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合集下载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余数的除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余数的除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余数的除法》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余数是4的算式是()。

A. 36÷8B. 10÷4C. 18÷62.在一个除法算式中,除数是8,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

A. 62B. 63C. 643.余数是3的算式是()。

A. 47÷5B. 66÷7C. 60÷84.()÷A=5.……12,当A最小时,被除数是()。

A. 65B. 60C. 775.在A÷B=14……15中,除数B最小是()。

A. 14B. 15C. 166.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5,商是6,被除数最大是()A. 30B. 34C. 357.循环小数5.678678.…的小数部分的第十位上的数字是()。

A. 6B. 7C. 88.在□÷6=32 …○中,余数不可能是()A. 4B. 5C. 79.幼儿园买来46盆花,至少拿走()盆后,就能正好平均分给6个班。

A. 1B. 4C. 1010.把50只兔子关进笼子,每个笼子最多只能关进8只。

至少要准备()个笼子,才能全部关得下。

A. 7B. 6C. 511.下面的数中,除以6没有余数的是()A. 14B. 24C. 3412.在□÷5=7……△中,余数可以是()。

A. 2、7B. 1、2、3、4C. 1、2、3、4、5、6二、填空题13.○÷☆=8……5,☆最小是________,这时○是________。

14.□÷□=□.....7,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________。

□÷4=□.....□,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应是________。

15.按要求填序号。

①8÷3②17÷4③19÷8④26÷4⑤85÷9⑥38÷5⑦58÷9⑧43÷6余数是1________余数是2________余数是3________余数是4________16.在□÷□=□……6中,除数最小是________;在□÷5=□……□中,余数最大是________。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答案】(1)解:①∵∠AON+∠BOM=90°,∠COM=∠MOB,∵∠AOC=30°,∴∠BOC=2∠COM=150°,∴∠COM=75°,∴∠CON=15°,∴∠AON=∠AOC﹣∠CON=30°﹣15°=15°,解得:t=15°÷3°=5秒;②是,理由如下:∵∠CON=15°,∠AON=15°,∴ON平分∠AOC(2)解: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MON=90°,∴∠CON=∠COM=45°,∵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AOC﹣∠AON=45°,可得:6t﹣3t=15°,解得:t=5秒(3)解:OC平分∠MOB∵∠AON+∠BOM=90°,∠BOC=∠COM,∵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COM为(90°﹣3t),∵∠BOM+∠AON=90°,可得:180°﹣(30°+6t)= (90°﹣3t),解得:t=23.3秒;如图:【解析】【分析】(1)①根据∠AON+∠BOM=90°,∠COM=∠MOB,及平角的定义∠BOC=2∠COM=150°,故∠COM=75°,根据角的和差得出∠CON=15°从而得到AON=∠AOC ﹣∠CON=30°﹣15°=15°,根据旋转的速度,就可以算出t的值了;②根据∠CON=15°,∠AON=15°,即可得出ON平分∠AOC ;(2)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AON+∠BOM=90°,∠CON=∠COM,从而得出∠CON=∠COM=45°,又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设∠AON为3t,∠AOC为30°+6t,根据∠AOC﹣∠AON=45°得出含t的方程,求解得出t的值;(3)根据∠AON+∠BOM=90°,∠BOC=∠COM,及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故设∠AON为3t,∠AOC为30°+6t,从而得到∠COM为(90°﹣3t),又∠BOM+∠AON=90°,从而得出含t的方程,就能解出t的值。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四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千克,小华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8.5千克,小明的体重( )小华的体重.A. 小于B. 大于C. 无法确定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心形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 )个完整的心形。

A. 1B. 2C. 43.被减数是三位小数,减数是一位小数,差是( )。

A. 两位小数B. 四位小数C. 三位小数4.下面几幅图中,不能直接判断被遮三角形种类的是()图。

A. B. C.5.25×(8+4)=()A. 25×8×25×4B. 25×8+25×4C. 25×8+46.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7.计第(68-26)÷6时,要先算()A. 26÷6B. 68÷6C. 68-268.不改变0.8的大小,把它改为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A. 0.008B. 0.080C. 0.800D. 8.000二、填空题9.四位家长今年的年龄分别是42岁、39岁、38岁、41岁,四位家长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岁。

10.在平行四边形、圆、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线段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对称轴最多的是________.11.0.27里面有________个0.01;10个0.1是________;100个________是0.1 。

12.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72°,∠2=48°,∠3=________;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按角分类).13.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6.4,这个两位小数最小可能是________,最大可能是________。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

2020-2021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九年级数学下期末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下列四种标志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为( )A .B .C .D .2.如图A ,B ,C 是上的三个点,若,则等于( )A .50°B .80°C .100°D .130°3.在同一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 ax b =+与二次函数2y ax 8x b =++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4.-2的相反数是( ) A .2B .12C .-12D .不存在5.如图,在△ABC 中,∠ACB=90°, ∠ABC=60°, BD 平分∠ABC ,P 点是BD 的中点,若AD=6, 则CP 的长为( )A .3.5B .3C .4D .4.56.在某篮球邀请赛中,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共比赛36场,设有x 个队参赛,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A .()11362x x -= B .()11362x x += C .()136x x -= D .()136x x += 7.估6的值应在( )A .3和4之间B .4和5之间C .5和6之间D .6和7之间8.如图,将▱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A 落在点E 处,交BC 于点F ,若ABD 48∠=o ,CFD 40∠=o ,则E ∠为( )A .102oB .112oC .122oD .92o 9.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4x +3=0有实数根,则k 的非负整数值是( ) A .1B .0,1C .1,2D .1,2,310.均匀的向一个容器内注水,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容器是下列中的( )A .B .C .D .11.下列所给的汽车标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12.如图,矩形ABCD 中,O 为AC 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E 、F ,连结BF 交AC 于点M ,连结DE 、BO .若∠COB=60°,FO=FC ,则下列结论:①FB 垂直平分OC ;②△EOB ≌△CMB ;③DE=EF ;④S △AOE :S △BCM =2: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13.分解因式:2x 3﹣6x 2+4x =__________.1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0ax 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1c a+的值等于_______.1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2x +3=0有实数根,则整数a 的最大值是_____. 16.农科院新培育出A 、B 两种新麦种,为了了解它们的发芽情况,在推广前做了五次发芽实验,每次随机各自取相同种子数,在相同的培育环境中分别实验,实验情况记录如下: 种子数量100 200 500 1000 2000 A出芽种子数 96 165 491 984 1965 发芽率 0.96 0.83 0.98 0.98 0.98 B出芽种子数 96 192 486 977 1946 发芽率0.960.960.970.980.97下面有三个推断:①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96,所以他们发芽的概率一样; ②随着实验种子数量的增加,A 种子出芽率在0.98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A 种子出芽的概率是0.98;③在同样的地质环境下播种,A 种子的出芽率可能会高于B 种子.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17.已知一组数据6,x ,3,3,5,1的众数是3和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连接BD ,且BD =CD ,过点A 作AM ⊥BD 于点M ,过点D 作DN ⊥AB 于点N ,且DN =32D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 ,满足∠ABD =∠MAP +∠PAB ,则AP =_____.19.如图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分别记做△ABC与△A′B′C′,现将两块三角尺重叠在一起,设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绕中点M转动上面的三角尺ABC,使其直角顶点C恰好落在三角尺A′B′C′的斜边A′B′上.当∠A=30°,AC=10时,两直角顶点C,C′间的距离是_____.20.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装有A,B,C,D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随机摸取一个小球然后放回,再随机摸取一个小球,两次摸到同一个小球的概率是___.三、解答题21.光明中学全体学生900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随机抽取50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结合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写下表:中位数众数随机抽取的50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单位:分)()2估计光明中学全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的总分.22.计算:219(34)02452-︒⎛⎫⎪⎝⎭.23.小明家所在居民楼的对面有一座大厦AB ,AB =80米.为测量这座居民楼与大厦之间的距离,小明从自己家的窗户C 处测得大厦顶部A 的仰角为37°,大厦底部B 的俯角为48°.求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 的长度.(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ooo o 33711sin 37tan37s 48tan48541010in ,,,≈≈≈≈) 24.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 2+32x+c (a≠0)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0,4),与x 轴交于点B 、C ,点C 坐标为(8,0),连接AB 、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y=ax 2+32x+c 的表达式; (2)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点N 在x 轴上运动,当以点A 、N 、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此时点N 的坐标;(4)如图2,若点N 在线段BC 上运动(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N 作NM∥AC,交AB 于点M ,当△AMN 面积最大时,求此时点N 的坐标.25.计算:()()()21a b a 2b (2a b)-+--;()221m 4m 421m 1m m -+⎛⎫-÷ ⎪--⎝⎭. 26.如图,ABC ∆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三角形,边AB 在射线OM 上,且6OA cm =,点D 从点O 出发,沿OM 的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当D 不与点A 重合时,将ACD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 ∆,连接DE. (1)如图1,求证:CDE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当6<t<10时,DE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DE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D在射线OM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B.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圆周的度数为360°,可知优弧AC的度数为360°-100°=260°,然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可求得∠B=130°.故选D考点:圆周角定理3.C解析:C【解析】【分析】x=0,求出两个函数图象在y轴上相交于同一点,再根据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确定出a>0,然后确定出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从而得解.【详解】x=0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y=b,所以,两个函数图象与y轴相交于同一点,故B、D选项错误;由A、C选项可知,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所以,a>0,所以,一次函数y=ax+b经过第一三象限,所以,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4.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可知-2的相反数为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解题关键是明确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可直接求解.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解:∵∠ACB=90°,∠ABC=60°,∴∠A=30°,∵BD平分∠ABC,∴∠ABD=12∠ABC=30°,∴∠A=∠ABD,∴BD=AD=6,∵在Rt△BCD中,P点是BD的中点,∴CP=12BD=3.故选B.6.A解析:A【解析】【分析】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则每队参加(x-1)场比赛,但2队之间只有1场比赛,根据共安排36场比赛,列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有x个队参赛,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12x(x﹣1)=36,故选:A.此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题关键在于得到比赛总场数的等量关系.7.C解析:C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后利用的范围进行估计解答即可.【详解】=6-3=3,∵1.7<<2, ∴5<3<6,即5<<6,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能力,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估算,估算应是我们具备的数学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8.B解析:B 【解析】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得出ADB BDF DBC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1BDF DBC DFC 202∠∠∠===o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AD //BC Q ,ADB DBC ∠∠∴=,由折叠可得ADB BDF ∠∠=, DBC BDF ∠∠∴=,又DFC 40∠=o Q ,DBC BDF ADB 20∠∠∠∴===o ,又ABD 48∠=o Q ,ABD ∴V 中,A 1802048112∠=--=o o o o ,E A 112∠∠∴==o ,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B ∠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A【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得,根的判别式为△=(-4)2-4×3k,由方程有实数根,得(-4)2-4×3k≥0,解得k≤43,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所以k≠0,所以k的取值范围为k≤43且k≠0,即k的非负整数值为1,故选A.10.D解析:D【解析】【分析】由函数图象可得容器形状不是均匀物体分析判断,由图象及容积可求解.【详解】根据图象折线可知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切斜程度(即斜率)可以反映水面升高的速度;因为D几何体下面的圆柱体的底圆面积比上面圆柱体的底圆面积小,所以在均匀注水的前提下是先快后慢;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相应的函数图象.11.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B.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关键是掌握好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图形旋转180°后与原图重合.12.A解析:A【分析】①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可得结论;②证△OMB≌△OEB得△EOB≌△CMB;③先证△BEF是等边三角形得出BF=EF,再证▱DEBF得出DE=BF,所以得DE=EF;④由②可知△BCM≌△BEO,则面积相等,△AOE和△BEO属于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其面积比就等于两底的比,即S△AOE:S△BOE=AE:BE,由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出BE=2OE=2AE,得出结论S△AOE:S△BOE=AE:BE=1:2.【详解】试题分析:①∵矩形ABCD中,O为AC中点,∴OB=OC,∵∠COB=60°,∴△OBC是等边三角形,∴OB=BC,∵FO=FC,∴FB垂直平分OC,故①正确;②∵FB垂直平分OC,∴△CMB≌△OMB,∵OA=OC,∠FOC=∠EOA,∠DCO=∠BAO,∴△FOC≌△EOA,∴FO=EO,易得OB⊥EF,∴△OMB≌△OEB,∴△EOB≌△CMB,故②正确;③由△OMB≌△OEB≌△CMB得∠1=∠2=∠3=30°,BF=BE,∴△BEF是等边三角形,∴BF=EF,∵DF∥BE且DF=BE,∴四边形DEBF是平行四边形,∴DE=BF,∴DE=EF,故③正确;④在直角△BOE中∵∠3=30°,∴BE=2OE,∵∠OAE=∠AOE=30°,∴AE=OE,∴BE=2AE,∴S△AOE:S△BOE=1:2,又∵FM:BM=1:3,∴S△BCM =34S△BCF=34S△BOE∴S△AOE:S△BCM=2:3故④正确;所以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4个考点:(1)矩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二、填空题13.2x(x﹣1)(x﹣2)【解析】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x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详解:2x3﹣6x2+4x=2x(x2﹣3x+2)=2x(x﹣1)(x﹣2)故答案为2x(x﹣1)(x﹣2)点解析:2x(x﹣1)(x﹣2).【解析】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x,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答案.详解:2x3﹣6x2+4x=2x(x2﹣3x+2)=2x(x﹣1)(x﹣2).故答案为2x(x﹣1)(x﹣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正确分解常数项是解题关键.14.【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2﹣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公式得到关于a和c的等式整理后即可得到的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4a(2﹣c)=0整理得: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2﹣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公式,得到关于a和c的等式,整理后即可得到的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4﹣4a(2﹣c)=0,整理得:4ac﹣8a=﹣4,4a(c﹣2)=﹣4,∵方程ax2+2x+2﹣c=0是一元二次方程,∴a≠0,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a得:12ca -=-,则12ca+=,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正确掌握根的判别式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3=0有实数根解析:-2【解析】【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a的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还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x+3=0有实数根,∴△=4-4(a+1)×3≥0,且a+1≠0,解得a≤-23,且a≠-1,则a的最大整数值是-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有如下关系: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上面的结论反过来也成立.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16.②③【解析】分析:根据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虽然都是96但结合后续实验数据可知此时的发芽率并不稳定故不能确解析:②③【解析】分析:根据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详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虽然都是96%,但结合后续实验数据可知,此时的发芽率并不稳定,故不能确定两种种子发芽的概率就是96%,所以①中的说法不合理;(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A种种子发芽的频率逐渐稳定在98%左右,故可以估计A种种子发芽的概率是98%,所以②中的说法是合理的;(3)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A种种子发芽的频率逐渐稳定在98%左右,而B种种子发芽的频率稳定在97%左右,故可以估计在相同条件下,A种种子发芽率大于B种种子发芽率,所以③中的说法是合理的.故答案为:②③.点睛: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4【解析】【分析】先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数据6x3351的众数是3和5∴x=5则这组数据为1335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解析:4【解析】【分析】先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x=5,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详解】∵数据6,x,3,3,5,1的众数是3和5,∴x=5,则这组数据为1、3、3、5、5、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52=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和中位数,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以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6【解析】分析:根据BD=CDAB=CD可得BD=BA再根据AM⊥BDDN⊥AB即可得到DN=AM=3依据∠ABD=∠MAP+∠PAB∠ABD=∠P+∠BAP即可得到△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解析:6【解析】分析:根据BD=CD,AB=CD,可得BD=BA,再根据AM⊥BD,DN⊥AB,即可得到,依据∠ABD=∠MAP+∠PAB,∠ABD=∠P+∠BAP,即可得到△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AM=6.详解:∵BD=CD,AB=CD,∴BD=BA,又∵AM⊥BD,DN⊥AB,∴,又∵∠ABD=∠MAP+∠PAB,∠ABD=∠P+∠BAP,∴∠P=∠PAM,∴△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M=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给的关键是判定△AP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9.5【解析】【分析】连接CC1根据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得出CM=A1M=C1M=AC=5再根据∠A1=∠A1CM=30°得出∠CMC1=60°△MCC1为等边三角形从而证出CC1=CM解析:5【解析】【分析】连接CC1,根据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得出CM=A1M=C1M=12AC=5,再根据∠A1=∠A1CM=30°,得出∠CMC1=60°,△MCC1为等边三角形,从而证出CC1=CM,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连接CC1,∵两块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为M,∴M是AC、A1C1的中点,AC=A1C1,∴CM=A1M=C1M=12AC=5,∴∠A1=∠A1CM=30°,∴∠CMC1=60°,∴△CMC1为等边三角形,∴CC1=CM=5,∴CC1长为5.故答案为5.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画树状图如下:∴P(两次摸到同一个小球)==故答案为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解析:14.【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画树状图如下:∴P(两次摸到同一个小球)=416=14.故答案为14.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三、解答题21.()14,4;()23150分.【解析】【分析】()1根据抽取的人数可以确定中位数的位置,从而确定中位数,小长方形最高的小组的分数为该组数据的众数;()2算出抽取的50名学生的平均分乘以全校的总人数即可得到光明中学全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的总分.【详解】解:()1由题意,将50人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序后,第25和第26个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2+9+13=24∴第25和第26个成绩都是4,故本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成绩在4分的同学人数最多∴本组数据的众数是4故填表如下:2随机抽取的50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的平均数是:1229313414512x 3.5(50⨯+⨯+⨯+⨯+⨯==分). 估计光明中学全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的总分是:3.59003150(⨯=分). 【点睛】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题目相对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并从图形中整理出有关的解题的信息.22.1【解析】【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详解】解:原式=4﹣3+12=2﹣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3.43米【解析】【分析】【详解】解:设CD = x.在Rt△ACD中,tan37AD CD︒=,则34ADx =,∴34 AD x=.在Rt△BCD中,tan48° =BD CD,则1110BDx=,∴1110 BD x=∵AD+BD = AB,∴31180 410x x+=.解得:x≈43.答:小明家所在居民楼与大厦的距离CD大约是43米.24.(1)y=﹣14x2+32x+4;(2)△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点N的坐标分别为(﹣8,0)、(8﹣45,0)、(3,0)、(8+45,0).(4)当△AMN面积最大时,N点坐标为(3,0).【解析】【分析】(1)由点A、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令二次函数解析式中y=0,求出点B的坐标,再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线段AB、AC、BC的长度,由三者满足AB2+AC2=BC2即可得出△ABC为直角三角形;(3)分别以A、C两点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交于三个点,由AC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一点,即可求得点N的坐标;(4)设点N的坐标为(n,0)(-2<n<8),通过分割图形法求面积,再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S△AMN关于n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最值问题.【详解】(1)∵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解得.∴抛物线表达式:y=﹣x2+x+4;(2)△ABC是直角三角形.令y=0,则﹣x2+x+4=0,解得x1=8,x2=﹣2,∴点B的坐标为(﹣2,0),由已知可得,在Rt△ABO中AB2=BO2+AO2=22+42=20,在Rt△AOC中AC2=AO2+CO2=42+82=80,又∵BC=OB+OC=2+8=10,∴在△ABC中AB2+AC2=20+80=10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3)∵A(0,4),C(8,0),∴AC==4,①以A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8,0),②以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8﹣4,0)或(8+4,0)③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N,此时N的坐标为(3,0),综上,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点N的坐标分别为(﹣8,0)、(8﹣4,0)、(3,0)、(8+4,0).(4)如图,设点N的坐标为(n,0),则BN=n+2,过M点作MD⊥x轴于点D,∴MD∥OA,∴△BMD∽△BAO,∴=,∵MN∥AC∴=,∴=,∵OA=4,BC=10,BN=n+2∴MD=(n+2),∵S △AMN =S △ABN ﹣S △BMN =BN•OA﹣BN•MD =(n+2)×4﹣×(n+2)2=﹣(n ﹣3)2+5,当n=3时,△AMN 面积最大是5,∴N 点坐标为(3,0).∴当△AMN 面积最大时,N 点坐标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5.(1)223a 5ab 3b -+-;(2)m m 2-. 【解析】【分析】 ()1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即可;()2括号内先通分进行分式的减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分式的除法运算即可.【详解】()()()21a b a 2b (2a b)-+--=2222a 2ab ab 2b 4a 4ab b +---+-223a 5ab 3b =-+-; (2)221m 4m 41m 1m m -+⎛⎫-÷ ⎪--⎝⎭=()2m m 1m 2m 1(m 2)--⋅-- m m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6.(1)详见解析;(2)存在,3;(3)当t=2或14s 时,以D 、E 、B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解析】试题分析:(1)由旋转的性质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CB=60°,CD=CE,从而可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2)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DE=CD,因此当CD⊥AB时,CD最短,则DE最短,结合△ABC是等边三角形,AC=4即可求得此时DE=CD=23;(3)由题意需分0≤t<6,6<t<10和t>10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由此可知: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②当6<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由此可知: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结合∠CDE=60°可得∠BDE=∠CDE+∠BDC=60°+∠BDC>60°,由此可得∠BED<60°,由此可知此时若△BDE 是直角三角形,则只能是∠BDE=90°;这样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分情况求出对应的t的值了.试题解析:(1)∵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当6<t<10时,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CD,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CD最小,此时∠ADC=90°,又∵∠ACD=60°,∴∠ACD=30°,∴ AD=12AC=2,∴ CD=22224223AC AD-=-=,∴ DE=23(cm);(3)存在,理由如下:①当0s≤t<6s时,由旋转可知,∠ABE=60°,∠BDE<60°,∴此时若△DBE是直角三角形,则∠BED=90°,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C=60°,∴∠CEB=∠BED-∠DEC=30°,∴∠CDA=∠CEB=30°,∵∠CAB=60°,∴∠ACD=∠ADC=30°,∴DA=CA=4,∴OD=OA﹣DA=6﹣4=2,∴t=2÷1=2(s);②当6s<t<10s时,由性质的性质可知∠DBE=120°>90°,∴此时△DBE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③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60°,又由(1)知∠CDE=60°,∴∠BDE=∠CDE+∠BDC=60°+∠BDC,而∠BDC>0°,∴∠BDE>60°,∴只能∠BDE=90°,从而∠BCD=30°,∴BD=BC=4,∴OD=14cm,∴t=14÷1=14(s);综上所述:当t=2s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点睛:(1)解第2小题的关键是:抓住点D在运动过程中,△DBE是等边三角形这一点得到DE=CD,从而可知当CD⊥AB时,CD最短,则DE最短,由此即可由已知条件解得DE的最小值;(2)解第3小题的关键是:根据点D的不同位置分为三段时间,结合已知条件首先分析出在每个时间段内△BDE中哪个角能够是直角,然后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解答即可求得对应的t的值了.。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必修一第一单元《集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必修一第一单元《集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设集合2{|}A x x x =<,2}6{|0B x x x =+-<,则A B =( )A .(0,1)B .()()3,01,2-⋃C .(-3,1)D .()()2,01,3-⋃2.已知x ,y 都是非零实数,||||||x y xy z x y xy =++可能的取值组成的集合为A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3A ∈,1A -∉B .3A ∈,1A -∈C .3A ∉,1A -∈D .3A ∉,1A -∉3.若集合{}2560A x x x =+-=,{}222(1)30B x x m x m =+++-=.若{}1A B ⋂=,求实数m 的值为( ) A .0B .-2C .2D .0或-24.设集合{,}A a b =,{}220,,B a b =-,若A B ⊆,则⋅=a b ( )A .-1B .1C .-1或1D .05.记有限集合M 中元素的个数为||M ,且||0∅=,对于非空有限集合A 、B ,下列结论:① 若||||A B ≤,则A B ⊆;② 若||||AB A B =,则A B =;③ 若||0A B =,则A 、B 中至少有个是空集;④ 若AB =∅,则||||||A B A B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B .2C .3D .46.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3m ≥B .23m ≤≤C .3m ≤D .2m ≥7.已知集合2{|120}A x x x =--≤, {|211}B x m x m =-<<+.且A B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 A .[-1,2)B .[-1,3]C .[-2,+∞)D .[-1,+∞)8.已知集合{}|10A x x =-<,{}2|20B x x x =-<,则AB =( )A .{}|0x x <B .{}|1x x <C .{}1|0x x <<D .{}|12x x <<9.对于非空实数集A ,定义{|A z *=对任意},x A z x ∈≥.设非空实数集(],1C D ≠⊆⊂-∞.现给出以下命题:(1)对于任意给定符合题设条件的集合C ,D ,必有D C **⊆;(2)对于任意给定符合题设条件的集合C ,D ,必有C D *≠∅;(3)对于任意给定符合题设条件的集合C ,D ,必有CD *=∅;(4)对于任意给定符合题设条件的集合C ,D ,必存在常数a ,使得对任意的b C *∈,恒有a b D *+∈.以上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10.若集合{}2|560A x x x =-->,{}|21xB x =>,则()R C A B =( )A .{}|10x x -≤<B .{}|06x x <≤C .{}|20x x -≤<D .{}|03x x <≤11.已知0a b >>,全集为R ,集合}2|{ba xb x E +<<=,}|{a x ab x F <<=,}|{ab x b x M ≤<=,则有( )A . E M =(R C F )B .M =(RC E )F C .F E M =D .FE M =12.设{}|13A x x =≤≤,(){}|lg 321B x x =-<,则A B =( )A .3,2⎛⎫-∞ ⎪⎝⎭B .31,2⎡⎫⎪⎢⎣⎭C .31,2⎛⎫ ⎪⎝⎭D .3,32⎛⎤ ⎥⎝⎦二、填空题13.若集合{}{,,,}1,2,3,4,a b c d =且下列四个关系:①1a =;②1b ≠;③2c =;④4d ≠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则符合条件的所有有序数组(,,,)a b c d 的个数是________.14.集合{(,)|||,}A x y y a x x R ==∈,{(,)|,}B x y y x a x R ==+∈,已知集合A B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则常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已知常数a 是正整数,集合1{|||,}2A x x a a x Z =-<+∈,{|||2,}B x x a x Z =<∈,则集合A B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________16.已知有限集{}123,,,,(2)n A a a a a n =≥. 如果A 中元素(1,2,3,,)i a i n =满足1212n n a a a a a a =+++,就称A 为“复活集”,给出下列结论:①集合⎪⎪⎩⎭是“复活集”; ②若12,a a R ∈,且12{,}a a 是“复活集”,则124a a >; ③若*12,a a N ∈,则12{,}a a 不可能是“复活集”; ④若*i a N ∈,则“复活集”A 有且只有一个,且3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___.(填上你认为所有正确的结论序号) 17.设集合A 、B 是实数集R 的子集,[2,0]AB =-R,[1,2]BA =R,()()[3,5]A B =R R ,则A =________18.设集合{}[1,2),0M N x x k =-=-≤,若M N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19.已知集合{}{}2430,21xA x x xB x =++≥<,则AB =____________ 20.记[]x 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设有集合[]{}{}2|2=|2A x x x B x x =-=<,,则A B =_____. 三、解答题21.设集合{}{}222280,430A x x x B x x ax a =+-<=-+= (1)若x A ∈是x B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B ϕ⋂≠成立?若存在,求出实数a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已知集合{}02A x x =<<,{}1B x x a =<<-(1)若3a =-,求()R A B ⋃;(2)若AB B =,求a 的取值范围.23.已知集合612A xx ⎧⎫=≥⎨⎬+⎩⎭,{}2(4)70B x x m x m =-+++<.(1)若3m =时,求()RAB ;(2)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4.已知p :x ∈A={x|x 2﹣2x ﹣3≤0,x ∈R},q :x ∈B={x|x 2﹣2mx+m 2﹣9≤0,x ∈R ,m ∈R}. (1)若A∩B=[1,3],求实数m 的值;(2)若p 是¬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5.已知{}240A x x x =+=,(){}222110B x x a x a =+++-=,若B A ⊆,求a 的取值范围.26.已知集合|1|{|28}x A x -=<,2{|log (51)2}B x x =->,求AB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化简集合A ,B ,根据交集运算即可求值. 【详解】因为2{|}A x x x =<(,0)(1,)=-∞⋃+∞,26{|}(32)0,B x x x =+-<=-所以()()3,01,2A B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集合的运算,属于中档题.2.B解析:B 【分析】分别讨论,x y 的符号,然后对||||||x y xy z x y xy =++进行化简,进而求出集合A ,最后根据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当0x >,0y >时,1113z =++=; 当0x >,0y <时,1111z =--=-; 当0x <,0y >时,1111z =-+-=-; 当0x <,0y <时,1111z =--+=-. 所以3A ∈,1A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式子的化简,考查了集合元素的特点,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一般难度的题.3.D解析:D 【分析】根据A ∩B ={1}可得出,1∈B ,从而得出1是方程x 2+2(m +1)x +m 2﹣3=0的根,1代入方程即可求出m 的值; 【详解】 A ={﹣6,1}; ∵A ∩B ={1}; ∴1∈B ;即1是方程x 2+2(m +1)x +m 2﹣3=0的根; ∴1+2(m +1)+m 2﹣3=0; ∴m 2+2m =0; ∴m =0或m =﹣2;当m =0时,B ={﹣3,1},满足A ∩B ={1}; 当m =﹣2时,B ={1},满足A ∩B ={1}; ∴m =0或m =﹣2; 故选:D 【点睛】考查交集的定义及运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描述法、列举法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情况,是基础题.4.A解析:A 【分析】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得,a b 的方程组,求解即可 【详解】A B ⊆,由集合元素互异性得0,0,a b a b ≠≠≠ 则22a a b b ⎧=⎨=-⎩ 或22b a a b ⎧=⎨=-⎩ 解得11a b =⎧⎨=-⎩或11b a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考查元素的互异性,是基础题5.B解析:B 【分析】先阅读题意,取特例{}1A = ,{}2B =,可得①③错误,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②④正确. 【详解】解:对于①,取{}1A = ,{}2B =,满足||||A B ≤,但不满足A B ⊆,即①错误; 对于②,因为||||AB A B =,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得A B =,即②正确;对于③,取{}1A = ,{}2B =, 满足||0A B =,但不满足A 、B 中至少有个是空集,即③错误; 对于④,A B =∅,则集合A B 、中无公共元素,则||||||A B A B =+,即④正确;综上可得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新定义的理解及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重点考查了集合交集、并集的运算,属中档题.6.C解析:C 【分析】讨论,B B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当B =∅时:1212m m m +>-∴< 成立;当B ≠∅时:12112215m m m m +≤-⎧⎪+≥-⎨⎪-≤⎩解得:23m ≤≤.综上所述:3m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关系,忽略掉空集的情况是容易发生的错误.7.D解析:D 【分析】 先求出集合A ,由A B B =,即B A ⊆,再分B φ=和B 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由2120x x --≤,得34x -≤≤. 即[3,4]A =-. 由AB B =,即B A ⊆.当B φ=时,满足条件,则211m m -≥+解得2m ≥.当B φ≠时,要使得B A ⊆,则12121314m m m m +>-⎧⎪-≥-⎨⎪+≤⎩.解得:12m -≤<.综上满足条件的m 的范围是:1m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判断及应用,以及集合关系中的参数范围问题,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属于中档题.8.C解析:C 【分析】求出A 、B 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A 、B ,找出A 与B 的交集即可. 【详解】集合{}{}|10|1A x x x x =-<=<,集合{}{}2|20|02B x x x x x =-<=<<,所以A B ={}1|0x x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交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9.B解析:B 【分析】根据题干新定义{|A z *=对任意},x A z x ∈≥,通过分析举例即可判断。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抛体运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抛体运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网球运动员训练时,将球从某一点斜向上打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网球恰好能垂直撞在竖直墙上的某一固定点,马上等速反弹后又恰好沿抛出轨迹返回击出点。

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同一高度的前后两个不同位置将网球击出后,垂直击中竖直墙上的同一固定点。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沿轨迹1运动的网球击出时的初速度大B.两轨迹中网球撞墙前的速度可能相等C.从击出到撞墙,沿轨迹2运动的网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短D.沿轨迹1运动的网球速度变化率大2.小王和小张两人从一侧河岸的同一地点各自以大小恒定的速度向河对岸游去,小王以最短时间渡河,小张以最短距离渡河,结果两人抵达对岸的地点恰好相同,若小王和小张渡河所用时间的比值为k,则小王和小张在静水中游泳的速度的比值为()A.k B.kkC.k D.2k3.如图所示,小船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行驶,且船速保持不变。

从A点出发行驶至B 点,小船轨迹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岸中心水速最大B.船可能做匀速运动C.水速将影响渡河时间,水速越大,渡河时间越短D.改变船速方向不会影响渡河时间4.在一次运动会上某运动员在铅球比赛中成绩是9.6m,图示为他在比赛中的某个瞬间,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刚被推出的铅球只受到重力B.9.6m是铅球的位移C.铅球推出去后速度变化越来越快D.该运动员两次成绩一样,则铅球位移一定相同5.如图所示是网球发球机,某次室内训练时将发球机放在距地面一定的高度,然后向竖直墙面发射网球。

假定网球水平射出,某两次射出的网球碰到墙面时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若不考虑网球在空中受到的阻力,则()A.两次发射的初速度之比为1:3B.碰到墙面前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之比为1:1C.下降高度之比为1:3D.碰到墙面时速度大小之比为1:16.如图,小球以一定速度沿水平方向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这样的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B.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C.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零D.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不变7.如图是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腾空和落地过程的情景。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2006-2007学年度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小学部2006-2007学年度

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期中工作总结吴周炎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地工作是在学部教学处地直接领导下,把“以学部对教学工作地指导思想为指针,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求真务实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学质效地提高”确定为工作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部本学期工作重点制定地教研组工作计划,开展并落实我组各项教学、教研工作.现将开学到现在期中阶段工作总结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扎实有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活动月日,依照学校地《指导方案》和学部对教学工作地要求,全组老师集体研讨了数学组本学期主要教研活动计划,主要内容有: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计划;加强集体备课,形成特色教案方案;本学期学生作业和教师批改要求;常规推门课制度实施方案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填报了教师选修课和各备课组子课题名称.根据学部对教师选修课自主学习地要求,全组老师除了填报本专业地选修课———“数学解题思路分析”,还积极填报了普通话、书法、英语口语、课件制作等非专业课程;根据“细、小、实”地选题原则,各备课组认真研讨,确定了教研组内关于我校“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策略地研究》地子课题名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三周启动了数学计算(或口算)专项训练.为了提高新课程下学生地计算能力,我们全组老师积极筹备学习材料,特别郑世英老师还为全组老师提供了相关地数学口算课件,于第三周正式启动了早读时间进行数学计算(或口算)专项训练,半个学期过去了,老师们都能坚持“专时专用”,学生地计算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四和第五周完成了备课组组内研究课任务.为了提高教师地专业素养,实现五个“一”之中——“每人上一节研究课”地目标,按照个人上报——教研组制定日程表——备课组督促实施地进程,第四和第五周全面完成了备课组组内所有研究课地上课和研讨任务.特别值得表扬地有李福霞、迟玉莲、高仁江等老师还跨年级听课交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积极准备材料,成功迎接了第七周学校董事会地评估.为了迎接学校董事会地例行评估,教研组、备课组密切配合,积极筹备,高质量地完成了近三个学期地评估材料;同时,评估组地专家还听取了四年备课组组长陆梦龙老师地一节评估课,予以高度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备课组组长成功完成了插班生试卷、期中试卷地出卷任务.为了建立招生部布置地插班生试卷题库和期中考试试卷地命题,各备课组组长牺牲了大量地休息时间,按要求积极选题,比较高水平地完成了出卷任务.特别是刘景新老师在出国前事务繁忙地情况下,赶制出了六年级地期中试卷,还通过越洋电话沟通改正试卷中地错误;郭延华老师也牺牲了双休日时间,反复斟酌修改五年级地期中试卷,这种视工作为第一地敬业精神非常值得大家学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写“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因为“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地主要途径,本学期,我组继续发扬网络教研地传统优势,在校园网“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博客平台相继发表了月份、月份教学反思共多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精心策划了“五一”长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按照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身边地数学,五一前夕,各备课组尊重本年级学生地年龄特点,根据所学习地内容,认真研讨,精心策划了“五一”长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这种喜闻乐见地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地兴趣,提高了学生地综合素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下午,在杨主任亲自参与指导下,成功组织了组内专业选修课程“数学解题思路分析”观摩学习活动.为了对全组老师进行专业选修课程地培训,邹玲珍、赵丽萍、谢冬梅、陆梦龙、饶军、高仁江六位年轻老师积极选题,认真准备,以其清晰地解题思路分析和灵动地教学方法诠释了一个数学老师所必备地教学素养,让全组老师深受启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积极参加区校两级培训教研和竞赛活动()本学期来,全组或部分年级地老师积极参加了区校级各种培训活动.月日,全组老师参加了南山区教研室组织地关于“追求扎实有效地数学教学”地专家培训和六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月、日地区“头脑风暴”教研活动;月日地—年级地区“和谐课堂”观摩课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了学校教研中心组织地专题培训和专家视频报告会培训活动.参与就有收获,老师们受益非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月日,应区教研室安排,在五年备课组老师集体备课,认真研讨地情况下,饶军老师上了一节课题为《分数除法地应用》公开课,接待了来自广西桂林教研室地专家和领导.课后,我组刘景新、吴周炎、高仁江、饶军老师和区教研员陈清容、广西地专家领导进行了研讨交流,他们对饶军老师在本节课中实施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予高度评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积极参与区竞赛活动,顾松老师荣获“南山区小学数学说课比赛”一等奖.小学数学组从接到比赛任务起,从六年级备课组到教研组,都在认真组织老师们进行集体研讨,积极备战.顾松老师本人也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潜心研读了十余篇优秀说课稿和文章.特别在小学部张主任、杨主任亲自参与指导下,成立了由刘景新、吴周炎、郭延华老师组成地专门备课组,对顾松老师说课地每个环节进行了细致有效地分析、研讨与改进.月日下午,小学数学组全体老师倾力支持,前往南头城小学参与了此次说课活动地观摩.顾松老师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五个环节进行了精彩阐述,以其深厚地教学素养、丰富地说课经验以及激情飞扬地演讲,赢得了在座教师地阵阵掌声,同时也征服了在座地专家评委.最终以优异地成绩获得了一等奖.本次活动,再次展示了我校开展“质效课堂”活动以来地丰硕成果,展现了我校教师地高素质.同时,也体现了我组和谐地教学教研氛围和全组老师积极热情参与教研地精神.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在践行“质效课堂”地过程中取得更好成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督促指导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常规听课交流指导本学期来,由备课组长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地常规听课组坚持推门听课,交流指导,目前共听课节.综观已听地常规课,简单总结如下:①成绩方面:老师们都做了充分地课前准备,大部分老师都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看出老师们都在“抓课堂质效”上下了功夫:功在课前,利在课中.如赵淑芳老师地整理和复习,整理归纳思路清晰,重点难点地突破有序完成,课件制作充分得当.邹玲珍老师算法多样化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地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贾雪梅老师地口算训练形式多样,对提高孩子地口算能力很有帮助.李而农老师地复习课条理清晰,层次性强,善于引导学生发散联想,复习效果好.冀凤珍老师由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发现,既引课自然,又为后续地学习作好了理论上地准备. ②共性问题及改进建议:高年级地课普遍缺失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条理性地系统总结,帮助学生有序理解掌握新知.低年级教学中,数学术语地使用要更规范和准确,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内容难简度照顾到每个发展层面地孩子,尽量做到每节课给每个层面地孩子都有相同地发展机会.教学反思是老师教学得以进步地保障,建议教学反思写得真实、具体并对以后地教学有指导性.好地板书设计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地整理和回顾提示,课前地准备中应加强板书这一环节地准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常规检查及时改进为了强化教学地过程管理、督促指导我组地教学常规工作.在学部杨主任地组织下,由各科教研组组长、数学组备课组组长成立了高中低检查小组,于月日晚自习,对数学组教师地教案、学生作业和备课组集体备课进行了认真检查.常规检查情况及改进措施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案检查●长处:本学期地教案改革体现了对教师地人文关怀,让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放到对教材地钻研上,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真正地内化为自己地东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效很有好处.检查中也出现了许多形式多样、个性鲜明地备课形式,如:许多教师能在教学用书、教材、素质教案上标出重难点,加上批注,写上自己对教材地理解和对教学过程地个性化设计.新地备课形式对实际课堂地教学具有一定地指导意义.如郭延华老师等对教师用书地阅读和利用非常充分;三年级备课组地老师新课后都有及时详尽地教学反思.检查中也发现许多年级将集体备课地成果以精制地课件呈现,并实现资源共享,很值得推荐,如五年级、四年级备课组等.还有一部分老师仍保留写详尽地手写教案,如李福霞老师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足:由于备课教案没有统一标准,有些老师地备课在教学用书、教材或素质教案上没有痕迹体现,手写简案数量少也过于简单,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效性.总体上看,大部分老师们缺少每节课地教学反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进措施:①教案要求:为了让教案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在今后地常规工作检查中更加“量化、透明”地接受学部、教研组地监督和指导,现将纷繁不一地备课形式相对统一如下:请一至四年级地老师备课时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和素质教案两本书,教师在认真阅读教学用书时,圈点(或圈画)出单元及每节课地教学目标、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等主要内容,以及课后练习中教师对每道题地处理意见;在使用素质教案备课时,可以在教学流程中批注自己地理解和个性思考.五六年级地老师备课时用好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两本书,教师教学用书地使用同上;教材使用时,请在相应地教学内容旁写出主要地教学环节和注意地问题.(老师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手写简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反思要求:除了每月上传一篇小论文形式地教学反思到“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博客平台,另请老师们在教师教学用书对应地教学内容下方写出每节新课地“一句话教学反思”(最有触动和感悟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业检查●长处:教师作业整体批改非常认真,批改符号规范整齐.批改及时,没发现有错批、很少有漏批现象.总体看,一至三年级学生作业扎实认真,有练习册、练习本和书上三种形式地作业,老师均能全批全改,特别谢冬梅老师所带两个班级学生地作业尤为突出.同时六年级地学生作业也书写工整漂亮,特别高仁江老师对学生书上地作业也有批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足:个别教师没有及时地复批,使用激励性地评语少,作业次数和作业进度个别班级不统一.一、二年级地个别学生用橡皮檫檫得一团黑,四、五年级学生作业书写使用过多地改正纸或涂改带.六年级个别班级仍有部分学生使用铅笔书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进措施:低年级老师可以教学生正确使用橡皮;低年级老师地激励性评语可以用图章或印章代替,直观醒目,效果更好.各年级增加对学生作业中地激励性评语;对学生错题地改正方式应统一,画线或画图部分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尺子和铅笔.继续加强对全体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性地教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总体情况:本次对各年级地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显示,集体备课次数为次,均能按进度按时间开展活动,记录认真,真实性强;对指导老师地教学有一定地启发和帮助.但有地备课组将开组会或参加区学习地内容也记入内就没有必要;还有集体备课地程序没有统一规定,针对性不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改进措施:①按时按进度开展有效地集体备课活动,切莫流于形式.②集体备课程序请参照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中地描述,建议按单元进行集体备课,一次备一周地课,可以边集体备课边进行个人备课草稿.主要环节大致为:此次备课主题、主备人、发言人内容记录(每个发言人地主要观点)、形成地共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七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深圳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七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压轴题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Q在射线OA上,另一边OP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1)如图2,经过t秒后,OP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Q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POQ?请说明理由;(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平分∠POB?(直接写出结果).2.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在边AB上,点F、G在边CD上,连接EF、EG.将∠BEG 对折,点B落在直线EG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折痕EN.(1)如图1,若点F与点G重合,求∠MEN的度数;(2)如图2,若点G在点F的右侧,且∠FEG=30°,求∠MEN的度数;(3)若∠MEN=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的大小.3.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A,B,C ,若用AB 表示A,B 两点的距离,AC 表示A ,C 两点的距离,且BC = 2 AB ,点A 、点C 对应的数分别是a 、c ,且| a - 20 | + | c +10 |= 0 .(1)若点P,Q 分别从A,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秒、5个单位长度/ 秒,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 到B 的距离与P 到B 的距离相等?(2)若点P ,Q 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 秒后,动点R 从A点出发向左运动,点R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M 为线段PR 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点R运动了x 秒时恰好满足MN +AQ = 25,请直接写出x的值.4.如图,在数轴上的A1,A2,A3,A4,……A20,这20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a1,a2,a3,a4,……a20.若A1A2=A2A3=……=A19A20,且a3=20,|a1﹣a4|=12.(1)线段A3A4的长度=;a2=;(2)若|a1﹣x|=a2+a4,求x的值;(3)线段MN从O点出发向右运动,当线段MN与线段A1A20开始有重叠部分到完全没有重叠部分经历了9秒.若线段MN=5,求线段MN的运动速度.5.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6a b x-1-2...(1)可求得x =_____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_____;(2)若前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k 的值;(3)如果m ,n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6-b|+|a-b|+|a-6| +|b-6|+|b-a| 得到.若m ,n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6.已知数轴上两点A、B,其中A表示的数为-2,B表示的数为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BC=n,则称点C叫做点A、B的“n节点”.例如图1所示:若点C表示的数为0,有AC+BC=2+2=4,则称点C为点A、B的“4节点”.请根据上述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若点C为点A、B的“n节点”,且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4,求n的值;(2)若点D是数轴上点A、B的“5节点”,请你直接写出点D表示的数为______;(3)若点E在数轴上(不与A、B重合),满足BE=12AE,且此时点E为点A、B的“n节点”,求n的值.7.已知,如图,A、B、C分别为数轴上的三点,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C点在B点左侧,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1)求出数轴上B点对应的数及AC的距离.(2)点P从A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则BP=.(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P点自A点向C点运动过程中,何时P,A,B三点中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中点?求出相应的时间t.③当P点运动到B点时,另一点Q以5单位/秒的速度从A点出发,也向C点运动,点Q到达C点后立即原速返回到A点,那么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几次?直.接.写.出.相遇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8.对于数轴上的点P,Q,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到点Q的距离为d(d≥0),则称d为点P 到点Q的d追随值,记作d[PQ].例如,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2,点Q表示的数是5,则点P到点Q的d追随值为d[PQ]=3.问题解决:(1)点M,N都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1,且点N到点M的d追随值d[MN]=a(a≥0),则点N表示的数是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点C表示的数是1,在数轴上有两个动点A,B都沿着正方向同时移动,其中A点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B点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A从点C出发,点B表示的数是b,设运动时间为t(t>0).①当b=4时,问t为何值时,点A到点B的d追随值d[AB]=2;②若0<t≤3时,点A到点B的d追随值d[AB]≤6,求b的取值范围.9.如图,以长方形OBCD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B点坐标为(0,a),C点坐标为(c,b),且a、b、C满足6a +|2b+12|+(c﹣4)2=0.(1)求B、C两点的坐标;(2)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C的路线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DC上有一点M(4,﹣3),用含t的式子表示三角形OPM的面积;(3)当t为何值时,三角形OPM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面积的13?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10.数轴上线段的长度可以用线段端点表示的数进行减法运算得到,例如:如图①,若点A,B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a,b(a<b),则AB的长度可以表示为AB=b-a.请你用以上知识解决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然后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A,B,C三点的位置.(2)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①当t=2时,求AB和AC的长度;②试探究:在移动过程中,3A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1.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12,点P从B点出发沿数轴以3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回到B点后点P停止运动,点M始终为线段BP的中点(1)若AP=2时,PM=____;(2)若点A表示的数是-5,点P运动3秒时,在数轴上有一点F满足FM=2PM,请求出点F 表示的数;(3)若点P从B点出发时,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数轴以2.5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一直..向右运动,当点Q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满足QM=2PM.12.(阅读理解)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优点.例如,如图①,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优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优点,但点D是(B,A)的优点.(知识运用)如图②,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1)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优点;(2)如图③,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1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3)若在原点O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14.如图,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1)若AC=4cm,求DE的长;(2)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3)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α,过点O画射线OC,使∠AOB:∠BOC=3:1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探究∠DOE与∠AOB的数量关系.15.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①5;②OQ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t=703秒.【解析】【分析】(1)①由∠AOC=30°得到∠BO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和∠COQ度数比较判断即可;(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3t,∠AOC=30°+6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45°,利用∠AOQ、∠AOC、∠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明∠AOQ与∠POB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POB=90°﹣3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BOC度数;同时旋转后∠AOC=30°+6t,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度数,同理再把∠B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详解】(1)①∵∠AOC=30°,∴∠BOC=180°﹣30°=150°,∵OP平分∠BOC,∴∠COP=12∠BOC=75°,∴∠COQ=90°﹣75°=15°,∴∠AOQ=∠AOC﹣∠COQ=30°﹣15°=15°, t=15÷3=5;②是,理由如下:∵∠COQ=15°,∠AOQ=15°,∴OQ平分∠AOC;(2)∵OC平分∠POQ,∴∠COQ=12∠POQ=45°.设∠AOQ=3t,∠AOC=30°+6t,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解得:t=65,∴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3)设经过t秒后OC平分∠POB,∵OC平分∠POB,∴∠BOC=12∠BOP,∵∠AOQ+∠BOP=90°,∴∠BOP=90°﹣3t,又∠BOC=180°﹣∠AOC=180°﹣30°﹣6t,∴180﹣30﹣6t=12(90﹣3t),解得t=70 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MEN=90°;(2)∠MEN=105°;(3)∠FEG=2α﹣180°,∠FEG=180°﹣2α.【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根据∠MEN=∠NEF+∠FEG+∠MEG,求出∠NEF+∠MEG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分别讨论求解.【详解】(1)∵EN平分∠AEF,EM平分∠BEF∴∠NEF=12∠AEF,∠MEF=12∠BEF∴∠MEN=∠NEF+∠MEF=12∠AEF+12∠BEF=12(∠AEF+∠BEF)=12∠AEB∵∠AEB=180°∴∠MEN=12×180°=90°(2)∵EN平分∠AEF,EM平分∠BEG∴∠NEF=12∠AEF,∠MEG=12∠BEG∴∠NEF+∠MEG=12∠AEF+12∠BEG=12(∠AEF+∠BEG)=12(∠AEB﹣∠FEG)∵∠AEB=180°,∠FEG=30°∴∠NEF+∠MEG=12(180°﹣30°)=75°∴∠MEN=∠NEF+∠FEG+∠MEG=75°+30°=105°(3)若点G在点F的右侧,∠FEG=2α﹣180°,若点G在点F的左侧侧,∠FEG=180°﹣2α.【点睛】考查了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3.(1)107秒或10秒;(2)1413或11413.【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c的值,设点B对应的数为b,结合BC = 2 AB,求出b 的值,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对应的数,根据“Q到B的距离与P 到B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2)当点R运动了x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点R对应的数为,得出AQ的长,由中点的定义表示出点M、点N对应的数,求出MN的长.根据MN+AQ=25列方程,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详解】(1)∵|a-20|+|c+10|=0,∴a-20=0,c+10=0,∴a=20,c=﹣10.设点B对应的数为b.∵BC=2AB,∴b﹣(﹣10)=2(20﹣b).解得:b=10.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t,点Q对应的数为﹣10+5t.∵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10+5t﹣10|=|20+2t﹣10|,即5t﹣20=10+2t或20﹣5t=10+2t,解得:t=10或t=107.答:运动了107秒或10秒时,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2)当点R运动了x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x+2)=2x+24,点Q对应的数为﹣10+5(x+2)=5x,点R对应的数为20﹣x,∴AQ=|5x﹣20|.∵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点M对应的数为224202x x++-=442x+,点N对应的数为2052x x-+=2x+10,∴MN=|442x+﹣(2x+10)|=|12﹣1.5x|.∵MN+AQ=25,∴|12﹣1.5x|+|5x﹣20|=25.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0<x<4时,12﹣1.5x+20﹣5x=25,解得:x =1413; 当4≤x ≤8时,12﹣1.5x +5x ﹣20=25,解得:x =667>8,不合题意,舍去; 当x >8时,1.5x ﹣12+5x ﹣20=25,解得:x 31141. 综上所述:x 的值为1413或1141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1)4,16;(2)x =﹣28或x =52;(3)线段MN 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 【解析】 【分析】(1)由A 1A 2=A 2A 3=……=A 19A 20结合|a 1﹣a 4|=12可求出A 3A 4的值,再由a 3=20可求出a 2=16;(2)由(1)可得出a 1=12,a 2=16,a 4=24,结合|a 1﹣x|=a 2+a 4可得出关于x 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由(1)可得出A 1A 20=19A 3A 4=76,设线段MN 的运动速度为v 单位/秒,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类似火车过桥问题),即可得出关于v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A 1A 2=A 2A 3=……=A 19A 20,|a 1﹣a 4|=12, ∴3A 3A 4=12, ∴A 3A 4=4. 又∵a 3=20, ∴a 2=a 3﹣4=16. 故答案为:4;16.(2)由(1)可得:a 1=12,a 2=16,a 4=24, ∴a 2+a 4=40. 又∵|a 1﹣x|=a 2+a 4, ∴|12﹣x|=40,∴12﹣x =40或12﹣x =﹣40, 解得:x =﹣28或x =52.(3)根据题意可得:A 1A 20=19A 3A 4=76. 设线段MN 的运动速度为v 单位/秒, 依题意,得:9v =76+5,解得:v=9.答:线段MN的运动速度为9单位长度/秒.【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以及规律性:图形的变化类,解题的关键是:(1)由相邻线段长度相等求出线段A3A4的长度及a2的值;(2)由(1)的结论,找出关于x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5.(1)6,-1;(2)2019或2014;(3)234【解析】【分析】(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a、x的值,再根据第9个数是-2可得b=-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3个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在用2021除以3,根据余数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详解】(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6+a+b=a+b+x,解得x=6,a+b+x=b+x-1,∴a=-1,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6、-1、b、6、-1、b,第9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b=-2,所以每3个数“6、-1、-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1÷3=673…2,∴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2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1.故答案为:6,-1.(2)∵6+(-1)+(-2)=3,∴2019÷3=673.∵前k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可能为2019,2019=673×3或2019=671×3+6,∴k的值为:673×3=2019或671×3+1=2014.故答案为:2019或2014.(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8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6和-1都出现了3次,-2出现了2次.故代入式子可得:(|6+2|×2+|6+1|×3)×3+(|-1-6|×3+|-1+2|×2)×3+(|-2-6|×3+|-2+1|×3)×2=234.【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规律推导的运用,此类题的关键是找出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再按规律找出字母所代表的数,再进行进一步的计算.6.(1)n= 8;(2)-2.5或2.5;(3)n=4或n=12.【解析】【分析】(1)根据“n节点”的概念解答;(2)设点D表示的数为x,根据“5节点”的定义列出方程分情况,并解答;(3)需要分类讨论:①当点E在BA延长线上时,②当点E在线段AB上时,③当点E在AB延长线上时,根据BE=12AE,先求点E表示的数,再根据AC+BC=n,列方程可得结论.【详解】(1)∵A表示的数为-2,B表示的数为2,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4,∴AC=2,BC=6,∴n=AC+BC=2+6=8.(2)如图所示:∵点D是数轴上点A、B的“5节点”,∴AC+BC=5,∵AB=4,∴C在点A的左侧或在点A的右侧,设点D表示的数为x,则AC+BC=5,∴-2-x+2-x=5或x-2+x-(-2)=5,x=-2.5或2.5,∴点D表示的数为2.5或-2.5;故答案为-2.5或2.5;(3)分三种情况:①当点E在BA延长线上时,∵不能满足BE=12 AE,∴该情况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点E在线段AB上时,可以满足BE=12AE,如下图,n=AE+BE=AB=4;③当点E在AB延长线上时,∵BE=12 AE,∴BE=AB=4,∴点E表示的数为6,∴n=AE+BE=8+4=12,综上所述:n=4或n=12.【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n节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难度一般.7.(1)30,120(2)①30﹣3t②5或20③﹣15或﹣483 4【解析】【分析】(1)根据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AB=30求出B点对应的数;根据AC=4AB求出AC的距离;(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AP=3t,根据BP=AB﹣AP 求解;②分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两种情况讨论即可;③根据P、Q两点的运动速度与方向可知Q点在往返过程中与P点相遇2次.设Q点在往返过程中经过x秒与P点相遇.第一次相遇是点Q从A点出发,向C点运动的途中.根据AQ ﹣BP=AB列出方程;第二次相遇是点Q到达C点后返回到A点的途中.根据CQ+BP=BC列出方程,进而求出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详解】(1)∵A点对应的数为60,B点在A点的左侧,并且与A点的距离为30,∴B点对应的数为60﹣30=30;∵C点到A点距离是B点到A点距离的4倍,∴AC=4AB=4×30=120;(2)①当P点在AB之间运动时,∵AP=3t,∴BP=AB﹣AP=30﹣3t.故答案为30﹣3t;②当P点是A、B两个点的中点时,AP=12AB=15,∴3t=15,解得t=5;当B点是A、P两个点的中点时,AP=2AB=60,∴3t=60,解得t=20.故所求时间t的值为5或20;③相遇2次.设Q点在往返过程中经过x秒与P点相遇.第一次相遇是点Q从A点出发,向C点运动的途中.∵AQ﹣BP=AB,∴5x﹣3x=30,解得x=15,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60﹣5×15=﹣15;第二次相遇是点Q到达C点后返回到A点的途中.∵CQ+BP=BC,∴5(x﹣24)+3x=90,解得x=1054,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30﹣3×1054=﹣4834.综上,相遇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15或﹣483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相等关系的应用,线段中点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1)1+a或1-a;(2)12或52;(3)1≤b≤7.【解析】【分析】(1)根据d追随值的定义,分点N在点M左侧和点N在点M右侧两种情况,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①分点A在点B左侧和点A在点B右侧两种情况,类比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根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计算即可;②【详解】解:(1)点N在点M右侧时,点N表示的数是1+a;点N在点M左侧时,点N表示的数是1-a;(2)①b=4时,AB相距3个单位,当点A在点B左侧时,t=(3-2)÷(3-1)=12,当点A在点B右侧时,t=(3+2)÷(3-1)=52;②当点B在点A左侧或重合时,即d≤1时,随着时间的增大,d追随值会越来越大,∵0<t≤3,点A到点B的d追随值d[AB]≤6,∴1-d+3×(3-1)≤6,解得d≥1,∴d=1,当点B在点A右侧时,即d>1时,在AB重合之前,随着时间的增大,d追随值会越来越小,∵点A到点B的d追随值d[AB]≤6,∴d≤7∴1<d≤7,综合两种情况,d的取值范围是1≤d≤7.故答案为(1)1+a或1-a;(2)①12或52;②1≤b≤7.【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动点问题.9.(1)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2)S △OPM =4t 或S △OPM =﹣3t+21(3)当t 为2秒或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6)【解析】 【分析】(1)根据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得a ,b ,c 的值,即可得到B 、C 两点的坐标;(2)分两种情况:①P 在OB 上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②P 在BC 上时,根据面积差可得结论;(3)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三角形OPM 的面积为8,根据(2)中的结论分别代入可得对应t 的值,并计算此时点P 的坐标. 【详解】 (1)∵6a ++|2b +12|+(c ﹣4)2=0,∴a +6=0,2b +12=0,c ﹣4=0,∴a =﹣6,b =﹣6,c=4,∴B 点坐标为(0,﹣6),C 点坐标为(4,﹣6). (2)①当点P 在OB 上时,如图1,OP =2t ,S △OPM 12=⨯2t ×4=4t ; ②当点P 在BC 上时,如图2,由题意得:BP =2t ﹣6,CP =BC ﹣BP =4﹣(2t ﹣6)=10﹣2t ,DM =CM =3,S △OPM =S 长方形OBCD ﹣S △0BP ﹣S △PCM ﹣S △ODM =6×412-⨯6×(2t ﹣6)12-⨯3×(10﹣2t )12-⨯4×3=﹣3t +21. (3)由题意得:S △OPM 13=S 长方形OBCD 13=⨯(4×6)=8,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4t =8时,t =2,此时P (0,﹣4);②当﹣3t +21=8时,t 133=,PB =2t ﹣626188333=-=,此时P (83,﹣6). 综上所述:当t 为2秒或133秒时,△OPM 的面积是长方形OBCD 面积的13.此时点P 的坐标是(0,﹣4)或(8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的坐标,动点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还考查了绝对值、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解一元一次方程,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详见解析;(2)①16;②在移动过程中,3AC ﹣4AB 的值不变 【解析】 【分析】(1)根据点的移动规律在数轴上作出对应的点即可;(2)①当t =2时,先求出A 、B 、C 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AB 、AC 的长即可; ②先求出A 、B 、C 点表示的数,然后利用定义求出AB 、AC 的长,代入3AC -4AB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2)①当t =2时,A 点表示的数为-4,B 点表示的数为5,C 点表示的数为12,∴AB =5-(-4)=9,AC =12-(-4)=16. ②3AC -4AB 的值不变.当移动时间为t 秒时,A 点表示的数为-t -2,B 点表示的数为2t +1,C 点表示的数为3t +6,则:AC =(3t +6)-(-t -2)=4t +8,AB =(2t +1)-(-t -2)=3t +3,∴3AC -4AB =3(4t +8)-4(3t +3)=12t +24-12t -12=12.即3AC ﹣4AB 的值为定值12,∴在移动过程中,3AC ﹣4AB 的值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表示出对应点所表示的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5 ;(2)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3)127t =或6t =. 【解析】 【分析】(1)由AP=2可知PB=12-2=10,再由点M 是PB 中点可知PM 长度;(2)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则可求解出点M 表示的数是2.5,再由FM=2PM 可求解出FM=9,此时点F 可能在M 点左侧,也可能在其右侧;(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由题可知t=4秒时,点P 到达点A ,再经过4秒点P 停止运动;则分04t ≤≤和48t <≤两种情况分别计算,由题可知即可QM=2PM=BP ,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1)5 ;(2)∵点A 表示的数是5- ∴点B 表示的数是7∵点P 运动3秒是9个单位长度,M 为PB 的中点∴PM=12PB=4.5,即点M 表示的数是2.5 ∵FM=2PM ∴FM=9∴点F 表示的数是11.5或者-6.5 (3)设Q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04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P 左侧,则AB=AQ+QP+PB ,而QP=QM-PM=2PM-PM= 12BP ,则可得12=2.5t+12⨯3t+3t=7t ,解得t=127; 当48t <≤时,由题可知QM=2PM=BP ,故点Q 位于点B 右侧,则PB=2QB ,则可得,()()123422.512t t --=-,整理得8t=48,解得6t =. 【点睛】本题结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3问要根据题干条件分情况进行讨论,作出图形更易理解.12.(1)2或10;(2)当t 为5秒、10秒或7.5秒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解析】 【分析】(1)设所求数为x ,根据优点的定义分优点在M 、N 之间和优点在点N 右边,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优点的定义可知分三种情况:①P 为(A ,B )的优点;②P 为(B ,A )的优点;③B 为(A ,P )的优点.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根据优点的定义列出方程,进而得出t 的值. 【详解】解:(1)设所求数为x ,当优点在M 、N 之间时,由题意得x ﹣(﹣2)=2(4﹣x ),解得x=2; 当优点在点N 右边时,由题意得x ﹣(﹣2)=2(x ﹣4),解得:x=10; 故答案为:2或10;(2)设点P 表示的数为x ,则PA=x+20,PB=40﹣x ,AB=40﹣(﹣20)=60, 分三种情况:①P 为(A ,B )的优点.由题意,得PA=2PB ,即x ﹣(﹣20)=2(40﹣x ), 解得x=20,∴t=(40﹣20)÷4=5(秒);②P 为(B ,A )的优点.由题意,得PB=2PA ,即40﹣x=2(x+20), 解得x=0,∴t=(40﹣0)÷4=10(秒); ③B 为(A ,P )的优点.由题意,得AB=2PA ,即60=2(x+20) 解得x=10,此时,点P 为AB 的中点,即A 也为(B ,P )的优点, ∴t=30÷4=7.5(秒);综上可知,当t 为5秒、10秒或7.5秒时,P 、A 和B 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数轴,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理解优点的定义,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3.2+t 6-2t 或2t-6 【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 、b 的值,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BC 的长为x ,则AC=2x ,根据AB 的长度得出x 的值,从而得出点C 所表示的数;(3)①甲球到原点的距离=甲球运动的路程+OA 的长,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Ⅰ)当0<t≤3时,乙球从点B 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 ,此时OB 的长度-乙球运动的路程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Ⅱ)当t >3时,乙球从原点O 处开始向右运动,此时乙球运动的路程-OB 的长度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②分两种情况:(Ⅰ)0<t≤3,(Ⅱ)t >3,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由题意知a=-2,b=6,故AB=8.(2)、设BC 的长为x,则AC=2x, ∵BC+AC=AB,∴x+2x=8,解得x=83, ∴C 点表示的数为6-83=103. (3)①2+t;6-2t 或2t-6. ②当2+t=6-2t 时,解得t=43, 当2+t=2t-6时, 解得t=8. ∴t=43或8.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方程的解法,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4.(1)DE=6;(2) DE=2a ,理由见解析;(3)∠DOE=12∠AOB ,理由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由AC=4cm ,AB=12cm ,即可推出BC=8cm ,然后根据点D 、E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 ,BE=EC=4cm ,即可推出DE 的长度,(2)设AC=acm,然后通过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12(AC+BC)=12AB=2acm,即可推出结论,(3)分两种情况,OC在∠AOB内部和外部结果都是∠DOE=12∠AOB试题解析:(1))∵AB=12cm,∴AC=4cm,∴BC=8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CD=2cm,CE=4cm,∴DE=6cm;(2) 设AC=acm,∵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DE=CD+CE=12(AC+BC)=12AB=6cm,∴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3)①当OC在∠AOB内部时,如图所示:∵OM平分∠AOC,ON平分∠BOC,∴∠NOC=12∠BOC,∠COM=12∠COA.∵∠CON+∠COM=∠MON,∴∠MON=12(∠BOC+∠AOC)=12α;②当OC在∠AOB外部时,如图所示:∵OM平分∠AOC,ON平分∠BOC,∴∠MOC=12(∠AOB+∠BOC),∠CON=12∠BOC.∵∠MON+∠CON=∠MOC,∴∠MON=∠MOC-∠CON=12(AOB+∠BOC)-12∠BOC=12∠AOB=12α.【点睛】本题主要考察角平分线和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关键在于认真的进行计算,熟练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15.(1)1;(2)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条件得到AB=10,由PA=PB,于是得到结论;(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于是得到AC=6x BC=4x,AB=10,根据AC-BC=AB,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B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求得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试题解析:解:(1)(1)∵A,B表示的数分别为6,-4,∴AB=10,∵PA=PB,∴点P表示的数是1,(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如图)则:AC=6x BC=4x AB=10∵AC-BC=AB∴ 6x-4x=10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点P在A、B之间运动时:MN=MP+NP=AP+BP=(AP+BP)=AB=5点P运动到点B左侧时:MN=MP-NP=AP-BP=(AP-BP)=AB=5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长度为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线段的计算,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要考虑全面各种情况,不要漏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荣誉榜

一、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各项全能”团体总分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第一名 2班 3班 1班 5班 1班 2班 6班 5班 7班
第二名 1班 4班 5班 4班 5班 4班 3班 3班 3班
第三名 5班 2班 4班 2班 4班 1班 8班 6班 4班
第四名 3班 5班 8班 1班

二、“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模拟大学生运动会”入场式
年级 最佳综合表现奖 最具环保意识奖 最佳文化展示奖 最佳精神风貌奖 展示方式创新奖

一年级 1班、2班、6班 1班、2班、3班 4班、5班、6班 1班、2班、9班
1班、2班
3班、4班

二年级 1班、2班 1班、2班
三年级 3班、4班 3班、4班
四年级 1班、5班 3班、4班
五年级 5班、6班 2班、3班、4班 3班、4班

六年级 1班、2班、3班 4班、5班、6班
1班、3班
4班、6班

七年级 7班、8班 5班、6班 7班、8班 1班、2班
八年级 5班、6班
1班、2班
5班、6班

九年级 3班、4班 3班、4班、6班 4班 3班、7班

高一 1班 2班
高二 4班 3班 1班、4班 2班 2班
高三 3班、4班 4班 3班 3班、4班 3班
三、“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会徽、吉祥物、宣传口号”设计
特等奖:七年8班 刘俞贝(会徽设计);一年2班 张景怡(吉祥物设计)
一等奖:
年级 吉祥物、会徽设计 宣传口号设计

一年级 周子骅、魏昊东、王馨婷、袁 全、金亭羽、吴美萱、田文杰
二年级 周泽源、李止允、林允柔
三年级 刘嘉骅、张宇航、方安迪、李兆天、郭思越
四年级 李思谊
五年级 张喜乐、丁迪五、邓雯文、石天玥

六年级 王奕凯、林志晖、林宝怡
何雨航、张馨月、石丹妮、周元昊、王艺蓉
杨寅松、赵梦萱
七年级 刘俞贝
八年级 林俊逸、唐子粤 傅美静

四、 “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模拟大学生运动会”入场式优秀主持人
一等奖 六年2班张馨月、六年4班郑智文、九年4班温雨欣、高二2班朱泽豪
二等奖 四年3班黄品国、五年4班吴悠悠、七年5班朱江月、八年3班陈泽元
三等奖
五年6班王思远、六年1班王思思、六年2班杨洪源、六年6班 聂之人
七年1班俞采妤、七年2班候弘毅、八年4班陈智亮、高一2班杨丽莹

五、“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模拟大学生运动会”优秀义工
年级 学生姓名
三年级 谢宗成、庄舒苗、张 弛、包 晗、谢瑞航

四年级
常雅怡、程丹露、郑雅文、韩嘉颖、林浚旭、谷若林、杜尚轩、刘思菁、陈靖轩、陈钦腾
王思佳、刘杰恒、刘铭铠、曾江伟、尤瑞琪、周程潇、许丹霖、李思睿、张紫茹、陈梓昊

五年级
程宇翔、卢铭涛、沈玉婷、肖一清、黄玉婷、刘屹夫、刘景洋、陈禹艳、吴晓莉、陈正轩
张铭月、乔 楷、黄绢紫、何舒畅、张 一、赵仕鹏、蔡沂晨、曾美慧、王思远

六年级
邓倩怡、徐子涵、余蕙心、黄冠豪、江一川、钟镟、石丹妮、凌丹丹、郭 璇、甄卓枫
张宝怡、游 美、许泽琪
七年级 江文正、林曼琪、黄逸馨、张庭媗、陈天时、张浩煜、柳钰娟、卞筱竹、蔡静宜、陈岚川

八年级
李子晗、陈豫彤、罗雨琛、陈澔传、翁志康、苗青青、华潇尧、庄 晟、栗昌华、刘奕庭
何思琛、陈钰婷、陈 怡、陈 政
九年级 王 瑞
六、“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国际文化理解(万国短剧)”表演
奖项 获奖班级及剧名

一等奖
八年8班泰国《婻空洞》 九年3班印度《墙》
七年7班丹麦《海的女儿》

二等奖
八年4班 印《堕落天使》 八年5班土耳其《士兵的故事》
八年6班美国<感恩节的由来》 七年3班 荷兰《郁金香的故事》

三等奖
八年2班俄罗斯《彼得一世之死》 七年5班法国《偶遇巴黎》
七年4班韩国《舞蹈》、 八年7班巴西《足球盛典》
特殊贡献奖 八年8班 中国《过年》

七、“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国际文化理解(初中部各国风采)”展示
奖项 获奖班级
一等奖 七年4班、七年7班、八年5班、八年3班
二等奖 七年1班、七年2班、七年5班、八年1班、八年2班、八年4班
三等奖 七年3班、七年6班、七年8班、八年6班、八年7班、八年8班

八、“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大运知识推广(小学部黑板报)”评比
奖项 获奖班级

最具人气奖
一年1班、一年5班、一年6班、二年5班、二年6班、三年1班、三年5班、四
年5班、四年6班

最佳设计奖
一年2班、一年4班、一年8班、二年2班、二年3班、三年4班、四年2班、四
年3班、五年3班、六年4班、六年5班

最佳参与奖
四年1班、四年4班、五年1班、五年4班、五年5班、五年6班、六年1班、六
年2班、六年6班

鼓 励 奖
一年3班、一年7班、一年9班、二年1班、二年4班、三年2班、三年6班、五
年2班、六年3班

九、“第十届学校体育文化节——田径运动会”成绩
(小学部)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第一名 6班 2班 4班 5班 4班 2班
第二名 2班 6班 2班 3班 3班 6班
第三名 8班 4班 1班 2班 6班 1班
第四名 9班 5班 5班 4班 1班 3班
第五名 3班
第六名 7班
精神文明奖 3班 4班 5班 6班 2班 4班
(中学部)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第一名 6班 8班 2班 3班 1班 1班
第二名 1班 5班 1班 4班 4班 2班
第三名 2班 3班 6班 1班 3班 4班
第四名 3班 2班 8班
精神文明奖 3班、4班 5班、6班 3班、5班 6班、7班 3班、4班
5班、7班
3班 2班 3班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2010年12月1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