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术语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标准本标准旨在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提高中医诊疗质量和安全性。
本标准包含以下方面:1. 望诊术语望诊是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全身和局部情况进行观察,以判断病情和病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望诊术语:1.1 神色:指患者的面部表情和颜色变化,可反映脏腑功能和气血状态。
1.2 形态:指患者的体型、姿势、皮肤等变化,可反映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1.3 舌苔:指患者舌上的一层苔状物,可反映体内湿热、痰饮、瘀血等情况。
1.4 指甲:指患者手指甲的颜色、质地、形态等变化,可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2. 闻诊术语闻诊是通过听患者声音和嗅患者气味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闻诊术语:2.1 声音:指患者说话的声音、咳嗽声等,可反映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情变化。
2.2 气味:指患者身体散发的气味,如口臭、汗臭等,可反映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3. 问诊术语问诊是中医临床诊疗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体质等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诊术语:3.1 主诉:指患者就诊时陈述的主要症状和病情。
3.2 现病史:指患者就诊时陈述的当前病情、发病时间、治疗经过等。
3.3 既往史:指患者陈述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
3.4 个人史:指患者陈述的个人生活史、饮食嗜好、作息习惯等。
4. 切诊术语切诊是中医临床诊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脉诊和触诊等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切诊术语:4.1 脉象:指患者脉搏的跳动情况,可反映体内的气血状态和病情变化。
4.2 触诊:指医生通过触摸患者身体部位来判断病情的一种方法,如腹诊、胸诊等。
政治课术语规范总结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两个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六、标志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术语规范——精选推荐

术语规范2019-08-15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社会⽂化、经济交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具。
术语和⽂化,如影之随形,须臾不离。
不同的⽂化要⽤不同的术语来说明,吸收外来⽂化,同时必须吸收外来术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概念⼤量涌现,必须⽤科学的⽅法定义、指称这些概念。
⼀、古⽼的科技⽂明,悠久的术语规范传统中国是世界⽂明古国,古代科学技术⼗分发达,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曾经占据重要地位,其科技名词术语的出现也较为久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第⼀部辞书《尔雅》中就收列了不少术语,包括⼈⽂科学、⾃然科学初始的名词概念;唐代《⼀切经⾳义》注释了佛教⽤语;北宋年间的《营造法式》规定了建筑业的术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命名了⼤量动物、植物和矿物;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创造了⼤量农业、⼟壤和⽔利⼯程⽅⾯的术语;宋应星的《天⼯开物》中有⼤量⼯程技术术语;其他如清代的《格致镜原》以及1936年编纂完成的《辞海》等⼯具书,都表明我国在术语⼯作⽅⾯早已存在着科学的命名和释义原则。
从元代开始,西学东渐使西⽅近代科学技术的概念开始引进中国。
1583年意⼤利传教⼠利玛窦来华以后,数百年间,中国学者翻译了⼤量西⽅科学著作如《⼏何原本》、《天⽂举要》、《测量要义》、《⾦⽯鉴别》、《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天演论》等等。
在这些译著中,简明、精确地创⽴了⼀批反映科技新概念的译名(粟武宾,1990)。
在外语辞书⽅⾯,早在明代,就有《华夷辞典》问世,其中译有西天语(梵语)、阿拉伯语等基本词汇(龚莉,2003)。
术语随科学的发展⽽发展,随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出现了规范统⼀的需求。
1904年,由杜亚泉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学教科书《植物学矿物学》和《最新矿物学》,其中引进、创造了很多矿物学新名称和名词术语(潘云唐,2003)。
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物理学语汇》、《化学语汇》,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科学词汇辞书。
1915年该馆出版的《华英⼯程字汇》,是由中国学者⾃编的最早的专科辞书之⼀。
建筑工程施工有关术语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有关术语规范一、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1. 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技术能力,能够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2. 施工单位必须合法注册,具有施工组织设计能力和管理经验,能够组织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并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3.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规定,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和环境友好。
4.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要求提供施工服务,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和责任约定,保证工程按照合同要求完工和结算。
5. 施工单位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公平竞争和遵循商业伦理,维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其他相关方的权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术语1. 施工图纸:建筑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建筑施工要求绘制的施工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立面图、剖面图、构造图等。
2. 施工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施工工艺、工程质量、工程结构等。
3. 施工工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方法和操作流程,包括开挖、浇筑、安装、砌筑、装饰等。
4. 施工进度: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时间计划和工程进度安排,包括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关键节点、进度控制等。
5. 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包括质量监控、检验测试、质量保证等。
6. 施工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安全要求和措施,包括安全生产、安全防护、施工安全管理等。
7. 施工成本: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和经济成本,包括劳动力费、材料费、设备费、管理费等。
8. 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组织和管理控制,包括施工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
9. 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包括工程计算、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
10. 施工验收: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的验收程序和标准要求,包括施工质量验收、安全验收、竣工验收等。
三、建筑工程施工的规范要求1. 施工单位必须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和许可证,具有施工能力和经验,拥有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队伍。
术语管理规范模板

术语管理规范模板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术语的管理和使用,以确保团队内部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术语的统一使用可以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并避免因使用不一致的术语导致的误解和混淆。
术语定义在本文档中,术语的定义如下:•术语:指用于描述特定领域或行业的词语或短语。
•术语管理:指对术语进行收集、定义、管理和使用的过程。
•术语库:指存储和管理术语的数据库或文档。
•术语负责人:指负责术语管理工作的团队成员。
•术语审核:指对新术语或变更的术语进行审查和确认的过程。
术语管理流程术语收集团队成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新的术语或发现术语存在歧义时,将其提供给术语负责人。
术语负责人将收集到的术语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审查和管理。
术语定义术语负责人将收集到的术语进行定义,以确保团队对术语的理解一致。
术语的定义应尽量简洁准确,避免含糊不清或多义的情况。
术语管理工具为了更好地管理术语,团队可以使用专门的术语管理工具或平台。
术语管理工具可以提供术语的存储、查询、导出等功能,方便团队成员进行术语的管理和使用。
术语审核在新术语或变更的术语被纳入术语库前,需要进行术语审核。
术语负责人负责组织审核过程,包括邀请相关人员进行术语的审查和确认。
术语更新与维护随着项目的进行和业务的发展,术语库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
术语负责人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术语库,确保其中的术语与最新的业务需求和规范一致。
术语使用指南为了帮助团队成员正确使用术语,术语负责人可以编写术语使用指南。
该指南可以包括术语的定义、使用示例、注意事项等内容,以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准确地使用术语。
总结术语的管理是团队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明确的流程和规范,可以确保团队成员的术语使用一致,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
术语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团队级别的工作,也是对整个公司或组织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性和标准化的体现。
因此,术语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希望本文档能为术语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名词术语规范的名词解释

名词术语规范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名词术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它们是传递知识和沟通思想的关键工具。
然而,由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以及个人对名词的理解和表述方式的差异,常常导致名词的混乱和含义模糊。
因此,要确保名词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规范名词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名词,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类,在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指代事物、概念、人物、地点等各个方面的实体或抽象概念。
名词能够通过组成语句的方式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规范名词的解释就是为了消除对名词理解的歧义,确保人们对特定概念或实体的认知具有一致性。
术语,是指在特定领域或专业背景下具有明确含义的标准用法。
它不仅仅是普通名词的一个特例,更是为了增强特定领域的沟通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词汇。
在各个学科和行业中,术语起到统一语言的作用,使专业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交流。
而术语的规范化,就是为了确保专业领域内特定概念或实体的表述方式和解释具有统一性。
那么,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有哪些目的和方法呢?首先,规范化名词术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当人们对特定概念或实体的命名和解释方式保持一致时,可以避免因名词理解的差异而导致信息传递错误或产生歧义。
例如,在医学领域,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可以确保医生和研究人员之间对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的描述一致,减少误诊和误导。
其次,规范化名词术语有助于促进学科和行业的发展。
当一个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可以共同遵守同一套规范化名词术语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合作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质量。
此外,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也有助于学科和行业的知识积累和传承,使得各个领域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
那么,如何规范名词术语呢?首先,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名词术语委员会或机构,由专家学者共同制定和审核名词术语的解释和用法。
这样的机构可以依据学科共识和研究成果,准确解释名词的含义,避免个人主观理解的干扰。
其次,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规范名词术语,以确保名词的一致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学科和行业都存在着国际标准和通用术语。
标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

标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标准规范是衡量一个组织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志,标准化工作的健全发展对于发展经济、提高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而标准规范的制定、实施和执行,则离不开一套完备、严谨、精细的术语及其定义体系。
首先,标准规范中的术语应该是具有明确含义的词语或组合词,能够准确地反映所描述的事物、现象、过程和方法,而这些术语应该避免引起歧义,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在身份证的例子中,为了避免引起歧义,应该确立“身份证”的定义:身份证是一种纸质或电子文件,经过行政部门颁发,主要用于证明持有人的身份信息和证件照片的真实性。
其次,每个术语的定义应该是精准的、详细的、规范的,避免模糊、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在制定某一行业的标准规范时,需要准确定义这个行业中的各个术语及其含义,这有助于消除不同地区标准规范中约定俗成、不规范的术语使用,避免由于不同地区用语不同可能导致的标准化工作问题。
应该从事物的特征、属性、构成、功能、用途、范畴、界限、应用等各个方面,详细说明这个术语的含义,防止术语使用不当产生问题。
举个例子,对于手机的定义,手机是一种便携式通讯设备,通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语音、数据传输及其他各种应用功能,同时具有屏幕、按键或触摸板、充电器等。
该术语的定义不仅涵盖了手机的基本特性和功能,还说明了手机的外部特征。
此外,标准规范包括许多细节,在术语与定义规范的制定与实施中,“术语的标准化”和“术语的词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术语的标准化”意味着相同的事物、概念、避免采用不同的名称、变化、现象、规律等,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术语及其定义表达,这样方便清晰地交流、对照和协作。
例如,科学家们在对某种物质进行研究时,应该采用统一的物质命名及其含义,避免因个人随意命名、变更物质名称、混淆同类物质等导致的科研误差。
另一方面,“术语的词汇化”则是指在标准化工作中应该避免专门术语的过多使用,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汇,使标准规范的各项内容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也方便广大社会公众的使用。
技术规范的语言与术语规范

技术规范的语言与术语规范技术规范是指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对技术实施、产品标准、工艺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约定的文件。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技术实施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行性,以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技术规范中,语言和术语的规范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为各方提供一种统一的沟通和理解方式,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一、技术规范的语言规范在编写技术规范时,使用准确、简洁、规范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语言规范要求:1. 术语统一:在技术规范中,对于特定概念、操作步骤、参数等,应明确约定统一的术语,避免使用多个术语来表达同一概念,从而造成混淆。
2. 使用明确的表达方式:技术规范应使用确切、明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各项要求,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措辞,以及具有多种解释可能性的词语。
3. 避免歧义:在编写技术规范时,应提供明确、无歧义的指导,避免给读者留下解释或理解的余地,以确保技术实施的准确性。
4. 结构清晰:技术规范应具备良好的结构,通过使用标题、编号、段落等方式进行划分和组织,使读者能够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
二、技术规范的术语规范术语规范是指在技术规范中对术语的定义和使用进行规约,并确保各方都能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术语规范要求:1. 术语定义:对于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应提供明确的定义,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其具体含义和使用方式。
2. 术语注释:对于一些特殊术语或缩写词,可以在规范中提供注释或解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应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术语和缩写,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3. 术语严格遵循:在技术规范中,所有的术语应按照约定的定义和使用方式进行呈现,避免随意使用或替换术语,以保持规范的一致性。
4. 避免歧义:在使用术语时,应尽量避免模糊、含糊不清的表达,以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三、总结技术规范的语言和术语规范是确保技术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通过准确、规范的语言和明确、一致的术语,可以避免因沟通不畅或误解而导致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 术语2.0.1报警区域 Alarm Zone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元。
2.0.2探测区域 Detection Zone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2.0.3保护面积 Monitoring Area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
2.0.4安装间距 Spacing两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2.0.5保护半径 Monitoring Radius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2.0.6区域报警系统 Local Alarm System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0.7集中报警系统 Remote Alarm System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0.8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Control Center Alarm System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1 术语2.1.1 备用电源standby electrical source当正常电源断电时,由于非安全原因用来维持电气装置或其某些部分所需的电源。
2.1.2 应急电源electric source for safety services用作应急供电系统组成部分的电源。
2.1.3 导体 conductor用于承载规定电流的导电部分。
2.1.4 中性导体 neutral conductor(N)电气上与中性点连接并能用于配电的导体。
2.1.5 保护导体 protective conductor(PE)为了安全目的,如电击防护而设置的导体。
2.1.6 保护接地中性导体 protective and neutral conductor(PEN)兼有保护接地导体和中性导体功能的导体,简称PEN导体。
2.1.7 剩余电流 residual current同一时刻,在电气装置中的电气回路给定点处的所有带点体电流值的代数和。
2.1.8 特低电压 extra-low voltage(ELV)不超过《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电压区段》GB/T 18379/IEC60449规定的有关I类电压限值的电压。
2.1.9 安全特低电压系统 safety extra-low voltage(SELV)system在正常条件下不接地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器系统,简称SELV系统。
2.1. 10 保护特低电压系统 protective extra-low voltage(PELV)system在正常条件下接地的、电压不超过特低电压的电气系统,简称PELV系统。
2.1.11 外露可导电部分 exposed-conductive-part设备上能触及到的可导电部分,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基本绝缘损坏时会带电。
2.1.12 外界可导电部分 extraneous-conductive-part非电气装置的组成部分,且易于引入电位的可导电部分,该电位通常为局部地电位。
2.1.13 保护接地 protective earthing;protective grounding为了电气安全,将一个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2.1.14 功能接地functional earthing;functional grounding出于电气安全之外的目的,将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一点或多点接地。
2.1.15 接地故障earth fault;ground fault带电导体和大地之间意外出现导电通路。
2.1.16 接地配置earthing arrangement;grounding arrange—ment系统、装置和设备的接地所包含的所有电气连接和器件。
也称接地系统(earthing system)。
2.1.17 接地极 earth electrode;ground electrode埋人土壤或特定的导电介质中、与大地有电接触的可导电部分。
2.1.18 接地导体earth conductor;earthing conductor;grounding conductor 在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给定点与接地极或接地网之间提供导电通路或部分导电通路的导体。
2.1.19 接地网 earth—electrode network; ground—electrode network 接地配置的组成部分,仅包括接地极及其相互连接部分。
2.1.20 等电位联结 equipotendal bonding为达到等电位,多个可导电部分间的电连接。
2.1.21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接闪器、引下线、接地网、浪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和。
2.1.22 雷电波侵入lightning surge on incoming services由于雷电点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
2.1.23 雷击电磁脉冲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impulse作为干扰源的雷电流及雷电电磁场产生的电磁场效应。
2.1.24 雷电防护区 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需要规定和控制雷电电磁环境的区域。
2.1.25 防护区 protection area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2. 1. 26 禁区 restricted area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入(或窥视)的防护区域或部位。
2. 1. 27 盲区 blind zone在警戒范围内,安全防范手段未能覆盖的区域。
2.1.28 纵深防护longitudinal-depth protection根据被防护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整个防护区域实施由外到里或由里到外层层设防的防护措施,分为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两种类型。
2.1.29 最大声压级 maximum sound pressure level扩声系统在听众席产生的最高稳态声压级。
2.1.30 传输频率特性 transmission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厅堂内各测点处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相对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或扩声设备输入端电压的幅频响应。
2.1.31 传声增益 sound transmission gain扩声系统达到可用增益时,声场内各测量点处稳态声压级的平均值与扩声系统传声器处声压级的差值。
2.1. 32 声场不均匀度 sound field nonuniformity扩声时,厅内各测量点处得到的稳态声压级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差值,以分贝(dB)表示。
2.1.3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将建筑物(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水排水等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通常为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1.34 分布计算机系统 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由多个分散的计算机经互联网络构成的统一计算机系统。
分布计算机系统是多种计算机系统的一种新形式。
它强调资源、任务、功能和担制的全面分布。
2.1.35 现场总线 fieldbus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串行、多点通信数据总线称为现场总线。
2.1.36 综合布线系统 generic cabling system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网络,它既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言、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联,也能使建筑物内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联。
2.1.37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2.1.38 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和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2.1.39 电磁干扰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2.1.40 电磁辐射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和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2.1.41 电磁屏蔽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用以减弱变化的电磁场透入给定区域的屏蔽。
2.1.42 电子信息系统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由计算机、有(无)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1. 43 阻塞流 choked flow阀入口压力保持恒定,逐步降低出口压力,当增加压差不能进一步增大流量,即流量增加到一个最大的极限值,此时的流动状态称为阻塞流。
flow coefficient2.1.44 流量系数Kv给定行程下,阀两端压差为102kPa时,温度为5—40℃的水,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体积,以立方米(m3)表示。
piping correction factor2.1.45 管件形状修正系数 Fp考虑阀门两端装有渐缩管接头等管件对流量系数造成的影响,而对流量系数值公式加以修正的系数。
2.1.46 雷诺数修正系数Rereynokls number factorv考虑流体的非湍流状态对流量系数造成的影响,而对流量系数值加以修正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