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治疗胫腓骨骨折61例体会

以上 患 者 均 采 用 正 骨 经 验 方 : 当 归 、大 黄 、 土 鳖 虫 、
间 :距受伤时间 2个月 和 3个 月 ,开放性 骨折 6例 ,闭合
性 骨折 5 5例 ,粉碎性 骨折 4 6例。这些患 者均无严 重心 血
折损伤小 ,有 利于骨 折愈合 ,感染 机会少 。但患 者卧床 时 间长 ,负重晚,功能恢复较慢。
手法复位 是要 知 道胫腓 骨 中 、上 段横 截面 呈三 角形 。
筋膜覆盖 钢板 ,开放 性骨折 均采用外 固定架 固定 ,虽然骨
折对位略差 ,但愈合 满意手术 后 2例骨 不连 ,二次手 术后 骨折 愈合 ,其 中 2例骨 折愈合后 取下钢板 ,半 年 内劳 动时 造成二次 骨折 ,1例 手术 治疗 ,1例石 膏外 固定 ,效果 满 意。儿童 1 例胫腓 骨骨折 经过反复 手法复位 ,均 达到满 意 效果 。小钢板 固定后效果满意 ,8个月后取 出钢板 ,并 且 1 例 患 者 术后 6个 月 因 外 伤 钢 板 断 裂 ,二 次 骨 折 ,二 次 手 术
胫腓 骨骨折是近年来常见病 ,多发病 ,由于交通工具 的普及 ,建筑事业 的发展 ,小腿受 伤 的机 会往往大 于其他
骨折。小夹板外 固定患者 掌握加 班松 紧较 为关键 ,肿胀 消 退前定 期紧夹 板并 x线复查 是否错 位 ,消肿后 以一周为 限
紧夹板。 2 3 手 法 复 位 ,石 膏 外 固定 .
给 予 钢 板 内 固定 ,至 今 未 取 ,腓 骨 除 腓 骨 小 头 骨 折 外 ,均
由前 、内、外三嵴将胫 骨干 分成 内 、外 、后三 面 ,胫骨嵴
前 突并 向外 弯 曲 ,形 成 胫 骨 的 生 理 弧 度 ,其 上 端 为 胫 骨 结 节 。胫 骨 嵴 下 行 至 下 13处 逐 渐 失 去 其 隆 嵴 的 外 形 与 经 骨 /
微创技术应用结合中药治疗胫腓骨骨折

c r e a i n r h p 1 8 ( 7 ): o r lto ih r sl sa trr g dt xt o. ln Ot o , 9 3 18
7.
[] 千军强 ,千满 宜.重视胫 骨和腓 骨骨折规范治疗 [] 2 J .中国骨伤,2 0 , 0 9
2 ( 1 :8 3 8 4 2 1) 0— 0 .
[]l 3 千亦璁.骨与关 节损伤 ( 第三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5 M ] 01 3
医 疗 论 坛
M e ia e t e t F r m d e lTr a m n o u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hn s o r a fEt n me ii n h o h r a y ieeJ u n lo h o dcnea d Et n p am c ・85 ・
微 创 技 术 应 用 结 合 中药 治 疗 胫 腓 骨 骨 折
胡 敏 龙 隆
卢 建新
宜丰 360 330
宜丰县 中医院骨伤科 ,江 西
【 摘 要 】目的:探讨运用微创 技术结合 中药治疗胫腓骨 骨折的疗效 与体会 。方法 :本组3 例骨 折患者 ,男性2 例 ,女性 l例 ;年龄 7 6 1 2 —5 岁 ,平 均年龄3 岁 ;闭合性骨折3 例 ,开放性骨折 6 ( u t l 分类 ; I型4 , J型2 );A 分型 :A l 例 ,B 1 例,c 3 2 6 1 例 按G s i 0 例 I 例 O 型 6 型 5 型6 例;致伤原 因:摔伤 1 例 ,坠落 伤5 ,交通事 故2 例 。均在微创 技术指 导下采用手 法 闭合 复位带锁髓 内钉 固定术治疗 ;术后在 中医理论 2 、 例 O
综合疗法治疗成人胫腓骨骨折34例临床观察

4 讨
论
成人胫腓骨骨折是 临床常见病 , 治疗方法很 多 , 一般认 为 非手术治疗 效果 多不 满意 , 手术治 疗对 骨折部 残存血 液循 非
环破坏小 , 只要外 固定得 当 , 时间足 够长 , 骨折 愈合多 不成 问
l 临床 资料
本组 3 , 1 , 1 。年 龄 2 ~5 , 均 3 4例 男 8例 女 6例 , 6岁 平 4 7 岁。车祸伤 l , O例 高处 坠落伤 3 , 例 重物砸 伤 5例 , 地摔伤 平 8 , 例 挤压伤 8 例。胫腓骨上段骨折 1 例 , 2 中段 1 例 , 1 下段 1 1 例, 均为新鲜 闭合骨 折。骨折类 型按 A i r O Mte 分类 , l l A型 1 7 例, B型 1 例, 1 C型 6例。均 在受 伤后 2 小时 内就诊。 4
特别是骨折端的移位或粉碎骨折 , 往往会伤及 滋养动脉 , 而骨
折后骨痂的形成与局部血 液供应密 切相关 。外骨痂主要靠 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腔并插入选择合适带锁 髓 内针 , 借助 与髓 内针相连 的瞄准 器 于胫骨平 台向远端方 向 , 经髓 内针 近侧横 孔穿 入 1 枚空 心螺
丝钉 , 另外在踝关节上横行经髓 内针穿 1 ~2枚螺丝钉锁住远 端 。术后抗生素常规应用 5 天 。 ~7 23 中药治疗 . 按 中医伤科 三期 辨证用 药原 则。骨折初期
题 , 因不能早 期功 能锻炼 , 以关节 僵 直并 发症 发生 率 较 但 所
高。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加压钢板内固定, 虽有准确复位和
早期活动的优点 , 但易发 生骨折延 迟愈合 、 感染 、 畸形 愈合 以
及再骨折 、 固定物断裂松动 等并发症 。我 们采用 C型臂 x线
中医正骨原理

中医正骨原理中医正骨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手法调整和矫正骨骼、关节、肌肉等身体组织的位置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正骨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理论,包括经络学、脏腑学、气血学等,并结合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
中医正骨主要通过手法进行治疗,包括推、拿、拉、扳等动作,以调整骨骼、关节的位置和功能。
在中医正骨的治疗过程中,医师需要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中医正骨的手法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操作时需要细致入微,力度适中,以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中医正骨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通过调整骨骼、关节的位置和功能,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同时,中医正骨还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增强气血运行,改善组织供血量和营养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中医正骨的原理也与现代医学的一些原理相符合。
例如,中医正骨可以通过调整骨骼的位置和功能,改善姿势和体态,减轻或消除骨骼、关节的负担,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同时,中医正骨还可以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平衡,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效率。
中医正骨的原理虽然古老,但在现代医学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骨骼、关节疾病,如骨折、脱位、关节炎等,还可以用于调整姿势和体态,改善脊柱畸形、驼背、矮小等问题。
此外,中医正骨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一些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中医正骨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以手法调整骨骼、关节的位置和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中医正骨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理论,并结合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
它不仅在治疗骨骼、关节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可以用于调整姿势和体态,改善内科疾病。
中医正骨的疗效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在接受治疗时,我们也需要选择正规的医师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闭合穿针、托跟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 3 本组 4 例 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患 者 是 2 0 年 6 5 06 月 至 20 年 l 月我 院骨 伤 科 门诊 或 住 院病 例 ,男 2例 ,女 1 09 2 8 7 例 ; 龄 2 — 0 , 均 ( 61 76 岁 , 程 6 月 至 2 , 均 年 55 岁 平 3 .± .) 病 个 年 平
参 考 文献
[]荣 国威 , 1 翟桂 华 , 沂 , 译 . 科 内 固定 【 】 京 : 民卫 生 刘 等 骨 M. 北 人
出版 社 .9 5 7 19 : 7 4
炼, 防止关节功 能障碍 , 有利 于关节功能恢 复; ) 院时间及 f住 4
费 用 减 少 , 会 效 益 好 。 跟 式 夹 板 基 于小 腿 五 合 一 夹 板 , 社 托 改
21 0 0年 6 月
J n .0 9 u e2 0
中医综合 治疗早期股骨头 缺血性坏 死的 疗 效 观 察
谭 花 云
( 株洲 市 中医院 , 南 湖
株洲
42 0 1 0 0)
『 要1 目的 : 讨 中 药 内服 外 敷 结 合 针 灸 治 疗 早 期 股 骨 头缺 血性 坏 死 的 临床 疗 效 。 法 : 4 例 经 C 确 诊 的 股 骨 头 缺 摘 探 方 对 5 T 血 性 坏 死 I Ⅱ期 患 者 经 中 药 内服 外 敷 结 合 针 灸 治 疗 3 月 后 , 察 近 期 ( 个 月 )远 期 ( 2 月 ) 效 , 进 行 V S 痛 评 分 和 、 个 观 3 、 1个 疗 并 A疼
t n oso sA C )分类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I I期患者 ; i s u,R O o e 、 I
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35-06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巫敬文1,㊀周琦石2,㊀陈信军1,㊀杨㊀林1(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清远市中医院,㊀广东㊀清远㊀511599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骨科,㊀广东㊀广州㊀510405)ʌ摘㊀要ɔ目的:研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㊂方法: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辅助治疗,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㊂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并对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㊁住院时长㊁疼痛程度㊁跟骨参数㊁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予以分析㊂结果:组间对比性别㊁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㊁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下降,以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㊁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均增大,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㊁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8%,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㊂结论: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配合手术进程,弥补不能充分暴露的缺点,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㊁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足部功能与骨折端解剖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㊂ʌ关键词ɔ㊀跟骨骨折;㊀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㊀中医正骨;㊀顺势复位;㊀加速康复ʌ文献标识码ɔ㊀A㊀㊀㊀㊀㊀ʌdoiɔ10.3969/j.issn.1006-6233.2024.04.020Clinical Efficacy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ment with Tarsal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Orthopaedic ManipulationWU Jingwen,et al(Qingy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Guangdong Guangzhou511599,China)ʌAbstractɔ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ment with tarsal 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aedic manipulation.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80patients with calcaneal fracture in Qingy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8to June2022.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plan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rsal 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aedic manipul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arsal 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The general data and imaging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and 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length of hospital stay,pain score, calcaneal parameters,ankle function,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age,and other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time,the VAS pain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ʌ基金项目ɔ广东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编号:20B200456)㊃536㊃decrease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greater decrease,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issane angle,Bohler angle,Pitch angle,and an-kl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surgery(P>0.05).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values,the Gis-sane angle,Bohler angle,and Pitch angle increased,and the ankle score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fter sur-gery,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s of Gissane angle,Bohler angle,Pitch angle,and ankle scor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38%,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5.26%),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065,P>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alcaneal fracture treatment with tarsal 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aedic manipulation is better.It can cooperate with the surgical process,make up for the defect of insufficient exposure,achieve the purpose of good reduction,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nd reduce the pain degree.It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foot function and fracture end anatomical structure,and has a high safety.ʌKey wordsɔ㊀Calcaneal fracture;㊀Tarsal sinus small incision internal fixation;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paedic manipulation;㊀Reduction;㊀Accelerated rehabilitation㊀㊀跟骨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多由高处跌落㊁车祸创伤等因素所致,约占全身的1%-4%,临床表现有足跟部肿痛㊁畸形㊁骨摩擦音㊁无法站立等症状[1-2]㊂临床治疗目的:在于恢复跟骨相关解剖角度㊁纠正内翻㊁复位塌陷关节面㊁改善人体力线,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式㊂对于SandersⅠ型者多保守治疗,而对于Ⅱ型者以上,关节面塌陷不平,一般建议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复位,以达到恢复跟骨解剖形态,恢复跟骨力线等并得到较稳固固定的目的,被临床广泛应用㊂跗骨窦小切口手术因微创㊁术后恢复快等优势[3],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入路方式,即便跟骨骨折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因其暴露有限,存在复位不良㊁反复牵拉导致损伤皮肤软组织等并发症㊂中医正骨手法中 顺势复位 理论指明[4-5],可利用软组织的封套作用,在牵引的同时,通过肌肉㊁韧带等软组织的牵拉挤压使其骨折复位,尽可能的恢复跟骨的宽度㊁长度㊁关节面以及人体力线,减轻医源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目前临床中尚缺少中医正骨手法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报告㊂将80例跟骨骨折为研究对象,探究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以回顾性分析为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入清远市中医院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根骨正侧位片㊁CT重建㊁下肢彩超㊁心电图㊁血尿粪常规㊁D-二聚体㊁凝血功能㊁心肝肾功能等,并详细询问患者当时受伤情况㊁既往病史㊁有无其他部位损伤㊁基础疾病等信息㊂依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在麻醉后,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经透视后再行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对照组则麻醉后行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㊂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㊂1.2㊀纳入㊁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有明显外伤史,足跟部肿痛㊁无法站立等症状表现;②X线㊁CT透视结果与损伤位置㊁临床表现㊁体征一致;且SandersⅡ型以上者㊂③参照‘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具备手术适应症[6]㊂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合并伤,如脑㊁胸腹等;②SandersⅠ型者;③跟骨皮肤软组织严重挫伤者,或原来存在皮肤感染或皮肤疾病者;④合并同一侧肢体其他部位骨折,如股骨㊁胫腓骨等影响后期功能恢复者;⑤合并神经损伤㊁血管损伤㊁肌腱损伤影响后期功能恢复者;⑥合并严重心肺㊁肝肾功能疾病,或伴有精神病史者;⑦骨折损伤>3周以上者㊂1.3㊀资料收集1.3.1㊀治疗方案:所有患者择期进行手术,两组术前治疗方案一致,均完成术前检查,详细询问受伤过程㊁既往病史,结合X线㊁CT结果明确骨折情况与分型,前期治疗上:先行石膏制动,垫高,冰敷,进行床上主动抬腿及各趾体屈伸活动锻炼,并给予相同的药物,加强消肿治疗,配合止痛药物,约7d后,肿胀消退,跟部皮纹起皱褶,再开展手术治疗㊂两组手术的医师资历相同㊂观察组:在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正骨手法配合治疗,手术方式同对照组一致,腰硬麻醉起效后,患者健侧卧位,首先于跟骨结节处横形穿入一3mm的克氏针,一助手紧握患肢足踝部近端㊃636㊃对抗,术者用小切口布单绕过两侧外露克氏针处,以此为牵拉作用点,一手抓握前足使其呈跖屈位,另一手抓握小布单的两头,顺势向跟骨后下方 拔伸牵引 ,维持牵引2~3min,纠正骨端嵌插,恢复跟骨长度,再撤去小布单,术者双手紧扣足跟后下及克氏针,再次牵引,采用 摇摆 手法,一边牵引,一边摇晃足跟,使嵌插骨端尽可能松开,并使跟骨长度尽量恢复,再用手掌扣挤跟骨两侧,用力 挤按 ,尽量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和跟骨体的增宽畸形,对于跟骨内翻畸形的纠正,医者将手掌抵在患者足跟部外侧钟中线上,另一手掌则抵在根骨内侧,施加一个向外 翻折 的力完成复位㊂中医正骨复位时需注意,手法宜稳,在缓慢持续的拔伸之力下,逐步缓慢复位,整个过程不可使用蛮力,避免反复多次复位,造成软组织损伤,复位完成后以C型臂X线机透视,再进行手术治疗㊂对照组:实施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取患者健侧卧位,腰硬麻醉成功后,自患者外踝尖下方1.0cm处向第四跖骨基底作一切口,长约4~6cm,依次分离皮肤㊁筋膜,于腓骨肌腱和腓肠神经前方进入,注意把腓骨长短肌腱及其腱鞘牵开,紧贴骨膜潜行剥离跟骨外侧,打开距下关节外侧关节囊,清理部分脂肪组织及凝血块,显露距下关节面,抽吸组织液后,于跟骨后端置入3mm克氏针,将跟骨向后下方牵引,再将跟骨外翻纠正内翻畸形,两侧挤压纠正跟骨变宽畸形,将外侧壁骨块掀开显露后关节面塌陷骨折块,并在肉眼视野下用剥离子将后关节面塌陷骨块抬起复位,以距下关节面为参照,确定复位位置满意后,予2mm克氏针2-3支,由后下向前上穿过距下关节临时固定骨块,术中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对跟骨的宽度㊁高度㊁结节角㊁交叉角予以评估,确定复位满意,于后关节面下抬起复位后遗留的空腔,予人工骨植骨填塞,将外侧壁骨块原位放置好,再紧贴骨膜潜行剥离患者跟骨外侧皮肤,从切口处插入微型锁定钢板(三点固定),再次透视,确认钢板位置良好,打入锁钉固定,拔除克氏针,术中利用C型臂X线机透视跟骨侧轴位片,确定跟骨的宽度㊁高度㊁Gissane角㊁Bohler角满意,冲洗创口后,逐层缝合,置胶片引流条引流,包扎伤口,术毕㊂1.3.2㊀术后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级术后处理相同:抬高患肢,冰敷,消肿㊁止痛㊂术后2~3d内每天换药,术后24h,最迟不超过48h需拔除引流条,常规拍摄跟骨侧位㊁轴位X线片㊂术后2周拆线㊂术后第2天开始,开始行足趾活动及髋膝关节活动,视术中骨折复位及稳定情况,术后1~2周开始行踝关节屈伸活动,术后2个月可扶双拐部分负重活动,术后3个月视情况弃拐㊂1.4㊀观察指标:①基线资料:记录两组患者年龄㊁性别㊁Sanders分型㊂②临床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㊁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㊂③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前㊁术后6h㊁48h㊁72h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进行评估,带有刻度的0-10卡尺,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㊂④跟骨参数:术前DR检查获取跟骨侧位㊁轴位片,X线测得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术后均再次拍摄DR,测量各角度㊂⑤足踝功能:采用AOFAS足踝功能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㊁术后1个月的足踝功能,满分100分,分数与组功能呈正比㊂⑥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愈合不良㊁伤口持续性渗液㊁感染㊁外侧切口皮瓣坏死㊁神经损伤发生情况㊂1.5㊀统计学方法:将SPSS20.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㊀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xʃs,n(%)]组别n性别男㊀㊀㊀㊀㊀㊀㊀女年龄(岁)Sanders分型Ⅱ型㊀㊀㊀㊀㊀Ⅲ型㊀㊀㊀㊀㊀Ⅳ型观察组4237(88.10)5(11.90)46.59ʃ10.2815(35.71)20(47.62)7(16.67)对照组3832(84.21)6(15.79)47.15ʃ11.7711(28.95)20(52.63)7(18.42)χ2/t 2.5180.2270.587P0.1130.8210.557㊃736㊃2.2㊀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术中出血量㊁住院时间观察组更低(P<0.05);组间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㊀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xʃs)组别n手术时长(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4281.52ʃ39.5820.54ʃ5.4211.65ʃ3.49对照组3873.94ʃ29.4522.57ʃ5.5113.36ʃ3.47 t0.963 2.267 2.194P0.3380.0260.0312.3㊀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发现VA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上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9.125, P时间<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473,P组间<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F交互=14.037,P交互<0.05)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术后6h㊁术后48h㊁术后72h的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均以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㊀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xʃs,分)组别n术前术后6h术后48h术后72h F P 观察组427.54ʃ0.41 6.88ʃ0.35 4.55ʃ0.28 3.41ʃ0.3611.294<0.01对照组387.66ʃ0.457.01ʃ0.41 5.14ʃ0.25 4.09ʃ0.339.160<0.012.4㊀两组患者跟骨参数比较:两组术前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Gissane 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4㊀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参数分析比较( xʃs,度)组别n Gissane角㊀术前㊀㊀㊀㊀术后㊀㊀㊀手术前后差值t PBohler角㊀术前㊀㊀㊀㊀术后㊀㊀㊀手术前后差值t P观察组4295.82ʃ20.17119.36ʃ5.7523.54ʃ6.397.274<0.0116.91ʃ2.3532.19ʃ9.5715.28ʃ4.2310.049<0.01对照组3895.56ʃ26.58114.26ʃ7.4218.70ʃ5.71 4.392<0.0117.42ʃ3.1925.45ʃ8.138.03ʃ3.83 5.668<0.01t0.050 3.5570.8198.005P0.9610.0010.415<0.01组别n Pitch角术前㊀㊀㊀㊀㊀术后㊀㊀㊀㊀㊀手术前后差值t P观察组4221.29ʃ5.9531.21ʃ2.529.92ʃ2.179.949<0.01㊃836㊃对照组3821.64ʃ5.4228.95ʃ5.817.31ʃ0.47 5.671<0.01 t0.2747.258P0.785<0.012.5㊀两组患者足踝评分比较:两组术前足踝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两组术后足踝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足踝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5㊂表5㊀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足踝评分比较( xʃs,分)组别n术前术后1个月手术前后差值t P 观察组4255.69ʃ3.1769.91ʃ5.3214.22ʃ2.0417.237<0.01对照组3855.86ʃ3.2160.72ʃ2.74 4.86ʃ0.537.099<0.01 t0.23827.443p0.812<0.012.6㊀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1例愈合不良;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其中1愈合不良㊁1例神经血管损伤,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P>0.05)㊂3㊀讨㊀论祖国医学在骨伤科的诊疗方面早有建树,不过局限于历史条件,对于跟骨骨折的记载较少,其属于 踵折伤 ,‘黄帝内经“中记载致病因素为 坠堕 等[7]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载明 若骨出向左,侧从右边拔入;骨向右,侧从左边拔入 [8-9],是中医正骨手法首次现于古籍,强调了复位技巧与拔伸牵拉的作用,清朝的‘医宗金鉴㊃正骨心法要旨“中则记录的正骨八法[10],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现阶段,医学在新兴科技的加持下,多数人选择切开手术治疗,但也伴随着术后切口各种并发症的困扰㊂因此,小切口手术及闭合复位越来越受到欢迎,尤其是随中医医学的复兴,中医正骨手法愈加娴熟,复位技巧愈加精湛,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越来越受到重视㊂吴门医派葛云彬老先生,总结了治疗跟骨骨折复位的四大手法: 夹㊁翻㊁拔㊁折 ;佛山中医院也总结了拔伸牵引法㊁抱迫靠拢法㊁摇摆转动法等跟骨骨折闭合复位手法,取得较满意效果㊂本研究综合前人经验,采用拔伸牵引,摇摆,挤按,翻折等手法,对跟骨骨折进行复位㊂按照中医 欲合先离,离而复合 的原则,我们先进行拔伸牵引,若骨端嵌插较深,关节塌陷明显,在拔伸的同时进行 摇摆 手法,将嵌插骨块松开,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恢复跟骨长度,在此基础上,再行以手掌扣挤跟骨两侧,用力 挤按 ,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和跟骨体的增宽畸形,对于跟骨内翻畸形的纠正,以 翻折 的手法完成复位㊂四个手法,顺序明确,兼顾各方移位的复位,定位准确,手法宜沉稳,手到功成,尽量减少反复复位情况㊂本研究中在患者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法复位,在患者完全无痛下进行手法复位能够提升复位效果,复位工作在手术的全过程中均有实施,利用中医正骨的一些理念,手法,辅助复位,以达到良好复位的目的,弥补了小切口手术中,因为未能充分暴露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劣势㊂本研究中,术中出血量㊁住院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长对比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虽然术前增加正骨手法复位会增加手术时间,但因为经过手法复位后,骨端位置改善,在后面切开复位过程中可减少反复复位时间,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从而减少出血,而总手术时间并没有明显增加㊂再者,小切口手术常因暴露不够充分,复位不够彻底,而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对需要调整的骨折块进行复位,弥补了小切口手术的弊端,降低了手术复位难度,并且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提升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对于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因此缩短了住院时间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48h㊁72h,VAS疼痛评分观察组更低(P<0.05),提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痛感㊂㊃936㊃组织学认为受创细胞释放的内源性炎性因子是疼痛的主要原因,利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中,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减少,在6h后麻醉药物效果完全褪去后,随时间的推移,中医复位手法的优势显现,术中对于软组织的剥离损伤减小,因此疼痛程度出现了差异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 角度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Gissane角㊁Bohler角㊁Pitch角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正骨手法复位能改善跟骨各角度,明显有利于术中复位㊂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术后1个月, AOFA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可促进足功能恢复㊂中医正骨复位后,术中切开复位更加简便,操作时间缩短,对软组织损伤减小,从而术后疼痛减轻,对于跟骨骨折的愈合及踝足关节功能恢复有益㊂除此之外,随访1个月,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愈合不良,对照组则有1愈合不良㊁1例神经血管损伤,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将中医正骨手法应用于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中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㊂在麻醉状态下进行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跟骨骨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中出血量,对于术后足功能㊁骨折端解剖结构恢复㊁术后早期康复有明显效果㊂ʌ参考文献ɔ[1]㊀徐向阳,胡牧.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与微创趋势[J].中国骨伤,2019,32(11):979-981.[2]㊀李云鹏,张路,赵文志.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㊁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8,40(1):33-38,46.[3]㊀陈王,苏源冰.苏源冰运用手法整复配合中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M].第13届中国泉州 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46-50. [4]㊀张英泽.骨折顺势复位固定理论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7):577-580.[5]㊀沈影超,王小超,蒋晓伟,等.顺势复位理论结合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关节内移位跟骨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8,27(11):822-825.[6]㊀考特-布朗.洛克伍德-格林成人骨折[M].第8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7]㊀江涛,史俊德,江永革,等.微创正骨术治疗跟骨骨折275例300足[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9):125-128. [8]㊀吴生华.中药熏洗辅助中医特色手法康复治疗跟骨骨折54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5):353.[9]㊀侯军杰,刘永裕,李灿扬,等.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SandersⅠ㊁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7):1420-1423.[10]㊀周启俊,孙从松,潘大群,等.手法复位联合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8):1595-1597.ʌ文章编号ɔ1006-6233(2024)04-0640-07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与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喻㊀露1,㊀兰智新1,㊀周与华2,㊀梅道菊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无锡市新吴区新瑞医院重症医学科,㊀江苏㊀无锡㊀214100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㊀上海㊀㊀㊀㊀200025)ʌ摘㊀要ɔ目的:分析铁死亡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重症胰腺炎(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㊂在住院后第1㊁3和7天获得血清SF水平,并根据第1天血清SF水平是否大于275ng/mL将患者人群分为两组:SF水平升高组(n=36)和SF水平正常组(n=40)㊂分析SF水平与CRP水平㊁APACHEⅡ评分㊁CTSI 评分的相关性,及其预测SAP患者的能力㊂结果:与SF水平正常组相比,SF水平升高组第1㊁7天A-PACHEⅡ评分㊁第7天CTSI评分㊁第1㊁3㊁7天SF水平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㊂第1天SF水平与第1㊁7天APACHEⅡ评分,第1㊁7天CTSI评分和第7天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236㊁0.495㊁0.269㊁0.582㊁0.362,均P<0.05)㊂在Cox生存分析中,病因㊁第1天SF水平㊁第7天CTSI评分㊁持续性器官衰竭是与SAP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㊂ROC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SF水平对SAP患者的死亡具有最高预测能力(AUC=0.851),显著高于同期的APACHEⅡ评分(AUC=0.630)和CTSI评分(AUC=0.693)㊂结论:早期SF水平升高与SAP不良预后有关,并可作为患者死亡的潜在预㊃046㊃ʌ基金项目ɔ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编号:20220618)ʌ通讯作者ɔ梅道菊。
正骨的作用与功效

正骨的作用与功效正骨,又称正骨医学,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正骨医学主要通过按摩、扳拉、矫正骨骼关节、放松肌肉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骨骼和关节,从而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在现代医学中,正骨医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通过正骨医学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治疗和预防很多疾病,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效。
正骨的主要作用和功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正骨对于改善骨骼和关节问题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生活中,由于一些原因,比如长时间的压力、错误的姿势、不良的生活习惯等,我们的骨骼和关节很容易出现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有可能会导致其他严重的疾病。
正骨通过矫正骨骼和关节的位置,使其返回正常的状态,从而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使患者重获健康。
其次,正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血液流动是人体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当血液循环不畅时,容易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
正骨通过按摩和矫正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扩张血管,从而改善血液供应,增加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
再次,正骨对于调理神经系统和缓解压力有着显著的功效。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容易患上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头痛、颈椎病、神经衰弱等。
正骨通过矫正骨骼和关节,刺激神经终末,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从而使人心情愉快,增强自信心。
另外,正骨还对于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保障,而正骨则可以通过调理骨骼和关节,刺激淋巴系统和免疫系统,增加细胞活力,提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提高免疫力。
此外,通过对身体的调理,正骨还可以增加体内酶的活性,调整体液和酸碱平衡,改善内环境,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正骨还对于提高体质和预防老年病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逐渐下降,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正骨的功效与作用

正骨的功效与作用正骨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调整骨骼和关节,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骨疗法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了认可和接受。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骨的功效与作用。
正骨主要通过手法的运用,调整人体的骨骼和关节。
它能够矫正骨骼的错位和偏离,使其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同时,正骨还可以改善关节的运动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并且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这对于那些患有关节炎、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的患者非常有益。
正骨还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经络的畅通。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
当身体的气血流动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正骨的手法可以通过调整骨骼和关节,激活经络,促进气血流动。
这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正骨还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疗效。
通过调整胸腔和背部的骨骼和肌肉,正骨可以改善肺部的通气能力,增加肺活量。
同时,正骨还可以刺激膈肌的收缩,促进呼吸的深入和充分。
因此,正骨可以帮助那些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缓解症状,提高呼吸功能。
正骨还可以调整人体的脊柱,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的坐姿、不正确的姿势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脊柱的曲度异常,进而引发脊柱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
正骨的手法可以调整脊柱的曲度,减轻脊柱疾病的症状,并且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此外,正骨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通过调整骨骼和关节,正骨可以减少血管的压力,增加血液的流动。
同时,正骨还可以刺激身体的代谢功能,促进废物的排出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因此,正骨可以提高人体的养分供给,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正骨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可以矫正骨骼和关节的错位,改善关节的运动能力。
同时,它还可以调整气血流动,促进经络的畅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原 来有 一定差距 ;无效 :患 者骨折没 有愈合 ,并且仍 旧伴有 女1 2 例。患者胫腓 骨骨折原 因 :炸伤 4 例 ,硬物砸 伤 4 例 ,跌 疼痛 现象 ,无 法正 常行走 ,经 过 3个月 的治疗 ,行走 功能依 旧 伤3 6 例 ,车祸致 伤 3 6 例; 合 并指骨骨 折 2 例 ,锁骨 骨折 2 例,
常行走 ,经过 3 个月 的治疗 ,健康状 况恢复 至原来 ;有 效 :患 者 骨折基 本上愈合 ,偶尔伴有 疼痛现 象 ,在一定 程度上能 够正 常行走 ,经过 3 个月 的治疗 ,行走 功能 仍有所欠 缺 ,健康 状况
1 . 1 一 般资料 选 取 笔 者所 在 医 院 2 0 0 9年 1 2月 一 2 0 1 2年 1 2月 收治 的 8 0 例胫腓 骨骨折患 者 ,年龄 2 5 — 5 8岁 ,平均 3 5岁 ,其 中男 6 8例 ,
或 由于坠伤所 致 ,或者 由于交通 、砸伤 等导致 ,这 样 ,其在 压
缩力和超负荷剪切力作用下,还会引发其他形式的并发症,如
骨横变 宽 、氏角变小 等 ] 。而 中医正骨 手法 闭合复位 、 内固定
如拔 伸牵引 , 由两助手 , 用端提捺 、 手模心会等 , 做好骨 陛标志 ,
并采 用对 位对线 ,将 固定 架 内固定处理 。患者 骨断端 的上下部 分采 用二点加压原 理或者三点加压 原理 ,将 凹面加板 安放上去 ,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1 8 期( 总 第2 0 6  ̄ J ) 2 0 1 3 年6 月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中医正骨手法 闭合 复位 内固定治疗胫腓骨 骨折 的 疗 效 分 析
胡承龙① 谭传 志① 周智敏① 何 思佐① 周启 源①
在 临床 医学 中,胫腓 骨骨折 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 ,而 中医 正骨手 法闭合 复位 、内固定治 疗胫腓 骨骨折 的疗效 显著 ,具 有 很 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为此 , 对笔者所在医 院 2 0 0 9年 1 2 一 2 0 1 2 年 1 2月 收 治 的 8 0例 胫腓 骨 骨折 的 临床 资料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
①嘉禾县人 民医院 湖南 嘉禾 4 2 4 5 0 0
治疗胫腓 骨骨折 ,可 以帮 助患者维 护正常 的负重关 系 ,避免 由 于负重 引起 的局部压痛而引发创伤性关节或者疼痛 。
中 医正 骨手法 闭合复位 、 内固定对 于治疗胫 腓骨 骨折具有
很 好 的临床效果 ,并 有经过 多年 的临床经验 , 其 已经 被证实是
现报 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在安放时 ,要控制 松紧度 ,避免前后成角 ,同时 ,为防止划伤 , 粘贴胶 布 ,将 多余 的克 氏针剪 除。在固定好 ,为患者贴 上接 骨
消肿痛膏 ,确保骨折能够尽早愈合。 1 I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 :患者骨 折均 已完 全愈合 ,没 有疼 痛现象 ,并 能够 正
内 固定 治疗后 ,均 已痊愈 ,无一例 患者发 生感染 。结论 :采用 中医正骨 手法闭合复位 、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 折 ,其疗 效显著 ,具 有较高 的临床推 广价值 。
【 关键词 】 中医正 骨手法 ; 闭合复位 ; 内固定治疗 ; 胫腓骨 骨折
中图分类号 R 6 8 3 .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1 8 — 0 1 2 5 — 0 2
一
种行之 有效 的治 疗方法 。在治疗之 前 ,要进行 麻醉 处理 ,让
找出病因后 ,根据不 同的病因对症治疗,如结核病引起的疾病 【 2 ] 谢 灿茂, 李溢煊 , 张生立 . 原 因不明长期发热 2 3 4 例分析 [ J 】 . 广东医学, 需用抗 结核 四联药后 控制 原发病灶 体温才 会得 以下降 。若 为一 1 9 9 3 ,1 4 ( 6 ) : 3 1 8 - 3 1 9 . 些药 物引 起 的不 明原 因发 热在停 药 后 2 4 ~ 4 8 h 多见退 热 ,半 衰 [ 3 】 马小军 ,王 爱霞,邓 国华 ,等 . 不明原 因发热 4 4 9 例 临床分析 [ J ] . 中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中医正骨手法 闭合复位 、内固定治疗胫 腓骨骨折 的疗效 ,提 高骨折治疗水平 。方法 : 对笔者所在 医院 2 0 0 9年 1 2 月一 2 0 1 2
年1 2 月 收治 的 8 0 例胫腓 骨骨折患 者的临床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治疗观 察与统计 随访 ,本组 8 0例患者在经 过中医正骨 手法闭合 复位 、
法闭合复位 、内固定治疗后 ,均 已痊愈 , 无 一例患者发生感染 。 其 中,显效 6 O 例, 有效 2 0 例 ,治疗总有效率 1 0 0 %。
3 讨 论
用孟 氏架进 行 固定 ,选用 局部麻 醉处理 。伤 口进 行常规 消 毒处理 , 用2 枚克氏针 ,穿入胫 骨 ,直径要求 为 3 m m, 垂 直于
期长 的药物在停用后 可能需相应长的时间退热 。
胫 骨方 向 ,针孔 处用 敷料敷 盖 ,敷料 必须经过 消毒 处理 ,接着 套 上镇 针器 ,与 固定器 连接起 来 ,并且 协调好 两者 的位置 ,在 这之 前 ,首 先要 做 好预 先 的调整 。复位 固定 :采 用正 骨 方法 ,
在 临床 医 学 中,胫 腓 骨骨 折现象 多见 ,其 骨折原 因多样 ,
跖关 节脱 节 2例 。患者 中呈现 横形 骨折 6例 ,斜形骨 折 1 4例 ,
没有恢复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结果
粉碎 性骨 折 1 0 例 ,陈 旧性 骨折 8 例 ,闭合性 骨折 3 6 例 ,呈 现
骨不连 6例 。
1 . 2 治疗方法
经治疗观察 与统计随访 ,本组 8 0例患者在经过 中医正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