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18年公开招聘岗位信息一览表

合集下载

热烈庆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

热烈庆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成立三十周年

c 平 均株 重 23 g 食 用海 带试养 m, . k。 2
面 积 :辽 宁( 顺地 区 ) 养 10 , 旅 试 1亩 山东试养 ( 荣成地区 ) o 亩 。 3 o o 最后专 家听取课题组 工作总结 汇
报 , 阅生 产及 实验 记 录 , 通 过现 查 还
举行 主题 为 “ 保护渔业生态环境 , 促进
水 产学院 、 连新碧 龙海产 有限公 司 大
和大连 市旅顺 口区藻类 协会等单 位专 家, 对该 所承担 的 国家支持 计划项 目 “ 食用海带 良种定 向培育 ” 课题进 行现
究所李 卓佳 研究 员研究 项 目“ 大规 格 优质成 品对 虾养殖 技术 ” 荣获 广东 省 科 学技 术二 等奖 。 李来好 研究 员主持
本 刊讯 : 目前 ,中 国水 科 院黄海 所 邀请 山东省海 水养殖 研究所 、 大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 海 所 “ 海 网 箱 养 殖 浅
区多 元 生物 修 复 技 术 ”
通 过 专 家 验 收
本 刊讯 : 目前 ,中国水 科 院黄海 水产研 究所 邀请 中 国海 洋大 学 、中科
和养殖奠定 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了专 家现场 验收 。 项 目在 国 内首次 该
究中心创 建于 17 年 的 “ 98 太湖水 产增
殖科学实验基地” “ 和 亚太地区综合养
突破鹿 角海萝室 内人 工育苗 的关 键技 术 , 人工 控温 条件 下 ,培育 出 1 m 在 c 左 右 的幼苗 5 棵 , 选 出鹿 角海 萝 万 筛
第 2 卷 第 l 期 3 2
热 烈 庆 祝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淡 水 渔 业 研 究
中心 成 立 三 十 周 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细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细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级细则长江所隶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水产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长江流域农业科技的“国家队”,致力于为长江流域提供高品质的水产科技产品和服务。

长江所设立于1960年,已有60多年的历史。

在水产行业最早建立了完整的水产行业学科体系。

现已形成了覆盖水产、养殖和加工三大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产业链竞争优势,成为国内水产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研究机构。

其中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是长江所支柱产业之一。

长江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先后建立了5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圃、4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库和1个国家水产原种库。

依托“长江1号”长江流域水禽种质资源库(简称“鸟瞰库”)和1个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简称“2号基地”),开展了长江流域水产种质创新工作,建立了长江流域水产繁育技术体系和畜禽苗种繁育技术体系。

一、基本条件政治素质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勤勉敬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业绩。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符合长江所职称评审条件要求(见附件)。

长江所属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的人员不能参与职称评定工作。

符合条件单位需提交人事档案。

从事一线岗位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应具备以下条件: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以上资格,取得硕士学位前在该单位从事过项目研究管理、学术研究及其他实际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过研究管理及相关工作,取得博士学位前3年或相应职务聘期内服务期满3~5年以上;取得相应职务聘期结束后可参加职称评定,可参照公务员标准参加职称评定。

符合条件人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晋升条件在职称系列晋升职称资格条件中明确规定,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或国家、行业技术研究成果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国家、事业单位优秀科技成果奖,或国家级、行业或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如国家和行业重大专项、省级科技项目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12 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12 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生物生态与 从事生物生态基础研究工作,如
2 环境室 生态毒理学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种类鉴定、 海洋生物
研究
数量统计等。
研究生 (硕士) 及以上
硕士 及以上
具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农业部水产 从事中心业务办公室相关管理工 种质与渔业 作,如检测报告的编制、标准的 3 环境室 环境质检中 追索、仪器的鉴定的组织、样品 心业务办公 的管理等,并兼做化学要素的分
编 招聘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岗位简介
招聘 专业
招聘 人数
学历 要求
学位 要求
其他条件
联系 方式
1 资源室
渔业资源
从事近海与远洋渔业资源调查与 评估、渔业生物学、渔业资源养 渔业资源 护技术、捕捞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1-2
研究生 (博士)
博士
身体健康,能胜任岗位要求;遵纪守法,认 真、好学、敬业、责任感强;
英语六级;公开发表论文 2 篇以上; 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周孟姣 0532-858
17503
有较好文字表达及材料组织能力,能 常驻中心工作。
常驻中心。英语四级,有驾驶证,具 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3
疾病控制的 学研究,解析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 流行病学、
研究生
16 病研室 健康管理技 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及蛋白组 微生物学
(硕士)
术与模式 学,研究贝类病害的流行病学控制 等相关专
及以上
途径。

1-2
17
病研室
海水养殖病 害分子流行 病学与监测
技术
从事 OIE 参考实验室管理、大型仪 器设备操作、检测技术研发、样品 动物医学 采集、技术标准化、标准品研制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项目数(个)
49
同比增长:16.7%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3966.39
同比增长:37.3%
平均金额(万元)
¥110.18
同比增长:48.7%
平均节支率
6.5%
同比增长:18.2%
*平均节支率是指,项目节支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节支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需求趋势
2023-06-25
TOP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索源科技(青岛)有 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建 限公司 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
181.6
2023-01-03
TOP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北京新阳创业科技 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建 发展有限公司 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166.9
2023-01-03
1.4.1 重点项目
(1)仪器仪表(12)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青岛即建建设集团 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建 有限公司 设项目 1 标段开标记录
1398.0
2022-11-14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5 日 生成
3/22
TOP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青岛爱普科生物工 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建 程有限公司 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115.0
2022-11-24
TOP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 青岛爱普科生物工 究所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建 程有限公司 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115.0
2023-01-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28
渔业经济 与战略研 究
支撑
1
博士
海洋经济 农业经济管理
具有战略规划相关专业知识;文字功底扎实, 综合分析、归纳能力较强。具有开展海洋(农 业)经济与战略研究背景者优先。
29
电气设备 管理
支撑
1
专科及 以上
机电一体化、 电气及自动化 等相关专业
能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具有从事电气设备运 行维护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动手操作能力 强。具有一定电气设备工作经验者优先。
研究
1
硕士及 以上
捕捞学 增养殖工程
具有从事增养殖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理论知 识,有一定的中英文写作能力,能从事海上调 查工作。具有海洋牧场或人工鱼礁研究经历、 掌握CAD设计及海区流速、水深、底质等测量 方法者优先。
21
海藻加工 与综合利 用
研究
1
博士
食品科学、水 产品加工与贮 藏工程等相关
专业
具有扎实的水产品加工、食品工程专业知识及 海洋生物脂质加工利用工作基础,熟悉海洋鱼 油工业生产工艺与设备;具有较好英语水平;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海水鱼类 基因组选 择育种
研究
1
硕士及
以上
水产养殖、海 洋生物学、动 物繁育或遗传 育种或生物信 息学
具有水产动物繁殖、育苗、家系选育方面的知 识和技术;或具有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方面 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鲆鲽鱼类繁殖、 育苗、家系构建技术或全基因组信息分析、全 基因组选择技术者优先。
23
以上
物理海洋、数学模 型、海洋生态
具有较好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及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验 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

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

第49卷第5期渔业现代化Vol.49㊀No.52022年10月FISHERY MODERNIZATIONOct.2022DOI:10.3969/j.issn.1007-9580.2022.05.001收稿日期:2022-07-20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 可移动式养殖工船工程开发及关键系统研制 (工信部装函[2019]360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业务费(2021GH04);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18SDKJ0301)作者简介:刘晃(1973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工程和渔业发展战略㊂E-mail:liuhuang@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刘㊀晃1,3,徐㊀皓1,3,庄志猛2,3(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上海200092;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266237)摘要: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 船载舱养 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㊂文章回顾了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经的孕育构想㊁积极探索和创新研发三个阶段,总结了研发过程中采取的以工业化理念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㊁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㊁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利战略布局等经验做法㊂中国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研发,终于从梦想变成为现实,其具有封闭式养殖,环境可控,是高质量绿色养殖方式;游弋式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高效的生产模式;大型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综合生产平台等技术特点㊂未来,围绕养殖工船将形成渔业航母船队,搭建深远海养殖全流程㊁全周期㊁全链条的养殖体系,实现海水养殖走向深蓝㊂关键词:海洋渔业;海水养殖;养殖工船;船载舱养;封闭式养殖中图分类号:S953.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580(2022)05-0001-007㊀㊀水产养殖为人们提供了品种丰富㊁质量优良的水产品,已经成为应对粮食安全及优质动物蛋白保障供给的重要发展方向㊂与牛㊁猪和禽类养殖相比,鱼类养殖具有更高的蛋白转化效率,其饲料转化率分别约为牛㊁猪和禽类的6倍㊁3倍和1.5倍[1]㊂目前,中国的海水养殖主要集中于沿岸近海,由于养殖密度过大㊁病害频发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走向深远海,拓展新空间,发展绿色工业化养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㊂深远海有广阔空间和优质水源,发展潜力巨大,据估算中国在深远海适合鱼类养殖的面积有7万多km 2,几乎未进行任何的开发利用㊂如果在这些海域开展鱼类养殖,年产量可达3900万t [3]㊂深远海养殖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热点,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较为快速,以大型桁架类网箱㊁养殖工船等为代表的各种类型的大型养殖设施竞相投入产业化应用探索,深远海养殖设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有望加快深远海养殖产业化发展[4]㊂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自主航行功能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floating closedaquaculture systems,FCAS),也是一种综合的海上渔业生产平台,其生产功能以深远海封闭式 船载舱养 为主体,兼具水产品初加工与储运功能,既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水温适宜的锚泊海域,也可主动躲避超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或赤潮等自然灾害,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传统开放式网箱养殖 听天由命 的痛点,可以将海水养殖从近岸推向深远海㊂养殖工船的构想和雏形大致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在构想 未来海洋牧场 建设蓝图中提出了海上养鱼工厂的初步设想和愿景[5]㊂历经反复的探索研究,直到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封闭式养殖工船 国信1号 正式交付运营,一个标志性的阶段成果,让养殖工船从梦想变成为现实,开启了海水养殖走向深蓝的产业化进程㊂封闭式养殖工船还可以与深远海养殖网箱㊁陆上工厂化养殖设施相结渔业现代化2022年合,形成效率最大化的陆海接力养殖方式;与捕捞渔船组成 渔业航母船队 ,在远离大陆的远海㊁公海开展渔业综合生产,形成 养-捕-加 一体化㊁ 海-岛-陆 相联动的新型渔业生产模式㊂围绕养殖工船形成的渔业航母船队,将搭建深远海养殖全流程㊁全周期㊁全链条的养殖体系,极大优化水产养殖生产结构和作业维度,提升中国深远海渔业资源利用能级,通过 以养为主 来建设真正的 深蓝粮仓 ,实现向大海要优质蛋白,可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㊂养殖船队还可驻守在边远海疆,极大提高区域存在感和态势感知能力,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洋安全具有深远意义㊂养殖工船也可以作为大国名片,走出国门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海洋联通世界,通过和平㊁发展㊁合作㊁共赢方式,扎扎实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㊂未来,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发展前景广阔,本研究主要回顾了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主要技术特点,并总结了研究进展的主要经验,旨在为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㊂1㊀发展历程1.1㊀孕育构想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叶的近20年期间,世界水产养殖把发展的目光转到公海大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养殖产业 海上工业化养鱼,并提出了基于船舶平台养殖的大型养殖工船的概念[6]㊂欧美渔业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养殖工船设计方案,围绕工船结构㊁养殖系统㊁养殖方式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研究㊂如西班牙的de Bartolomé等[7]提出了一种游弋式金枪鱼养殖工船(The Tuna Offshore Unit)的创意性设想,设计了一艘船长189m㊁宽56m㊁航速8kn的半潜式养殖工船,养殖舱底可打开,以刚性网箱扩展养殖空间,养殖水体最大可达195000m3,据称该工船可航行至地中海㊁几内亚湾㊁澳大利亚等海域的渔场接运活捕金枪鱼幼鱼,在10个月内将蓝鳍金枪鱼养成,最后到达日本海域出售㊂荷兰农村和农业系统创新网络(Innovatie Netwerk)发布了船载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8],提出了Innofisk养殖工船的概念,围绕大西洋鲑孵化㊁繁育㊁养成与加工,开展了船载养殖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展船载幼鱼繁育是可行的,年产量要在1000t以上才具有经济可行性,适宜的养殖密度为20kg/m3左右㊂但是,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海洋捕捞资源较为丰富,缺乏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的动力,这些研究大多仅停留在概念设计和可行性研究阶段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丁永良研究员长期跟踪海上工业化养鱼研发进程,并梳理总结提出了养殖工船的概念,并指出养殖工船需要构建全过程 完全养殖 ,自成体系 独立生产 ,要实现机械化㊁自动化㊁信息化,以及需要注重 结合旅游 绿色食品 全年生产 后勤保障 等技术方向[6],为中国封闭式养殖工船技术研发构建了基本的体系框架㊂1.2㊀积极探索阶段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3年通过了MARPOL73/78防污公约附则Ⅰ修正案,为淘汰单壳油轮制定了时间表[9]㊂因此,有大量的单壳油轮将被淘汰,在此背景之下,养殖工船再度进入业界视野㊂欧洲国家开展了养殖工船的可行性试验验证,土耳其Denizsan航运公司将一艘船长153.33m㊁宽22.8m㊁型深12.5m,载重吨19030t 的散货船改造成养殖工船,设有12个养鱼舱和5台海水泵,配备了投饲㊁增氧㊁进排水管㊁照明等设备以及水温㊁pH㊁水位和流速等测试仪器,开展了虹鳟的养殖试验,初始平均体质量为25ʃ2.7g, 11个月后达3.7ʃ0.4kg,饲料系数㊁特定生长率和养殖密度分别为1.1ʃ0.1㊁1.51ʃ0.3%/d和101ʃ2.1kg/m3[10]㊂挪威Mood Harvest公司提出了FMPH(Floating Marine Production﹠Harvest)海上浮式生产平台设计方案,将载重吨150000t的旧船改造后开展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养殖密度可达60kg/m3,年生产量将达到10000~15000t[11]㊂航运界传奇人物挪威的John Fredrisksen在2016年希腊海事展上提出将致力于散货船改装成养殖工船的研发和推广思路[12]㊂挪威Marine Harvest 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西洋鲑生产商,也有计划利用废旧的巴拿马型散装船改造后开展大西洋鲑养殖[13]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于2012年立项开展利用油轮改建养殖工船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10万吨级阿芙拉型油轮的养殖工2第5期刘晃等: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船改建方案,设计养殖水体75000m3,可以形成年产4000t以上海水鱼的养殖能力,并创新研发了一种船载海洋养殖系统,可以选择在水温合适㊁水质优良的海域进行养殖,还可以应急躲避台风,降低养殖风险[14]㊂依托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 大型海上渔业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研究(2015 2017) 项目,开展了大型养殖工船系统功能与总体设计㊁安全保障和综合性能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国内首艘具备自航能力,集养殖㊁繁育㊁加工㊁物流补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0万吨级大型游弋式渔业综合生产平台的工程化总体技术方案[15]㊂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创新计划课题,完成了3000吨级科研示范养殖工船 鲁岚渔61699 的研制改造,并开展了部分功能性试验验证[16]㊂在这期间,围绕养殖工船总体研究和系统构建等方向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养殖㊁繁育㊁加工㊁物流补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养殖工船技术方案,还先后为企业完成了10万㊁20万和30万吨级等系列旧船改造养殖工船的可行性研究[17-18]㊂1.3㊀创新研发阶段近10年来,以挪威为代表的大西洋鲑网箱养殖生产国,深受海虱(Sea lice)病害的伤害和环境养殖容量的限制,走出近岸峡湾,走向深远海开放水域成为必然选择㊂在挪威政府2015年开始实施的创新许可证计划(Development Licenses)的刺激下,集养殖生产各环节为一体的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成为研发热点[19]㊂挪威NSK船舶设计公司为Nordlaks Oppdrett养殖公司设计,中国烟台来福士公司建造了具有移动推进装置的 Havfarm 1 养殖工船,该工船长385m㊁宽59m㊁高65m,拥有6个养殖网箱,养殖水体达400000m3,还配备了鱼苗输送㊁饲料投喂㊁水下增氧㊁死鱼回收㊁成鱼收获等养殖装备,将锚泊在离岸开放海域开展生产,可养殖10000t大西洋鲑[20-21]㊂为更好地解决表层海水寄生虫病害㊁防止网衣损坏导致养殖物种逃逸等产业制约性问题,挪威Eidsfjord Sjøfarm公司研发的Eidsfjord Giant封闭式养殖工船于2021年获得了挪威政府颁发的创新许可证㊂该工船长270m㊁宽41m,具有6个密闭式养殖舱,养殖总水体69000m3,采用水泵抽取下层海水,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取水深度,由水泵抽取的海水经过滤器后注入养殖舱,能有效将海虱阻挡在外,计划将大西洋鲑养到2~2.5kg后再转移至网箱养成,预期产能将达到5000t以上[22]㊂同一时期,中国也瞄准了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态势,中国工程院先后启动实施了 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9 2013) 水产养殖业 十三五 规划战略研究(2014 2016) 现代海水养殖新技术㊁新方式和新空间发展战略研究(2015 2016) 以及 水产健康养殖发展战略研究(2016 2017) 等多项重大㊁重点咨询研究课题[23],围绕深远海养殖,提出了大型养殖工船发展策略[24-25]㊂2014年底原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构建研讨会,深入讨论了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重大意义㊁海上养殖功能区装备研发以及如何完善辅助功能设施建设等[26]㊂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启动了 深蓝渔业技术创新工程专项(2018 2021) ,开展了养殖工船自航及系泊工况下的耐波性能研究,构建了广义单点锚泊系统,建立平台单点锚泊安全评价方法[27-28],分析了养殖工船动力系统的合理配置,结合养殖工船工况特点,获取动力系统最佳配置方案[29-30]㊂研发了船载舱养结构㊁智能装备和养殖工船基本船型,提出了以黄条鰤㊁大菱鲆㊁大西洋鲑等为养殖对象的工船养殖模式,突破了养殖舱流场特性及液面制荡㊁旋流集污技术,提出 纵向隔板,横向隔舱 船载适渔性舱养结构,形成了一批以 船载舱养 技术为核心内容的自主知识产权[31-32]㊂受青岛国信集团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承担了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 国信1号 的总体设计任务,同时开展了5000吨级中试船 国信101 的改装设计和大黄鱼船载舱养中试试验,通过两个生长期的养殖试验,实现了大黄鱼集约化船载舱养,养殖密度达到20kg/m3,养成存活率达到95%以上,生长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网箱养殖[33]㊂2022年5月,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 国信1号 交付运营,标志着可以适应无限航区要求的海上工业化养殖的开端㊂该工船投资4.5亿元,总长249.9m㊁型宽45m㊁型深21.5 m,载重量约100000t,满载排水量约130000t,海上自持力90d,定位在12~200海里专属经济3渔业现代化2022年区之内㊁40m等深线之外㊂全船设置有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80000m3,可以开展大黄鱼㊁石斑鱼㊁大西洋鲑㊁黄条鰤等名优鱼类养殖,设计产量3500t以上㊁养殖密度20kg/m3以上,并配有冰鲜鱼产品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4-35]㊂2㊀主要技术特点2.1㊀封闭式养殖,环境可控,是高质量绿色养殖方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是以 船载舱养 为主体,通过抽取下层优质海水在隔离的鱼舱中进行集约化养殖,单舱水体数千至数万立方米,相当于在海上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工厂化养殖车间㊂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根据是否具有自主航行能力,分为定置式养殖平台㊁移动式船型平台和游弋式养殖工船等㊂封闭式养殖系统具有养殖环境可控㊁集约化程度高㊁能抵御敌害生物侵害和养殖排污物可收集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的养殖方式㊂近些年来,挪威等国正在大力研发玻璃钢或钢材构筑的海上封闭式养殖系统,可以利用抽取下层海水来免受海虱病害的侵噬,正在成为大西洋鲑网箱养殖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途径[36]㊂从最新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其与开放式网箱养殖系统相比,取水口远离容易滋生病原体的表层海水,可以有效控制养殖病害发生㊂而且优质的水质和稳定的水温,可以提高了系统的集约化程度,养殖大西洋鲑的密度可以达到75kg/m3,是网箱养殖的3.75倍以上[37]㊂大型化的养殖舱有利于构建适合于鱼类生长所需的水流环境,促进鱼类保持有氧运动,以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和肌肉品质㊂封闭式养殖系统还可以实现粪便㊁残饲等固形物的收集,养殖排放减少60%~70%以上㊂隔离性设施化养殖还可以更有效地防止养殖对象的逃逸,以保护水域生态安全,更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的工业化生产系统[38-41]㊂2.2㊀游弋式养殖,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是高效的生产模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是具有游弋功能,规模化的封闭式养殖及综合生产平台,除具有封闭式养殖系统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可以游弋在更开放的远海,利用不同海域季节性水文条件,构建全程适宜㊁水质优良的水温环境,可主动躲避台风侵袭,达到高效安全生产的效果㊂中国沿海海域与挪威等国有很大差异,周年水温的温差较大,大陆架构造使30m以深海域远离海岸,频繁的台风侵袭给海上生产带来巨大风险㊂中国网箱养殖方式一旦走出内湾水域,就必须要面对 在哪养才安全?养什么鱼才合适? 的问题㊂养殖工船的自主航行能力,既能主动规避超强台风中心侵袭,又能确保人员㊁物质和养殖对象的安全,具备走向深水㊁远海的保障条件㊂例如:大黄鱼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2~28ħ,利用工船养殖大黄鱼,冬季可以在东海南部附近海域,到夏季逐步转往黄海海域,全周期保持优良水质和适宜水温条件,就如同在海上建造了一座利用自然条件的可移动养鱼工厂,可全年开展全天候工业化养殖,构建大黄鱼 南鱼北养 模式㊂通过 国信101 中试试验船的生产试验证明,工船养殖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养殖周期,而且生产效率更高更有效[33]㊂因此,采用同样方式,利用季节性及不同水层的水温条件,工船可以针对性暖水性㊁温水性和冷水性鱼类,构建出不同的深远海高效养殖生产模式㊂2.3㊀大型化发展,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构建综合生产平台封闭式养殖工船经济性在于规模化和工业化,只有大型化的工船平台,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只有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及其陆海联动的生产体系,才能保证生产规模的实现㊂大型化不仅保障了养殖对象的安全与高效生产,还需具备管理人员生活和生产物资存放的功能,与开放式网箱养殖设施相比,装备系统更为复杂,生产运行需要更多的能源成本㊂通过 国信1号 养殖工船[34]㊁荷兰Innofisk概念船[8]以及张光发等[42]基于技术经济论证模型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养殖规模对投资运行成本的分摊非常重要㊂国信1号大型养殖工船,载重量100000t,养殖水体近80000m3,养殖产能达到3000~5000t/年[34],等同于一个5000亩(333.33hm2)以上的池塘养殖场的鱼产量,相当于50栋以上占地2000m2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可以替代3000个以上的近岸 鱼排 ㊂封闭式养殖工船将引领海水养殖进入规模化㊁工业化㊁自动化㊁智能化的现代渔业阶段㊂基于大型养殖工船,还可以构建海上养殖产品即时加工㊁捕捞渔获物中继加工㊁生产物资补给配送等4第5期刘晃等:封闭式养殖工船研发历程回顾生产功能,以及海洋环境㊁生物资源等科考功能,成为大型综合渔业生产母船平台,对于人类开发海洋水域资源,变蓝色海洋为蓝色粮仓,实现海洋渔业从 以捕为主 向 以养为主 的深蓝渔业转变㊂3㊀主要经验3.1㊀采用工业化理念构建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封闭式养殖工船模式是一项新兴产业,是一个全新的生产模式,是当前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创新之举㊂传统水产养殖方式普遍缺乏标准化生产㊁系统化管理㊁现代化装备㊁资本化金融等工业元素,生产方式依然是传统的㊁粗放的,生产操作㊁养殖管理还是依靠人力与经验,存在着品质安全㊁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等问题而被社会所诟病,养殖产品也不能因品质优劣而形成价格上的差异㊂因此,封闭式养殖工船从可行性研究之初,就坚持工业化理念,加强工业化的养殖工艺㊁操作规范㊁品质管理等技术体系研究,大力提升海上养殖装备的机械化㊁信息化㊁智能化水平,同时强化海上信息物流通道㊁陆基加工储运基地等打通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各个关键节点的布局,全面构建 养-捕-加 一体化㊁ 海-岛-陆 相联动的现代水产养殖新模式,并通过示范带动和产业政策引导,从而形成海上工业化深远海养殖生产群㊂3.2㊀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深远海水域生产条件特殊,需要以规模化㊁工业化生产为前提,构建全面的生产体系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围绕 在哪养?养什么?怎样养?怎么实现盈利? 等科技问题和产业需求,注重现代装备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要选育针对不同海域特点㊁不同养殖环境㊁满足市场需求的适养品种,加强船载舱养条件下鱼类行为机理研究,通过对养殖小环境的精准调控,实现可持续福利养殖㊂另一方面是要突破工程装备与养殖工艺耦合度较低的问题,研发针对性强㊁适用性好的精准智能投喂㊁自动起捕作业㊁连续生态捕捞㊁船载加工等技术装备,大力提升养殖工船的机械化㊁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㊂构建工业化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实现从 试验 到 示范 ㊂下一步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跨越性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技术水平,技术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好生产规模与成本效益问题,从而实现在深远海养殖领域领跑世界发展㊂3.3㊀加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利战略布局封闭式养殖工船的创制研发进程中,首创了 船载舱养 海上工业化养殖方式,突破了大型鱼舱水体交换与流场构建㊁船舶减振制荡技术与鱼舱结构㊁工业化养殖精准投喂与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㊂研发团队从立项之初就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前期的专利战略布局㊂目前,围绕封闭式养殖工船及相关领域,在全球范围提交了72件专利申请,其中,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最多为69件,同时也在美国㊁挪威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提交了专利申请㊂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43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㊂正是在封闭式养殖工船的研发进程中,研究团队密切关注追踪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注重掌握核心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专利质量,做好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规划和实施,从而实现了在全球深远海养殖领域处于技术领跑的发展态势㊂4㊀结论封闭式养殖工船作为一个具有探索性的新兴产业,近些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挑战㊂因此,下一步需要可根据资源节约㊁环境友好㊁质量安全等绿色发展要求,按照拓展深远海海域工业化养殖的战略布局,通过跨学科㊁跨专业协同创新与自主研发,围绕封闭式养殖工船船体平台㊁智能化设施装备㊁船载舱养关键技术和模式等,突破总体性㊁关键性技术瓶颈,研发智能化核心装备技术,促进封闭式养殖工船健康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深远海养殖发展之路㊂Ѳ参考文献[1]FRY J P,MAILLOUX N A,LOVE D C,et al.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in aquaculture:do we measure it correctly?[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2018,13(2):024017. [2]唐启升主编.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发展战略:新思路㊁新任务㊁新途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GENTRY R R,FROEHLICH H E,GRIMM D,et al.Mapping the global potential for marine aquaculture[J].Nature Ecology&5渔业现代化2022年Evolution,2017,1(9):1317-1324.[4]徐皓,刘晃,徐琰斐.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产,2021(6):36-39.[5]魏赟.雷东与深远海养殖工船[J].船舶工程,2021,43(4): 6-7.[6]丁永良.海上工业化养鱼[J].现代渔业信息,2006,21(3): 4-6.[7]DE BARTOLOMÉF,MÉNDEZ A.The tuna offshore unit: Conceptand operation[J].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 2005,30(1):20-27.[8]VAN LAERE V,VAN BATENBURG O,HUIZING H J. InnoFisk1:Feasibility study into a new concept for sustainable aquaculture on board of a ship,Report no.05.2.086E[R]. Utrecht:Innovation Network Rural Areas and Agricultural Systems,2005.[9]彭晓峰,洪辉.国内航行单壳油轮淘汰政策分析[J].世界海运,2010,33(9):70-73.[10]BILEN S,KIZAK V,BILEN A M.Floating Fish Farm Unit (3FU).Is it an A Appropriate Method for Salmonid Production? [J].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lletin,2013,2:8-12.[11]Mood Harvest AS.FMPH-Floating Marine Production﹠Harvest [EB/OL].(2022-6-13).https://www.moodharvest.no. [12]徐晓丽,郑一铭.后疫情时代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发展动向[J].中国船检,2021(3):55-58.[13]中国渔业装备与工程科技信息网.挪威一养殖公司利用废弃散装船养殖鲑鱼[J].渔业现代化,2016,43(4):26. [14]徐皓,陈军,倪琦,等.一种船载海洋养殖系统: CN201210402362.4[P].2012-10-19.[15]蔡计强,张宇雷,李建宇,等.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平台总体技术研究[J].船舶工程,2017,39(增刊1):198-203. [16]兰欣.我国第一艘养殖工船 鲁岚渔61699 启航[N].中国科学报,2017-07-12(06).[17]刘晃,徐皓,徐琰斐.深蓝渔业的内涵与特征[J].渔业现代化,2018,45(5):1-6.[18]徐琰斐,刘晃.深蓝渔业发展策略研究[J].渔业现代化, 2019,46(3):1-6.[19]CHRISTIANSEN E A N.Diversity in narratives to green the Norwegian salmon farming industry[J].Marine Policy,2017, 75:156-164.[20]CHU Y I,WANG C M,PARK J C,et al.Review of cage and containment tank designs for offshore fish farming[J]. Aquaculture,2020,519,734928.[21]张宇雷,倪琦,刘晃,等.挪威大西洋鲑鱼工业化养殖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8):310-315. [22]BERGE A.270meter long driverless salmon farm ship secures development permits[EB/OL].(2021-10-21).https:// /the-270-meter-long-eidsfjord-giant-secures-seven-development-permits/.[23]唐启升主编.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咨询研究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7.[24]麦康森,徐皓,薛长湖,等.开拓我国深远海养殖新空间的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90-95. [25]徐皓.水产养殖设施与深水养殖平台工程发展战略[J].中国工程科学,2016,18(3):37-42.[26]康丽琳.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启动构建[EB/OL]. (2014-11-24)./xinwen/2014-11/24/ content_2782858.htm.[27]崔铭超,金娇辉,黄温赟.养殖工船系统构建与总体技术探讨[J].渔业现代化,2019,46(2):61-66.[28]韩冰,谌志新,崔铭超,等.基于三维势流理论的深远海养殖工船耐波性能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0,47(6):58-65. [29]崔铭超,张彬,王靖.10万吨级养殖工船快速性及动力系统配置分析[J].渔业现代化,2020,47(2):68-74. [30]黎建勋,王靖.某型深远海养殖工船动力系统方案设计[J].渔业现代化,2020,47(5):74-81.[31]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深蓝渔业 技术创新工程专项的四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EB/OL].(2022-01-05).https:// /info/1051/39960.htm.[32]CUI M,LI Z,ZHANG C,et al.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low field of closed aquaculture tanks aboard a platform under periodic oscillation[J].Ocean Engineering,2022,248:110677.[33]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深远海工业化绿色养殖关键技术研发 的中试船养殖试验通过现场验收[EB/OL].(2021-08-31).https:///info/1013/21254.htm. [34]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全球首艘十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EB/OL].(2022-5-20).https://www. /info/1013/22016.htm.[35]央视网.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运营[EB/OL].(2022-05-20)./ 2022/05/20/PHOAT5blfxK980WaQvBw6o1u220520.shtml# D5HRrn18MimG220520_1.[36]WANG C M,WIEGERINK J,LEOW B T.Opportunities for floating closed containment systems for fish farming[J].Journal of Aquaculture&Marine Biology,2020,9(4):123-127. [37]CALABRESE S.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in closed-containment aquaculture systems[D].Bergen:University of Bergen.[38]THORARENSEN H,FARRELL A P.The biological requirements for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 in closed-containment systems.Aquaculture,2011,312:1-14. [39]CALABRESE S,NILSEN T O,KOLAREVIC J,et al.Stocking density limits for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 emphasis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welfare.Aquaculture, 2017,468:363-370.[40]NILSEN A,NIELSEN K V,BERGHEIM A.A closer look at closed cages:Growth and mortality rates during production of post-smolt Atlantic salmon in marine closed confinement systems [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20,91:102124. [41]BALSEIRO P,MOEØ,GAMLEM I,et parison between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post-smolts reared in open sea cages and in the Preline raceway semi-closed containment aquaculture system[J].Journal of Fish Biology,2018,93(3):567-579.[42]张光发,安海听,刘鹰,等.散货船改装养殖工船的经济论证模型及系统设计[J].渔业现代化,2018,45(2):1-5.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012年,研究所在培研究生有100余名。
形象标识
所徽主体为鱼的艺术图案,颜色为象征科学的蓝色;背景为简易经纬构成的地球,右下角为研究所英文简称 ECSFRI CAFS。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谢谢观看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图书馆收藏水产科学各专业中、外文期刊 400多种,图书5万余册。文献 主要涉及鱼类学、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及资源、水生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品加工等专业和学科。
截至2016年12月,研究所鱼类标本馆拥有鱼类标本1700余种,其中模式标本50余种,馆藏标本余瓶,录制标 本(包括骨骼标本)200余件。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与上海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大连海洋大学建立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机制;共有博士生导师5人、研究生导师57人。
研究所承担我国渔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和方向性的重大科技任务,为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行 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开展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 捕捞与渔业工程、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水产养殖技术、水产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渔业信息与战略等研究。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中确定将我所建成国家级远洋和河口 渔业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 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野外台站:农业农村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18年公开招聘岗位信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18年公开招聘岗位信息
支撑
1
学士及以上
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等专业
从事过鲆鳎鱼类亲鱼培育、苗种繁育、家系建立、抗病家系选育等工作者优先。
吕老师
吕老师
24
水产生物技术与基因组研究室
鱼类表观遗传研究
主要从事鲆鲽鱼类重要经济性状表观遗传等研究
研究
1
研究生/博士
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专业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以上,具备表观遗传学的知识和分析技术,有水产动物表观遗传学研究经验者优先。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海量声学数据、生物学、渔业及环境数据,开展大数据集成及渔业资源、渔场形成机制研究。
研究
1
硕士及以上
地理信息系统、渔业资源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胜任海上调查任务,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6
极地渔业资源生物学研究
进行极地渔业生物学、海洋生态学领域研究
科研
2
组长:博士,检验员:本科以上
动物医学、预防兽医学、动植物检疫、预防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水产养殖学
具有OIE参考实验室、CNAS相关工作经验
12
渔业微生物资源库管理
主要从事渔业微生物资源的分离、鉴定、保藏、发掘及数据库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科研
1
博士
微生物学
具有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保藏等相关工作经验
研究
1
硕士及以上
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渔业资源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胜任海上调查任务,有较强的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7
渔业捕捞与管理研究
进行捕捞、渔具管理研究,远洋与极地渔业新渔具研发
研究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
1
博士
微生物学
具有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保 藏等相关工作经验
虾蟹类育 种质资 13 源与工 程育种 研究室 种性状的 遗传解析 和分子育 种
从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 数量遗传学或相关专业研究的博士,以第 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 篇以上。 具有转基 因或基因组编辑技术和经历者优先 研究 1 博士 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 吕老 师
吕老 师
渔业环 境与生 物修复 研究室
16
循环水养 殖与水处 理技术
从事循环水水处理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 中主要物质迁移转化归趋研究,掌握循环 水养殖、养殖外排水处理技术、微生物处 理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研究 1 研究生/ 博士
设施渔业、海洋化学、 环境科学、 水产养殖等 相关专业 具有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
22
食品工 程与营 养研究 室
水产生 物技术
海洋生物 资源综合 利用
有国外留学经历
23
与基因 组研究 室
分子设计 与育种
培育、家系建立和养殖等技术性工作,同 时进行鲆鲽鱼类雌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等 性别控制及抗病免疫研究工作
支撑
1
学士及 以上
海洋生物学、 水产养殖 等专业
从事过鲆鳎鱼类亲鱼培育、苗种繁 育、家系建立、抗病家系选育等工 作者优先。
18
, 化学危害 安全形成 及调控机
水产品 质量与 安全研 究室
19
理研究
无机污染 物安全评 价
主要从事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有机危害 物安全检测技术及评价研究工作
研究/ 支撑
1
博士/研 究生
染物相关现状,色谱及质谱联用检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测技术突出、研发能力强,能够利 用大型设备开展相关研究,能够熟 练利用英语对外交流并进行论文写 作。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专业 要求
其他条件 具有熟练的英语读、写、听、说能 力,扎实的水产品及食品加工方面
联系 人
20
水产品 质量与 安全研 究室
水产品标 准与技术 法规
主要从事水产及水产加工品标准化综合管 理及研究工作,水产品加工标准研制、官 方评议、水产品国内外标准法规的跟踪、 分析与研究等工作 研究/ 支撑
研究生/ 博士
具有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
吕老 师
研究生/ 主要从事水产品中生物、化学性污染物的 安全形成及调控机制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同时进行行业支撑技术研究工作。 研究 2 博士
具有扎实的与岗位相适应的基础知 分子生物学、 生物毒理 学、微生物学 识,熟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物的 生态学过程和环境归宿研究现状, 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和解决实际问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 食品科学 写作能力,较好的研究基础及教育 背景。 具有扎实的有机、分析化学或食品 安全理论基础,熟悉水产品有机污 周老 师
硕士及 以上
地理信息系统、 渔业资 源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 能,能够胜任海上调查任务,有较 强的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专业 要求
其他条件
联系 人
极地渔业 6 渔业资 源与生 态系统 研究室 7 渔业捕捞 与管理研 究 资源生物 学研究
25

研究生/ 硕士
基因工程、 海洋生物学 等专业
系统掌握基因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基 因在真核、 原核中重组表达的技术, 具有基因重组表达的研究经历并获 得过重组表达基因产物者优先。 中共党员;熟练掌握常用计算机办
吕老 师
大学/学 士 (全日 制)
档案学、 管理学、 图书 馆学、 信息资源管理等 相关管理类专业或海 洋生物、 水产养殖等相 关学科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 能,能够胜任海上调查任务,有较 强的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物信息学、 分子遗传 研究生/ 海水甲壳 动物生物 8 海水养 殖生态 与技术 研究室 信息学分 析及分子 设计育种 通过对转录组学、表观组学、蛋白组学、 基因组学等各种组学数据库的分析和挖 掘,搭建生物信息学平台,结合本团队的 育种目标,设计最佳育种方案,进行海水 甲壳动物的分子设计育种或基因编辑。 研究 1 博士或 博后,具 海外留 学经验 者优先 考虑 学或相关专业, 具有扎 实的生物信息学和数 理统计学基础, 熟练掌 握高通量测序数据分 析原理、 流程及分析工 具和方法, 熟悉分子生 物学和遗传学基础知 识, 良好的英语听说读 写能力。 9 海水养殖 标准化 承担全国海水养殖专业国家、行业标准的 归口管理工作 水产养殖、生物技术、 掌握水生生物学、 生物技术及应用、 研究 1 博士 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学 等相关专业 渔业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 大学英语 6 级 500 分以上 / 吕老 师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专业 要求 具有数量遗传学基础, 熟悉水产动物选择育
其他条件
联系 人
14
种质资 源与工 程育种 研究室
水产动物 基因组选 择育种
基于基因组信息开展鱼虾重要经济性状如 饲料转化效率等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育种 值预测、最优化配种方案制定、基因型与 环境互作等遗传评估研究。 研究 1 研究生/ 博士
其他条件
联系 人
重要经济 海水养 10 殖生态 与技术 研究室 海藻典型 经济性状 基础遗传 解析 OIE 参考实 11 养殖生 物疾病 控制与 病原分 子生物 12 学 渔业微生 物资源库 管理 验室 CNAS 体系检测 组组长和 检验员
利用群体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等技术手段,挖掘重要经济海藻 (海带、紫菜等)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 阐释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和调控机制,搭 建分子育种技术平台。 研究 1
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水产品质量
1
研究生/ 博士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 食 品安全
及安全相关的国内外标准法规,具 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书面及语 言表达能力,具有国外相关工作能 力、大学与研究生期间学习相关专 业优先。 周老 师
硕士(含)以上学历、
能够胜任深远海鱼类养殖技术要 求、了解“中国-东盟项目内容”、 参加过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 目、对东南亚比较海水鱼类了解养 殖技术研究;对于海水鱼类体系工 作有一定了解,特别是河豚鱼养殖 技术及饲料营养相关知识。 周老 师 吕老 师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博士或 博后,具 海外留 学经验 者优先 考虑 组长:博
专业 要求 分子生物学、 生物信息 学等相关专业, 具有扎 实的生物信息学和数 量遗传学基础础, 具备 良好的生子生物学实 验技能, 良好的英语听 说读写能力。 动物医学、预防兽医 学、 动植物检疫、 预防 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 计学、水产养殖学
进行极地渔业生物学、海洋生态学领域研 究
研究
1
硕士及 以上
海洋生物、海洋生态、 渔业资源相关专业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 能,能够胜任海上调查任务,有较 强的英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周老 师
进行捕捞、渔具管理研究,远洋与极地渔 业新渔具研发
研究
1
硕士及 以上
捕捞学、 材料力学、 工 程力学、渔业管理
种技术体系,掌握 rrBLUP、ssGBLUP 等基 因组遗传评估技术, 熟 练使用 PLINK、 BLUPF90、ASReml、R 等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开展遗传评估研究。 /
渔业环境 营养物质 15 迁移转化 及其生态 效应
研究氮、磷等营养物在渔业环境中扩散、 迁移转化规律,掌握营养物质与渔业的相 互影响的生态学效应,阐明营养物质与渔 业的相互作用机制。 研究 1 研究生/ 博士 环境科学、海洋化学、 渔业环境等相关专业 具有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
21
鱼类养 殖与设 施渔业 研究室
深远海名 贵鱼类繁 育技术研 究 开展深远海的鱼类生长发育、繁育、养殖 技术及疾病防控等技术研究。 研究 1 研究生/ 硕士
具备海水养殖技术研 究能力、 具有良好的海 洋生物学知识、会游 泳; 具备对于海水鱼类 繁育生物学研究的能 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 水产 从事海藻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磷虾资源 加工与产品开发研究 研究 2 硕士及 以上 品贮藏加工、药物化 学、 生物、 化学相关专 业硕士及以上毕业 主要在海阳基地进行鲆鲽鱼类繁育、苗种
吕老 师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鱼类表观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研究生/ 博士
专业 要求 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等 相关专业
其他条件 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 篇以上,
联系 人
24
主要从事鲆鲽鱼类重要经济性状表观遗传 等研究
水产生 物技术 与基因 组研究
遗传研究
研究
1
具备表观遗传学的知识和分析技 术,有水产动物表观遗传学研究经 验者优先。 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 篇以上,
编 号
部门
岗位 名称 养殖排放 水资源化、 无害化利 用 生物危害 形成与毒 理学评价
岗位简介
岗位 性质
招聘 人数
学历/ 学位
专业 要求 海洋生物、环境科学、 水处理技术等相关专 业
其他条件联系 人17 Nhomakorabea渔业环 境与生 物修复 研究室
从事养殖排放水资源化、无害化利用的研 究与应用,熟悉人工湿地、生物滤器等生 物废水处理技术 研究 1
1
发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有野外工 作经历者优先。 发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有野外工 作经历者优先。 具有较强的英文论文写作与交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