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症
双重人格障碍的特征与心理治疗

双重人格障碍的特征与心理治疗双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也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它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理障碍,患者的个体意识和记忆会分离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人格状态。
本文将探讨双重人格障碍的特征以及心理治疗方法。
首先,双重人格障碍的特征之一是人格分裂。
患者经历一系列意识和记忆的分离,表现为不同的人格状态。
每个人格状态都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并且它们可能在不同情景下切换,患者本人对这些人格状态可能没有意识。
这种分离的状态使得患者在不同人格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语言、口音、态度等。
有时,这些人格状态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其次,双重人格障碍患者常常伴有记忆丧失。
患者可能无法回忆起某些经历、事件或时间段。
这种记忆缺失与各个人格状态之间的分离有关,当一个人格状态接管控制权时,其他人格状态所经历的事情对于当前的人格状态来说是未知的。
因此,患者可能会遗忘在其他人格状态下发生的事情。
除了人格分裂和记忆丧失,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残行为、幻觉、失去对现实的感知以及对自我身份和方向的混乱感。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干扰,并且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和职业问题。
在心理治疗方面,针对双重人格障碍的主要方法是心理治疗。
其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心理动力疗法(psychodynamic therapy)。
这些治疗方法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人格状态,促进各个人格状态之间的整合与协调。
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会与患者一起探索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患者将学会认识到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差异,并通过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和思维来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治疗师还会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以处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提供应急处理策略。
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导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有时候朋友之间会开这样的玩笑,说某某人真是双重人格。
其实真的有双重人格这样的情况,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种疾病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有时候朋友之间会开这样的玩笑,说某某人真是双重人格。
其实真的有双重人格这样的情况,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种疾病就跟这个有关的。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大家听说过这个名字吗?一定很陌生吧?其实它就是多重人格障碍,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多重人格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离症的一种。
多重人格具有超过一个(若是2个则称为双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事实上它有过多种名称,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
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病因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尤其是性侵害。
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为佐证,这或许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缘故。
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这对长期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如近亲相奸)来说,或许是必要的。
治疗
多重人格往往由情感创伤引发———特别以童年期的精神创伤为多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分离与身份转换的症状

多重人格障碍了解分离与身份转换的症状多重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主要特征是一个人拥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分离和身份转换方面。
一、分离症状1. 记忆和意识混乱: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会体验到不同身份间记忆和意识的混淆。
他们可能会对某些事件、行为或经历失去记忆,这种记忆缺失称为间断性记忆。
2. 失去时间感:患者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现自己不再处于原来的环境或位置,对过去的一段时间感到失落和困惑。
3. 脱离现实感:患者可能会感觉自己处于梦幻或不真实的状态中,觉得周围的事物和人都变得陌生。
4. 自我身份的模糊:患者的自我感知可能会受到影响,他们很难确定自己是谁,可能会感到分裂和混乱。
二、身份转换症状1. 明显的人格变化:当患者经历身份转换时,他们的行为、言语、姿态和个性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就好像不同的人在控制着他们的身体。
2. 声音和口音的改变:在不同的身份之间转换时,患者的声音和口音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有时还伴随着不同的语言使用。
3. 喜好和兴趣的差异:不同的身份可能会拥有不同的喜好、兴趣和爱好。
一个身份可能偏爱艺术,而另一个身份可能喜欢体育。
4. 肢体动作的变化:当身份切换时,患者的肢体动作和姿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一个身份可能走路蹒跚,而另一个身份可能步履轻盈。
5. 对于外界环境的反应变化:不同的身份可能对外界环境有不同的反应。
有些身份可能很害羞、退缩,而其他身份可能表现得更加外向和开朗。
虽然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但通过合适的治疗和支持,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并改善他们的社交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们旨在帮助患者管理症状、增强自我意识和改善日常功能。
总结起来,多重人格障碍的分离和身份转换症状是其特征之一。
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还记得小时候看猫和老鼠,每当老鼠Jack想去戏弄Tom却又有点害怕事,它的头上总会出现两只小老鼠,一只红色的,一只绿色的,两只老鼠不停的争吵甚至还会打起来,当时觉得很好玩,明明是一只老鼠怎么会变成两只老鼠呢?后来长大,听说了双重人格这个词,于是便对它产生了兴趣,借此机会来更深的了解一下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
双重人格是解离性人格疾患,又名人格分裂、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多重人格即具有超过一个人格存在(若只有两个则称为“双重人格”),就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
有些人会把双重人格及多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意义等同,其实不然,精神分裂是一种精神障碍,会涉及行为等各个方面,人格分裂则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从心中产生的一种幻像。
双重人格是一种非常罕见且不可治愈的精神病,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双重人格病例还未超过1000个,超过两重以上的人格还未超过50个,但是有很多人都喜欢拿双重人格来标榜自己,而事实上,这都是不科学的。
双重人格是多重人格的一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
美国精神病大词典对于多重人格的定义是这样的:“一个人具有两个以上的、相对独特的并相互分开的亚人格,是为多重人格。
是一种癔症性的分离性心理障碍。
”多重人格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
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
多重人格可以有双重人格、三重、四重…….....,到目前为止最多的可以达到24重人格。
其中以双重人格相对多见,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
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
其实,纯粹的多重人格现象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还不足50例,而中国只有一些双重或多重人格的正式报道。
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格切换特征

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格切换特征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MPD)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备受关注的精神障碍。
患者常常出现多个独特的人格,这些人格之间会轮流出现并控制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文将讨论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和人格切换特征。
一、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多重人格障碍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人格的分裂和切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1. 多个人格存在:患者通常会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特、稳定的人格。
每个人格都具有自己的意识、记忆和情感体验。
2. 人格切换:人格之间的切换是多重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这些变化可能突然发生,无法预测,伴随着明显的改变,如声音、姿态、口音等方面的差异。
3. 记忆差异:每个人格之间的记忆通常是相互独立的,一个人格在控制时对其他人格的经历和活动通常没有记忆。
4. 个性差异:每个人格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这些个性差异可以包括喜好、情感反应和行为习惯。
5. 内部冲突:不同人格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对立,导致内部的紧张和不适。
二、人格切换特征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格切换特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触发因素:人格切换可能由外界刺激、压力、情绪波动等触发。
不同的人格可能对不同的触发因素有不同的反应。
2. 切换过程:人格切换是一种突然而剧烈的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明显变化。
3. 多个人格的表达:每个人格可能会以不同的语言、方言和口音表达自己,或者有不同的身体体验。
4. 记忆差异:人格切换时,一个人格的经历和活动通常无法被其他人格记住。
例如,当一个人格控制时,其他人格的经历对于当前人格来说是“失忆的”。
5. 时间流逝:人格切换时,个体的意识可能会感觉时间流逝较快,因为不同人格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
三、治疗和支持治疗多重人格障碍通常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灵巧心理治疗(Adaptive Psychotherapy):这种治疗方法着重于与各个人格建立联系,并增强整合性和合作性。
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

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多重人格障碍,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两个或更多的人格状态,每个人格状态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情绪和行为反应。
在中国,多重人格案例并不罕见,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多重人格病例。
小明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但在家里却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发现小明患有多重人格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的不同人格状态逐渐显现,有时是一个快乐开朗的人,有时却是一个暴躁易怒的人。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辅助,小明的病情逐渐好转,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转换也逐渐减少。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一个年轻的女孩。
在外人看来,小红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但在家人眼中,她却经常出现情绪低落、自残行为。
经过心理医生的检查,发现小红患有多重人格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小红的不同人格状态逐渐浮现,有时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有时却是一个自闭孤僻的人。
通过心理治疗和家庭支持,小红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不同人格状态之间的冲突也逐渐减少。
除了个案,中国还有一些公开的多重人格案例,比如一些名人或公众人物。
这些人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形象和私下的行为常常截然不同,这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
这些案例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忽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多重人格障碍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疾病,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综上所述,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并不少见,这些案例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困扰,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对多重人格障碍的认识和了解,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可以减少多重人格障碍的发生,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24重人格

24重人格简介人格是指个体与他人相对稳定并较为持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通常,一个人的人格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一致性。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具有多个独立的人格,被称为多重人格或分裂人格症。
什么是多重人格症多重人格症(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也被称为分裂人格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是一种心理障碍,患者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并且这些人格之间经常出现记忆隔离。
症状与表现多重人格症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
每个人格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特征、行为方式和记忆。
这些人格之间的切换通常是不自觉的,且经常伴随着记忆的丧失或片段的回忆。
多重人格症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转换:患者会突然转变为另一个人格,通常伴随着不同的言语、姿势、甚至音调。
2.记忆间断:患者可能会遗忘某些事情或时间段,也可能会突然回忆起之前忘记的事情。
3.幻觉与妄想:某些人格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而其他人格则没有。
4.抑郁和焦虑:患者经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
5.自残和自杀倾向:某些人格可能会有自残和自杀倾向。
6.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神经症状和睡眠问题等。
病因多重人格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有些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与其相关:1.童年创伤:童年期间遭受身体、情感或性虐待可能是多重人格症的一个风险因素。
2.自我防御机制:人格分裂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帮助患者应对过于压力的情况。
3.神经生物学因素:某些研究表明,脑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异常可能与多重人格症有关。
4.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文化背景等也可能对多重人格症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诊断与治疗多重人格症的诊断通常依靠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师的观察与询问。
治疗多重人格症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患者整合不同的人格,并解决潜在的创伤和心理问题。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眼动脱敏与再处理等。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

中国多重人格案例中国多重人格案例是指一种心理疾病,又称为分裂人格障碍,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
患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
这种疾病在中国并不罕见,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
小明,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常沉稳和成熟的一面,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大、暴躁易怒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多重人格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多重人格,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他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一个30岁的女性,她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有条理、高效率的人,但在家庭生活中却经常出现失忆、自残等异常行为。
经过心理医生的治疗,小红逐渐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人格,她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逐渐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多重人格,并且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除了个案,中国还有一些多重人格的群体案例。
比如在某些地方的乡村,有一些人患有多重人格障碍,他们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有时候甚至会对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这些群体案例需要得到更加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干预和治疗,以减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并不罕见,但是由于心理疾病的社会认知度不高,很多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多重人格障碍,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总之,中国的多重人格案例虽然存在,但是随着心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相信这些患者将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同人格之間的變換過程通常是突然且戲 劇化的,但再好的演員恐怕也難模仿得唯妙 唯肖,也因此病人常被誤以為在裝病。 (四)病人常有失憶症的現象;或者感到時間過 得很快,或者不記得曾經做過的事。 (五)病人受暗示傾向很高,很容易被催眠,因 此在臨床上,常利用這個特點來召喚病人的 不同人格。
(六)在接受檢查時,除了幾乎找不到什麼異樣 的地方;前面所提到的失憶症現象,單一次 的檢查通常是無法看出病人的異樣,必須有 長時間的觀察期才能發覺病人精神狀態上的 病症。 (七)由國外的文獻得知,有些研究指出,有高 達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在孩童期曾有被虐待的 經驗,包括身體虐待和性虐待在內。 (八)多重人格障礙通常有的是漫長或一輩子的 病程。
柒、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 /wiki/%E5%A4%9A%E9%87%8D%E4%B A%BA%E6%A0%BC%E7%96%BE%E6%82%A3瀏覽日期98/11/20 ► 臺北市立陽明醫院精神科周勵志主任 ► http://angelcity.idv.tw/world/people.htm瀏覽日期 98/11/20 ► David J.Robinson(2003)<失序的人格-人格及患的評估與 治療>。五南文化出版社。 ► Kring Davison, Neale Johnson(2009)唐子俊譯<變態心理 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 Ronald J. Comer(2005)林美吟譯<變態心理學>。心理出 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是在多重人格中找出一位熟悉所有人格的內在人格, 讓其成為核心人格,且讓各種內在人格互相對談而 認識其他人格,然後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 合,從而逐步削減內在人格後整合為一。 ► 患者無法控制下發展出另外的人格,而且這些人格 患者本身的人格也不一定會發現,而常常可能做出 一些非患者本身個性會做的事。而且多重人格本身 也不是自願發展出具有攻擊性人格的,通常在這些 暴力人格下,都是因為要保護內心脆弱的自己。因 此多重人格是社會需要反省並關心的疾病,而這疾 病需要家人長期的支持。
貳、DSM-IV-TR的解離性認同障礙診 斷標準
► 一、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人格(本我)。
► 二、至少有兩個自我一再交替來控制行為。
► 三、至少有一個自我無法記起重要的個人訊
息。
參、多重人格症的病因
► 一、生物學的
1.高達四分之一的病患患有癲癇或頭部傷害。 2.每一種人格都可能被激發出清楚的特性。 3.可能出現非支配性的(non-dominant)顳葉失功能的 現象。 4.情感症狀經常出現在主要人格(host personality)。 5.基因的組合可能是造成家族發生率較高的因素。
伍、多重人格症的治療
► 最理想的治療方式為重整病人的整合人格結
構,比如讓他們擺脫孩童期被虐待的創傷性 經驗的陰影,讓他們學會用成熟的方式去面 對壓力,不要遁入較不成熟的人格特質或行 為模式中。且需要配合藥物去治療,並且在 配合心理治療師去做心理重建。這樣的治療 過程,通常是充滿艱辛、挫折,需要無止境 的包容、關懷與耐心,及高度的心理治療技 巧的。
8.通過宣泄,把主體人格「誘導回來」,讓其對原先 無法接受的憤怒、不滿、衝動等承擔責任,並用更 為建設性的辦法處理它們。由於誘導主體人格的過 程也是發洩後繼人格的過程,因此置於兩者之間的 隔牆便會自動解體,兩者的交流得以實現。 9.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人們對多重人格研究的興 趣日益增强,但多重人格仍然是人格障礙中最難理 解和應對的領域之一。 10.對於人格分裂者,融情治療應當可以治癒,融情治 療為善意欺騙與誘導宣洩,並制造物象,如人格分 裂者總是把所見所聞默默記憶在淺意識中,治療這 麼多的人格,可用象形的物品。
►
工二A 97116108 劉彥葶 資料收集-多重人格症的 治療;上台報告 工二A 97116123 林家綺 資料收集-多重人格症的 病因;上台報告 工二A 97116129 林元婷 資料收集-多重人格症的 定義;統整 工二A 97116138 陳沛宜 資料收集-多重人格症的 症狀及診斷;ppt製作
► 治療師通常設法幫助病人:完全了解他們的
疾患性質、恢復記憶缺口、統整他們的副人 格,變成一個功能性的人格。 一、認識症狀 二、恢復記憶 三、統整副人格
► 一般而言,多重人格障礙的治療有以下的特
點: 1.催眠分析要比經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療效。 2.當治療者與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種良好的移情 關係,避免對患者當中任何一個人抱以反感 或惡意時,治療最具動力。 3.鼓勵各分離的人格之間的内部交流,因為這 種内部交流有助於「拆除」置於主體人格和 後繼人格之間的隔牆。
4.分離人格的產生有些是因為未能滿足正常的需 要,對此應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輕率處置。 5.治療者的責任是幫助患者將後繼的人格返回到 他們最初的目標上來,以便轉移後繼人格與主 體人格的對立立場。 6.不能操縱或離間主體人格和後繼人格,因為這 種策略通常會導致治療的失敗。 7.後繼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禦企圖消滅 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療者不能去消除它, 而應該注重它與主體人格的同一性,設法整合 它們,使之像正常的情绪變化那樣操作。
► 二、心理社會學的
1.兒童時期就經常出現想像的同伴(imaginary companions)的歷史。 2.幾乎所有的個案都曾發生嚴重的心理的、生 理的,性虐待或是其他外傷的事件。 3.因為缺少其他重要他人物的支持,因此解離 出各種身分來因應創傷。
肆、多重人格症的症狀與診斷
► 一、症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 展完整、擁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記憶的。人格 結構還維持完整、統一,只是就像魔術方塊 有六個面一樣,病人的人格特徵卻是可以轉 換的,而且是可以獨立運作的。 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也有 一些情况,人格之間並没有察覺彼此的存在, 這會導致嚴重的「遺失時間」現象。
陸、小組心得
► 在醫學上,對於「多重人格」記錄並沒有很
多,現今也沒有明確的治療方式,多重人格 在現代來說,還是很懵懂的一塊區域。多重 人格的成因大多是與童年時遭遇的創傷有密 切相關,如性侵害等等;有時也因為發生了 自己無法接受的事實而導致逃避現實的結果, 但本身卻沒有感覺到自己有這樣的行為。
► 多重人格的根治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治療人員主要
► 二、診斷
從醫學的觀點而言,多重人格障礙的病人有以 下的特點: (一)病人出現的不同的人格可以是不同年齡層 或不同性別的,而且每一種人格都可以獨立 地與他人相處、或有自己的思考模式。 (二)這些人格中,有一些人格知道其他人格的 存在,有些則否;同時,至少有一、二個人 格能夠出面統合整個人的行為。
變態心理學報告 多重人格症
指導老師:黃碧珠 老師 組員名單: 工二A 劉彥葶(97116108) 林家綺(97116123) 林元婷(97116129) 陳沛宜(97116138)
► 影片
Mr.Brain第六集 瀏覽日期 2009/11/22 /programs/vie w/TXvhrb7U4OM/
壹、多重人格症的定義
► 多重人格症候群(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或解離性認同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是解離症的一 種。 ► 個體需至少出現兩個或更多不同的身分或是 人格-不同的人格特質、思考模式、感覺; 而且每個人格皆能獨立運作;會在不同的時 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