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山药发展历史和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山药发展调研报告

山药发展调研报告山药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和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潜力。
为了了解山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次调研报告对山药的种植现状、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
一、山药种植现状山药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等地,其中以湖南和湖北的种植面积最大。
目前,山药种植以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主,主要依靠人工耕种,生产规模相对较小。
二、市场需求分析1.食品市场需求:山药在食品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制作成山药粉、山药糕等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山药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2.药材市场需求:山药具有滋补养生、健脾益肺等功效,在中医药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兴趣不断增加,山药作为传统中药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三、山药发展前景1.市场潜力大:山药作为传统的农作物和中药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不仅可以开拓传统的食品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市场。
2.科学种植技术的引入:目前山药种植主要依靠人工耕种,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引入科学种植技术,如微生物肥料的应用、高效灌溉系统的建设等,可以提高山药的产量和质量。
四、发展策略建议1.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新型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山药的产量和质量。
2.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山药产品的销售渠道,寻找新的销售点,如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3.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山药品牌,提升产品的形象和知名度,引领消费潮流。
4.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对山药的科学研究,推动山药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综上所述,山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和药用植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科学种植技术的引入和市场渠道的拓展,山药产业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然而,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山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药的研究进展

山药的研究进展1、引言山药又称薯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益肺、补肾固精、益气养阴等功效。
此外,山药还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山药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2、山药的研究现状山药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分类、种植、加工、药用价值等。
在分类方面,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山药属共有27种,其中最常见的为薯蓣和褐苞薯蓣。
在种植方面,山药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此外,山药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加工方面,山药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和药品,如山药粉、山药片、山药粥等食品,以及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中药。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拥有广泛的需求,也为山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在药用价值方面,山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研究表明,山药中的多种成分具有药理活性,如多糖、皂苷、黏液质等。
这些成分在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消化系统、抗疲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3、山药研究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山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山药的基因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此外,山药中的一些特定成分如皂苷和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这给山药品种的选育、改良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在山药种植过程中,常常面临病虫害问题,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因此,需要加强山药抗性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技术的推广。
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山药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4、山药研究的成功案例分析尽管山药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仍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例如,某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山药粉加工工艺,该工艺采用超微粉碎技术,使山药粉的颗粒更细、更均匀。
广西山药产业的发展优势

广西山药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4.4广西山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4.4.1品种种性退化,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滞后山药种性退化是广西山药生产发展中的基础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1)农民长期种植同一品种,利用山药嘴子或山药茎段作为种薯进行无性繁殖,没有更新换代;(2)对山药品种提纯复壮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用块茎作种进行提纯复壮的研究较少。
提纯复壮有一定的技术门槛,一般农户难以掌握。
另外,生产中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也造成某些优良性状丧失,如农户在出售山药时为增加收入,多把块茎长的、粗细均匀的优等山药作商品,留下短的、细小的作下一年生产用种(汪彩云,2006)。
(3)自然变异。
山药受高温、干旱和不良的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影响引起基因突变,导致品种变异和退化。
广西种植的品种基本是本地品种和桂淮“2”、“5”“6”号,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滞后,没有引进或试种过国内其它省区的品种。
4.4.2盲目向不适宜的耕地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差“水是山药的命,又是山药的病”,种植山药对水分的管理非常重要。
耕地灌溉排水设施不健全,遇到干旱年份不能及时灌水,遇大雨时不能及时排水,影响山药正常生长。
2009年山药市场价格高,促使一些在外打工的农户返乡种植山药,很多农户也扩大种植面积,将原来种水稻的耕地改为种山药,耕地地势较低,没有建设专门的排水沟渠,排水不畅,田边水沟长年积水,引发严重的根部病害。
那楼镇部分农户开垦丘陵坡地种植山药,碰到暴雨天气可以靠地势来排水,但是干旱天气引水灌溉十分困难。
农户盲目向山地和丘陵耕地贫瘠地区发展。
田间没有专门的运输道路,机械上坡的难度很大。
收获季节,只能靠人工收获和运输,劳动强度很大。
如果碰上阴雨天气,收获运输更加困难。
4.4.3 技术推广亟待深入,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在广西山药的主产区,如金田镇和那楼镇,通过学习培训班、专家大院、种植示范田等手段,向农民传授新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效果明显。
其它地区的农民主要是通过二次传播和亲自观察,向示范区当地农民学习,效率比较低,学到的技术不全面、不严谨。
广西山药产业发展历史及种植面积

4广西山药产业发展概况4.1广西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广西山药的最早正式文字记载见于宋代《图经本草》,称“永康军薯蓣”。
关于广西山药种植,最早出现在在明朝《贵县县志》(距今400多年前),记载栽种在当时贵县蒙公乡一带。
在清朝传至陆川、博白等县。
此外,临床药用也有200 多年的历史(韦本辉,2003)。
建国后经历了起步、徘徊以及两次快速发展期后,广西山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五个山药主产区之一,华南地区最大的山药产地(图4-1)。
4.1.1发展起步期:20世纪50~70年代建国初期的三十年,广西山药种植发展总体来说呈增长趋势。
1950~1959年,由于粮食产量低,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山药种植面积很小,分布零星,主要集中在陆川、博白县两地。
1960~1969年,随着全国山药产区扩大,广西山药种植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时期。
其中1964年山药种植传播到桂平县金田镇一带,然后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到玉林(1997年撤县立市)、平南、浦北、灵山等县,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
1969年底广西山药收购量达到了全国收购量的35%左右,逐渐成为全国山药种植的新兴产区和商品山药的主要来源之一。
由于前一时期全国山药库存过大,1970~1977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增长放缓。
其中1975年起,桂平县(1994年撤县立市)成为年平均产量第一的产区。
1979年全区产量达4080 t。
期间由于购销变化,几次反复,但广西山药的产量始终保持着全国领先的主产地位。
4.1.2发展徘徊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广西山药种植发展趋势和全国发展趋势相似,总体上呈先扬后抑的上升趋势,比如1981、1983、1984、1986年全区山药栽种面积分别为:503.6 hm2、905.4 hm2、2030.8 hm2、770.1 hm2,年平均总产量分别为2650 t、4960 t、5150 t、3435 t,并形成了以陆川县、博白县、邕宁县(2003年撤县设区)、桂平县等几个山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
山药价格大幅下跌

百品商喟 编辑/刘本福172273877 0q q.c o m ;山药价格大幅下跌山药2018年卖12元/公斤还有人 抢着要,2019年价格却大幅下跌, 目前跌破了 4元/公斤,整体收购价 在3.0〜3.6元/公斤,不及2018年价 格的三分之一。
2019年,山药种植 户种得越多,亏得就越多。
一、 近两年山药价格起伏较大山药一直都属于价格偏贵的 蔬菜,市场上零售价一般较高,在 节日期间还常被当作礼品来销售。
2018年,山药地头收购价高达12元/ 公斤,而且还供不应求,但是2019 年山药地头收购价普遍不足4元/公 斤。
这两年山药行情就如同过山 车,价格起伏太大,2019年山药种 植户基本上都是亏损。
二、 2019年山药高成本、低价 格的原因跟风种植是农业逃不开的困 局,无论哪一年,总会有几种农产 品因为盲目种植而面临销售难题。
我国华北平原和黄河流域是山药的集中种植地,这几年因为山药价格高,行情比较稳定,所以很多农户 大量种植。
因为2019年山药的种植 面积比较大,所以市场供应量远远 大于需求量,从而导致山药整体价 格大幅下跌。
有些种植户还是承包土地和雇人种植的,而且山药的采 挖、分拣都需要人工和机器配合,现在地租和人工成本都涨了,所以山药种植成本普遍有所增加。
以当前的收购价来说,2019年种植山药 肯定是赔钱的。
三、山药的种植前景虽然山药的市场需求量还是很大,但目前山药的市场基本饱和,如果2020年继续大面积种植,又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的话,就极有可 能导致山药卖不出去和出现亏损。
单纯靠卖山药,其利润空间很有限。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拓展至 山药深加工领域,比如加工成山药面、山药粉、山药饼干等,山药价 值可提高很多,这样才有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0(资料来源:农业网>。
山药市场前景分析

2020.2/市场营销山药市场前景分析前景分析2019年山药价格严重下跌,价格不及2018年的1/3,跌破4元/千克,整体收购价在3~3.6元/千克,因此2019年山药种得越多亏得就越多。
山药遭遇低价,让种植户面临着种与不种的抉择,那么今年继续种植还能赚钱吗?一、近两年山药价格的起伏山药一直都属于贵价蔬菜,市场上零售的山药有14~16元/千克的,也有20~30元/千克。
在元旦、春节期间山药还被当作礼品销售,超市里包装好的山药价格在60~80元/箱。
2018年山药地头价格达到12元/千克,而且山药从10月开始上市,走量就非常不错,供不应求,来收购的基本上是抢着要。
但是2019年山药地头价不足4元/千克,这让农民难以接受。
山药价格起伏,这两年就如同过山车,使得种植户这两年都在亏本。
二、高成本低价格的原因跟风种植是农业逃不开的困局,无论哪一年,总有几个农产品会因为盲目种植而面临销售难题。
我国华北平原黄河流域是山药的集中种植地,据当地农民反映,这几年因为山药价格高,行情稳定,所以很多农民开始大量种植。
有的农民是承包土地雇人种植,现在地租涨了,所以种植山药投资更大。
种植山药需要精耕细作,管理上每一步都要到位,这样才能种出好山药,这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投入很多。
而且山药挖掘、分拣需要机器和人工配合,随着人工成本增加,种植50亩山药,在收获期至少需要20人,每天的工资支出2000元,以2019年的收购价来说肯定是赔钱的。
三、山药种植前景目前我国山药的种植面积也比较大,严重冲击山药的整体行情。
但山药的市场需求也很大,它具有强壮养颜、补虚抗衰、补气养血、滋阴补阳、扶正祛邪等功效,常吃可以补虚疗损、延年益寿,是药膳的不二之选。
山药应用价值虽然高,但单纯卖山药利润空间有限,如果拓展深加工领域,其价值就会高出很多,比如加工成山药面、山药粉、山药饼干等。
这就需要提高种植技术,改善山药的质量,或者开发出新的山药品种,以取得最大的经济价值,以此挖掘山药市场更大的潜力。
2024年山药市场调查报告

山药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调查报告旨在对山药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以了解山药的消费趋势,市场规模以及相关产业链发展情况,并为相关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和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消费者对山药的认知、购买习惯以及对山药产品的需求等信息。
2.实地走访:我们对个别山药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种植户交流,了解他们的产量、销售情况和种植技术等。
3.数据及文献研究:通过收集相关市场报告、统计数据和科研文献等资料,对山药市场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3. 山药市场概述3.1 市场规模根据我国农业部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山药市场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山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稳步增长,说明消费者对山药的需求与日俱增。
3.2 市场消费者群体经过我们的调查,山药消费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群体:1.养生保健人群:山药被认为具有养阴补肾、补虚益气的功效,受到养生人群的青睐。
2.健身人群:由于山药富含膳食纤维和低热量,适合健身人士作为健康餐的食材。
3.家庭主妇:山药烹饪方式多样,可用于做主食、汤品等,深受家庭主妇的喜爱。
4.养生餐饮行业:山药成为了养生餐饮行业的热门食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养生菜品中。
3.3 市场竞争状况山药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主要竞争因素包括品质、价格、渠道和品牌知名度等。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个山药品牌,部分大型企业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而小型品牌则主要通过农村集市和网络销售来进行市场拓展。
4. 山药产业链分析4.1 种植环节山药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湿润且土质疏松的地区。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山药种植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土地资源逐渐减少、种植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种植户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
4.2 加工环节山药产业链中的加工环节主要包括清洗、切割、烘干、包装等过程。
现阶段,山药加工企业多为规模较小的家庭作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024年广西区中药材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广西区中药材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对广西区中药材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的竞争情况、供需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市场概况广西区中药材市场庞大且多样化,主要分布在各个城市和农村地区。
市场上供应的中药材种类众多,包括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等。
中药材的销售渠道也多样,包括中药材市场、药店、网络销售等。
3. 市场竞争情况广西区中药材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价格竞争中药材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不同市场和不同供应商之间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
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供应商之间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
3.2 品质竞争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疗效和质量,因此供应商之间通过提高中药材的品质来争夺市场份额。
3.3 渠道竞争中药材市场的渠道多样化,供应商之间通过优化销售渠道和加强网络销售等手段来扩大销售范围和增加销售额。
4. 供需状况广西区中药材市场的供需状况相对平衡,但仍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
供给方面,农村地区是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但由于缺乏标准化种植和采摘技术,导致一些中药材的产量受限。
需求方面,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材的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养生保健领域。
5.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广西区中药材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5.1 产业标准化不足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信任度。
5.2 野生资源过度捕捞一些中药材采用野生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和滥采滥挖,导致一些中药材的种群数量下降,产量减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5.3 渠道整合和管理困难中药材市场渠道多样化,供应链管理困难,进一步影响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6. 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广西区中药材市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6.1 加强产业标准化建设制定中药材产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山药发展历史和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摘要:山药是广西的一种具有全国优势的经济作物,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计了1993年到2011年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和市场价格的变化。
根据这些统计数据的变化,详细分析了影响广西山药价格的5个主要因素:市场价格周期、地方政策和科研创新、极端天气、生产成本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关键字:山药;广西;发展历史;价格;影响因素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薯蓣科薯蓣属,地下肉质根状块茎和地上枝的叶腋着生的零余子(山药豆)皆为产品,可供食用。
但是山药豆不是山药的主产品,而且有些品种不结山药豆。
习惯上,常称地下根状块茎为山药,是作为栽培山药的主产品。
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称“山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称“淮山”。
为了便于科研、生产和经营,农业部同意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将山药和淮山统称为“淮山药”。
1 广西山药种植发展历史及现状广西山药规模种植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此后发展迅速,60年代末收购量一度占全国收购量的35%左右[1]。
70~80年代,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全面推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的增加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全国各地如河南、山东、河北这些山药传统产区开始发展规模种植,广西山药所占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国家优先发展粮食作物的农业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西山药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到80年代末一直保持在667hm2以内。
90年代后广西山药种植发展迅速,价格几经起伏,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图1、2)。
1.1 第一次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广西山药种植迎来了第一次快速发展期。
1994年广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山药严重减产,1995年、1996年山药价格居高不下,一度涨至历史最高的10元/kg,毛山药和光山药销售价格分别飞涨到17元左右、20元左右。
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增加了100%,由1995年的700hm2增加到1996年的1300hm2。
产量也比往年翻番,达1万t左右。
无论是面积和产量均创下广西山药生产上最高记录。
之后价格略有升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9年末广西种植面积突破3000hm2。
1.2 第二次快速发展期21世纪初的几年,山药价格低迷,但是广西山药种植户的积极性有增无减,桂平市金田镇、邕宁县(2005年撤县设区)、融安县、博白县、桂林市平乐县和阳朔县等地种植面积稳步上升,达到了1.5万hm2。
2003~2004年,山药价格高位运行,部分主产区和新兴产区种植面积高速扩张,全国山药种植呈现“大跃进”的形势。
其中河南、山东、河北、广西几个主产省(区)的种植面积都达到了历史高峰,如河南省6.6万hm2,山东省5.5万hm2,河北省2.5万hm2,广西区4万hm2。
,全国产量的剧增和大量的库存造成2006~2007年山药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全国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减,平均减幅约50%。
广西鲜山药价格跌至1.5~2.5元/kg,种植面积从4万hm2下降到3.5万hm2。
2009~2010年,山药市场回暖,价格略有上涨,广西山药种植面积恢复到3.8万hm2左右。
图1 1993-2011广西山药价格变化图2 1975-2011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变化2主要影响因素广西山药每年3月份种植,生长周期7个月左右。
每年产新一次,收获上市时间集中11月下旬,并可延续到第二年的2月份左右。
市场销售周期长,可达10个月左右。
目前,在南宁市邕宁区和桂平市金田镇,部分农户采用当年11、12月份种植,翌年7、8月份收获的早熟栽培方式,可提前上市,避开集中上市的激烈竞争。
2.1 山药价格市场周期的影响从图1分析,广西产销起落存在着一个6~8年的大的市场周期。
这个周期内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市场供需偏紧——种植面积扩大——市场供大于需——种植面积缩小。
山药种植依赖块茎、山药栽子和零余子三种种源。
山药栽子的数量依赖的是所产山药的个数。
零余子产量较低,每667m2零余子平均产量仅50kg左右,同时,刚采摘的零余子不能作为种薯,必须要经过一年的休眠期。
虽然近年来研究了很多新技术来打破休眠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
使用山药块茎育种,种植后病虫害比较严重,产量和质量比较低下。
因此每当价格上涨农户亟待扩大种植规模时,面临的问题就是种源的紧缺。
在这个周期内,基本上有2~3年是市场供需紧张,山药价格逐渐上涨;但由于种源的问题,种植面积会在2~3年间缓慢上升;其后市场出现供大于需,价格会在2~3年内缓慢下跌,种植面积随之缩减,市场逐渐消化2年内的产量和库存量。
然后周而复始这个周期。
2.2 地方政策和科研创新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一些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条件俱佳的地区农业蓬勃发展,水稻、玉米、水果和各种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明显,这些地区同时又是广西山药的主产区。
此外,90年代初,山药价格与其它经济作物相比较低,加上山药种植、收获时巨大的劳动量,使许多农户转向发展其它经济作物。
比如:南宁市周边的博白、武鸣等以前种植山药的地区,转向发展甘蔗产业。
这些因素造成了90年代广西山药种植面积增长缓慢,一直未能突破1 hm2,产量也停滞不前。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对山药的研究强度不断加大,由图2可以看出,2001~2005年,5年间专利申请数量比1996~2000年的10年间的数量增加了近100%(图3)。
山药各种种植管理技术,如定向结薯技术、导管或者U型槽结薯技术、打洞栽培法等改变了山药竖直生长的方向,山药起垄开沟机械的推广应用,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山药种植收获的劳动量。
各种育种技术的推广使山药的病虫害率大大下降,产品质量提高,部分农户每667m2收益可达万2.3 极端天气如洪涝、寒潮等造成的影响1994年广西遭受了几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山药主产区受灾面积50%以上,当年产量约200万t,减产40%~50%。
1994年的受灾低产造成了价格反弹,促使农户决定恢复种植或者扩大种植面积。
但洪灾造成1995年山药零余子和山药栽子的稀缺,许多农户的计划无法落实[2],1995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仍维持在700hm2。
巨大的市场缺额使1996年山药价格冲上历史高峰,而高位运行的价格使1996年广西山药种植面积达到了1300 hm2的历史新高。
按照市场价格规律,1996年后的几年,山药价格会逐渐回落到正常价格,比如1997年价格有一定的跌落,到年底甚至尚库存2000多t。
但是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山药主产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山药价格仍运行在比正常价格稍高的价位。
市场周期被推迟到了2年后的2001年。
这样直接造成了2002年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范围的种植面积缩减和产量的减少,2003年,市场供需紧张,价格应市而涨。
2010/2011年冬季,广西平均气温为11.4℃,比常年同期偏低了0.9℃。
南宁市在整个冬季过程中,平均气温也只有12.5℃,比同期偏低了1.4℃,加上连续的降雨,造成了山药价格的短期异常波动:一边是极端天气造成了收获、运输困难,市场需求增加,销售价格不断上涨,如12月中旬以后,市场上山药销售价格从前期的5~6元/kg上涨到8~9元/kg;另一边是在产地出售价格的低迷,12月本身是山药收获上市的时间,由于担心阴雨、寒潮造成的山药冻伤、泡烂带来的减产、质量下降,农民急切待售,上门收购客商却持币观望,不断压价,收购价格下降2.5~3元/kg,品质较差的山药价格更是低于2元/kg。
2.4 生产成本的增加山药的种植成本却在逐年增加。
目前每667m2耕地的山药种植成本达到了的2500~3200元,跟上世纪90年代相比增加了40%~50%,约1400元左右。
这增加的成本中,一部分是直接原因:因为现在田间管理技术加强,每667m2耕地种植的株树增加,所需要的农药、肥料用量也随着增加。
其中,部分农民因为种植管理技术的不正确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造成了无效的成本增加。
另一部分是间接原因:近年来种苗、农机、农药、各种化学肥料、汽油、人工成本、运输费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如;0号柴油从1998年的低于2元/L上涨到2002年的2.97元/L,再上涨到了2011年6.99元/L;人工成本由2000年前后的每人20~25元/天上涨到2011年的50元/天左右;机械开沟费用(含机械租用和人工费用)每667m2耕地250~300元等等。
因此,在广西山药上涨的价格中,有一部分是被增加的成本抵消了。
但同时,广西山药产量也在增加,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平均每667m2产量300kg左右;90年代平均每667m2的500~800kg左右;2000年后,各种种植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加强了田间管理,平均每667m2的产量2000kg~3000kg,部分肥力高的耕地甚至能够达到4000k g以上。
不仅产量增加,而且山药的质量和等级也得到了提高。
如桂平市金田镇推广的标准化打洞栽培技术,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柳州市融安县推广应用的定向栽培结薯技术以及局部地区应用的套管栽培技术,产量都能够达到上述水平。
这样计算,农户种植山药,通过提高产量和质量来抵消上涨的成本,收益还是增加的。
2.5市场需求的扩大详细分析1997年后销售情况发现:(1)以前作为菜粮兼食的山药,逐渐偏向作为蔬菜消费。
(2)各种综合利用方面逐渐发展,比如加工成山药干品、干粉,制造工业所需的淀粉等。
其中销量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是食品工业原料和药用这两部分,用于食品工业原料年增长约15% ,药用(包括原料用药)增长约10%。
虽然所占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但是仍属于山药的传统应用,未有重大的突破。
目前山药在药品和食品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已经比较全面,技术也已经成熟。
这些技术与市场结合,不断扩大着山药的市场需求。
同时山药在化妆品、添加饲料、药物提取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在加强。
这些技术针对的是山药的新的利用方向,市场前景大,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山药市场的潜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