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导读课例鉴赏: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读后交流课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三国演义》读后交流课课堂实录师:《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作者描绘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
在这众多的英雄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生自由答。
师:提起诸葛亮这个人物,大家两眼放光,有很多话要说。
那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个人物吗?生:才华横溢、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知己知彼、胆大心细、深谋远虑。
师:你从哪些故事中体会到的?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体现了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看人很准。
生: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帮刘备打天下,张飞和关羽不服气,诸葛亮后来的做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心服口服。
师:这三件事都跟火攻有关,分别是什么?生: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师出示课件)师:是的,诸葛亮初出茅庐做的这三件事充分展现了他不凡的才华。
令三员大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正是才华横溢。
也正是这三烧,人们总结出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师出示课件)师:在火烧赤壁中,也有一句俗语你们知道吗?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师出示课件)师:在火烧赤壁中的万事俱备指什么?生:指用苦肉计骗过曹操,准备好火攻的一切。
师:只欠东风呢?生:那时正值秋冬季节,刮西北风,就差东风了。
是诸葛亮观天象,知道三天之后必有东风。
师:在苦肉计中的歇后语呢?生: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师出示课件)师:他的料事如神,知己知彼还表现在哪些事件中?生:七擒孟获。
诸葛亮依自己对孟获的了解,七擒七纵,料事如神。
生:空城计中,诸葛亮依自己对司马懿的了解,用两千多兵马吓退司马懿的十几万大军。
师:是的,提起诸葛亮,人们必然会想到空城计这个故事。
我们一起打开这个故事。
师:小组同学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兵力少、无大将、人数相差悬殊、时间紧)师: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知己知彼、胆大心细。
师:在空城计这一回,有两个歇后语,你知道吗?生: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师出示)师: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丢街亭,回去之后,也有一歇后语。
三国演义导读课例鉴赏: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堂实录

三国演义导读课例鉴赏: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堂实录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堂实录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研究任务的提出,如何阅读大部头名著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堂课从《三国演义》的目录入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并挖掘书中的深意,提升阅读整本书的效率。
关键词:《三国演义》书册阅读目录管窥教学目标:1.研读《三国演义》目录,把握整本书的概貌。
理清主要人物,梳理小说情节结构、主要事件,把握创作背景及主旨。
2.揣摩作者创作的价值观,感受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3.尝试并总结通过阅读目录,快捷了解书册概貌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目录管窥阅读法课堂实录: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XXX的XXX,很高兴与676班的才俊学子,相遇在XXX美丽的校园。
今天我带来一本书,大家看这是什么?(手拿《三国演义》)生齐答:《三国演义》师:对,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叔叔送给我的华诞礼物,是教师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中组织人物之巧,布局之妙,叙事之精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教师童年期间最美好的记忆。
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三国礼物,大家想不想要?生齐答:想。
投影:听音乐,看描述,猜三国人物或场景师:好,那就期待各位今天精彩的表现。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听音乐,看描述,猜三国人物或场景。
老师播放音乐,你们传递香囊,音乐一停,香囊传到谁手上,他就来回答问题。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下课后到老师这里领取三国小礼物一份,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开始。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投影: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XXX。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生:XXX耳朵很大,XXX还叫他“大耳贼”。
师:这位同学对XXX的外貌特征很熟悉。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文学地位2.掌握名著的人物形象特征和名著的主题思想3.初步领悟欣赏名著的方法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和三绝的性格教学难点: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以及名著的启示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点拨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开场,打开“滚滚长江东逝水”幻灯片开始,导入内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明代杨慎作词,当代艺术家杨洪基演唱这首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带着我们走进“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二.名著的影响:放幻灯片成语和熟语,以及歇后语,让学生说出人名和歇后语的下句。
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三.名著的形成看课本2-5段,依据幻灯片,理清名著形成的过程四.名著的内容和主题让生浏览课本高度归纳名著内容的情节,依据幻灯片,掌握情节,老师课堂补充名著的三大部分。
特别指出,名著主要内容是以蜀国为主,依此引出主题。
探究:名著从桃园三结义写起,到孔明病逝,后文只有5个回合,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明确:拥刘反曹是因为刘备出生正统,仁义(打出关于主题幻灯片)作者是要表现忠义思想,仁政思想五.鉴赏任务形象1.了解三绝是谁2.鉴赏曹操打出有关曹操的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曹操,评价曹操。
让学生说出曹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老师归纳:曹操多疑但是爱才,奸诈然而有雄才大略。
(打出幻灯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欣赏关羽打出有关关羽的幻灯片,根据关羽的故事,让学生讲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以此总结关羽的性格老师归纳:桃园三结义,华容道可见他的义;刮骨疗伤温酒斩华雄可见他的勇但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可见他的骄傲,狂妄。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全班交流1、了解诸葛亮打出有关诸葛亮的幻灯片,老师读出对联,学生齐读《蜀相》。
让学生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
2、合作探究:(讨论并概括诸葛亮的故事。
借此概括诸葛亮的智和忠)3、说说还有哪些鲜活形象还有勇猛的张飞一身是胆的赵云意气风发的周瑜圆滑睿智有心计的司马懿三、赏析精彩场面1.与三有关的情节(打出幻灯片)2.精彩的战争场面(打出幻灯片)四、名著的启示合作探究:读三国的启示老师点拨:可以从诸葛亮的角度,曹操的角度归纳。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优选份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优选份《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 1一、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影响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__文学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它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__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__军事__,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__的__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描写了__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二、指导目标:1、通过让学生阅读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了解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及魏、蜀、吴三个__、外交、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__,欣赏书中众多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
2、了解《三国演义》在文学式上的艺术成就: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学会欣赏作者的表现手法,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审美能力。
3、师生共同探讨阅读方法,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阅读计划:期初进行阅读《三国演义》的导读以后,每天阅读15分钟,阅读能力较强的可自行安排阅读量,利用每周阅读课师生共同阅读,老师为学生念读故事,师生探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
月末进行一次阶段性汇报,完成读书卡各阶段要求,交流各自读书方法,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
具体安排:第1周布置购买《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导读,明确阅读方法,第2周检查《三国演义》的购买情况,并要求每日读15分钟左右,至少读完一回的内容,并明确做批注的方法要求。
发放读书卡。
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

班级读书会教案——《三国演义》导读李道锁【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四大名著已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对《三国演义》都很感兴趣,对《三国演义》中的任务、战术运用耳熟能详。
而且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分析课文情节,分析人物个性能力,因此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自己去分析,掌握课文及人物。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国演义》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
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两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小时三十分钟【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根据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改编)。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大气磅礴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许多英雄人物。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英雄人物?师:众多的三国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刘备三顾茅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英雄之士的精神气概吧!二、整体感知,全面了解1.请把你了解的有关《三国演义》及其作者的相关情况向大家介绍。
进入《三国演义》课堂教学实录

进入《三国演义》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本文记录了一堂关于中国文学经典《三国演义》的课堂教学实录。
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热爱得到了提升。
课堂设计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准备了教学所需的教材、音视频资源以及相关图片,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人物和事件。
课堂讲解1. 背景介绍:教师首先对《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让学生们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背景介绍:教师首先对《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让学生们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重要人物分析:教师通过讲解每个重要人物的角色、性格特点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重要人物分析:教师通过讲解每个重要人物的角色、性格特点和重要事件,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
3. 故事情节梳理:教师通过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们重温故事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其中的转折点和部分。
故事情节梳理:教师通过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们重温故事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其中的转折点和高潮部分。
4. 主题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三国演义》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思考人性、忠诚、权谋等问题。
主题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三国演义》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思考人性、忠诚、权谋等问题。
5.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升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互动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提升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效果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受益良多。
他们更加了解和熟悉了《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思考主题,学生们也提升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论《三国演义》这部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通用)

《三国演义》导读教学设计(通用)•课程介绍与背景•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目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资源与开发•教学延伸与拓展课程介绍与背景《三国演义》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文学价值与影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该书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国演义》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同时,该书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教学内容与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030201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和整理与《三国演义》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参与方式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课堂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课后作业布置与《三国演义》相关的思考题和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营造氛围简要介绍《三国演义》的作者、背景及历史地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演义》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导入环节分析重点人物形象,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讲解《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让学生扮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和对话练习阅读分析归纳小结总结《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强调《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及相关研究资料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方法有效性评估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和有效学习。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_《三国演义》教案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_《三国演义》教案教学博苑11-29 0757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三国演义》教案一、《三国演义》简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要求背诵)《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
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
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课堂实录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的提出,如何阅读大部头名著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堂课从《三国演义》的目录入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目录、合作探究等方式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并挖掘书中的深意,提升阅读整本书的效率。
关键词:《三国演义》书册阅读目录管窥教学目标:1. 研读《三国演义》目录,把握整本书的概貌。
理清主要人物,梳理小说情节结构、主要事件,把握创作背景及主旨。
2. 揣摩作者创作的价值观,感受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3.尝试并总结通过阅读目录,快捷了解书册概貌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目录管窥阅读法课堂实录: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明德中学的刘老师,很高兴与676班的才俊学子,相遇在宁乡一中美丽的校园。
今天我带来一本书,大家看这是什么?(手拿《三国演义》)生齐答:《三国演义》师:对,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是我叔叔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老师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中构造人物之巧,布局之妙,叙事之精彩,深深地吸引了我,可以说读《三国演义》是老师童年时期最美好的记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三国礼物,大家想不想要?生齐答:想。
投影:听音乐,看描述,猜三国人物或场景师:好,那就期待各位今天精彩的表现。
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听音乐,看描述,猜三国人物或场景。
老师播放音乐,你们传递香囊,音乐一停,香囊传到谁手上,他就来回答问题。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下课后到老师这里领取三国小礼物一份,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开始。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谁?投影: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刘备。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生:刘备耳朵很大,吕布还叫他“大耳贼”。
师:这位同学对刘备的外貌特征很熟悉。
投影:"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师:这句话出自哪位英雄之口?生:曹操说的。
师:恭喜你,答对了。
投影: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
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曹操回观岸上营寨,几处烟火。
黄盖跳在小船上,背后数人驾舟,冒烟突火,来寻曹操。
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场战役?生:赤壁之战。
师: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想采访这三位同学: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三国演义》的?生:我小时候跟着爷爷看《三国演义》,然后就越来越有兴趣。
生:我是通过一本研究曹操的书,慢慢了解《三国演义》。
生:我从小就对《三国演义》很有兴趣,已经读了很多遍了,现在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师:我看到了你身上的“三国情节”。
还有没有其他了解《三国演义》的途径呢?生:游戏、电视、漫画。
师:大家了解《三国演义》途径还是比较多的,那么哪个途径最能让我们掌握《三国演义》的精髓?生齐答:看原著。
师:的确,现在社会上很多“三国文化”都来源于《三国演义》原著,所以阅读《三国演义》的最佳方式就是阅读原著。
请完整阅读了原著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好吗?(举手同学不多)哎,太遗憾了,人不是很多,这么好的一部小说,为什么不看完呢?能告诉我原因吗?生:没有兴趣。
生:学习压力太大,时间不够。
师:确实,各有各的难处,老师深表理解。
那么有没有一种能够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有效的阅读一部大部头原著的方法呢?应该是有的,就是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的书册阅读法之目录管窥阅读法。
我们通过阅读目录,了解原著概貌。
投影: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通过阅读目录,了解原著概貌二、初读目录,筛选信息师:今天给大家印发了《三国演义》的目录,让我们花3分钟时间,整体浏览目录、筛选信息。
从目录中可以读出哪些有助于了解整本书内容的信息。
投影:从目录中可以读出哪些有助于了解整本书内容的信息?师:大家浏览完目录了吗?那请和你的同桌分享你读出的信息。
(学生讨论)师:让我们把读出的信息分享给全班同学吧!生:目录体现了刘备集团的兴衰,“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标志刘备集团开始形成,“汉王正位续大统”表明刘备集团达到全盛时期;随着“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先主遗诏托孤儿”、“陨大星汉丞相归天”、“哭祖庙一王死孝”,蜀汉由盛转衰,直至灭亡。
其次还有人物的个性特征,“关云长义释曹操”、“关云长义释黄汉升”体现关羽的“义”;“孔明用智激周瑜”、“诸葛亮智算华容”体现诸葛亮的“智”。
师:这位同学大局观很强,通过目录把握了蜀汉国运和重要人物的个性特征。
生:第一,《三国演义》的目录概括了回目的内容;第二,我通过目录中的“战争”线索,整体把握小说脉络,再从文本中寻找深刻的含义。
师:这位同学以“战争”为切入点把握“三国”脉络,思路很清晰。
刚刚讨论的时候,我听到这位同学有独到的见解,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生:我发现目录中同一人物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曹操有“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的称谓。
师:这个角度很独特,还有补充吗?生:我发现刘备、诸葛亮的称谓也很多,例如刘备被称为“刘皇叔”、“玄德”、“汉王”、“先主”;诸葛亮被称为“孔明”、“诸葛亮”、“卧龙”、“丞相”、“武乡侯”。
师:那么,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哪些信息最值得我们关注呢?生齐答:人物、情节、环境、称谓。
师:接下来,我们细读目录,梳理整合信息。
三、细读目录,梳理整合(一)人物师:从目录来看,《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有哪些?投影:从目录来看,《三国》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生:曹操、张辽、徐晃、司马懿;生:刘备、关羽、诸葛亮、张飞;生:孙权、周瑜、鲁肃、甘宁。
(二)情节师:请大家回到目录,看看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投影: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哪些重要事件呢?(学生再读目录)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成果?生:我关注的是蜀汉,有围绕刘、关、张三人的“破黄巾英雄首立功”;有围绕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败走麦城”、有围绕孔明的“孔明三气周公瑾”、“孔明定计捉张任”、“武乡侯骂死王朗”、“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生:我关注的是曹操,有“谋董贼孟德献刀”、“下邳城曹操鏖兵”、“劫乌巢孟德烧粮”、“关云长义释曹操”、“曹阿瞒割须弃袍”、“曹操平定汉中地”、“曹阿瞒兵退斜谷”、“传遗命奸雄数终”这些重要事件。
师:通过上述两个同学的总结,让我们根据历史对这些主要事件做一个大致的划分。
投影:黄巾起义——……——赤壁之战——……——三分归一统生:群雄逐鹿、三足鼎立。
师: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投影:这些主要事件中,有三场最重要的战役,是哪三场?生: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的官渡之战;第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的赤壁之战以及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的夷陵之战。
师:哪位同学说说这三场战役的意义?生: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确立了北方的霸主地位;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确定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夷陵之战,陆逊反败为胜,决定了孙刘两家的命运与走向。
(三)环境师:关于这篇小说的环境、时代背景能从目录中知其大概吗?投影:关于这篇小说的环境、时代背景能从目录中知其大概吗?生:东汉末年,战火纷飞四、研读目录,合作探究师:我们探讨了人物、情节、环境,我们现在来探讨称谓变化的问题,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中心发言人负责记录本组同学的观点,稍后代表本组分享你们的成果。
投影:曹操的称谓:孟德、曹公、曹操、阿瞒、国贼、汉贼、奸雄;刘备的称谓:刘皇叔、刘玄德、刘豫州、刘先主、汉王;诸葛亮的称谓:孔明、卧龙、丞相、武侯、武乡侯师:哪组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成果。
生:第一,曹操的称谓从“孟德”到“奸雄”,表明他身份地位的变化;第二,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
称“孟德”、“曹公”是对曹操的尊敬,称“汉贼”、“国贼”则是对他的贬斥。
生:刘备和诸葛亮在称谓上以称字、称官职为主,“玄德”、“孔明”是字,“豫州”、“皇叔”、“汉王”、“汉丞相”、“武乡侯”是官职或身份,“卧龙”则是号。
这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尊敬。
师:是的,那曹操为何使作者对他如此不敬呢?让我们在原文中来寻找答案。
投影: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众官皆哭。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
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师:本段曹操的称谓是什么?生齐答:孟德。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读曹操的话,大家读王允的话和旁白。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这里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生:忠义之士。
师:这里的曹操是维护正统的忠义之士,所以作者称他为“孟德”。
投影: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当日帝在后宫,正与伏皇后私论董承之事至今尚无音耗。
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容,帝大惊失色。
操曰:“董承谋反,陛下知否?”帝曰:“董卓已诛矣。
”操大声曰:“不是董卓!是董承!”帝战栗曰:“朕实不知。
”操曰:“忘了破指修诏耶?”帝不能答。
操叱武士擒董妃至。
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
”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
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师:这里曹操的称谓是什么?生齐答:国贼。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我分角色朗读这一段?你愿意读“曹操”还是“皇帝”?生:曹操。
师:行,那就让我来过一把皇帝瘾。
(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这里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曹操蔑视皇帝、弑杀贵妃。
师:作者对曹操的称谓根据他对汉室的态度而定,曹操为国尽忠,作者称他“孟德”,曹操威胁皇帝,残害贵妃,作者称他“国贼”。
而刘备是大汉皇叔、诸葛亮是辅汉贤臣,作者对他们非常尊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拥刘贬曹”的创作价值观。
五、归纳总结师:我们通过阅读《三国演义》的目录,从整体上了解了这部原著的概貌,这是我们阅读长篇名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目录管窥阅读法”,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学生讨论)生:我平时阅读很少看目录。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通过目录能知道整本书的结构框架、主要人物和事件;通过称谓的变化,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传统文化内涵。
投影:书册阅读法——目录管窥阅读法(1)提高阅读效率: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大部头的概貌。
(2)了解原著的整体信息:主要人物、情节线索、结构框架、情感倾向、文化内涵。
师:是的,正如这位同学所言,读目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线索,结构框架;读出情感倾向和文化内涵。
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提到过: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