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肖邦

合集下载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祖国,我永 远忠于你, 为你献身, 用我的琴声 永远为你歌 唱和战斗!
肖邦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出身于教师家庭,六岁开始学琴,八岁首次
演出,轰动华沙,被誉为“波兰的莫扎特”。1826-1829年,肖邦在华沙 音乐学院深造。1830年定居巴黎,从事创作和教学。当时,正值波兰民族 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 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 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 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 儿”。 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 脏运回祖国波兰。肖邦的心脏现安放在华沙圣十字教堂。肖邦是十九世纪欧 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 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 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 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 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肖邦的作品,曲调 多样,和声优美,动人心弦。由于肖邦一生憎恨俄国对波兰的民族压迫,故 不少作品反映了他对故国家园的深情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以及忧国伤时 的悲愤心情。
现在的肖邦故居纪念馆是二战后重建的。一排白色的小屋掩映在绿树鲜花之 中.室内保留当年的风貌,存放着肖邦少年时的作品和他曾经使用过的“长 颈鹿”竖式钢琴。每到周日,这里都要举行音乐会,由世界各地著名的钢琴 家弹奏肖邦作品。故居外的庭院风景如画,种植着由波兰各地捐献的名贵花 草树木,院内竖立着肖邦的雕像。溪水潺潺,琴声飘飘,这里悠美的环境吸 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散步。

一首深情的玛祖卡曲——读《肖邦故园》

一首深情的玛祖卡曲——读《肖邦故园》

波 兰 民族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热 爱 乐 段 , ’ 段 的 音 乐 材 料 来 自 A A.乐
韵 律 充 满 了 浓 厚 的 波 兰 民 族 气 音 乐 的 民 族 ,作 者 年 轻 时 又 在 基 乐 段 , 中 大 部 分 可 以 重 复 , 可 其 也 息 , 誉 为 “ 兰 的 民 族 之 魂 ” 在 辅 的 大 学 中 学 习 过 音 乐 , 这 样 的 以 根 据 旋 律 发 展 与 歌 词 内容 的需 被 波 。
刻 我 们 听 到 ,或 者 亲 自弹 奏 伟 大 创 作 了 5 8首 玛 祖 卡 , 首 都 倾 注 的 玛 祖 卡 曲 一 定 一 首 一 首 地 在 他 每
作 曲 家 临 终 前 的 最 后 一 组 玛 祖 卡 着 肖邦 对 祖 国 的 思 念 之 情 。 肖邦 的 心 中 一 遍 遍 地 回 旋 、 荡 着 , 激 使
本 诗 在 写 法 上 富 于 变 化 , 包 括 语 言 的 刚 健 道 劲 ,音 调 的 铿 笼 罩 着 一 种 浓 厚 的 悲 剧 气 氛 , 意 是 境 开 阔 。 歌 前 半 部 分 写 景 , 半 锵 有 力 , 法 的 曲折 变 化 。 首 诗 诗 人 一 生 忧 国 忧 民 的 衷 肠 、 漂 泊 诗 后 章 这
在 静 心 阅 读 《肖邦 故 园 》 篇 精 美 活 中 的 图 画 ” 是 一 颗 颗 “ 乐 的 上 了 玛 祖 卡 的 色 彩 。 这 , 音
散 文 时 , 也 可 以 从 中 听 出 玛 祖 卡 珍 珠 ” 肖邦 骄 傲 地 称 自 己是 “ 。 地
肖邦 的 玛 祖 卡 舞 曲 多 为 单 三

首深情 的玛祖

读《 肖邦故 园》
⑧ 张 玉 连

语文《肖邦故园》

语文《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第一部分字音
一、《肖邦故园》里需要掌握的拼音
灰烬.(jìn) 夙.愿(sù) 缱绻
..(qiǎn quǎn) 天籁.(lài)
温馨.(xīn) 贫瘠.(jí) 荒诞不经.(jīng) 促膝.谈心(xī)
马厩(jiù) 夙愿(sù) 陶冶(yě) 养尊处优(chǔ)
瘠薄(jí) 簌簌(sù) 栗树(Iì) 树冠(guān)
命运多舛(chuǎn) 茕茕孑立(qióng) 通衢大道(qù) 有条不紊(wěn)
玲珑剔透(tì) 树影婆娑(suō) 令人窒息(zhì)
第二部分字词
一、错别字
甜密(蜜) 浮想连翩(联)心荡神弛(驰)布署(部)
风采(彩)光彩(采)喝彩(采)仓促(伧)
仓皇(苍)沧桑(苍)怅然(伥)岔路(叉)
搀扶(掺)掣肘(扯)时辰(晨)松弛(驰)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
2.肖邦是波兰 (国籍)人,1830年到法国定居,创作了大量的饱含爱国主义优秀作品。

3.肖邦故园的特征是清寒、简陋、朴素,然而它却成了波兰的骄傲,是凝聚波兰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

4.肖邦以及肖邦音乐成为波兰民族精神的体现。

5.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的音乐,祖国与故乡是肖邦音乐的灵魂,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活水源头。

6.《肖邦故园》是一篇表现肖邦音乐生活与爱国情怀的散文(体裁)。

1。

《肖邦故园》文本解读

《肖邦故园》文本解读

《肖邦故园》文本解读《肖邦故园》文本解读张全民雅-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文学家,肖邦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可以这么说,雅-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是文学与音乐的最美相遇。

与中规中矩的名人故居和传记类作品的纪实风格不同,《肖邦故园》并不拘囿于对名人故居本身的详尽描述,或是一味追述名人生平业绩,而是从肖邦精神生命最本质的灵魂--音乐入手,用优美真切的语言把访问肖邦故园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肖邦故园》更多地带有一种遐想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得文中的语言变得轻盈,就像肖邦钢琴曲跳跃的音符,总会带着人愉悦地向前走,向前走,穿越故园美丽的风景,步入最广最深的音乐境界和灵魂天地。

这样的作品就显得纯粹,就更贴近文学情感和思想的本质。

《肖邦故园》的描述始终带有一种很强烈的电影镜头感和历史感。

行文一开始,它就把镜头推向历史的深处,推向肖邦故居的前世,那里曾经繁华一时,有座宫殿式的府第,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如今却都成云烟往事,只有一幢小小的简陋的房屋留了下来,那就是肖邦的诞生地,现在它已经成了世界各地很多人前来朝拜的圣地。

这样厚重的场景对比和巧妙的手法表现,一下子揪住了读者的心。

它让人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涌生一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沧桑之感,而咏叹之余,却又让人也明白了事物永恒的秘密:这幢清寒的小屋背后站着一颗伟大的灵魂。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说:"一个人的一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他(她)少儿期间成长所在的街区的环境形态有关联。

"作为文学家的雅-伊瓦什凯维奇似乎也深谙此理,接下来他就笔锋一转,描述肖邦的年少时光与日后的音乐创作之间的联系。

尽管肖邦在他的出生地度过的时光并不长,但他后来时常和他的妹妹一起回到故园探望,而且离开祖国前,又专程前去故园告别。

异国他乡,肖邦无时无刻不在信里在梦里追忆故园的亲人和景致。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肖邦故园教案教学设计1.1 教案设计背景1.1.1 2024年,为了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我们特此设计这份教案,让更多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成就,感受肖邦故园的魅力。

1.1.2 通过本教案,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肖邦的音乐,培养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1.3 教案内容主要包括肖邦的生平和音乐作品,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肖邦故园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肖邦的生平介绍2.1.1 肖邦,全名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年出生于波兰,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2.1.2 肖邦自幼表现出音乐天赋,先后学习了钢琴和作曲,创作了许多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和室内乐作品。

2.1.3 肖邦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以其感情丰富、细腻的旋律和和声著称,被誉为“钢琴诗人”。

2.2 肖邦的音乐作品2.2.1 教案中精选了肖邦的代表作品,包括《夜曲》、《圆舞曲》、《练习曲》等,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2.2.2 针对每首作品,详细讲解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

2.2.3 引导学生欣赏肖邦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2.3 肖邦故园2.3.1 肖邦故园位于波兰华沙,是肖邦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3.2 教案中介绍了肖邦故园的概况,包括故居、花园、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肖邦的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2.3.3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肖邦故园的历史风貌,增强他们对肖邦音乐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3.1 肖邦的生平介绍3.1.1 讲述肖邦的生平故事,使学生了解他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和成就。

3.1.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肖邦的音乐创作过程,感受他的艺术才华。

3.1.3 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肖邦生平的认识和感悟。

3.2 肖邦的音乐作品3.2.1 欣赏和分析肖邦的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

《肖邦故园》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西方音乐名作欣赏》中的第五节《肖邦故园》。

详细内容包括:1. 肖邦生平简介及其音乐成就;2. 肖邦故园的背景及意义;3. 肖邦代表作品《夜曲》、《圆舞曲》、《波罗乃兹》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肖邦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2. 通过对肖邦故园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肖邦音乐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3. 指导学生欣赏肖邦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肖邦音乐风格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影响;2. 教学重点:肖邦代表作品的鉴赏方法及音乐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肖邦故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肖邦及其音乐成就;2. 讲解:详细介绍肖邦的生平、故园背景及其音乐风格特点;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肖邦代表作品《夜曲》、《圆舞曲》、《波罗乃兹》,引导学生体验肖邦音乐的魅力;4. 例题讲解:以《夜曲》为例,分析其音乐结构、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圆舞曲》、《波罗乃兹》的音乐特点;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肖邦作品,共同探讨其音乐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肖邦生平简介2. 肖邦故园背景3. 肖邦音乐风格特点4. 肖邦代表作品及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肖邦《夜曲》的情感表达;2. 答案要点:描写夜晚的宁静、孤独,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肖邦作品,参加音乐会、观看相关纪录片等,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肖邦音乐风格的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影响;2. 肖邦代表作品的鉴赏方法及音乐表现力;4. 课后拓展延伸活动的引导。

肖邦故园[1]

肖邦故园[1]

“我们”第一人称复数,写出来到这里的人特别是自己一 种普遍的感受。 “你”第二人称,作者引领读者在领略春夏秋冬的景象之 后,更深入一步相信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受。这是对上文 的进一步深化。

语言品味与借鉴
为什么以“肖邦故园”为题,而不用 “肖邦故居”?
故园内涵更广:故居、家乡、祖 国,建筑,景色,物、音乐、人、 精神,本文正是从这些广阔的视 角来解读肖邦的,这也是我们解 读文本的一把钥匙。

1825年,肖邦16岁,他写下 了一首歌词:
小鸟在枝头鸣叫,/ 知 了在树梢吵闹,/ 它们的 语言,/ 我听清了,/ 还 波兰人自由,/ 让自由的 波兰风光再现…
语言味与借鉴
第17节说,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 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第20节说:“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 心。”从上下文看,“促膝谈心”我们领受了哪些东西?人称 为什么由“我们”到“你”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肖邦音乐本身具有朴素的美,平易近人,听肖邦音乐有亲切 感、亲近感。 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感触和熏陶,让人如坐春风。 音乐渗透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从中受到启迪,领受力量 比喻与肖邦的精神上的对话

肖邦的练琴房

当我们在他降生的那间凹 形小室里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 绿枝大花瓶,我们就会想到那 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 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 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清流。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 用法,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通过联想和比喻,写出了肖邦故园的一花一草,在点燃 音乐家创作灵感和火花过程中的作用,说明肖邦享誉世 界作品,是与故园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故园美丽 的自然景物,是他创作中不竭的清流和源泉之一;而肖 邦的音乐也如同清流一般永久地溉灌后世 。

《肖邦故园》马

《肖邦故园》马

1.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1—2节) 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节 2.肖邦故园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 肖邦故园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 创作的密切联系; 创作的密切联系;(3—8节) 节 3.肖邦用音乐来表达他对这片故土的热 肖邦用音乐来表达他对这片故土的热 爱之情; 爱之情; (9—12节) 节 4.肖邦故园的现状,肖邦之家已经成为 肖邦故园的现状, 肖邦故园的现状 波兰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波兰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13—19节) 节 5.将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的音乐相 将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的音乐相 融合。 融合。
1.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1.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朝拜的圣地, 朝拜的圣地,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 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 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
2.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2.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睡莲的倒影 水面阵阵幽香 银灰、 银灰、淡紫的亭亭 玉立的树干 簌簌声、 簌簌声、芬芳的 香味
歌中的叠句 通感 船歌中的一串串 琶音 通感 f小调叙事曲开头 小调叙事曲开头 的几节 通感 悠扬的旋律、 悠扬的旋律、清丽 的和声 通感
悠扬 清丽
秋 之 枫 ( 忧 伤 )
景物 联想 金黄的树冠, 金黄的树冠,寂静的草坪—— 玛祖卡曲的故乡 花园的林阴小道 忧伤的奏鸣曲 玲珑剔透的小桥 —————— 结尾中令人难忘 落叶的沙沙声 的三重奏
联想
水晶装饰物, 水晶装饰物,发 花园的树木 ————— 出银铃般清脆的 响声, 响声,像挂在马 脖子上的铃铛
音乐特征:清脆、静寂、 音乐特征:清脆、静寂、孤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举课本中或课外历史人物的事例来体 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表现。
肖邦故园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 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 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 7岁学习作曲, 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 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 20岁已 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 年, 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 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 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 写成的。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 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简朴”“清寒”“简陋” 等。
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 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 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 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 如今有什么样的故 事? 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 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 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园从 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 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 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 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 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 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 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 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 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 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 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 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再是波兰的文化遗 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 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 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 和膜拜。
•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 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 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那么肖邦故园 如今有什么样的故事?
• 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 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
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活动设计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向前来游 览肖邦的故居的游客作介绍。 请为自己准备好解说词。 可以直接参观,也可以从出发 前、行进中和到达目的地三个 角度进行解说。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是东海 渔船的点点白帆; 是西山 晚霞中的片片红叶; 是龙井 兰花般浓郁的绿茶;
是景德镇 蛋壳般透明的瓷器; 是黄河的浪涛汹涌, 长城的巨龙奔腾; 是云冈石窟的庄严, 敦煌壁画的绚丽…… 我爱 我的祖国。
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 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 内在联系?
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清寒”“简 陋”来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 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 激情的爱国主义。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 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的每一个旋律, 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自觉地, 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 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 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 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 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 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 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 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 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 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 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 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
我的祖国, 是屈原的诗歌, 赢得世界冠军的金 鲁迅的文章; 牌, 是张衡的 登山队员 候风地动仪, 插上珠穆朗玛峰的 陈景润的 五星红旗 …… 数学皇冠的明珠;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是边防哨所战士 枪口的准星; 是港口领航员 帽檐上的国徽; 是国徽上
天安门精湛湛的 蓝天, 蓝天下的鸽哨, 鸽子回翔的华表 和堆满鲜花的 人民英雄纪念 碑…… 我爱 我的祖国。
是邻家叔叔、 婶婶 修建一幢一幢 单元住房 天天升高的脚 手架……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是用儿歌 催我熟睡的奶奶, 是用乳汁 喂我长大的妈妈是 教我认读拼音字母 学会+-×÷的老 师;
是让我戴上红领 巾 听我回答“时刻 准备着”的 辅导员…… 我的祖国 就是这…… 一切。 我爱
Hale Waihona Puke 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四季景物的描写,分 别从文章中找出来,对比分析这些描写 各自从什么角度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 描写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何在?
是庆祝节日 我的祖国, 用火药制成的 是描绘现代化蓝图的纸, 噼噼啪啪的鞭炮, 是指引前进方向的罗盘, 和向夜空喷洒的 是传播文明的 五彩缤纷的礼 活字印刷; 花……
我爱 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是我爷爷 播种庄稼、 栽种果树的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 大地; 是我爸爸 装卸集装箱、 吊放水泥预制板的 一百多米高的起重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