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各国高速动车组检修限度及检修工艺现状阐述

各国高速动车组检修限度及检修工艺现状阐述

一 些运营 、检修 、养护检测检修等基地和管理机构 其中 .高速动车段 个检修 段 .分别 负责各条高速铁路线路上高速列车的检修。法国 TGV 承担高速 动车组运用 、检查及 厂修以外 的全 部修程 .关 系到高速铁路 高速列 车检修周期及检修 内容详见表 2。
运营 的方便 性 、灵活性 。高速动车组 的检修模式与检修制度是高速铁
18d之内
驱动装置检修 (VOR)
3m
驱动装置检修 (VL)
定期检修(-级 )
6m 18m
包括 vL内容以及电压试验(VG) 包括 VG内容及更换牵引电机和转 向架
9m
拖车彻底清扫
走 行 装 置 检 查
走行部检查 (L级 ) 0
Hale Waihona Puke 列车排污与供应装备 . 35+1O% 列车 内部清洁 (二级)
法 国 TGV高速列 车修程设置方案采用以时间周期为主 .走行公里 周期 为辅 的方式 。法 国高速铁 路运输 网络 主要有 巴黎东 南线 (LGV PSE)、大西洋 线(LGV Atlantique)和北方线 (TGV Nord)3大干线 。高速
12
同 F1级 .但 工作深度 加大
.0+20% 列车 内部 清洁(四级 )
18h 26h
人员不仅对他 的工作负责 .而且还对 由他维修过的设 备或部件的未来 性能负 责:③ 重视列车监测 。用 车载 自动监测装 置和地 面 自动监测装 置 对 列 车 进 行 监 测
日本高速列 车修程设置方 案采用 以时间周 期和走行公 里周期并 行的方式。日本铁路 自 1987年 国铁 民营化 以后组成了七个公司 ,管理 全 国铁路 .其 中高速铁路 分别 由 JR东 日本 、JR东海和 JR西 日本 管

浅谈高铁动车组的检修技术

浅谈高铁动车组的检修技术

浅谈高铁动车组的检修技术摘要:我国铁路系统迅速发展,积极与世界发展相接轨,但从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见我国高铁动车仍存在部分技术性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提升,保障动车可靠运行。

在此,就高铁动车组检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铁动车组;检修技术;探讨工作引言:我国高速铁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成功制造了CRH1、CRH2、CRH5型等运行速度200~250km/h动车组、以及CRH3C、CRH380AL、CRH380BL、CRH380CL、CRH380DL型等运行速度300~350km/h动车组,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适合不同速度等级、不同档次、不同动力牵引方式、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各类动车组。

目前,国内已有约800列各类动车组交付使用,累计运营里程约3亿km。

动车组运营覆盖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2个铁路局),成立了7个动车检修基地和33个动车运用所,负责动车组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

一、国内外动车组检修情况(一)欧洲高速动车组欧洲高速动车组以德国ICE系列、法国TGV系列为代表,其速度等级跨度从200km/h到350km/h,动力集中型较多,也有动力分散型,其检修模式大致相同,只是根据车种类型不同略有区别。

表1为欧系动车组各级修程及其具体内容(以ICE系列为例)。

(二)日本高速动车组日本在1964年开通了东海道新干线,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自成体系,并持续不断地致力于不同系列新干线动车组的研制与开发,从0系到700系,从E1到E5,均是采用动力分散型。

日本新干线检修采用的是定期预防检修制度,按一定的周期进行规定内容的检查、维修[1]。

除定期检查外,还有2种检查方式:运行检查,即根据需要乘车进行车辆动态检查及部件功能检查;临时检查,即在已发生故障或可能发生故障时安排车辆检查。

(三)国内高速动车组目前,我国现有CRH1(CRH380D)、CRH2(CRH380AL)、CRH3C(CRH380BL/B/CL)、CRH5等4个系列动车组产品,速度等级覆盖200~350km/h,其中除CRH2系列动车组源于日系,其余均源于欧系。

国内外高速铁路机车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doc 10页)

国内外高速铁路机车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doc 10页)

国内外高速铁路机车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doc 10页)在CRH系列动车组中,动车组成零部件大约有12000件,拖车组成零部件也在8000件左右,大概可以分为145个子系统,涉及到电子、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机械加工、非金属材料、电器制造等等,直接参与设计制造的企业达100多家。

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掌握了在车辆的系统集成技术、轻量化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交流传动技术、高速受流技术、高速制动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人机工程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近几年来,高速铁路越来越被我国整个交通界所关注,CRH动车组凭借其诸多优点,已得到了世界高速铁路界的认可,有些国家已准备引入我国CRH动车组的技术。

CRH动车组虽代表了我国高速列车制造的最高水平,但其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阻碍。

接下来,我们将对CRH动车组的优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受限方面进行介绍。

CRH动车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乘坐舒适,卫生环保,低噪音。

我们将对这些优点进行一一介绍。

1.1 技术先进——采用标准先进模块化设计采用国际通用和先进的标准设计制造。

CRH系列动车组流线型车头和圆滑鼓形断面车体、高速无摇枕转向架等,使它具有优良的高速运行品质;轻量化设计的铝合金或不锈钢车体,大大降低了车体的重量,节能效果显著。

成熟的大功率交流传动技术和国际上最先进的元器件,使它具有了高可靠性;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并与地面进行通信,实现地面对动车组的监视;动车组设备均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大部分故障只需要更换部件或局部维修。

动车组所选用的非金属材料均严格按照国际的防火标准执行,重要设施都具有防火措施。

设置的防火报警系统可确保发生火灾时,动车组能够驶离不宜停车的地段。

车厢两端的防火设计,确保在l5分钟内火灾不会蔓延到邻车。

1.2 安全可靠——信息化管理自诊断功能CRH 系列动车组所具有的高强度铝合金和不锈钢车体,确保了整车的安全性。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及其技术分析摘要: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TCMS)系统是一列车的神经中枢,负责完成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逻辑控制、故障诊断等工作,是一列车能够安全运行的保障。

现在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行业中,TCN网络无论是在动车组、地铁还是轻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技术前言迄今为止,我国铁路已经经历了6次大提速,列车运行速度不断加快,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列车运行的基础是安全,尤其是在当前列车运行速度进一步提升的隋况下,安全是重中之重。

网络控制系统作为整个动车组的中枢神经,是动车组平稳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1网络控制系统CR400BF动车组通信网络由WTB(列车总线)与MVB(多功能车辆总线)构成,属于2级通信网络,二者的数据传输速率略有差异。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为:中央控制单元、输入输出模块、无线传输装置、司机显示屏、、MVB中继器、网关、牵引控制装置、制动控制装置、空调控制装置、辅助变流器装置、旅客信息系统、车门控制装置以及充电机控制装置。

2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关键技术2.1以太网通信网络控制技术动车组采用以太网作为数据传输总线,总线通信控制方案同样采用传统网络的两级总线架构,分为列车级总线和车辆级总线,并由最小的可配置编组单元通过列车级以太网线级联构成整个列车通信网络。

实现不同的最小可编组单元的级联,为列车快速地建立起一个高可靠性的灵活可配置的控制网络,提高传输列车控制信息的实时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车辆级总线采用线性拓扑结构,传输速率为100Mbit/s,使用TRDP协议进行封装传输,符合IEC61375—3—4标准。

最小可编组单元设有ECN,其中ECN可以根据可配置编组单元内含有的车辆数灵活增加,通过ECN级联,实现可配置编组单元内子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的建列车级以太网车辆级以太网车辆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远程数据传输装置通信,实现以太网数据交换。

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分析探讨

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分析探讨

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分析探讨摘要:近年来,国内高速动车组得到了快速发展,制动技术吸收了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自主创新,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完成了时速250公里速度级、时速350公里速度级以及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制动系统的匹配和应用,为高速动车组提供了安全、可靠、舒适和节能环保的制动系统。

本文探讨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

关键词:动车组运行;制动系统;制动技术1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分析列车级控制:动车组制动力由空气摩擦制动和电制动提供,制动控制单元(BCU)、牵引控制单元(TCU)负责控制空气摩擦制动和电制动的实施。

制动系统共用列车TCN网络,8辆编组的情况下车共分为2个牵引单元,其中任意一个牵引单元内的通信由车辆数据总线MVB来完成,单元间的通信由列车总线WTB完成。

CCU与TCU和BCU之间均采用MVB进行通信,TCU和BCU之间采用MVB通信和硬线通信(仅提供电制动状态)。

动车组制动系统所采用的列车级主控方式可以达到针对整车制动力的管理和计算等目标。

动车组各个MVB网络单元内部又含有可以实现单元主控功能的电动制动控制单元,可以对MVB网络单元内的制动力进行管理和计算,且单元主控功能满足必要的冗余要求。

此外,为了保证列车发生通信网络故障时,动车组仍可以有限制地运行。

施加常用制动指令,制动信号会沿着列车硬线传递到整车所有车辆的制动控制单元,此时,制动系统仅施加空气制动。

单车制动控制:单车EBCU在接收到制动指令后,将电制动力设定值发送给本车TCU,空气制动力设定值随即转化为预控压力,EBCU通过控制模拟转换阀(BRV与BAV)调节为相应的预控压力CV,CV通过减压阀,再到中继阀,后经中继阀生成制动缸压力C,最终实施摩擦制动。

混合制动控制:当列车施加常用制动指令时,电空混合制动系统会按照速度模式曲线控制方式施加制动控制,控制过程中空气制动和电制动会实时自动配合。

其策略如下:(1)列车制动力针对整车进行补偿;(2)列车以电制动为主,空气制动为辅。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分析作者:李佳特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高速铁路运营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动车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动车组运用检修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

在2011年,我国对高速铁路生产力布局进行全面调整,动车段逐渐成为动车组运用检修的主体,动车运用所和动车基地成为负责一、二级修和高级修的生产车间。

该文对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架构进行简要概述,提出架构的组成方式,并且对信息技术做出分析,为整个动车组系统的建设与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动车段动车组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技术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40-02动车段既要有很强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要参与具体的业务生产流程,建立庞大的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对全段统筹管理,实现资产和人员的统一规划、调动等,合理地安排动车段技术人员对动车组的运用检修,各动车运用所需要的共享检修资源和检修实绩成果。

同时也将动车段的上下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动车段的各个主要业务几乎都会同相关的生产车间有直接的数据交互过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动车段的技术人员统一编制、下发,各个运用所和操作人员参照执行[1]。

通过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调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安全生产和安全运行。

1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概述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建设,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动车组的对开量不断增多,必须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

铁道部根据铁路建设网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设置了7个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装设备、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完成动车组的检修工作。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的设计理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依据中国动车组维修的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支持。

动车组关键技术

动车组关键技术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制动盘与闸片在高速制动时承 受极为苛刻的热负荷。为此必须重点解决三个问 题:一
是增加制动盘和闸片的强度和减少热裂纹;二 是减轻制动盘的重量,降低高速转向架的簧下重量; 三是在结构
上又能满足热量消散程度好,气流功率 损失较少。
3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高速转向架必须具备高速运行稳定性、舒适性、 走行安全性和曲线通过性能等动力学特性,保证列 车高速
运行中的安全。
3.1一系悬挂系统 一系悬挂系统的轴箱定位刚度和簧下质量对直
线运动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3.2二系悬挂系统
空气弹簧作为二系悬挂系统的关键部件,成功 地解决了车体振动问题,特别是垂向振动及乘坐舒 适性问题。
空气弹簧的设计经历了从约束膜式发展 到自由膜式过程,空气弹簧内部节流孔也从初期固 定式发展为可变式。在
封 减噪及集便排污技术、高速列车倾摆技术、高速受电弓技术等十大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出高速列车应进
一步 完善的技术问题。
高速列车是高速铁路的技术核心,是机车车辆
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如果说高速铁路是现代高新技 术的综合集成,则高速列车是机械、电子、材料、计
算 机、数控等现代技术综合集成的集中体现。根据国 务院批准执行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2020年
以上动车组的核心九大技术。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5%以上。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全面创新的目标。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分析
摘要:针对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应普遍具有的牵引传动技术、复合制动技术、高性能转向架技术、车辆轻
量化技术、外形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技术、高速列车的控制、检测和诊断技术、车辆间密接式连接技术、车厢密
第二是牵引技术。交流传统技术,交流传统技术是世界上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我们通过引进消

高速列车的十大关键技术

高速列车的十大关键技术
法国TGV-PSE
(二)、盘形制动装置
轴盘式
1—制动盘 2—闸片 3-闸片托 4-单元制动缸 5-杠杆
轴盘式
轮盘式
CRH2-T(拖车)转向架 CRH2-M(动力车)转向架
CRH2-T车轮对轮盘/轴盘制动卡钳装置
盘形制动的特点:
1、减少了车轮的磨耗,延长了车轮的使用寿命; 2、散热性能比较好,可获得较高的制动功率; 3、自由选择制动盘和闸片材料,从而减轻制动装置的重量; 4、磨耗小,运用经济; 5、使簧下重量增加,受轮轨黏(粘)着的限制。
盘(旋转)
由相对运动在盘上产生 涡电流
涡电流 电磁涡流转子制动
由相互磁力作用产生 制动力
涡流制动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在转 向架上的安装位置
涡电流制动线圈 (电磁铁)
涡电流制动盘
日本新干线300系列高速 动车组
涡流制动特点
1、是非接触式,避免了磨损; 2、当动车组发生故障导致整车失电时,涡流制动将 不能工作,只能依靠车载蓄电池提供励磁电流,对 蓄电池容量要求较高; 3、结构复杂、重量大、耗电量大; 4、属于黏着制动范畴,制动力受黏着系数的制约。
日本新干线100系动车组
接触网 受电弓 主变压器 变流器
牵引电机
(六)、再生制动
1、原理:与电阻制动类同,
唯不同的是产生的电能不是
消耗在制动电阻上而是将电

能反馈到时供电系统。


2、特点:

(1)可以节约大量电能
(2)对逆变技术和动力车 主电路系统要求较高。
(三)、涡流制动
电磁铁(固定)
电磁铁励磁
* 倾摆式车体技术
* 复合制动技术
高速动车组的紧急制动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技术分析学生姓名李资源专业班级车辆工程学号 ******** 日期 2016.10.14目录(一)世界高铁的发展 (3)(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 (5)(三)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6)(四)高速动车组的关键技术 (7)(五)新一代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将面临的技术挑战与策略研究 (12)(六)我眼中的中国高铁 (16)(七)参考文献 (17)(一)世界高铁的发展高铁简介:高速铁路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发展历程:1.第一次浪潮1964年~1990年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每小时270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2.第二次浪潮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该国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

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高潮,不仅仅是铁路提高内部企业效益的需要,更多的是国家能源、环境、交通政策的需要。

3.第三次浪潮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台湾、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的热潮。

高铁典型技术:1.日本新干线(号称世界安全线)从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开通以来,日本对新干线高速铁路进行多次重大技术改进和革新。

平均时速早在90年代初就已经达到230公里/小时,在世界独占鳌头。

现,与“磁浮”速度相差无几。

机车车辆也有很大改在提高到近300公里,试验速度已经达到443公里进,从最初的“0系列”,以后又相继开发出“100系列”、“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500系列”、“700系列”和适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地形特点的“E1系列”“E2系列”、“E3系列”和“E4系列”。

改进后的车辆在行驶速度、乘坐舒适程度、大量运输性能、车身重量和功率等方面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法国TVG技术TGV可能是目前唯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

所谓TGV 是Train à Grande Vitesse(法语“高速铁路”)的简称。

第一条TGV是1981年的开通的巴黎至里昂线。

此后不过几个月,TGV就打败法国航空拥有了这条线路的最大客源。

1972年的试验运行中,TGV 创造了当时的318公里的高速轮轨时速。

90年代,TGV试验速度突破500km/h。

新世纪,TGV试验速度突破570km/h。

3.德国的ICE技术德国的ICE则是目前高速铁路中起步最晚的项目。

ICE(Intercity-Express的简称)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其内部制造原理和制式与法国TGV有很大相似之处,目前的最高时速是1988年创下的409公里。

因此现在德国与法国政府正在设计进行铁路对接,用各自的技术完成欧洲大陆上最大的两个国家铁路网的贯通。

4.中国CRH技术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上线运行的动车组名称为“和谐号”。

原名CRH 系列,CRH 是China Railway High-speed(中国铁路高速)的缩写,目前有CRH1~CRH5几种型号。

这些型号分别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及国产化,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系列。

CRH1: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CRH2: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川崎(原型车:新干线E2-10000) CRH3:唐山轨道有限责任公司+德国西门子(原型车:德国VELARO-E)CRH5: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原型车:法国SM3)(二)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1)列车运行速度高V≤ 200km/h 普通铁路V ≥ 200km/h 高速铁路(2)线路条件好,曲线半径大一般 R>4000m(3)列车外形流线形(4)技术含量高(5)运送时间短行程在85km以上比乘长途汽车快行程在205km以上比乘小轿车快行程在1058km内, 比乘飞机快(6)安全、舒适(7)准确性高(8)能源消耗低(9)占地少高速铁路仅为高速公路的1/3高速铁路仅为航空用地的1/2~1/3(10)运输价格低(11)运输能力强高速铁路的运能远大于航空,而且也大于高速公路。

(12)环境影响小有害物质的换算排放量,公路约为铁路的8倍。

高速列车产生的噪声污染约为飞机和小轿车的1/10。

(13)劳动生产率高我国1986年统计,运输部门劳动生产率如下:铁路:60.8 (万换算吨.公里人.年)公路:4.9 (万换算吨.公里/人.年)(三)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160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200至250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

(四)高铁动车组的关键技术:高速动车组总共有9大技术,包括总成、转向架、车体、牵引传动系统(通常再细分为牵引电机、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控制)、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

中国南车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之一,在高、中速动车组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测试、维修与维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技术。

“中国南车在技术上的突破是全面的,比如车体包括头型方面,CRH380A 型动车组头型是以长征火箭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

其他技术方面,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系统总结轮轨关系、流固耦合关系、弓网关系的基础上,在气密强度、振动模态、转向架、减振降噪、牵引系统、弓网受流、制动系统、旅客界面、智能化列车等10大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

”中国南车的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在振动模态方面,如何在轻量化设计目标下,避免车辆产生共振,是高速车体设计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中国南车通过运用动力学与车体模态分析方法,依据京津、武广高铁典型无砟轨道实测轨道谱和车辆振动响应特征,通过对车体的刚度质量分布进行优化,以及车体局部振动参数进行匹配,并采用新型的隔声材料结构,使车体、转向架及部件与轨道振动匹配良好,同时降低了振动噪声。

在系统分析京津、武广高铁跟踪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中国南车提出了多种车体设计方案。

通过多次分析论证,实车线路试验表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高速转向架方面,转向架也被称为走行部,承担着导向、承载、减振、牵引和制动等功能,是决定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品质的核心。

速度越高,来自轨道的激扰越大,如何保证在高速运行条件下转向架具有足够的临界速度和结构安全性,优良的减振性能和低轮轨磨耗,是高速列车研发面临的艰巨挑战。

同样,中国南车通过系统分析京津、武广高铁高速运行条件下动车组的轮轨作用关系、动力学性能、结构载荷谱和轨道谱等因素,依据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理论,围绕提高临界失稳速度、降低脱轨系数、改善平稳性指标,通过仿真分析进行循环迭代优化,采用样机台架试验和整车线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方案的比选,确定转向架结构参数和悬挂参数,实现了转向架性能的系统提升。

另外,中国南车还通过采用精确的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速运行条件下轨道不平顺、气动激扰和轮轨型面匹配特性以及车辆间的耦合关系对列车动力学性能影响规律,对影响综合性能的关键参数进行多方案优选,临界速度显著提高,乘坐舒适性明显改善。

而且在保持低轮轨作用力优势的同时,采用降低簧下重量和控制轮轨黏着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轮轨磨耗速度。

o1)动车组总成(即系统集成)o高速列车总成技术包括总体技术条件、系统匹配、设备布置、参数优化、工艺性能、组装调试和试验验证。

在总体设计技术条件下,对动车组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辅助供电系统和车端连接装置等元素按有关参数进行合理选择设计和优化,确定各子系统间的接口关系。

最后经历生产、组装、测试、调整和试验等过程,完成动车组整体集成。

系统集成使动车组达到牵引、制动、车辆动力学、列车空气动力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基本性能要求。

系统集成还要确定高速列车与运行系统的关系和接口关系,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具体有:①轮轨关系接口——轮轨匹配关系,包括轨距、车轮踏面和内侧距,轮轨材料和表面硬度;京沪铁路线路平纵断面的推荐值;线路刚度和线桥过渡段刚度变化设置值;线路不平顺的控制值。

②弓网关系接口——包括京沪高速铁路的接触网类型、接触网波速和张力;接触网吊弦布置和接触线不平顺的控制值;符合400 km/h以上运行速度的高速受电弓动力学参数,满足气动性能、阻力要求和噪声要求的高速受电弓结构,研制出低风阻、低噪声、低扰动、高动力学性能的400 km/h高速受电弓。

③流固耦合关系接口——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环境风控制范围;隧道的断面、洞口的形状和尺寸;列车阻力和气动抬升力限值;合理线间距和列车通过的安全避让距离等。

④机电耦合关系接口——确定引发牵引供电网电压振荡引起的临界条件和综合解决方案,研究谐振抑制技术和装置;根据线路条件和动车组状态,给出满足高速列车3 min跟踪间隔需求的牵引供电系统的总体参数。

⑤环境耦合关系接口——确定高速列车的噪声和噪声声强控制值,提出高速铁路声屏障和隧道吸音材料的性能参数要求。

对动车组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列车控制网络系统、辅助供电系统和车端连接装置等元素按有关参数进行合理选择设计,经历生产、组装、测试、调整和试验等过程,完成动车组整体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