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高三历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秀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由《共产党宣言》看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本课理论性很强,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太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又对后面的教学非常重要。

为了完成课标要求的任务,我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对这节课进行了调整。

将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两部分。

所以本课时单独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以解放人类的理想为本课的主题,并补充相关史料,对教材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25年英国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从此大约每隔十年将要发生一次;184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已变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世界近代史》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影响。

问题探究:资料反映了什么?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讨论分析。

在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引导: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日益暴露。

1825年,经济危机发生,工人处境恶化,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问题探究: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及相关主张有哪些?这些美妙的设想为什么无法实现?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引言。

多媒体显示: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以及相关主张。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高三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高三历史)

5.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 (人教版必修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整体设计本课概述本课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本节课的中心。

第一,概述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觉醒。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这些设想是美妙的,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法指导逐渐高涨的工人阶级的斗争。

广大工人已经觉醒,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些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历史条件。

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包括理论的来源,注意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第二,主要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意义、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由空想到科学。

第三,介绍巴黎公社的发生和失败。

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性质和意义。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这一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要结合教材和时代背景分析。

性质要结合措施讲解,得出结论: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思路设计本课内容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本课难点是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巴黎公社的爆发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对于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注意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探究活动,注意学生的合作讨论。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述,注意前后知识、单元知识间的联系。

另外请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史论结合。

介绍本课用一课时,注意宏观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及意义;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意义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背景,理解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可采用归纳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合肥六中历史组青年教师公开课授课题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授课教师:吴昌发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3日上午授课地点:合肥六中南区阶梯教室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要求】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经验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之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所展示的史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教学难点】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课件显示《亮剑》的海报和《共产党宣言》的书籍。

教师: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虽死犹荣。

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气魄!这就是亮剑的精神。

在160多年前,有一位无产阶级的斗士,胸怀为天下所有无产者谋幸福的壮志,毅然决然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哪怕力量再小,也要推翻那压迫人的社会,敢于亮剑,无私把自己一生献给了为人类的解放事业。

多媒体展示标题: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铸剑(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是高二文科班的一节课,备课过程中想通过这节课告诉学生的不是陈旧的说教,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又高于教材,告诉学生一个真实、完整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

通过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了解伟人,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三条重要的线索:本课涉及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线索。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不断推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本课的重点。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尝试。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在内容上做了补充。

对于理论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生对此是很淡漠的;对于伟人,人们是有不同标准的。

为此我们在高二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中,专门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希望对学生在认识伟人、认识一个主义或一个理论方面,有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影响做了适当的延伸,是学习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在俄国、在中国、在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涉及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内容等知识,对学生而言内容相对陌生,理论性过强,有一定的难度。

2.本课学习的主体是高二学生,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清楚,不感兴趣,甚至会产生某种反感。

缺乏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对经济史方面的知识储备欠缺,不太感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教学中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引导学生在了解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探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和评价历史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以教师的讲授、启发式教学为主,在使用ppt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提供的图片、文字及收集的相关资料,激疑——设疑——质疑——释疑,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的方法,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建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按照教师的指导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

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出发点为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师生互动:1、走进马克思、恩格斯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回顾历史、探索本质,联系现实4、讨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重难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产生在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可能吗?2、正确认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产生、来源、发展。

3、关于巴黎公社的特征及失败原因的认识。

【内容概览】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显现。

2.思想基础: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觉醒,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3.背景介绍:简要介绍19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等,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详细讲解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等,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重点讲解阶级斗争、剩余价值、公有制等核心概念。
3.归纳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追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作业:请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全文,了解其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并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800字。
2.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哲学深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问题.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实践意义。
-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1.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于欧洲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等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可能会觉得理论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3.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通用4篇)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篇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三、教学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教师总结)欧仁#8226;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

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

(投影知识目标)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1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① 圣西门② 傅立叶③ 欧文2 德国的古典哲学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

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① 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② 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

)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3.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

三、教学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诞生背景,引发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Step2讲解(15分钟)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19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贫富差距愈加悬殊,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理论化和体系化,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实现解放和发展的方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tep3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Step4总结(10分钟)课堂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

Step5拓展(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材料,进一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历史意义,并撰写一个500字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意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特点,培养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精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和拓展内容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
第13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
(3)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关革命活动的介绍,培养学生为人类革命事业不断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的吸收;
(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3)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的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失败,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教学方法】
1.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逸闻趣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同盟起草纲领。

1848年2月,新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首先,《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和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其党的纲领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

其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
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科学的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伟大历史使命。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使得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改变统治策略,提高工人待遇,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最终由理论变为现实奠定了基础。

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巴黎公社:
(1)巴黎公社的建立与失败。

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后来人民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资产阶级政府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

战斗非常惨烈,数以万计的公社战士英勇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流血周”。

巴黎公社失败了。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2)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是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主观原因是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3.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热点试题】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3.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分析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课堂小结】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给黑暗中前行的人们点燃了火把。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但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并不是平坦的,需要不断地去斗争、去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