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 (2)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6张PPT)

德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是欧洲战场的 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
妇
大 林
女 每一座们
格 楼房都也
勒 是一个拿
保 卫 战
碉苏堡军,士起武器
兵顽强保
地打击卫
敌军
城 市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
材料一:
探究: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德国的空军部队 “闪电战”的德国坦克波兰落后的骑兵
材 料 二 : 英法在大战爆发后没有放弃绥靖政策,以为希 特勒会继续东进,因此“宣而不战” 。德波战争期间 , 法军在法德边境消极观战。英国迟至10月间才派远征军 到法国。波兰孤军作战。 材料三:苏联乘机向西扩展疆域,占领波兰东部的地区。
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1.给人类社会和 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材料二:
德国纽伦堡审判
日本东京审判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 野心。
材料三: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在非洲, 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 独立年”。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到二战结束时,加入同盟(绿色)的共达52个国家
胜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根本原因
利 原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 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 人民的相互支持)
因 3.各国军民英勇奋战。
......
二战的影响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
二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60多个国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知识点一、多音字行xíng(步行)háng(银行)泊bó(停泊)pō(湖泊)二、近义词风光—风景别样—特别鸣—叫青天—蓝天三、古诗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7、同:相同。
8、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9、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10、映日:日红。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译文】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叶分外艳丽鲜红。
【课文主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
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千年不化的雪。
门外的江面上停泊着来自东吴的客船。
【课文主题】《绝句》描绘了春天到来的时候,黄鹂、白鹭、积雪、船只等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24张PPT)

太平洋战争形势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1 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 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宣言。决心 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 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宣言标志着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 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的转折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诺曼底登陆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上爆发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 决定集中力量先打败苏联,苏军誓死防守, 最终,苏联获得胜利,此次战役成为二战 中的重要转折点,苏联开始战略反攻。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3 德国入侵苏联
1941年6月,德国集结550多万大 军,用闪电战突袭苏联。短时 间内,苏联丧失大片国土,但 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取得 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
苏德战场形势
一、 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扩大
4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 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美 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还趁机向东南亚等地区发 动进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随堂练习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是( B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⑤百团大战 A.②③⑤④① B. ②⑤①③④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③①⑤④
随堂练习
2.1942年,26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 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
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C )
A. 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 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 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笔画笔顺二、会写字及组词湖hú(江湖)(西湖)(湖水)莲lián(莲花)(莲子)(莲叶)穷qióng(无穷)(穷人)(穷苦)荷hé(荷花)(荷叶)(荷包)绝jué(绝句)(绝对)(绝交)含hán(包含)(含义)(含水分)岭lǐng(山岭)(岭南)(大兴安岭)吴wú(吴国)(东吴)(姓吴)三、易错字岭:右边是“令”,不是“今”。
荷:注意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泊bó] [pō四、多音字行xíng(步行)háng(银行)泊bó(停泊)pō(湖泊)五、近义词风光—风景别样—特别鸣—叫青天—蓝天六、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湖水)(莲花)(无穷)(荷叶)(绝句)(含糊)(岭南)(吴国)(拂晓)(毕业)二、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上面打“√”。
莲花( lián) 荷叶(hé) 银行(háng )岭南(lǐng ) 绝句(jué) 行走(xíng)三、比一比,再组词。
湖(西湖)莲(莲花)荷(荷花)吴(吴国)胡(二胡)连(连忙)何(如何)呆(发呆)四、近义词。
泊——(停)毕竟——(到底)五、选词填空。
新概念2 第15课 ppt课件

最新编辑ppt
最新编辑ppt
4
New Word - 2
• nervous adj. 精神紧张的
get nervous 变得紧张 I always get so nervous about going on stage. 我上台就会变得很紧张; 与worried和upset的对比:
Be nervous Worried Upset
story. 我不想打断你。请把你的故事讲下去。
– 2.中断;遮断;阻碍 The war interrupted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战争使两国间的贸易中断了。
最新编辑ppt
8
New Word - 6
• The secretary told me that Mr. Harmsworth would see me.
最新编辑ppt
9
New Word - 7
• He told me that the firm could not afford to pay such large salaries.
pay salaries:支付薪水 collect salary:领薪水 如此:so, such so的后面加形容词或副词 such的后面加名词,允许在该名词前加修饰词
Made by Terry
最新编辑ppt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梅岭三章》考点精讲课件(2024秋)

形近字
捷( jié )捷报 睫( jié )睫毛
涯( yá )天涯 崖( yá )山崖
【形旁辨字法】 “捷”,形旁为“扌”,和“手、动作”有关; “睫”,形旁为“目”,和眼睛有关。
词语集注
泉台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招
表现出把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 英魂招集起来的气概,空间广阔、声势浩大。
动词
斩
威力巨大,沉着痛快,特别能表现诗人对 “阎罗”的憎恨。
飞
想象捷报来得又多又快,将诗人对革命必胜 的信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正
表现出革命时间之长、过程之艰,也流露出 诗人回忆征程的自豪之情。
副词 须 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
第一章
一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
jīnɡ
yán
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与李清照《夏日 绝句》中的“生当 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意境相同。
借指军队。
借指人间的反动统治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实写
起首设问,总领全篇。奠 定了诗歌慷慨悲壮的基调,回
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 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 以成仁。
课文精讲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 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 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诗前小序。“得 诗”说明作者从容、 镇定。诗“留衣底” 以明志,表现了诗人 革命到底的决心。
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介绍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点明了 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遇险,面临“断 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表现 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 然正气和崇高理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共31张PPT)

◆苏联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积极作用: 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 的行动,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
苏就苏联参加对日作
外蒙古
战问题进行磋商,苏
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
认外蒙古独立、苏联
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
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 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 运动,坚持抗德斗争。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 计划”了。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 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 钳制住皇家空军。
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共出动飞机4.6万架次,向英国 投弹6万吨,造成英国军民伤亡近9万人,100多万栋房屋 被破坏。英国以及损失915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 1733架,英德双方飞行员的损失比例是1:6。
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B.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C.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势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全球规模
7、走向胜利——重要会议
概况:1945年,丘吉尔、罗斯
“我福的、一斯边大坐林着三巨国大首的脑俄召开雅 国熊尔,塔另会一议边。坐着巨大的 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 内一丘容头吉:可尔怜 的这的句英话国说小明毛了驴什。” ◆消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分区占领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闪电战:突然袭击发动战争,以大量快速兵团和 新式武器,闪电般地催毁对方的抵抗能力。
材料一:
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德国的空军部队 “闪电战”的德国坦克波兰落后的骑兵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15 课,本课讲述了 19 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状况,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2.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如对中英两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理解,对战争影响的分析等,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3.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轴和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 历史解释: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性质和影响的解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比较法: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