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前后48小时内护理干预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9-09-04T11:21:19.230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作者:阮诗颖[导读] 接下来,本文也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510000 摘要:PICC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引入我国的静脉技术,该项技术的引入对于维持静脉通畅及预防静脉炎有着极大的帮助,并受到各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
本文首先对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包括血凝性堵塞、非血栓性阻塞、接口处污染、机械性阻塞等;其次对护理集束干预策略进行分析,包括选取正确的部位置管、脉冲式正压封管、血凝性以及非血凝型导管堵塞护理预防、建立PICC置管系统的管理机制、安排合理的护理流程以及做好日常的维护、要做好关于紧急护理的各种措施等,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PICC置管;堵塞原因;护理;对策PICC置管主要是经外周静脉途径置管至中心静脉的导管[1-2]。
在一般情况下,PICC主要应用于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这种患者的静脉条件普遍可能都会比较差,因此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治疗。
同时,当患者需要长期卧病在床进行治疗或者是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刺激性比较大的药物进行治疗时,也是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治疗的。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使用PICC置管能够保护患者周围的血管,降低可能出现静脉炎的情况,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反复注射的痛苦。
但是,PICC导管广泛应用的同时部分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治疗后会出现导管堵塞的情况。
随着近些年来,这种并发症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始,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降低PICC置管堵塞的发生概率。
接下来,本文也将对此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解说。
1关于在进行 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分析通过对以往出现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造成导管堵塞的主要有如下的几种原因。
1.1血凝性堵塞患者会发生管腔内的血凝性堵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①导管回血与导管尖端到达位置有关[3],导管末端不位于上腔静脉段又或位于T1-2这些过浅的位置会导致血管回血的现象,回血的情况加大管腔内血凝性堵管的可能;②胸腔内的压力发生改变,如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肿瘤引发的剧烈疼痛等;③患者的体位发生改变或者在输液的过程当中压力发生改变,如患者手持补液如厕,过程中补液位置低于导管位置,输液结束后输液袋发生滴空等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可能造成血凝性堵塞的原因[4];④疾病引起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特别是长期卧床、肿瘤又或者手术后的患者;⑤选用置入的PICC导管过粗。
PICC置管术后护理

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管,头端位于上腔 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用于为患 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 天—1年)
• PICC的适应症: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 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黏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 糖,脂肪乳,氨基酸
(4)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如输液泵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 板等
• PICC置管的禁忌症
(1)患者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如 凝血 机制障碍,免疫抑制着慎用
(2)已知或怀疑患者对导管所含成分过敏 者
(3)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4)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静脉炎和静脉 血 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如发生导管堵塞,严禁用力推注液 体,否则导管可能分裂或栓塞。检 查导管是不是打折,夹闭。排除上 因素外,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 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溶块,不能将 血凝块推入血管,形成血栓。
4、静脉炎:导管的型号和血管不相匹配,过
渡活动穿刺肢体,消毒剂的刺激、手套滑石粉 等异物刺激、穿刺过程中导管对静脉的刺激都 可引起静脉炎发生。
(5)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通 畅者
PICC的操作流程
• 根据病情医生开出医嘱
• 医患沟通 护患沟通 病人或家属签署置管 同意书 病人准备 用物准备 操作者准备 健康教育 术后护理等
置管后注意事项
• 1、输入粘稠(如TPN”胃肠外营养又称静脉 内营养”、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刺 激性大的药物(化疗药)或血制品时,用 0.9%生理盐水冲洗PICC导管,防止堵塞。 化疗药物输入前后均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 洗导管。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朱述凤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朱述凤发表时间:2017-02-27T16:27:48.7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朱述凤1 杜林2 朱天文1(通讯作者)[导读] PICC置管穿刺之前对血管的选择,以及穿刺后的专业维护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重要情况。
1.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滕州市鲍沟中心卫生院摘要:目的对PICC导管的穿刺、维护和使用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具体因素,为了对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控制。
方法对8例PICC置管后出现血栓的情况加以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
结果 8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治疗疏通血管,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 PICC置管穿刺之前对血管的选择,以及穿刺后的专业维护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重要情况。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血栓;护理干预静脉置管术在外周中心开展以后,就受到了十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2006年,我院开展并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应用范围广,主要有肿瘤化疗、为输液患者提供静脉通道等。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对临床的长期困扰。
我院对PICC置管应用后出现的静脉血栓护理干预作为研究,对其相关的方法作出探究。
1.临床资料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PICC置管方法进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共376例,其中8例患者在置管后出现了静脉血栓,7例女性,1例男性。
关于PICC导管的选择,都是来自德国贝朗和美国巴德的PICC导管,在置管中都采用盲插,刺穿中心静脉之后,都运用常规的方法经X光透视观察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
本组试验的8例患者都是在术后3~65d形成静脉血栓,其中腋静脉1例,脱出导管尖端7cm下锁骨处下静脉形成血栓1例,导管移至颈内静脉,颈内锁骨下静脉血栓2例,沿导管使上臂形成条状血栓4例。
在这8例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中,2例形成血栓为乳癌患者,带管出院出现局部肿胀和疼痛,并回到医院就诊,其他6例都是住院期间发生在医院。
PICC置管的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摘要】PICC置管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从PICC置管前、中、后的护理,以及相关并发症和护理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置管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进行皮肤清洁消毒等操作;在置管过程中,要确保操作严谨,避免感染和其他意外发生;置管后要及时观察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技巧,如穿刺技巧、换药技巧等。
文章强调了PICC置管护理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指出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PICC置管护理,并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PICC置管、护理、前、过程、后、并发症、技巧、重要性、发展前景1. 引言1.1 PICC置管的护理概述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常用的静脉置管方式,通过穿刺皮肤和软组织直接将导管置入静脉腔内。
在临床护理中,PICC置管的护理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静脉通畅和护理质量。
PICC置管的护理涉及到置管前、置管过程中、置管后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等多个方面。
在置管前需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消毒和准备工作,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在置管过程中要注意导管插入的技巧和导管的定位,以确保导管的安全和有效;置管后需要定期检查导管通畅和换药;对于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包括导管脱出、感染和栓塞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并预防发生。
为了提高PICC置管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技巧,比如正确的穿刺和固定方法、适当的导管位置确认等。
PICC置管的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加强对PICC置管护理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技术,将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2. 正文2.1 PICC置管前的护理PICC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需要一定的护理工作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在进行PICC置管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的了解,包括过去的疾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置管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觀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1.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6%(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恶性肿瘤患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标签:护理干预;PICC置管;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流迟缓等现象,导致血栓形成[1-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主要方式,给患者提供提条简便、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及化疗给药通路[3-4]。
但是PICC置管后局部血流更加迟缓,加之导管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使得血栓发生率大大提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5]。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18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1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54.36±3.78)岁;癌症类型:胃癌25例、肺癌23例、乳腺癌22例、宫颈癌19例、鼻咽癌8例、肝癌8例、大肠癌7例、胆管癌4例、脑癌2例;未行静脉化疗患者87例,其他31例患者已接受静脉化疗;置入导管类型:硅胶4Fr置管鞘102例、硅胶3Fr置管鞘11例、聚胺脂材料4Fr 置管鞘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联合改良赛定格技术肘上PICC置管。
PICC置管术的护理

PICC置管术的护理一、概述: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1].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广泛应用[2].类似于临床上面经常使用的套管针。
但是导管出口直到上腔静脉。
现在多用于需要长期化疗的血液病病人。
二、PICC(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的作用1、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
2、减少渗漏、感染3、减少穿刺的痛苦。
三、PICC的置管1、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肘部粗大血管。
2、进针点的定位:肘关节下方1-2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约40-43CM.3、置管配合: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
4、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无菌原则!四、置管后的护理1、观察:第一个24小时观察有无渗血渗液等。
2、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每周(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针口,更换敷料及肝素锁,同时观察伤口情况。
)3、特殊情况的处理: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五、PICC的冲管方法1、目的:防止血块黏附在管壁,减少阻塞。
2、原则:1)治疗结束,给药后用1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2)抽血,输血后用20ML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
3)须弃去2-3ML的血后再采血标本六、冲管的方法1、冲管时最后0.5ML要边推边退针。
2、用脉冲式冲管法,力度适中。
七、导管阻塞的处理1、外部因素:是否打折,扭曲、体位等。
2、内部因素:1)导管定位是否正确2)血栓形成,可用10ML注射器轻柔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激酶。
3)不可使用暴力、导丝来清除血凝块,这将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血凝块栓塞。
八、病人的指导1、置管的上肢勿负重(举重,提重物等)。
避免游泳,水上作业等水中运动,尤其第一个24小时不湿水。
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

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摘要:肺动脉栓塞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溶栓治疗是肺动脉栓塞治疗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且由于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对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确定置管的正常使用外,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以PICC置管中采用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干预,提高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护理肺动脉栓塞是因栓块脱落阻塞肺动脉及肺动脉分支而引起的一种疾病,肺部血管被堵塞之后,会引起肺组织坏死,引起患者肺循环障碍。
该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uy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具有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然而,在给临床带来便利的同时,PICC长期插管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也对插管后的护理管理提出了挑战。
穿刺部位出血、置管部位感染、甚至全身感染、动脉栓塞、置管滑动或移位以及皮肤症状都是PICC留置术后的不良反应。
一旦发生,将给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对患者的影响更大。
研究表明[2],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中,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本文就以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进行探讨,以期为单位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PICC置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措施1.1置管前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配合程度,关心和考虑患者,明确插管的目的、优点、过程和要点,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人的问题,使患者能够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协助插管。
1.2置管中护理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必须由合格的专业护士操作。
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心律不齐、 昏迷、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2011年7月23日我
万方数据
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 处理;(2)常规透视确定位置,导管尖端一定要送达
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万方数据
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7月第28卷第13期
・
1231
・
上腔静脉,以免发生导管移位。置管后的第一周是 观察重点,护士每日观察穿刺处皮肤颜色、温度,定 位测量臂围,指导患者适当肢体活动,预防血栓形 成,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仔细识别PICC相关并发症 的症状,预防穿刺局部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等的 发生;(3)常规使用10~100 U/ml肝素盐水封管, 期间注意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堵管后不要强行 推注,先抽回血,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4)对带 管出院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PICC相关维护知识 宣教,发放患者维护手册,定时随访,指导患者定期 到相关专业门诊进行护理,如出现带管肢体疼痛、肿 胀等症状,及时与专业护理人员取得联系。 3.3置管后血栓形成的护理 当置管患者出现带
・1230・
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7月第28卷第13期
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田爱萍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在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以便有效地控制静
脉血栓的形成。方法回顾分析8例PICC置管中血栓形成的护理,给予有效的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例血栓形 成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穿刺前血管选择与穿刺后专业维护是预防静脉血 栓等并发症的关键。
硝酸盐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结果73例患者除1例因入院时已呼吸停止,仅有微弱心跳,抢救无效死亡, 其余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医院启动“群体性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全院统一指挥,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前后48小时内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前后48 h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置管及自我维护的影响。
方法对203例患者置管前后48 h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患者接受置管,能有效的进行置管后的护理。
结论做好PICC置管前后48 h护理干预,是患者接受置管并按时换药的关键。
【关键词】PICC;置管;护理干预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
穿刺前后48 h护理干预十分重要,能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使患者在以后的维护中更好地配合。
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2013年2月为203例患者穿刺置管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3例,男120例,女83例,年龄16~89岁,平均53.31岁。
置管位置:左正中24例,左贵要47例,左头4例;右正中18例,右贵要104例,右头6例。
置管深度40~57 cm,平均43.37 cm。
2 护理
2. 1 心理干预肿瘤患者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
据报道,因输注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及皮肤溃疡经常发生,处理不当严重皮肤坏疽的发生率为0.6%~6%[2],给患者造成痛苦同时还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但PICC管价格昂贵,一次性投资较大;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后期需要维护等;因此,很多患者不能接受。
癌症患者很多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其中心理领域最多[3]。
因此,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决定化疗前48 h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有关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宣教PICC管的相关知识,告知其一次性投入虽较大,但从长远利益及对治疗的帮助来看,十分有利;并请置管成功患者与其交流,增加其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接受并配合。
2. 2 置管前准备置管前请患者仔细阅读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做好解释工作并签字。
评估患者的预插管途径,有无感染源、外伤史、放射源病史、静脉血栓形成史、外周静脉条件、凝血功能等。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
待条件满足即置管。
2. 3 置管后48 h护理
2. 3. 1 明确导管位置置管后行胸片检查明确导管前端位置,确定导管前端
位于上腔静脉后撤出导丝并妥善固定。
2. 3. 2 观察及护理48 h内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敷料潮湿,及时更换,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测量肢体周长,与穿刺前对比,有无增粗、肿胀等。
观察置入刻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 3. 3 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穿刺点需按压30 min左右,并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24 h后更换。
24 h内手臂避免过度活动,不能负重,弹力绷带加压12 h以上,以免穿刺点渗血过多。
穿刺后3~4 d内对穿刺侧手臂上段进行湿热敷,以避免或减轻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贴膜有卷曲、松动或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更换。
患者置管的全部信息均填写在一本置管信息本中,不仅提醒患者及时换药,还有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供患者学习。
3 结果
203例患者均接受置管,随访患者,均能按时换药,管路维护好。
其中125例正常拔管,2例堵管不能再通后拔管,76例仍按时换药。
穿刺局部有皮下淤血、渗血、手臂轻度水肿、发红、湿疹、静脉炎等情况,均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患者再次接受置管的意愿也很高。
有32例主动要求二次置管。
4 讨论
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PICC置管是一项新技术,穿刺前后48 h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通过对203例患者的护理干预,患者不仅能接受置管,还能有效的进行置管后的维护。
参考文献
[1] 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2] Camp-sorrell. Developing. extravastaion protocols and monitoring outcomes. Journal of Intra Venous Nursing,1998,21(4):232-239.
[3] Sanson-Fisher R,Girgis A,Bonevshi B,et a1.The unmet supportiv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Supportive care review group Cancer,2000,88(1):22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