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历史考证之界限

合集下载

史学概论笔记

史学概论笔记

史学概论笔记⼤学三年级第⼆学期编辑:李逸凡原⽂提供:李晓婷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重点在第⼆、三、五章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提出的重要问题及其成就,并应该指出当前史学⼯作⾯临的重⼤任务。

2 / 21史学概论笔记第⼀章绪论⼀、历史1.含义a.⾃然界和⼈类社会的发展过程b.过去的事实c.关于过去事实的记载d.历史学科就其本质⽽⾔,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马克思认为:历史包含⾃然史和⼈类史,它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

2.⾃然史与⼈类史⾃然史——⾃然界中⽆意识发⽣的⼀切,是⾃然界永不停⽌的客观存在⼈类史——⼈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史学⼤都以⼈类社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关系:(1)共性:a.时间属性:⼀度性(⼀去不返);b.均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性)(2)差别:a.⾃然界的变化与⼈类社会历史相⽐,速度慢,在短时期内甚⾄难以为⼈发现(变化⽅⾯);b.⾃然史与⼈类史相⽐,在时间上要久远的多;c.⼈类史是⼈类⾃⼰创造的,⽽⾃然史则不然,⾃然史没有意识的存在,相对于有意识的⼈类社会来说,后者更加复杂。

3.区别客观的历史与写的历史原因:(1)有⽂字记载的历史仅有⼏千年,⽽⼈类客观发展的历史已有300万年,两者不可同⽇⽽语;(2)出现⽂字记载之后,即使对某⼀时代或某⼀事实的记述,⽂字也不能完全反映出来;(3)⽂字记载是作者根据⾃⼰的接触感受⽽写出的,⽆论再好也不能等同于历史本⾝。

⼆、史料包含史迹遗存,⽂字记录(历史⽂献),⼝述史料1.含义:⼈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2.史迹遗存:遗址,墓葬,遗物(1)遗址:古代⼈的活动遗迹。

⽐如居址、村落(2)墓葬为研究历史提供资料(3)遗物:古代⼈遗留下的⽣产⼯具,器⽫等优点:(1)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真实准确,增强⼈们对历史的实感性,帮助⼈们直观认识历史(2)可以补充⽂字记载的不⾜,可纠正⽂献谬误;对于没有⽂字记载时期,是重要的仅有的资料3 / 21⼤学三年级第⼆学期编辑:李逸凡原⽂提供:李晓婷局限性:⽆论是地下发掘还是地上遗留的遗存,相对于当时社会只是局部的甚⾄是个别的;对于⽂字出现后的历史考证仍然以历史⽂献为主。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绪论1.概括西方史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及主要特征(1)阶段一:前5C-5C古典史学时期局限性:①仍用神灵的意志来解释战争的结局和罗马强盛的原因②过分突出了历史著作的叙事性和文笔的生动,损害了历史的真实③历史的叙述上缺乏明确的时间尺度成就:①历史学家通过原因的分析试图揭示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因②历史学家“知道历史的作用首先在于获得真理”③历史学家认识到“是人类历史的叙述,是人的事迹、目的、成败的历史”(2)阶段二:5C-14C初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时期①人类历史被描绘成在上帝意志的支配下,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进行斗争的历史成就:在时空观念上超越了古典时代①历史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展②历史记载有了准确的纪年(3)阶段三:14C初-19C末20C初文艺复兴开创了西方史学的近代史学时期发展:①该时期是西方近代史学中人神之战,人战胜神的时期②历史考辨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③历史哲学开始产生④19C是历史学的大繁荣时期,历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4)阶段四:20C初-今现代史学特点:思辨的历史哲学继续发展,但分析的历史哲学更受欢迎。

吸取了实证史学的有点,注重跨学科总体研究的法国“年鉴学派”历久不衰,成为当代史学的楷模。

二战后,众多的社会科学分析方法进入了历史学领域,反映了当代史学科学化、精密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史学结束了遭受史学界冷落的状态,渗入到专业历史学家中间。

2.了解中国史学界对西方史学研究的状况借助日本的间接介绍到直接接触西方史学原著从翻译他人之作到自己撰写著作(2)时期二:建国-1978 初步发展与遭遇坎坷大转变:从引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60S年代初,西方史学史得到学术界关注:西方史学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的意见被提上来在高校历史系的教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出版不少有关西方史学的译著(3)时期三:1978-今初步繁荣与转型:研究最活跃、成绩最多第一章古典史学一、名词解释1.赫克泰阿斯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

中国古代史题库

中国古代史题库

1.1中国古代史绪论(上)1 [单选题]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2 [单选题] 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文献D.历史著作正确答案:C3 [单选题] 西方社会科学强调()。

A.考据B.理论C.辞章D.义理正确答案:B4 [单选题] 经学是()思想流派的代表作品。

A.儒家B.法家C.道家D.程朱理学正确答案:A5 [单选题] 到了()的时候,朱熹的理学成为一种新的儒学的代表。

A.元朝B.唐朝C.清朝D.宋朝正确答案:D6 [单选题] 关于乾嘉考据学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考据学派是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

B.考据学也称之为“朴学”。

C.乾嘉考据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文献本身进行整理。

D.考据学派不要求文献本身得重视符合原先最初的相貌。

正确答案:D7 [单选题] 人及动物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人能说话。

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自我的精神和理性的追求。

D.人能书写。

正确答案:C8 [单选题] 中国从哪个朝代开始,史书由官方进行编修:()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正确答案:A9 [单选题] 中国古人在研究历史是不重视下列哪一项:()A.义理B.理论C.辞章D.考据正确答案:B10 [单选题] 历史的主体是()。

A.自然B.时间C.人D.事件正确答案:C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历史科学是需要验证的,要么证实,要么证伪。

B.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工具和手段。

C.现代社会科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它是一种反思和批判。

D.马克思主义史学观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根据客观的现象来总结现象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基本法则,同时它又是辩证的、发展的、变化的。

正确答案:C12 [判断题] 动物和人不同,是没有思想的。

(完整版)第二章 古典史学(二)罗马史学

(完整版)第二章 古典史学(二)罗马史学

❖ C 史学方法走向成熟
波氏的史家三要素
地理知识 军事和政治经验 收集、整理、辨别史料的能力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96,第70页
二、史家群体
❖ Plutarch's Lives
❖ Plutarch, in the Dryden translation, edited and revised by Arthur Hugh Clough
❖ Livy acknowledged a lack of contemporary written records from which to verify facts from Rome's beginnings. Sometimes he mis-translated Greek literary sources. Without a background in practical military affairs or politics, his reliability in these areas is limited. However, Livy supplies myriad mundane details that are unavailable elsewhere, and, therefore, h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for Roman general history.
衣食无忧当然是起码的条件,高尚而幸 福的晚年首先属于自给自足的人,他无 须害怕自然法则的无情规定(即衰老)。 但是,仅有物质条件还不够,保持晚节 靠的是美德。而且必须一生实践,贯彻 始终,老来才能享用美德之果,心境平 和、自爱自制;才不会变得爱虚荣、坏 脾气或吝啬孤僻;才能回顾生平,事事 光明磊落。人到了如此境界,岂能不轻 松、常乐?

历史考证方法

历史考证方法

历史考证方法一、引言历史考证方法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历史文献、史料和考古遗址等多种资源的研究,以还原历史事实,揭示历史真相。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历史考证方法,包括文献考证、实物考证、史料考证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二、文献考证2.1 学术文献考证学术文献考证是指通过对历史学家的著述、研究论文等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比对,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学术文献一般包括专著、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

2.2 史书考证史书考证是指对历史书籍进行细致研究和比较,发现其中的矛盾、遗漏和错误,进而调查研究以确定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2.3 案例:“三国演义”中的历史考证《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

然而,由于小说的虚构性质,其中存在许多历史考证上的问题。

通过学术文献考证,我们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在史书中并没有相关记载。

例如,小说中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被描述为智勇双全、卓越过人的形象,然而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诸葛亮的才能可能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

史书考证则可以揭示出小说中存在的矛盾之处。

例如,小说中的曹操被描绘成非常残忍和奸诈的形象,但在历史记载中,曹操并没有被描述为如此邪恶的人物,反而有许多史实显示他是一个有政治手腕的统治者。

三、实物考证3.1 考古遗址考证考古遗址考证是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历史文明的真实面貌,揭示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3.2 古代遗物考证古代遗物考证是指通过对古代的器物、器皿、文字、铭文等遗物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文化特点。

3.3 案例:“西夏王陵”的发现与考证西夏王陵是指葬有西夏帝王的陵墓,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无迹可寻”的。

然而,通过考古遗址的发现和实物考证,西夏王陵的存在得以确认。

考古遗址考证发现了一些与西夏帝王有关的遗址,如墓葬、庙宇等,从中可以了解到西夏帝王的生活方式、葬礼仪式等方面的信息。

裴松之的历史考证法

裴松之的历史考证法

裴松之的历史考证法
伍野春
【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卷),期】1992()2
【摘要】考证法是中国传统史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尽管目前我们尚难理清其源头,但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相信,像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从事著述时,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史料都是经过认真考证的,只是他们没有把考证的经过和取舍的理由写下来.目前我们所知最早的有关考证的专著要算三国时蜀人谯周的《古史考》及西晋司马彪对《古史考》的考辨了,《晋书·司马彪传》载:“初,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彪复以周为未尽善也,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另外,从裴松之在《三国志注》
【总页数】4页(P40-43)
【关键词】裴松之;历史考证;传注;太祖;《三国志注》;蜀志;侍中;《古史考》;司马迁;干宝
【作者】伍野春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4
【相关文献】
1.马克思分工与人的发展关系理论的历史辩证法考论 [J], 陈宇宙
2.《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书考 [J], 高敏
3.裴松之的荀论及其历史回响 [J], 刘治立
4.《三国志》裴松之地理注释杂考 [J], 王炳庆
5.三国两晋孙权历史形象演变——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中心 [J], 王怀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献学

文献学
文献学
学科
01 词源
03 学科分支
目录
02 研究内容 04 辨析
05 代表人物
07 就业方向
目录
06 价值意义
基本信息
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 布、发展规律、文献整理方法及文献与文献学发展历史等。治学的基础、资料的源头、深入研究的门径。它可以 根据学科领域划分为历史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等。
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意义
价值意义
文献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开展文献学研究,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都 有重要的价值。例如,通过对文献类型的研究,可以更科学地对文献群加以划分,从而提高文献管理水平;通过 对文献流的研究,便于科学地建设和发展图书馆馆藏和开展整体化的文献资源建设,提高文献收集水平;通过专 科文献学的研究,有益于对各学科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古典文献学应该算是文学类或是中文类,抑或汉语言文 学。它包括的东西很多。它是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献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包括古典文学文献整理研究 的理论和方法。
事实上,在20世纪上半叶documentation和bibliography是两个并存而通用的概念。1938年国际文献联合 会(FID)将documentation定义为:对人类各活动领域的文献的收集、分类和传播。此后,西方文献学家在此基 础上有所发展,如S.C.布拉德福在《文献学(文献工作)》一书中认为文献学 (文献工作)是搜集、分类和迅 速提供所有形式的精神活动记录的技艺。而J.H.谢拉在《行动中的文献学》一书中则认为文献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在于发展新的分析、组织与检索方法,以充分利用各种记录下来的知识。这些显然都是从文献处理的角度说明文 献学和文献工作。该词的内涵已扩展为对文献的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和传播等,而广义的理解已近乎情报学。 在中国,该词多被译作“文献工作”。迄今为止,“文献学”在国际上尚无一个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定义。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请结合天命神学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形成背景2.发展阶段(一)古典史学时期: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颇具史学价值,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有史诗创作年代的反映,也有神话传说保留下来的迈锡尼时代,甚至更早时代。

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西方史学的起源3.希昔阿德: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4.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具有人本主义精神,注重史实的考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史料,确立了史学精神5.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确立了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范型,高度发展了古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史料批判原则,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注重利用原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历史叙述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色彩主导时期1.上帝与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所有的人和民族都是平等的。

2.二元的历史世俗的历史和神学的历史并存,奥古斯丁《论天国》3.发展的观念,首次承认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观点。

特点:人类历史与神话开始分开,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工业,思想文化政治都带有神学色彩求真探索精神。

1.史料批判方法,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2.人文主义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表达与史家的修养二、以兰克学派为例,说明西方史学观的特点及其不足1.兰克史学: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也称为历史学派中的实证史学,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