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概要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刻画各个英雄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权谋纷争、英雄豪杰的形象,同时也融入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元素。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的详细导读:第一章:黄巾之乱该章主要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导致帝国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

其中,介绍了黄巾军的兴起、张角的魔法、张角兄弟败亡等情节。

第二章:青梅煮酒论英雄该章围绕着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的结义展开。

通过他们结义的情节,展现了他们的忠诚、义气和英勇无畏的品质。

第三章:公孙瓒单骑救曹操该章描述了曹操被吕布袭击的情节,而公孙瓒出奇制胜,令曹操感叹不已。

这一章展示了公孙瓒的智勇双全和曹操对他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袁绍煮酒论诸侯该章主要描述了袁绍与袁术之间的分歧,以及各诸侯势力的盘踞。

通过这一章,展示了各方势力的对立与角逐,为后面的剧情铺垫。

第五章:刘备三顾茅庐该章围绕着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情节展开。

刘备三次登门求见,最终得到诸葛亮的认可,并与之结为知己。

这一章凸显了刘备的聪明才智和诸葛亮的卓越才华。

第六章:跃马渡•草船借箭该章描述了刘备与孙权的合作,通过赵云渡江借箭的计谋,最终取得胜利。

这一章展示了刘备的智谋和孙权的胆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信任。

第七章:单骑救驾该章主要描写了吕布的英勇救驾行动,虽然最终不敌曹操,但展示了吕布的勇猛和作为武将的忠诚。

附件:附件一:三国地图附件二:人物关系图附件三:重要战役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权谋纷争:指在政治斗争中,各方为争夺权力而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2.英雄豪杰:指那些具有非凡勇气和才能,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3.忠诚:指对国家、组织或个人表现出的忠实和坚定的态度和行为。

4.义气:指即使面临困难或危险,也能始终保持对朋友和同志的忠诚和支持的品质。

5.智勇双全:指一个人既有智慧才能,又有勇气和胆识。

附件:附件一:三国地图附件二:人物关系图附件三:重要战役图示法律名词及注释:1.权谋纷争:指在政治斗争中,各方为争夺权力而采取的策略和手段。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动荡的三国时代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荣辱兴衰。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游击队领导的黄巾军起义,挑起全国范围的叛乱,使得三国时代的动乱开始。

2.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巨大军事对决,曹操最终取得胜利,一举奠定了他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3. 赤壁之战:刘备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以火烧赤壁的计谋,击败曹操,使得南方形成了新的势力。

4. 南征北战:刘备与曹操以及孙权之间的多场战役,其中包括刘备夺取中原、曹操围困关羽等重要战斗。

5. 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次出使东吴与孙权谈判,不断利用计谋,最终使得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魏。

6. 华容道遇刺:刘备在逃亡途中,被部下赵云所救,刘备救命之恩,使得赵云从此忠心事主。

7. 关羽之死:关羽因遭受曹操围困,被投降的魏延所杀,关羽在忠义的形象中成为后世的英雄。

8. 吴国夺嫡:孙权废黜长子孙登,立幼子孙瑜为太子,引发了孙权诛杀大臣的连环谋杀案。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点情节,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三国时代的战乱、英雄豪杰的生死竞争,以及权谋之间的较量。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下面是关于《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内容,欢迎阅读!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与刘备的蜀国。

曹操他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与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与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与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

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要章节内容概要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名著导读提纲(《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提纲(《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提纲一、刘备(一)外貌特点双耳垂肩,目能自视其耳,双手过膝。

(二)主要性格特点忠厚善良,仁义重情;胸怀大志;礼贤下士,思贤若渴。

(三)典型情节1、刘备携民渡江刘备、诸葛亮在新野大败曹军之后,移驻在樊城。

曹操为了报仇,亲自率兵杀奔樊城而来。

曹军势大,刘备、诸葛亮决定放弃樊城,退往襄阳。

刘备不忍抛弃百姓,就派人在城中遍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可一同过江。

”城中百姓,皆宁死相随,拖家带口,扶老携幼、号泣而行,两岸哭声不绝。

刘备见此情景,心中悲恸,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

左右急忙抱住,从人见状,莫不痛哭。

刘备到了南岸,回顾江北,还有无数未渡江的百姓望南招手呼号。

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

直到百姓将要渡完,方才上马离去。

本章节性格特点:爱民如子,宽厚仁德。

2、徐庶走马荐诸葛曹操得知刘备有徐庶辅佐打了胜仗,很想召徐庶为己用,其谋士献计说徐庶为孝子,丞相派人把他母亲接到许昌,再仿他母亲的笔体写信让他来许昌,他必来,徐庶接信,果然大哭一场,拿信找刘备辞行。

刘备见信也哭,强留徐庶叙情一夜。

第二天刘备设宴为徐庶饯行,恨山林阻隔望眼要铲平它。

徐庶离开数里后又回来告诉刘备有一奇人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将军若想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必须要自己去请,还要看将军的诚意,徐庶说完,策马离去。

本章节性格特点:重情重义,十分仁德;礼贤下士,思贤若渴。

(也通过徐庶侧面表现了诸葛亮世间奇人,才智非凡。

)3、三顾茅庐刘关张三兄弟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

其间刘备的虔诚、耐心与张飞的不屑、不满和焦躁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节性格特点:礼贤下士,思贤若渴。

(也通过写诸葛亮的好友、岳父等人的仪表、见识的超凡脱俗,侧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智非凡。

)4、白帝(永安)托孤刘备兵败猇亭,退到永安,一病不起。

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安排了后事。

刘备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对诸葛亮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大业。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
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2. 小说通过三国鼎立的局面,展现了各种人物的性格、智慧和力量。

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他们在乱世中作出了各种选择和决策。

3.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非常丰富,包括了很多著名的战役和谋略,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这些战役反映了各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智谋斗争。

4. 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小说中的角色和事件基于真实的历史。

然而,作者罗贯中也在小说中添加了一些以增强故事情节的艺术处理。

5.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刘备代表仁义,曹操代表权谋等。

这些人物形象也成为了后来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智慧的表现。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整个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

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总结《三国演义》的知识点,分别是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价值、语言特点和影响历史,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部名著。

一、时代背景《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个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社会变化最为复杂、最剧烈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风貌等方面都非常复杂而紊乱,社会处于乱世之中;同时,也正因为此,这个时期催生了很多勇士、政治家、将领等人物,创造了许多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三国时代名将和名臣都有所涉及。

以下是文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名单:1.蜀汉的刘备:性格谦虚厚道、善良、仁爱、忠诚,是小说中最为英俊、高雅、斯文的形象。

2.曹操:奸诈狡猾、善于计谋,是小说中最为富有魅力的一位人物。

3.孙权:智勇兼备,是小说中最为伶俐机智、才高且有度量的人物形象之一。

4.关羽、张飞:两个义兄弟,以忠诚、勇敢和正义为标志。

5.周瑜:文学才华出众,美丽俊秀、随遇而安、处事从容敏捷,是小说中最为具有人文内涵的一位人物。

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情节是非常多样化的,情节发展变化多端,除了史实真实之外,也有很多故事情节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有以下几个:1.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义兄弟在桃园结义,誓言共同前往南征北战。

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了救出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在被周瑜追赶的情况下,一路经过六关十二难,最终成功救出。

3.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在战斗吕布时,奇迹般地以三打一胜利战胜了吕布。

4.火烧赤壁:孙权和刘备联合大战曹操,最终夷平了曹操的亿万雄军。

四、文化价值《三国演义》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诗词歌赋、战争策略等方面。

(完整版)《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

(完整版)《三国演义》名著导读要点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要点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

答:“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三英战吕布":曹操联合袁绍等十七路军共同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

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

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三气周瑜":略.2。

“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可以看出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答:主人公是曹操和刘备。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恐慌。

曹操特点:目光远大、胆识过人、雄才大略。

刘备特点:机警过人,随机应变,能屈能伸3. 杀吕伯奢一家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在知道事实后仍然杀死吕伯奢,说明他狡诈阴险,生性多疑,手段残忍.4.简述“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司徒王允,将义女貂蝉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

貂蝉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最终使吕布杀掉董卓。

5. 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

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荆州,仍然失败.6.“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是刘备、关羽、张飞.7。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里所写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吕布;他的主要性格是:有勇无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要点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

答:“三顾茅庐” :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三英战吕布” :曹操联合袁绍等十七路军共同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

张飞冲出和他交锋 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 30回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

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三气周瑜” :略。

2. “ 青梅煮酒论英雄” 指的是哪两个人 ? 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 可以看出两人在性格上有什么特点?答:主人公是曹操和刘备。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恐慌。

曹操特点:目光远大、胆识过人、雄才大略。

刘备特点:机警过人,随机应变,能屈能伸3. 杀吕伯奢一家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在知道事实后仍然杀死吕伯奢,说明他狡诈阴险,生性多疑,手段残忍。

4. 简述“王允巧施连环计”的故事:东汉末年,太师董卓专权,司徒王允,将义女貂蝉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

貂蝉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见机行事,挑拨离间,最终使吕布杀掉董卓。

5. 请简要叙述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内容。

答:三气周瑜。

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 把刘备扣下, 逼诸葛亮交出荆州, 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荆州,仍然失败。

6. “桃园三结义”的主人公是刘备、关羽、张飞。

7.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 引箭随身, 手持画戟, 坐下嘶风赤兔马。

” 这里所写的人物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举例说明。

吕布;他的主要性格是:有勇无谋、目光短浅、见利忘义。

8. 你怎样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博学多识,足智多谋。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9. 俗话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 , 诸葛亮上任后烧了哪三把火 ? 第一把火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仗:火烧博望坡。

第二把火要说的是诸葛亮到刘备军中后的第二仗:火烧新野。

第三把火要说的是《三国演义》里面最精彩的一场战役——火烧赤壁。

10. 赤壁之战这个故事中推出了哪些精彩的好戏? ①诸葛亮舌战群儒, ②蒋干盗书, ③草船借箭,④周瑜打黄盖(苦肉计 , ⑤孔明借东风, ⑥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11. 你怎样评价周瑜?请举例说明。

风流儒雅 , 足智多谋 , 善于用兵 , 但是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运筹帷幄,连设妙计,终以 3万兵马大败曹操的 83万大军,创下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说明了周瑜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他多次设计谋害诸葛亮, 让他三天造出十万枝剑, 并吩咐工匠故意拖延 . 在与诸葛亮的几次周旋中,他急躁冲动, 导致箭伤复发, 临终时仍然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 这些说明他气量狭小,嫉贤妒能。

12. 《三国演义》中两例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官渡之战和 (赤壁之战 , 作战双方分别是 [(曹操 (袁绍 ], [(曹操 (孙刘联盟 ]。

13.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有哪些经典故事?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赤壁之战三气周瑜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秋风五丈原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白帝城托孤排八阵14. 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15.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 仲达是谁?(司马懿16、关于关羽的故事有哪些?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华容道义释曹操、走麦城刮骨疗伤。

17. 你怎样评价刘备?忠厚善良仁德爱民有济世情怀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

18. 关于曹操的事迹。

挟天子以令诸侯割发代首官渡之战借刀杀人望梅止渴割须弃袍19.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谁?(曹操20. 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精彩的用计。

答: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

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 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

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21. 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答: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

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

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

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 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2. 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 以便火攻曹军, 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愿行此计, 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 故意大唱反调。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 卧床不起。

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23. 关于张飞的性格特点和故事。

勇猛雄壮,脾气暴躁,粗中有细。

张飞大闹长坂坡义释颜严三英战吕布鞭打督邮24. “乐不思蜀”讲的是谁的故事?蜀国亡国后,刘禅被俘虏,在魏国受荣华富贵,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

宴会中间, 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

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 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差点儿掉下眼泪。

只有刘禅看得十分高兴,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哈哈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25.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 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 塞江而下。

”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 ? 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 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 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 先是坚守关隘, 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 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连营。

26. 《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名著导读《《红楼梦》要点1.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来揭露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2.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是王熙凤,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探春。

3. 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叛逆者形象,分别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他们前世分别是青埂峰下的顽石和绛珠仙草。

4.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晴雯,涉及到她的情节有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袭人。

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刘姥姥。

5.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 原应叹息” 之意。

“ 四春” 中被称为“ 二木头” 懦弱怕事,善良无能,又命运悲惨的女子是:迎春。

“ 四春” 中也是庶出,但精明能干,有心机,办事果断的女子是:探春。

“ 四春” 中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最后出家的女子是:惜春。

6.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7. 黛玉写的有关花的诗是《葬花辞》 ,有关秋的诗是《秋窗风雨夕》 ,她分别以西施等五位有才华的女子为题写了五首小诗,命意新奇,宝玉题为《五美吟》。

8. 《红楼梦》 ,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

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

“ 四大家族”——贾、史、王、薛。

9.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10.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开卷诗。

11. 《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举出贾府中醉生梦死、声色犬马的两名男子:贾赦、贾琏。

《红楼梦》中“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的是指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_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等,最后落了个“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的悲剧下场。

12.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 “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其中“ 阆苑仙葩” 指的是林黛玉, “ 美玉无瑕” 指的是贾宝玉。

13.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个人就是林黛玉。

《红楼梦》中有个女子不拘小节.喜欢身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是史湘云。

“ 花气袭人知骤暖” 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给袭人 (原名花珍珠起名字时说的一句话。

14. 根据诗句判断人物 (均出自《红楼梦》。

(1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贾宝玉(2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