络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特定设备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RFC2544( 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标准则参照RFC2889(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 itching Devices)。
但是由于网络互联设备除了通用性能测试以外通常还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
例如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
例如路有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网络互联设备例如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吞吐量(Throughput):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的能力。
通常指路由器在不丢包条件下每秒转发包的极限。
一般可以采用二分发查找该极限点。
时延(Latency):测试路由器在吞吐量范围内从收到包到转发出该包的时间间隔。
时延测试应当重复20次然后去其平均值。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测试路由器在不同负荷下丢弃包占收到包的比例。
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
背靠背帧数(Back-to-back frame):测试路由器在接收到以最小包间隔传输时不丢包条件下所能处理的最大包数。
该测试实际考验路由器缓存能力。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吞吐量=接口媒体线速),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恢复时间(System recovery):测试路由器在过载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
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向路由器端口发送吞吐量110%和线速间的较小值持续60秒后将速率下降到50%的时刻到最后一个丢包的时间间隔。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复位(Reset):测试路由器从软件复位或关电重启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
正常工作指能以吞吐量转发数据。
在测试上述RFC2544中规定的指标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帧格式:建议按照RFC2544所规定的帧格式测试。
帧长:从最小帧长到MTU顺序递增。
例如在以太网上采用64, 128, 256, 512, 1024, 1280, 1518字节。
认证接收帧:排除收到的非测试帧。
例如控制帧,路由更新等帧。
广播帧:验证广播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
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1%广播帧再测试。
管理帧:验证管理帧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
上述测试后在测试帧中夹杂每秒一个管理帧再测试。
路由更新:路由更新即下一跳端口改变对性能的影响。
过滤器:在设置过滤器条件下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
建议设置25个过滤条件测试。
协议地址:测试路由器收到随机处于256个网络中的地址时对性能的影响。
双向流量:测试路由器端口双向收发数据对性能的影响。
多端口测试:考虑流量全连接分布(full mesh)或非全连接分布(half mesh)对性能的影响。
多协议测试:考虑路由器同时处理多种协议对性能的影响。
混合包长:除测试所建议的递增包长外,检查混合包长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
RFC2544除要求包含所有测试包长外没有对混合包长中各包场所占比例作规定。
建议按照实际网络中各包长的分布测试。
例如在没有特殊应用要求时以太网接口上可采用60字节包50%,128字节包10%,256字节包15,512字节包10%,1500字节包15%。
除上述RFC2544建议的测试项外还建议测试如下内容:路由震荡:路由震荡对路由器转发能力的影响。
路由震荡程度即每秒更新路由的数量可以依据网络条件而定。
路由更新协议可采用BGP。
路由表容量:测试路由表大小。
骨干网路由器通常运行BGP,路由表包含全球路由。
一般来说要求超过10万条路由。
建议通过采用BGP输入导出路由计数来测试。
时钟同步:在包含相应端口例如POS口的路由器上测试内钟精度以及同步能力。
协议收敛时间:测试路由变化通知到全网所用时间。
该指标虽然与路由器单机性能有关,但是一般只能在网络上测试,而且会因配置改变而变化。
可以在网络配置完成后通过检查该指标来衡量全网性能。
2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以太网性能包括吞吐量、系统时延、丢包率、长期丢包率,时延抖动测试项名称定义与测试方法参照RFC25442.1吞吐量和时延、抖动测试(三者可以同时测试,且步骤一样,建议合并在一起)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板卡的吞吐量性能、时延性能、抖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环境:ET-0011预置条件:7/14/28/56MHz;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测试步骤:1.将设备与PC如ET-0011测试环境连接,将设备的IP地址如环境配置;2.在LCT无线链路页面,配置工作方式,首先选择7MHz信号带宽,QPSK调制方式;3.Test Center设置如下:(1)进入网络分析仪RFC2544性能测试模块;(2)Select Test:选择Throughput Test;(3)Configure EndPoints:点击Add,添加两个端口;(4)Configure Traffic:添加两个双向流;(5)Test Options:(a)选择Enable Learning模式为L2 Learning;(b)选择Measure Jitter;(6)Configure Throughput Test:(a)设置Trial Duration时间为10s;(b)选择Traffic Load for Throughput Search方式为Binary;(c)Resolution是精度,一般设置为0.01%;(d)Frame Size选择Custom,在custom里输入帧长;4.点击Run,测试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包长,分别得到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的双向吞吐量,时延,抖动数据;5.重复2-4步,测试7/14/28/56MHz和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工作模式下,固定帧长的双向吞吐量、时延和抖动。
通过准则:1.单跳微波链路,固定调制方式下,以太网业务最大吞吐量参见微波链路传输容量需求;实际吞吐量与理论吞吐量差距不超过10%;2.单跳微波链路,要求以太网业务传输时延小于1ms;3.单跳微波链路,固定调制方式下,以太网业务传输时延抖动小于10us;2.2丢包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板卡丢包率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环境:ET-0060预置条件:7/14/28/56MHz;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测试步骤:1.将设备与PC如ET-0011测试环境连接,将设备的IP地址如环境配置;2.在LCT无线链路页面,配置工作方式,首先选择7MHz信号带宽,QPSK调制方式;3.Test Center设置如下:(1)进入网络分析仪RFC2544性能测试模块,(2)Select Test:选择Frame Loss Test;(3)Configure End Points :点击Add,添加两个端口;(4)Configure Traffic:添加两个双向流;(5)Test Options:选择Enable Learning模式为L2 Learning;(6)Configure Frame Loss Test:(a)设置Trial Duration时间为100s,Trail Number设置为1次;(b)选择Traffic Load方式为Step,初始值100,结束值是系统吞吐量*90%,,步长根据自己想要的精度设置;(c)FrameSize选择Custom,在custom里输入帧长;4.点击Run,测试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包长,分别得到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的丢包率数据;5.重复2-4步,测试7/14/28/56MHz和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工作模式下,固定帧长的丢包率结果。
2.3长期丢包率测试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板卡的长期丢包率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环境:ET-0060预置条件:7/14/28/56MHz;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测试步骤:1.将设备与PC如ET-0060测试环境连接,将设备的IP地址如环境配置;2.在LCT无线链路页面,配置工作方式,首先选择7MHz信号带宽,QPSK调制方式;3.Test Center设置如下:(1)进入网络分析仪RFC2544性能测试模块,(2)Select Test:选择Frame Loss Test;(3)Configure End Points :点击Add,添加两个端口;(4)Configure Traffic:添加两个双向流;(5)Test Options:选择Enable Learning模式为L2 Learning;(6)Configure Frame Loss Test:(a)设置Trial Duration时间为15h,Trail Number设置为1次;(b)选择Traffic Load方式为Step,初始值100,结束值是系统吞吐量*90%,,步长根据自己想要的精度设置;(c)FrameSize选择Custom,在custom里输入帧长;4.点击Run,测试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包长,分别得到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的丢包率数据;5.重复2-4步,测试7/14/28/56MHz和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工作模式下,固定帧长的丢包率结果。
2.4背靠背测试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板卡的背靠背测试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测试环境:ET-0060预置条件:7/14/28/56MHz;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测试步骤:1.将设备与PC如ET-0060测试环境连接,将设备的IP地址如环境配置;2.在LCT无线链路页面,配置工作方式,首先选择7MHz信号带宽,QPSK调制方式;3.Test Center设置如下:(1)进入网络分析仪RFC2544性能测试模块,(2)Select Test:选择Back to Back Test;(3)Configure EndPoints:点击Add,添加两个端口;(4)Configure Traffic:添加两个双向流;(5)Test Options:(a)选择Enable Learning模式为L2 Learning;(6)Configure Back to Back Test:(a)选择Trial Duration时间为2s,Trail Number设置为1次;(b)配置Duration Parameters 用默认值(c)Frame Size选择Custom,在custom里输入帧长;(d)Traffic Load选择Custom,以100%负荷发送数据包;4.点击Run,测试设备根据发送数据的包长,分别得到64字节、128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的背靠背测试结果;5.重复2-4步,测试7/14/28/56MHz和QPSK/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每种组合工作模式下,固定帧长的背靠背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