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病理病因
胃癌的病理

癌与肉瘤的区别
组织来源 发病率
大体特点
癌
上皮组织
肉
瘤
间叶组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九倍,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多见于40岁后的成人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 特点
网状纤维 染色 转移
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 界清楚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细胞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 分界不清楚,间质内血管丰富, 结蒂组织少 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2.2.2 腺鳞癌:同一肿瘤中有腺癌与鳞癌 两种成分,二者所占的比例相近应与腺 癌中出现小灶性鳞化——腺棘皮癌相区 别。
2.2.3 类癌:为一种发生于粘膜下的具有 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肿瘤。瘤灶一般 较小,境界清楚,镜下多呈小腺管,小 梁状,或实性巢样结构,核较小,较一 致,胞浆较少。分裂相较少见,一般无 坏死,电镜检查,可见胞浆内含有高密 度核心的内分泌颗粒,可分泌5-羟色胺, ACHT等。
1.1.2. 溃疡型癌。又可分为两个亚型:
A局限溃疡型; B溃疡浸润型
A局限溃疡型(相当于Borrmann II型):表现为凹 陷溃疡,溃疡直径较大,常大于2cm,底部, 凹凸不平,有污秽白苔,易出血,边缘不规则, 明显隆起,呈围堤状,皱壁突然中断,向溃疡 集中,伸展性差,尖端呈锯齿状或虫噬状,周 围粘膜无明显浸润改变。
2.1.3 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大部分呈巢团 排列或条状或单个细胞散在,不形成明 显管腔,部分区域仅可见形成腺管的倾 向,可以确认是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 胞异型性明显。
2.1.4 粘液腺癌:产生大量粘液的腺癌, 肉眼可见到粘液或组织呈胶冻状,镜下 均有粘液池形成,癌细胞飘浮其中,有 的呈腺样,有的排成条索状,也有单个 散在,该种结构多见于粘膜下层,在粘 膜层多呈管状腺癌结构。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分析:病例报告摘要早期胃癌是胃癌的初始阶段,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例报告通过对一名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本文详细介绍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并对早期胃癌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55岁,因“上腹部不适3个月,加重1周”入院。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呈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可缓解。
1周前症状加重,伴有反酸、嗳气。
患者否认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中无胃癌病史。
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5/85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肿瘤标志物(CEA、CA19-9)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学检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胃窦部局部胃壁增厚,黏膜下可见小结节影,增强后轻度强化。
考虑胃癌可能。
内镜检查:胃镜示胃窦部见一大小约1.0cm×1.5cm溃疡,边缘不规则,底部覆污秽苔,活检质脆。
超声内镜示胃壁局部增厚,层次不清,黏膜下可见低回声结节。
病理检查: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腺癌。
免疫组化:HER2(),MLH1(),MSH2(),MSH6(),PMS2()。
诊断:早期胃癌。
治疗: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无淋巴结转移。
术后予以化疗,随访1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
二、讨论1. 早期胃癌的病因:胃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扩散与转移(引流胃区域淋巴结)
站别
第一站 (N1)
全胃
窦部
体部
3,4,5,6
贲门部
1,3,4, 5,6 2,7,8,9 10,11 12,13,14 1,2,3,4
1,2,3, 4,5,6 7,8,9, 10,11 12,13,14
第二站(N2)
1,7,8,9
5,6,7,8 9,10,11 12,13,14
胃癌的临床 / 病理分期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概述
胃癌是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首位的常
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其比例为2:1—3:1,位于胃窦部 占46.9%,贲门胃底占39%,胃体部占10.2%, 全胃癌为3.8%。
病因
1、地域因素及饮食生活因素
地域差别明显:发病率 30/10 万以上的
第三站(N3)
2,10,11, 12,13,14
病理分期系统(概述)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判断胃癌病程、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和预后均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有多个胃癌分期系统 , 因各有其
优缺点而未能完全统一和普及。
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1966 年国际抗癌联盟 (UICC) 首次制定 胃癌国际TNM分期法。
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再分期。
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 定义: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 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I型 隆起型:病灶凸向胃腔。 Ⅱ型 浅表型:比较平坦,无明显隆 起与凹陷。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Ⅱc型 浅表凹陷型 Ⅲ型 较深溃疡
病理分型
病理病因

病因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
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
2.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
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3.癌前病变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交界性病理变化。
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4.遗传和基因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
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病理(一)大体分型1.早期胃癌癌组织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有否淋巴结转移,称为早期胃癌。
其分型简化为三型:隆起型、平坦型、凹陷型。
微小胃癌为早期胃癌的始发阶段,以直径0.5cm 以下胃癌为微胃癌,0.6~1.0cm胃癌为小胃癌,统称为微小胃癌。
胃粘膜活检病诊断为胃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节段性连续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能发现癌组织称为一点癌,通常认为是微小胃癌的特殊的罕见表现。
2.进展期胃癌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层称为进展期胃癌,也称为中、晚期胃癌,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超肌层称为晚期胃癌。
了解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了解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概述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多样化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理形态学是研究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了解它们的病因、发生机制及预后等信息。
1. 胃癌的分类胃癌可以分为腺癌、黏液癌、浸润性腺癌、髓样癌等不同亚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的大部分。
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是癌细胞形成腺体结构,这些腺体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等。
黏液癌则以其大量的胃液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黏性,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
2. 胃癌的组织结构胃癌通常由癌腺体和性腺组成。
癌腺体是由癌细胞形成的类似正常胃腺体的结构,其中含有不同的亚型细胞,如带有黏液的细胞、多形核细胞等。
性腺则由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形成,如髓样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3. 胃癌的组织浸润和转移胃癌的组织浸润性很强,通常可以侵犯胃黏膜下层、浆膜层以及周围器官组织。
深浸润病变可以造成胃壁增厚,形成不同程度的息肉状肿块。
此外,胃癌还具有转移的特点,常通过淋巴道和血行方式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腹膜、肺部等。
4. 胃癌的组织学分级胃癌通常通过组织学分级来评估其组织学特征和预后。
常见的胃癌组织学分级系统包括WHO分级和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分级系统。
这些分级系统根据癌细胞形态、核分裂数以及腺体形成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分级越高,预后通常越差。
5. 胃癌的病理标志物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还包括一系列病理标志物的过表达。
常见的病理标志物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caspase)、细胞角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的高表达往往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了解和诊断胃癌重要的依据。
通过观察和分析胃癌的组织结构、分类、分级以及病理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形态学的评估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胃癌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领域,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病理形态学特征与发生机制的关系,为胃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管状腺癌:分化良好 粘液腺癌:又称印戒细胞癌 髓样癌:分化较差 弥散型癌:分化极差
观察与固定
• 胃标本根据病变的不同可以进行全胃和部分胃切除术。 部分胃可能因 胃溃疡而切除,肿瘤则可能切除全胃甚至包括 其邻近器官。不管标本 的大小和形状如何,病理医师首先要 做的依然是辨认标本的方位。
上断端:大、小弯缘处各1块 下断端:1~2块 淋巴结取材:
取材步骤
(1)胃大弯、小弯、十二指肠的长度、浆膜面的 性状,幽门有无梗阻。 (沿大弯侧剪开胃壁,如病变在大弯侧时由 小 弯侧剪开)
(2)病变的特点: 溃疡的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边缘、底部、
是否有穿孔出血… 肿瘤的数目、部位围、浸润深度, 肿瘤与两断端的距离。
早癌取材规范
•随着电子内镜的发展,胃癌的早期病变比例明显增高。 •标本固定并切开后观察切面,发现病变未侵犯肌层(黏膜下 层与肌层之 间可活动),高度提示病变为早期胃癌。 •拍照留底 后要谨慎取材。 •可疑病变处及周围1~2 cm范围内的组织需全部按顺序取材并进行标记。 •送包埋的组织面要为同一方向的 组织面。取材后需要与原标本等比例打 印出大体照片,按照取材顺序在照片上画图。切片阅读时用记号笔在每 一张切片上标记出癌的起止点位置,然后画在大体图上,点连成线, 勾 勒出肿瘤的具体大小。
胃应包括3-4㎝的食道下段;远端胃应包括幽门远侧 3-4㎝的十二指肠;其他包括小网膜、大网膜、横结 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相应的淋巴结清扫。
治疗
手术方式
胃癌扩大根治术:包括胰体尾、脾在内 的胃大部或全胃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术: 联合肝、结肠等其 他脏器的联合切除手术
微创手术 :胃镜下的粘膜切除和内镜 下的胃楔形部分或全胃切除
136例胃癌病理及相关因素分析

弥 漫型 3 例 。早 期 及 进 展 期 胃癌 在 肉眼 形 态 上 都 1 以溃 疡型 多见 。
2 2 胃癌活检 结 果及术后 病理 类型 见表 2 .
表 2 16例 胃癌 活 检 结 果 及 术 后 病理 类 型 3 部 位 洌 数
腺 癌
活 检结 果
术 后 病 理 类 型
1 资料与 方法
1 2 病 变部 位 、 别 、 . 性 年龄分 布 见表 1 1 3 方 法 本 组标 本 全 部 经 1 中性 福 尔 马 林 固 . 0
定, 乙醇梯 度脱 水 , 甲苯 透 明 , 二 石蜡 包埋后 切 片 HE
1 1 一 般 资料 本 组 1 6例 胃癌 患 者 中 , . 3 男性 9 5 例, 女性 4 1例 , 女之 比为 2 3 男 . 2:1 。最小 年龄 3 1
维普资讯
J u n lo qh rM e ia l ge 2 07, 128 No 5 o r a fQiia dc lCol , 0 e Vo . , .
例 , 3 6 , 疑 癌 2 占 .8 可 3例 , 1 . 1 , 性 炎 症 占 6 9 慢
维普资讯
齐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报 2 0 第 2 0 7年 8卷 第 5 期
1 例 胃癌病 理及 相 关 因素 分 析 3 6
刘 荣 美
胃癌 是 最 常见 的恶 性 肿瘤 之 一 , 我 国发 病 率 在 居恶性 肿 瘤 首位 , 重 威胁 着 人 民 的身 体 健 康 。本 严
鳞 癌 可 疑 癌 慢 性 炎 症 炎 症 +化 生 管 状 腺癌 低 分化 腺 癌 粘 液 腺 癌 印 戒 细 胞 癌 未 分 化 癌 鳞 癌 2
胃窦 胃体
胃 癌(gastric cancer)

南充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
胃癌的定义
是源于胃上皮的恶性肿瘤 ,即胃腺癌,最常见 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男: 女=2:1,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地区及不同的 时间发病率不同。每年新诊断的癌症病例中,胃癌 位居第四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第二位。
胃癌的病因
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 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值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引起 癌变 环境饮食因素:霉变食物、咸菜等。 Hp感染 遗传因素
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
癌前疾病 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 癌前病变指较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病因
胃癌的癌前疾病
胃癌的并发症
出血:可为首发症状。 幽门或贲门梗阻 穿孔
胃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
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手段。
2.内镜下治疗
早期胃癌可切除,直径〈2CM,边界清楚者,中晚期 胃癌可姑息治疗。
3.化疗 4.其他疗法
胃癌的预后
胃癌根治手术后5年成活率取决于胃壁受侵 深度、淋巴结受累范围和肿瘤的生长方 式。
预防
1)慢性萎缩性胃炎 2)胃腺瘤性息肉,尤其广基型且>2cm 者。 3)胃溃疡 4)残胃炎,特别是毕Ⅱ式术后10-15年
病因
胃癌的癌前病变
肠型化生:小肠型和大肠型,
胃腺转变为肠腺样,含杯细胞。大肠型化其 肠化细胞不含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
异型增生:胃粘膜腺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正
常的状态出现异型性改变,组织学上见于良恶 性之间。
胃癌的实验室检查
1.贫血:约有50% 2.隐血实验:多持续阳性 3.胃液分析:无酸或低酸,意义不大 4.胃癌标志物:如CEA,特异性不强 5.胃癌相关抗体:半数阳性,但有假阳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病理病因
(一)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的食盐、高盐的盐渍食品、熏制鱼类、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食物是诱发胃癌的相关因素,另外还有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胃癌与营养素失去平衡有关。
(二)遗传因素
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
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高出于正常人四倍。
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
(四)癌前期变化
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
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