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1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共25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mán )蔓菁 蔓 ( màn )蔓延
( wàn )藤蔓
贰 字词积累
形近字
bīn( 濒 )临 pín( 频 )率jiù( 臼 )齿 b来自i( 白 )色贰 字词积累
词语解释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 (草木花叶)脱落。 卑微: 地位低下。 濒临: 紧接,临近。 炫耀: 照耀;夸耀。 俯瞰: 俯视。
陆 课文解析
第5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住全文,令人印象深 刻。
陆 课文解析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 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 理由。
陆 课文解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
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 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 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陆 课文解析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 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 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 寒冷从未存在。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 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陆 课文解析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
永久的生命
壹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 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的人 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 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 的玄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两位作家是 怎么说的。
壹 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概括作者的观点,领会其中包 含的人生哲理。(重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ppt课件

3.既然爱情和知识已经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为什么罗 素还要追求把人带来痛苦的同情心呢?
(提示:这里提到的“爱情”是不是就仅仅指男女之间的 爱情呢?)
明确:人的幸福有两个来源,一是获得,一是奉献。获得是有限的, 所以这样的幸福是有限的,但奉献是无止境的,那我们的追求就不 会停止,幸福也会无穷无尽。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人类,心灵就会在 寻找解除苦难的途径中不断地获取力量。
4.再读发现
作者说“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 就永远 不会再返回”。又说“它充满了希望, 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 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永”字所体现出的内容是否矛盾?
课后阅读提示:《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 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
生命的神奇与不朽
探究生命如何永久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
5.课堂检测
1.请结合作者生平,通过“关键字词咀嚼法”说说对开篇的 第二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 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三种支配自己的情感,“像飓风”一样强烈,但如此美 妙的感情出现的背景,却是令人痛苦、绝望的冰冷死寂、深不可 测的意象——“深深的苦海”,这苦海就是后文写到的“痛苦的 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 个世界”,就是现实的苦难。作者同情苦难者,并为他们不断努 力和抗争,不断受挫,甚至有时要绝望。
矛盾分析法
课后阅读提示:《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 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
旁批: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 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生命在“ 终于要凋谢” 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散文二篇之一《永久的生命》ppt课件22页

生
由
命
牛犊
衷 赞
赞美奇迹:个体消逝,
美
生命永存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 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 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
拓展阅读
张海迪
邰丽华
海伦·凯勒
同学们可以交流下自己的学习感受,把自己心中的 收获或苦闷写下来相互分享一下。
拓展阅读
1、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9月 出生,山东文登人,中国 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 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 瘤,高位截瘫。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 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 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 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 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之一《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22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之一《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22张
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 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 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1983年开始 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 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 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 共青团员”称号。2017年6月19日获国 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现任中国 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 中国残奥委会主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ppt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上册《 散文两 篇——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第二段
3、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段地创造新的生命。
4、 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 “永远不朽”?
3、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 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 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上册《 散文两 篇——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上册《 散文两 篇——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再读课文,理解情感:第一段
写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 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 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 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感谢生命, 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 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第一段中为什么拿个人生命和衬衣做比较? 为了说明衬衣上的污迹可以洗去,破洞可以缝
补,生命的污迹和破洞永远留有痕迹。 2、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 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 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只能“听天由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 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上册《 散文两 篇——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语文 上册《 散文两 篇—— 永久的 生命》p pt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6课《散文二篇》之《永久的生命》教案

永久的生命一、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3、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生命观。
难点:揣摩议论性散文的思路并掌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二、教学方法朗读、启发、探究、多媒体辅助。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作者。
1、(视频导入)视频播放:心脏跳动的声音。
2、导言: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心脏跳动)是的,我们听到了心脏的跳动,这不就是我们生命的象征吗?那你希望你有多长的生命?(生答)不管8()岁,10()岁,它都有个期限。
可有个童话作家,他却说生命是永久的。
下面,让我们一齐走进生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可以永久?(板书:永久的生命严文井)3、严文井(1915—2023),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二)初读文本,扫清字词障碍1、全班齐读。
2、正音、释义:臼齿茸毛蔓延凋谢洗涤(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严文井的生命观。
建议:你可以快速阅读文章,圈画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的思路后作答。
(理清思路忖,可提段落内部的议论性思路,简单提一下议论性散文的结构)2、在这种生命观之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用宗璞诗意的、描述性的文章《紫藤萝瀑布》来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永久的生命观)(四)文章总结,感悟生命,珍爱生命。
1、小结: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永久而不朽;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久的生命。
读了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教师赠语:生命短暂,我们不能增加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理解生命
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小结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 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 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 去,尽管你会摔倒…… 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 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 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 些什么,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上走 过的印迹,这些日常现象往往被我们忽略,一经作者提起,便 感同深受生命的流逝。
“衬衣”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 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动形象写出个体生命的不可逆性
“小草”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 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 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卑微”“柔弱”让我们看到了小草外在的形象特点; “依然”“钻”却让我们感受到小草内在生命的顽强; “欢乐地”一词是对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的感动与赞叹。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流动的生命就这样繁殖着,蔓延着,让 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朽
字词积累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茸毛( róng )
听读课文,严文井先生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 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 3.第三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课件

板书设计
永 生命的易逝——个体——无奈(先抑)
久
感动
的 生命的永久——整体 感谢
生
赞美
积极乐观 赞美生命
命 生命的礼赞——奇迹——赞颂
这样写是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论述“ 生命的永久”(扬) 蓄势。
第2段写小草和小牛犊有何作用?
作者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进 行说理,生 动形象地说明了“生命自身的神秘,生命流 动着,永远不朽”。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 便于读者理解。
3“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有什么作用?
“分开来”指生命的个体,合起指整个生命长 河。从“个体”“整体”两方面阐述对生命“永久 ”的理解使论述全面,有说服力。
课文主旨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从生命的易逝入笔, 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低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 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写作特色
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 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 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分 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开头从人丢失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 头发写起,又用小草和小牛犊的例子来写。文章用这样通俗易懂的 语句,阐述了深邃的哲理。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分,表达了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5): 总结全文,高唱生命的赞歌。
品味第一部分
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开篇摆出一个简单的真理,领起话题。总说对“过去了的 时间”的看法,怀有感伤意味。“永不”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 ,蕴含一定的哲理,引起下文具体的论述。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 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字音识记
臼齿( jiù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之一《永久的生命》ppt课件(共22张PPT)(优质版推荐)

邰丽华
邰丽华,1976年11月出 生于湖北。宜昌市特殊教育学 校毕业,聋哑人舞蹈家,无党 派人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 长、舞蹈演员、艺术总监,中 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全国 青联副主席。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 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 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 演员。
1994-1998年湖北美术学院本科毕业, 1998-1999年武汉第一聋哑学校教师, 1999-2003年进入湖北省残疾人联合会艺术 团,2002年8月调入北京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担任演员队队长,同时兼任中国特殊艺术 协会副主席。 28岁成为艺术总监,塑造了 特殊艺术经典《我的梦》。她领舞的《千 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 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绎舞蹈"千 手观音"。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 物 ;她创编并主演的精缩舞剧《化蝶》轰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读准字音
臼jiù齿 兴xìng味 洗涤dí 卑bēi微 茸róng毛 奇迹jì 旅lǚ客 蔓màn延
盲máng肠 意yì味 不朽xiǔ 炫xuàn耀yào 牛犊dú 疲倦juàn 消逝shì 凋diāo 谢
多音字
nán 困难
háo 号叫
难
号
nàn苦难
hào 号码
fā 发现
zhé 折断
发
折 zhē 折腾
永久的生命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认识作者;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领会生命的本质:个体的生 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 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 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 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 和胡子伯伯》、《丁丁的 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 党员,《人民文学》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 编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①):
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 易逝。
第二部分(2、3)
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 歌颂生命的奇迹。
精读品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答案】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 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 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 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 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 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 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 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 么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 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 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永久的生命
2020/7/14
散 文
1.感知作者情感变化,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重点)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史永 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并树 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难点)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 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 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 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 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 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 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 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 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 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 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 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归纳艺术特色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 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 高唱生命的凯歌。
布置作业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作业2: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
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答案】作者先谈生命易逝,欲扬先抑; 再谈生命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 生活,高唱生命凯歌。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永
生命的易逝 抑
久
的
生命的永久
扬
探究主旨
《永久的生命》这篇散文抒写了生命的卑微、 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希望的,我们 应该赞美生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 命,回报生命。
diāo( 凋 )谢
洗dí( 涤 )
三 记一记词义
1.洗涤: 冲荡;清洗。 2.混为一体: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3.飓风: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强烈风暴。 4.濒临: 紧接,靠近。
6.遏制:制止,控制。 “遏制、遏止”辨析 同:两词都有阻止的意思。 异:“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 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 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 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 例:(1)成功了,我无法遏制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 (2)当今各国政府都在遏止通货膨胀,以期渡过金融危机。
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读课文
新颖构思
导思1.严文井在表 达自己对生命的认 识时,采用了怎样 的手法来安排内容? 有何好处?
关键词: 歌唱生命
生命
感受、启发
导思2.你觉得 人应该怎样对 待生命?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 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阅读方法解密
以小见大作用分析法。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
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 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 “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以小见 大的作用是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 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更充分地表达 主题思想。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答案】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 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 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背景资料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 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 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 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 热情回报生命。
一 读一读字音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茸毛(róng )
二 写一写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