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税法总论(1)-80页文档资料
税法 第1章 税法总论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 、税收客体,它是指税 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 ,是税收主体的权利、 义务指向的对象。
税源是指税收的经济来 源或最终出处,各种税 有不同的经济来源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 项目或征税对象的具体 化
1.3.3 税率
税率的概念
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的比例,体现征税的深度,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
Text in here
•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现行税制的建立
Text in here
•1973年改革工商税制
Text in here
•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统一全国农业税制
•1953年税制的修正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 1950年新税制的建立
2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按税收的管辖权不同,可以将税法分 为国内税法与国际税法
1.2.4 税法的作用
1
2
税法规范税收主体的行为作用 税法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
1.3 税法构成要素
1.3.1 纳税人
纳税人的概念
概念
纳税人是税法中规定的 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 个人,包括自然人、法 人和其他组织。自然人 是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 义务的个人。
(1)经济调控的职能 (2)财政收入的筹集职 能 (3)收入分配的调节职 能
税收的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的 作用 (2)经济活动的监督作 用 (3)促进企业平等竞争 的作用
1.2 税法概述
1.2.1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 税人之间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形成的税 收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主要包括税收法律、税收法规和 税收规章。
(1)负税人 (2)代扣代缴义务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 (4)代征代缴义务人
第一章 税法总论

第一章总论1.1 税收制度概述1.1.1 税收制度的内在规定性1.1.1.1 税收的概念税收,又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活动1.1.1.2 税收的特征同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其他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如下特征:(1)强制性。
税收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依法强制征收,不取决于纳税人的意愿,而只取决于征税主体的认识和意愿。
(2)无偿性。
税收的过程,就是将纳税人所有的部分财产转移给国家所有,这种转移是单向的,国家既不需事先支付对价,也不需事后直接偿还,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不存在等价有偿的交换关系。
(3)固定性。
在征税之前,国家通过法律把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及征收比例等规定下来,不仅纳税人要严格依法及时足额纳税,国家也只能严格依法征税,不能随意不征、少征或多征。
1.1.1.3 税收制度的概念及分类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税收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制度指的是国家的各种税收法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以及税务机关内部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狭义的税收制度则是指国家各种税收法规和征收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税法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的税收规定等等。
1.1.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法要素,又称课税要素,是构成税法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地点、减免税、税务争议和税收法律责任等内容。
1.1.2.1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是指征税的直接对象或称标的,它说明对什么征税的问题。
征税对象是各个税种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
根据征税范围不相交叉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各个税种都有其各自的征税对象,并通过税法予以明确界定。
国家只能就各个税种在其各自特定的征税对象范围内征税。
因此,征税对象决定了各税种法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同时,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征税的多少又直接取决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多少。
第一章税法总论-资料

2020/7/29
12
第二节 税法基本理论
• 一、税法原则 1.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
加以规定。
(2)税法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举例】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实施加征的规
• 社会正义原则——矫正分配不均和贫富两极 分化。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改革。
• 现今,税收被认为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个人分 配关系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
2020/7/29
11
六、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1.税法的地位 宪法是根本大法,税法是在宪法的基础上
制定的,税法属于重要的部门法。 •2.税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称征税客体,指税收制度中所规定的征 税的目的物或对象。税种区别的标志。
• 分类: 1. 流转额:商品流转额;非商品流转额 2. 所得额:利润;利得 3. 财产:房屋;车辆;船舶;遗产 4. 资源: 5. 特定行为:交易;投资;使用
定,对所得高的提高税负,量能课征,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 中的税收公平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与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举例】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 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偷税 ,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实质课税原则
2020/7/29
13
•2.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法律>法规>规章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新法实施之前人们 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举例】从2009年5月起,我国开始对卷烟在批发环节征收 消费税,税率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的5%。假定在2019年, 某卷烟批发企业被查出其2019年隐瞒不含增值税销售额100 万元,如果该企业被追征了5万元的消费税,这样处理,违 背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按照法律不溯 及以往原则,2009年5月以前发生的销售额按照原法规定是 不征消费税的,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 而只能沿用旧法。
第一章税法总论(完整版)

精品第一章税法总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税法》学习的基础,但不是CPA考试的重点章。
本章内容繁杂,考点细碎,有些考点不明显,考生在复习时重在理解。
本章的历年考题均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最近3年本章的平均分值为2分。
2014年教材的主要变化1.2014年,本章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调整。
将上年教材4节的内容拆分、增加为7节内容,分别为:税法的目标、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税收法定原则、税法要素、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税收执法、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2.增加对政府征税依据的多种学说的简介;3.增加税收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4.增加了税法的义务性强制性、税法本质等方面的表述;5.修改了税法功能的表述,将标题改为“税法的目标”;6.突出“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7.增加“依法纳税与纳税遵从”的内容。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节税法的目标第二节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第三节税收法定原则第四节税法要素第五节税收立法与我国现行税法体系第六节税收执法第七节依法纳税与税法遵从第一节税法的目标一、税收与现代国家治理(熟悉,能力等级1)区别税收——税法——税制: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形式。
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税收的内涵——从税收分配关系本质、国家税权和税收目标三方面把握: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这是我国税收理论界长期以来的主流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理论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用交换说更能说明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
(新增)税收相当于一种价格,公民和法人与政府应该具有某种等价交换的关系,国家行使请求权的同时,负有向纳税人提供高质有效的公共产品的义务;从纳税人这方面来讲,在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依法负有纳税的义务。
在这种等价交换中,税收体系了一种平等性,即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对等和平等。
税法讲义-第一章税法总论(1)

第一章税法总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是《税法》学习的基础,许多内容直接影响学员对随后章节的理解和掌握。
最近32011年教材的主要变化1.修改了章节名称,增加了税收内涵和外延的表述。
2.细化、丰富了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的内容。
第一节税法的概念本节主要内容:一、税收概述(了解,能力等级1)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的内涵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
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二)税收的外延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对税收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税收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B.税收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征税依据的是财产权利C.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D.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答案】B【解析】B选项: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
二、税法的概念(熟悉,能力等级1)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P2)【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A.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权力性法规D.税法属于综合性法规【答案】C【解析】选项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义务性法规。
三、税法的功能(了解,能力等级1)1.税法你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第1章税法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总论
2. 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的分类:分为流转税法、所得税法、 资源税法、财产税法、行为目的税法。
n 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法是规定对货物流转额和劳务 收入额征税的法律规范,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 关税等税种的税法。其特点是与商品生产、流通、消费 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受成本费用的影响而收入具有“刚 性”,有利于国家发挥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流转税 法为世界各国,尤其为发展中国家所重视和运用。
n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 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货物、财产和行为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总论
⑶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n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 所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规定,是税法 的灵魂。
n 国家征税机关的权利主要表现在:依法进行税务管理、征收 税款、税务检查及对违法者进行处罚。
PPT文档演模板
第1章税法总论
⑶ 税收的监督职能:是指国家通过税收征管法令来约束纳税 人社会经济行为的功能。
n 国家通过税收分配将一部分国民收入征为国有,要做到应 收尽收,则必须进行税收的管理、检查、纠正、统计、预 测和调查等一系列工作。
n 上述税收工作一方面能够反映有关的经济动态,为国家经 济管理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税收是一种无偿的分配,分配的结 果是直接减少纳税人的既得利益,它本身就要求必须具有 监督管理的功能,以使这种无偿性的分配得以顺利实现。
n 负税人:是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是经济上的纳税主体。 纳税人纳税后,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 给他人时,纳税人则不是负税人。
n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 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单位和个人。
1.税法总论

所得税法(2个税种)
涉税业务
税务代理、税务咨询和税务筹划
LOGO
第一章 税法概论
本章内容: 税法的概念 税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LOGO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和 税收管理体制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
税收和税法的概念
LOGO
第一节
税法的功能
LOGO
一、税收概述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 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累 进 税 率
(我国目前没有采 用)
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中的工 资薪金和个体工商 业户生产经营所得、 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全率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 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 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土地增值税
【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进税率表:
LOGO
【例题•单选题】在没有正当理由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 优惠,违背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答案】B
LOGO
(二)税法的适用原则(六适)
1.法律优位原则:
(1)含义: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 (2)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 (3)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效力低的税法 即是无效的
税收三性: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税收征收后不会直 接返还给纳税人 以法律为后盾 以法的形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 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第一章 税法概论精品文档80页

•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 纳税义务因超过期限而消灭 • 纳税义务的免除 • 某些税法的废止 • 纳税主体的消失
税收趣闻(1)
• 更名税:比利时新法律规定,父母可以任意给子 女改名,但必须缴纳200比利时法郎的“更名税”。
• 离婚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行一项简便的离婚 法,规定结婚不满两年、未生养又无贵重财产的 夫妻若想离婚,只要向州政府法律部门邮寄30美 元离婚税,并保证双方无争议地分割好财产,其 离婚即自动生效。
二、税收法律关系
•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 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主体、内容、客 体三要素构成 。
税收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主体
• 主体:即税收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它由 存在税收权利义务关系的双方,即征税 主体和纳税主体组成。
• 征税主体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征税权利 的一方当事人。由于国家的征税权是通过 税务行政执法机关行使的,征税的有关权 利与义务都是由其承担的,因此,征税主 体只能是税务行政执法机关。国务院、财 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等各负其责。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收法律关系:客体
• 税收法律关系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 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影响 和作用的客观对象。税收法律关系的客 体包括应税的商品、货物、财产、资源、 所得等物质财富和主体的应税行为。
• 与征税对象的关系。也就是征税对象。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是以引起纳税义务成立 的法律事实为基础和标志。而纳税义务产生 的标志是纳税主体进行的应当课税的行为, 如销售货物,取得应税收入等,不是征税主 体或其他主体的行为。国家颁布新税法,出 现新的纳税主体都可能引发新的纳税行为出 现,但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纳税义务,税收 法律关系的产生只能以纳税主体应税行为的 出现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税法的基本原则
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是税收法律制 度建立的基础。
税法基本原则 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一切税收活动必须遵守。
税法适用原则 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所
必须遵循的准则。 较基本原则更具体化。
税法的调整对象:税收分配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 系。
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税法的一般特点
从立法过程看:
习惯法 制定法√
从法律性质看:
授权性法规 义务性法规
—纳税人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
从内容看:
单一性法规
综合性法规
—法律体系 √
单选题
1.在税收分配活动中,税法的调整对象是( ) (2019)
解决争议的程序) 国际法— 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
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 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构成 主体—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征纳双方 客体— 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征税对象 内容— 主体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实质、税法的灵魂
A.税收法律主义原则 B.税收公平主义原则 C.税收合作信赖主义原则(也称公众信任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税法适用原则
法律优位原则
(法律>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不得抵触法律)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稳定性、可预测性,涉及税法的时间效力)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后法优于先法)有例外
《中国税务》杂志曾经披露,某税务机关依法向一名 取得应税收入的文艺界演员征收个人所得税时,遭到 了该纳税人的断然拒绝,其理由是:“我朋友的父亲 是市委书记”。
请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税收的认识。
税收的概念
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本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 产品分配关系
“税法八要素说”:构成一国税制的基本要素,尤其 是构成税种的基本元素,也是进行税收理论分析和税 收设计的基本工具,也称税制要素。内容包括纳税义 务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 地点、税收减免和税收加征、纳税办法等。
例题
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019年)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 B.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不以征纳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
要件 C.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具有对等性 D.征税权虽是国家法律授予的,但是可以放弃或转让 B
产生、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关系是通过一定的税收法律事实(税收法律 事件、税收法律行为)而产生、变更和终止的。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 二、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税收与税法的概念
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一是纳税。 ——弗兰克林 [美]
引导案例
有位中国记者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采访一位年近七旬 的老人。当问及她为何要投票选举自己信任的,但又 主张增税的候选人时,这位老妇人颇感惊诧。她指着 负责投票站治安的警察道:“如果政府没有税收,谁 来为他们支付工资呢?”
A.税收分配关系
B.经济利益关系
C.税收权利义务关系 D.税收征纳关系
C
二、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部门法,也是重要组成部 分。——税收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宪法— 我国的根本大法(母法) 民法— 明显区别、内在联系 税收征纳关系 刑法— 本质区别、密切联系 违法和犯罪、逃避缴纳税款 行政法— 十分密切的联系、有一定区别 经济法— 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区别(调整对象、法规性质、
第一章 税法总论
教学要求 了解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收法律关系、税法的分类 和原则以及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
重点 税法要素、税法的分类
难点 税法体系、税收管理体制
内容体系
第一节 税法概述 第二节 税收法律关系 第三节 税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税法要素 第五节 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 第六节 税收执法与税法遵从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的两部法律)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税收争讼发生时,确保国家课税权)
案例
从2009年5月起,我国开始对卷烟在批发环节征 收消费税,税额为不含增值税销售额的5%。假定 在2019年,某卷烟批发企业被税务机关查出其 2019年隐瞒卷烟不含增值税销售额100万元。按 照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对消费税应税与否的判 定应适用(新、旧)法。
税法基本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核心 税收要件法定原则 税务合法性原则——税务机关依法征税 税法公平原则 源于平等性原则 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税法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行政效率 实质课税原则 客观事实、真实负担能力 实质重于形式
例题
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 违背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 )。
A.法律优位原则
B.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C
解析:该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即居于特别法 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 比较高的税法。
第四节 税法要素
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包括 总则、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 节、减税免税、罚则、附则等项目。
征收依据:政治权力 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税收的“三性”
强制性 无偿性
税收的本质和体现(核心) 固定性
税收的职能
调节经济 监督管理
税法的概念
税法: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 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本质: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 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
单选题
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纳税人通过行政复 议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事先履 行税务行政执法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否则不予 受理。这一做法适用的原则是( )。(2019)
A.程序优于实体 B.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C.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D.法律不溯及既往 A
选择题
税法适用原则中,打破税法效力等级限制的原则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