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会测量温度、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掌握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条件以及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3、能用物态变化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一、评价提升学习1、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C、“汗”出在靠教室内一侧的玻璃上D、冰花结在靠教室外一侧的玻璃上2、15g 00C的水与750g 00C的冰混合,则( C )A、冰要熔化B、水要凝固C、都保持原状不变D、说不清楚图13、如图1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D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D、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4、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C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的汽化的现象C、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D、只有达到100℃,水才能沸腾6,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D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无色)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7、在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B )A、初春,河面上的冰雪消融成水B、秋天,雨后的早晨出现大雾C、夏天,教室里洒水后空气变得凉爽D、冬天,晾晒的衣服渐渐变干8、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表面积有关的是( C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放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9、一杯充分混合的冰水混合物,放在100C的房间里,过一段时间后仍有少量的冰,则( D )A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B、冰水温度都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水温度都不变10、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所示。

(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word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整理1、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在 下 的温度是0摄氏度, 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1)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 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 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3、晶体熔化时有确定的 ,凝固时有确定的 ,而非晶体则都没有。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 凝固时都要 。

4、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和 。

5、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不同液体的沸点 。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沸点也就越高。

6、晶体熔化时必须同时满足(1) (2) ;晶体凝固时必须同时满足(1) (2) ;液体沸腾时必须同时满足(1) (2)1、发生物态变化时,先弄清变化前的物态和变化后的物态,再判断发生的是什么物态变化。

2、注意晶体熔化、凝固及液体沸腾时要同时满足温度条件和吸(放)热条件。

三、典型例题1、写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名称(1)用久的灯丝会变细、灯管壁会发黑。

和(2)洗澡时浴室里镜子变得模糊不清,洗后一段时间会变清晰。

和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可知( )A .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 段吸收了热量 C. 海波在CD 段是气态 D.6min 时海波已全部熔化3、“炖”菜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四、课堂练习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冬天湖水结冰B.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寒冬地面上打霜D.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3、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 .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2、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3、举例说明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列举凸透镜的应用、5、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混合的不同现象、知识归纳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和月食、3、光速:光在真空(空气)中速度c=3、0108 m/s=3、0105 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4、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分别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哪些?答案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像与物的大小相等;③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④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6、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7、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选填“可逆”或“不可逆”)的、8、请画出凸透镜、凹透镜的典型光路图、9、将下列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名称眼镜形状对光的作用凸透镜老花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凹透镜近视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10、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大、缩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v=2ff<u<2f倒立放大实v>2f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放大镜由上表可知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11、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看物体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的像,应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物体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看不清近处物体的像,应用凸透镜矫正、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相机的镜头远离人时,人在底片中的像会变小、13、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14、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境,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B)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 cm、(2)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②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 cm处时(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填写像的性质)的实像; 照相机(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来测量,体温汁的测量范围为,它的最小分度值为℃。

右图温度计的读数为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因为。

3、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玛钢铸造厂,把铁块化成铁水,再倒入模具,铸成玛钢件(2)洗热水澡时,发现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但洗完澡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3)用久的灯泡灯壁变黑4、对上述物态变化过程分类(1)属于吸热的过程有、、。

(2)属于吸热的过程有、、。

5、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发生温度剧烈程度影响因素相同点二、知识点梳理1、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知道温度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2、六种物态变化(知道吸放热,能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晶体熔化;沸腾的条件;液化的方法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的区别: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知道)3、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水的循环现象,如雾、雨、露、霜、雪等)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会儿,镜面又变得清晰了,镜面上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汽化,后液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2、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春天,冰河融化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3、下面哪项措施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用电吹风将湿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D、冬天的树上出现霜C、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5、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此过程要 (选填“吸”或“放”)热。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第3章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掌握吸热和放热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物态变化,养成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的能力。

【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吸、放热的情况。

【难点】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梳理案Ⅰ知识导图Ⅱ.知识梳理1.温度(1)温度: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 ,需要专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 。

(2)温度的单位:温度计上的符号0C 表示的是定义摄氏温度的规定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 使用方法 体温计: 定义 规律:放热温度 汽化 定义 条件(晶体)规律:吸热熔化 凝固 定义 条件(晶体)规律:吸热汽化和液化 熔化和 凝固 定义 方式规律:吸热 蒸发沸腾 发生条件: : 、 、 。

定义 发生液化 定义方法规律:放热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规律:吸热 凝华 热现象 图3-12.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图3-1)晶体在熔化特点是:晶体熔化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晶体在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3.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蒸发是 下,只发生在液体 的一种比较缓慢的汽化方式。

蒸发吸热,具有 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a . ;b . 。

c.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②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 . ;b . 。

液体沸腾时, 热量,温度 。

如图3-2所示为液体的沸腾图象。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① ; ② 。

(3)吸热和放热:汽化和液化是 的物态变化过程。

其中汽化是一个 过程。

液化是一个过程。

4.升华和凝华(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中格外要注意的是“直接”二字,它是我们判断是不是升华和凝华现象的标准。

升华和凝华现象中,物质没有经过 ,而是只在 与___之间转化。

(2)吸热和放热:升华时要从周围物体或空气中大量的热,使物体的温度降低,所以利用升华可以获得 。

第三章物态变化 复习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复习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固、液、气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特征2.知道生活中的常见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过程;知道熔点和沸点,并能联系生活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书P47到P5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温度是指物体的,单位是。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常见温度计有、、。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份为1℃.4.温度计使用时注意事项:一估,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二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三看,认清温度计的和;四放,将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或;五读,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实现要与相平。

5.体温计在结构上与普通温度计不同的是:,在使用时要;其量程;分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书P53到P57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凝固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

2.熔点是的温度,凝固点是的温度。

3.晶体熔化的条件有,。

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

4.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凝固的特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5.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学习活动(三):阅读书P58到P62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1.汽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是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沸腾是液体在温度下,在液体和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条件是、,沸腾特点、。

4.沸点是的温度。

气压越高沸点越。

5.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

6.蒸发是在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7.蒸发有作用。

8.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9.液化的两种方式,。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时都可以液化。

液化石油气、打火机内液体燃料是采用方法液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复习导学案一、课程标准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3.知道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梳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三、典型例题例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例2、“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水就一定会沸腾起来.”这种说法对吗?例3、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而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例4柱24厘米,若将它放在40例5例6例7、怎样看晶体熔化图象?四、课堂反馈1一层特殊材料,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A、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液化能降温;B、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放热;C、特殊材料的熔化及汽化能吸热;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2、给出的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B、将颗粒状的碘加热,产生紫色的碘蒸气;C、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D、盛有酒精的碟子变干。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原理分析物态变化现象。

三、复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请完成下面的填空(2夯实基础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熔化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 凝固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汽化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 液化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升华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凝华四、典例赏析与变式典例1、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B、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变式练习1: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吸热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典例2、“固体清新剂”放在厕所、汽车、饭店,能有效的预防感冒、清新空气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典例3、如图反应铅的凝固图像的是:A、B、C、D、变式练习2、小明用图4—1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时间123456789101112温度60、767、873、679、680、480、680、580、480、584、788、493、5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典例4、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找出各知识点之
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

2.通过对物态变化条件及其应用的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基础复习
(一)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二)夯实基础
请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⑴挂在室外的湿衣服晒干了熔化
⑵夏天冰镇的矿泉水瓶外壁“出汗”凝固
⑶寒冬堆砌的雪人“消瘦”了汽化
⑷点燃的蜡烛流下了“眼泪”液化
⑸初冬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的霜升华
⑹冬天到来河水结冰了凝华
二、方法归纳
一:辨别物态变化的现象
例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草叶上出现露珠
C.秋天,雨后的路面被风吹干了
D.冬天,空中大雪纷飞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剥去包装纸,“冰棍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
C.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例2.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图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将会()
A.同时沸腾了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类比练习]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人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不会熔化
D.无法判断
二:识别物态变化的图像
例3.在图中的四个图像中,表示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拓展延伸]如图是某种物质加热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

(2)它的熔化过程用了 ______ min。

(3)用字母表示______段图像反映该物质是固态和液态共存,且温度_____ _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三:设计或改进物理实验
例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如果想要在实验过程中适当缩短实验的时间,你打算采用什么办法?
例5.一杯很烫的开水,要使这杯水冷却的快一些,你准备采取哪些办法?请至少说出两种做法,并指出每种做法应用的物理知识或原理。

达标检测
1.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3.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4. 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5.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