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学案

合集下载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二.名著的影响: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

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五.鉴赏任务形象1.了解三绝是谁2.鉴赏曹操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

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欣赏关羽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交流1、了解诸葛亮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

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

借此概括诸葛亮的智和忠)3、说说还有哪些鲜活形象还有勇猛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周瑜圆滑睿智有心计的司马懿三、赏析精彩场面1.与三有关的情节(打出幻灯片)2.精彩的战争场面(打出幻灯片)四、名著的启示合作探究:读三国的启示老师点拨:可以从诸葛亮的角度,曹操的角度归纳。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优选份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优选份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优选份《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1一、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__文学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__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__军事__,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__的__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描写了__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二、指导目标:1、通过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及魏、蜀、吴三个__、外交、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__,欣赏书中众多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2、了解《三国演义》在文学式上的艺术成就: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3、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阅读计划:期初进行阅读《三国演义》的导读以后,每天阅读15分钟,阅读能力较强的可自行安排阅读量,利用每周阅读课师生共同阅读,老师为学生念读故事,师生探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月末进行一次阶段性汇报,完成读书卡各阶段要求,交流各自读书方法,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具体安排:第1周布置购买《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导读,明确阅读方法,第2周检查《三国演义》的购买情况,并要求每日读15分钟左右,至少读完一回的内容,并明确做批注的方法要求。

发放读书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著导读。

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斗争、军事战争以及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情况。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对《三国演义》的简介、主要故事情节的概述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教材为依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内容,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心理和情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文学名著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针对《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他们可能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斗争和军事战争;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深入解读《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历史的厚重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作品;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三国演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1.导入新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国演义》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读
而死。(五十六)
八十五回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
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 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 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 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 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 就退去了五路大军。
九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三城
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 表明了他能够明正军法,奖罚分明?
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 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 不丢辎重的功劳。 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 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 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 要求自贬三等。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
---白帝城托孤
刘备仁厚(谅黄权第85回) 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命黄权屯驻江北,不久
刘备战败,黄权撤退之路被吴军封死,遂率军投降 曹魏。有人建议刘备逮捕黄权的妻、子。刘备认为 是他的过错导致战败,才使黄权没了退路。投降曹 魏是迫不得已之举。不准有关部门逮捕黄权的家人, 并“待之如初”。
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 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 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 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 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 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们 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 元年(280)止,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 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的盛衰 历史。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三国演义》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但对于《三国演义》这样一部容量较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名著,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欣赏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特色,并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对于文学名著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但同时,他们对于《三国演义》这样具有丰富历史背景和复杂人物关系的作品,理解起来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作品的精髓。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领会《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如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结合等。

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三国演义》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艺术特色的课件。

2.阅读材料:为学生准备《三国演义》的阅读材料,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阅读。

3.黑板:用于板书课程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国演义》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标题:三国演义教学设计教案目标:通过学习《三国演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三国演义》导读与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 学生能够分析《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的解读和分析;4. 学生能够进行团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入《三国演义》的背景与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他们之前对《三国演义》的了解,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二、文本导读与分析(30分钟)1. 教师借助教材或其他资源,逐章节导读《三国演义》中的重要剧情;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3.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三、角色扮演与情景再现(4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2. 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扮演的过程中,理解和体会角色的心理、情感以及个性特点;3. 各小组依次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4.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演员发挥角色特点,加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四、文本解读与写作练习(30分钟)1. 教师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或描写,请学生分析、解读,并进行讨论;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创作角色对话、解读文本或描述故事情节;3. 学生互相分享并互评作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

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强调学生需要继续阅读、思考和分析《三国演义》;2. 鼓励学生展示对于历史与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我眼中的诸葛亮创新整合点“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对话。

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也不是我们一向追崇的“循规蹈矩”,而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她如同阳光雨露般自然的滋润着学生,促其生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开展经典阅读班级读书会,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在交流与感悟中,分享阅读情趣,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我校领导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领导下,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我们本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则,积极筹备,大力宣传,校领导精心指导,年级组大力支持,老师统一认识,学生积极响应,在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高二这一年,在备课组长李晓凤老师的带领下,配合语文必修五对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纳入常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情分析学生读高二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相对成熟,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应该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甚少,读过的不多,尤其是女生,连水浒和三国的人物都分不清。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调动学生热爱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们每人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开展走进《三国演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时期、三国背景的知识,评价事件,赏析人物,鉴赏诗词,学习成语歇后语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的结构特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艺术手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名著导读《三国演义》PPT课件说课复习教学

其七,以市场为理由。这是生活在今天的 每一个改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对于原著 的选择,到改编的方式,甚至包括忠实于原著 还是不忠实于原著,或部分地忠实原著,都必 须看一看市场的脸色,阴晴圆缺,不能不考虑。 因为,在当今时代,不通过市场这个通道,我 们就不可能将作品送到消费者的手里。向市场 作出必要的妥协,恐怕正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 略。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 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 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 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 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 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 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 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不 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 小说的最高成就。它的艺术主要在战争描写和人 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 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 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 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 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 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 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 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 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主要演员
鲍国安饰曹操 孙彦军饰刘备 赵越饰孙夫人(孙尚香) 唐国强饰诸葛亮 李靖飞饰张飞 吴晓东饰孙坚 洪宇宙饰周瑜
《《《《《分
84
三南三赤群
分征足壁雄集电
归北鼎之逐完视
晋战立战鹿成剧
》》》》》,《
五,,,,其三
1——23
24——47
48——63
64——77
78——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导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2.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3.了解主要人物性格教学重点: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中分析主要人物性格教学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小演练一、完成预习内容(1). 作者是________,名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_________小说。

(2). 小说的思想倾向是_________。

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对_________有所诋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小说的中心人物来描写。

(3)、写出与下列情节有关的人物⒈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2.千里走单骑:_____________3.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______ 4.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__5.三气周瑜:_______________6.七擒孟获:_______________ 7木牛流马:__________________ 8.单骑救主:_______________(4)、同学们课前完成“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舌战群儒”和“草船借箭”的典故整理二、导读名著1. 《三国演义》的形成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2、《三国演义》的人物分析: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垂手下膝,目能自顾其耳。

人物: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知识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答: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或: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2.《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3.《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4.《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此时,曹操灵机—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

”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

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5.诸葛亮何以《三国演义》中第一主角,究其原因,不外乎其智和忠,请举例说明诸葛亮的智慧。

答:“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火烧博望新野;赤壁之战,最能体现孔明军事才能;七擒盂获;空缄计;八卦阵。

(能写出五个即可)7.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8.《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9.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

举例:关羽为义而降曹(降曹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曹操;二、用刘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途中在曹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辞、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刘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10.“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11.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

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

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

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12.《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是著名情节,请结合具体内容评述该人物的性格。

答:关羽暂时“归降”曹操后,得知兄长刘备的消息,立即护送着嫂嫂,不辞而别离开曹操;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跟刘备会合,充分展现了关羽的忠肝义胆,表现了对刘备“誓同生死”的忠义之情。

13.《三国演义》擅长描写战争,结合具体事例简述其艺术特点。

答:《三国演义》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不把主要笔墨放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如赤壁之战,在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

14.《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也颇让读者赏识,请简述诸葛亮在痛失庞统亲自引兵增援刘备进军西川时,派遣张飞率领一万精兵智夺巴郡的故事。

答: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

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

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严颜,严颜中计,乃至被擒,张飞智取巴郡。

三国演义的歇后语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2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3 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4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5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6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7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8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9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10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11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12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13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14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15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16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17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18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19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20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21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22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23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24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25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26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27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28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29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30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31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32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33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34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35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36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37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38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39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40 关老爷做木匠——大刀阔斧41诸葛亮娶丑妻——为事业着想42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43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小检测一、选择类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D、三打祝家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进大观园3、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