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赵普练习2 苏教版 (2)
七级语文下册《赵普》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苏教版-精

《赵普》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宋史·赵普传》)【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1)太祖常劝以.读书( ) (2)手不释.卷( )(3)阖.户( ) (4)既.薨( )2.根据上下文判断,对《孙权劝学》一文中相关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B.当涂:当道,当权。
C.涉猎:粗略地阅读。
D.更:更加。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仔细研读两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要求至少列举2个方面)(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用 (2)放下 (3)关上 (4)已经2.选D。
苏教版七下语文课时作业2:1.5赵普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第5课赵普课时作业 2
一.识记字词。
(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5分)
吏事()寡学术()阖户()启箧()
既薨()循默()龌龊()
奏椟()掷地()补缀()
二.理解词义。
(30分)
(一)解释加点(粗)的字(或词)。
(12分)
(1)少习吏事()(2)寡学术()(3)及为相()(4)晚年手不释卷()(5)每归私第()(6)阖户启箧取书()(7)读之竟日()(8)及次日临政()(9)处决如流()(10)既薨()(11)家人发箧视之()(12)则《论语》二十篇也()(13)普性深沉有岸谷()()(14)虽多忌克()()(1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16)未有其比()(1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18)普明日复奏其人()(19)碎裂奏牍掷地()(20)太祖乃悟()(21)卒用其人()(二)一词多义。
(8分)
1.【为】(1)以天下事为己任()(2)奏荐某人为某官()
2.【之】(1)读之竟日()(2)家人发箧视之()(3)跪而拾之以归()(4)至之市( )
3.【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3)跪而拾之以归()(4)岁以大穰()
4.【习】(1)学而时习之()(2)普少习吏事()
5.【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跪而拾之以归()
6.【如】(1)处决如流()(2)匠师如其言()
(三)古今异义。
(8分)
词语古义今义
1、寡学术
马明风整理。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赵普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赵普学案苏教版一、目标导学1.掌握重点字词,准确翻译全文(重点);2.了解特殊句式特点(难点);3.初步了解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吏.事_____ 寡.学术______ 阖.户_____ 启箧._____ 既薨.___循.默_____ 龌龊..________ 奏牍.____ 掷.地_____ 补缀.___ (2)文学常识积累。
《赵普》选自《》,赵普,字,代著名家,自古有“”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2.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重点字词寡.学术()手不释.卷()每归私第.()既.薨()阖.户启箧()发.箧视之()龌龊..()碎裂..()及.为相()(2)解释下面句中的“以”字太祖常劝以读书()以天下事为己任()又以其人奏()跪而拾之以归()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少.习吏事()(2)寡.学术()(3)及.为相()(4)晚年手不释.卷()(5)每归私第.()(6)阖.户启箧取书()(7)读之竟.日()(8)及次日临政..()(9)处决如流..()(10)既薨.()(11)家人发箧视之.()(12)则.《论语》二十篇也()(13)普性.深沉有岸谷..()..()()(14)虽.多忌克()(15)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16)未有其比.()(17)尝.奏荐某人为某官()(18)普明日复.奏其人()(19)碎裂奏牍掷.地()(20)太祖乃.悟()(21)卒.用其人()2.一词多义。
为:(1)以天下事为己任()(2)奏荐某人为某官()之:(1)读之竟日()(2)家人发箧视之()(3)跪而拾之以归()(4)至之市()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3)跪而拾之以归()(4)岁以大穰()习:(1)学而时习之()(2)普少习吏事()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2)跪而拾之以归()如:(1)处决如流()(2)匠师如其言()3.古今异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赵普同步练习 (新版)苏教版

第5课赵普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吏.事(lì)寡.学术(guǎ)hé(阖)户启箧.(qiè)处.决(chǔ)薨.(hōng)龌龊..(wò chuò)zhì(掷)地奏dú(牍)补缀.(zhuì)2.读准多音字(1)少.习吏事:shào其他读音:shǎo组词:少量(2)及为.相:wéi其他读音:wèi组词:为什么(3)论.语:lún其他读音:lùn组词:理论(4)在相.位者:xiàng其他读音:xiāng组词:相对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习:熟悉。
(2)寡:少。
(3)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
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4)私第:自己的住宅。
第,府第,大的住宅。
(5)竟日:整天。
(6)临政:处理政务。
(7)薨:古代专称诸侯死亡,后来也泛称大官死亡。
(8)发:打开。
(9)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10)忌克:对人忌妒刻薄。
也作“忌刻”。
(11)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语言。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释碎裂奏牍掷地活用词语:碎裂解释:使动用法,使……碎裂4.古今异义区分(1)寡学术..古义:学问。
今义:比较专门而有系统的学问。
(2)每归私第.古义:府第,大的住宅。
今义:前缀。
用在整数的数词的前面,表次序。
(3)处决..如流古义:处理决断。
今义:执行死刑;处死。
(4)龌龊..循默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今义:不干净,肮脏;也指人的品质不好。
(5)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古义:曾经。
今义:辨别滋味。
(6)普明日..复奏其人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三、作家作品赵普(922—992),北宋政治家。
字则平。
祖为幽州蓟(今北京西南)人,迁镇州(今河北正定),再迁洛阳。
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
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起任宰相。
第5课《赵普》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5课《赵普》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一〉〔62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那么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赵普»选自«»,赵普,字,代闻名家,自古有〝〞的讲法,文中〝太祖〞指。
(12分)2、讲明以下加点的字。
(20分)〔1〕寡学术〔2〕手不释卷〔3〕每归私第〔4〕阖户启箧〔5〕既薨〔6〕发箧视之〔7〕龌龊〔8〕碎裂〔9〕及为相〔10〕卒用其人3、翻译以下句子。
〔20分〕〔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以天下事为己任〔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4分〕答:5、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如何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如此的人〔写出姓名即可〕〔4+2分〕答:〈二〉〔22分〕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咨询题: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交求京府判司。
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
不敢以故交之私,隳朝廷纲纪。
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
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1、讲明以下句子加点的字词:〔8分〕〔1〕故交求京府判司〔2〕此官与公不相当〔3〕不敢以故交之私〔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2、翻译以下句子:〔2分〕此官与公不相当:3.、〝某〞指不直截了当讲明的人、事、物以及时刻地点等,如某时、某地、某人。
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依照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讲明为比较好。
〔2分〕4、文中的〝故〞是多义词,要紧有以下几个义项:A.原先,仍旧;B.缘故,缘故;C.有意,专门;D.因此,因此。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赵普》同步训练及答案

五赵普《宋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吏事(2)阖户启箧(3)处决如流(4)有岸谷(5)龌龊循默(6)卒用其人2.翻译下列句子。
(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译文:(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译文:(3)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译文:3.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答:4.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答:5.“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答:6.本单元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鲁迅、贝多芬、贝聿铭、赵普”,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请结合具体事例来谈)答:参考答案与解析五赵普1.(1)熟悉(2)打开(3)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4)形容人严肃刚正(5)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6)终于2.(1)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
整天在读。
(2)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3)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谬,“悬梁剌股”“凿壁偷光”“韦编三绝…‘囊萤映雪”。
4.太祖意识到赵普的尽职和被举荐者一定是有才能的人。
5.反映了赵普不计个人安危为国家举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6.提示:要写出为什么喜欢这个人,喜欢他的什么特点。
拓展阅读l.智伯伐卫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匹,白璧一。
江苏省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练习

赵普总分100分时间40分钟成绩评定_________一、基础知识(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分)wò chuò()补zhuì()旧纸guǎ()学术读之jìng()日hé()户启箧.()奏犊掷.地()既hōng()尝奏荐.()2.解释下列加点字。
(6分)(l)少习.吏事:________________ (2)循默..:__________________(3)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岸谷(5)虽多忌克..:_______________ (6)卒.用其人:______________ (7)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 (8)及.为相:________________(9)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 (10)既薨.:_________________(11)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6分)(1)及为.相:__________为(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3)尝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__(l)常劝以.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跪而拾之以.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又以.其人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义。
(6分)古义今义(1)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普颜色..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资料上说:“赵普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课文中讲赵普晚年勤奋读书,死后书箱里就是一部《沦语)。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赵普》同步练习2

《赵普》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粗的字词注音。
吏事_____ 寡学术______ 阖户_____ 启箧_____ 既薨____ 循默_____ 龌龊________ 奏牍____ 掷地_____ 补缀___二、解释加粗的字。
少习吏事:______ 寡学术:_______ 阖户启箧:______ ________既薨:_______________ 普性深沉:_____ 复奏:_______及为相:_________尝奏荐某人为某官:________ ______太祖乃悟,卒用某人:___ ___ 处决如流_____________读之竟日________ 补缀旧纸________ 手不释卷 _________ 每归私第________ _________ 龌龊_____ 碎裂______循默________ 次日临政___________三、说说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的区别。
(1)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3)少习吏事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寡学术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5)处决如流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6)龌龊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明日复奏某人。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碎裂奏牍掷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5课赵普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阖户( ) 启箧( ) 龌龊( )( ) 处决如流( )既薨( ) 奏牍( ) 补缀旧纸( ) 卒用其人(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寡学术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2)处决如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普性深沉有岸谷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4)多龌龊循默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5)普颜色不变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解释加点的词。
(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____ (2)及为相:________________(3)太祖常劝以读书:____________ (4)每归私第:________________(5)既薨:___________________ (6)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______(7)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________ (8)普明日复奏其人:________________(9)碎裂奏牍掷地:______________ (10)卒用其人: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4.请用"/"线标出句中的停顿处。
太祖常劝以读书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文中原句回答:(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写了关于赵普的两件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选取人物典型的两件事,表达了一个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学完后,你从赵普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的学习或生活有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段结尾处所言“太祖乃悟”,请你设想一下,太祖悟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几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2.赵普既薨,后人为他立一墓碑,请你写一段碑文,以颂扬其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半部论语”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为了突出地表明读书要少而精的道理,我想最好把宋代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例子拿来作证。
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
宋代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
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
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
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罗里罗索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
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
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
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我们现在不管他说的是一部《论语》也好,是半部《论语》也好,都应该由此体会到少而精的读书方法。
虽然,在赵普和其他古人的心目中,《论语》是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唯一法宝,他们只要熟读这一部书就足以应付一切了。
这一点,我们与他们根本不同。
如果我们现在也还是死抱住《论语》这一部书,读得烂熟,尽管也有用处,却仍然无补于实际,这是可以断言的。
但是,我们却无妨按照我们的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选定任何一部书,读得烂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原则,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实际问题。
13.文中邓拓先生引用的《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相比,在断句上有一处不同,你发现了吗?你认为应该采纳哪一种呢?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尝试着将文中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邓拓先生读了《宋史·赵普传》中的一段文字(即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到的是“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请你再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的这段文字中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思路最开阔,谁的语言最准确、简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略2.(1)学问某一方面专门的学问 (2)处理决断枪毙(3)性格沉着不慌不忙,稳重(4)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肮脏(5)脸色色彩3.(1)熟悉 (2)等到 (3)用 (4)府第,大的住宅 (5)已经 (6)打开 (7)但把 (8)第二天(9)把……撕碎(10)终于4.略5.略6.(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7.赵普晚年刻苦读书;赵普不顾个人安危向太祖四荐人才;以天下事为己任。
8.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9.略 10.略11.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等。
12.不设标准答案,能表现他勤奋刻苦、有耐心决心、以天下事为己任、超人的毅力惊人的意志,语言精练即可。
13.本段中足“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课文中为“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两个相比,课文中的断句更好,“次日”修饰“临政”更好,读起来也更和谐。
14.宋太祖登上明德门,指着门楼的匾额问赵普:“‘明德之门’,怎么多用了一个‘之’字?”赵普说:“‘之’是语气助词。
”太祖说:“‘之乎者也’能‘助’得个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
15.从课文的这段文字中我们还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①读书要刻苦,勤奋。
②要珍惜时间刻苦攻读。
③做事要有韧性。
④只要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到底。
⑤要一心为公,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据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