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流动儿童是指常住地与常住地不一致的儿童,包括农民工的子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以及其他流动人口的子女等。
由于流动儿
童接触环境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建立流
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下面是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和要求:
1.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系统:对流动儿童的基本信息、接种史
以及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和档案管理,确保每个流动儿童的接
种情况可追溯。
2.加强宣传和疫苗接种知识培训:通过媒体、社区宣传和工作
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流动儿童的接种点应灵活设置,可以
在社区、工地、学校等容易接近的地方进行接种,提供便利的接种
服务,避免因流动儿童接种难而产生的接种漏洞。
4.提高疫苗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疫苗供应链管理,确保疫苗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5.强化定期跟踪和监测机制: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接种漏洞和问题。
6.加强合作与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的实施,共同为流动儿童提供健康保障。
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接种服务和健康保障。
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管理办法

雄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流动量日益增长,流动范围、流动频次和流动与停留时间情况越来越复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对我街道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所造成的影响也越发突出。
为巩固我街道计划免疫工作成果,进一步提高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质量,根据市区疾控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接种与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调查发现,建帐登记和接种管理工作。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通过入户调查,乡村医生定期报告以及居委,计生,公安等部门联系等方法和途径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儿童的流动情况,得新发现的外地寄居儿童要认真做好户籍地,暂住地,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停留时间等情况的登记工作。
3、对在本辖区内居住达三个月以上的外地和本取外镇户籍的适龄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对尚未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及时建证,并按“本区流动和外区流动”另外分页建账,注明来本的时间和原户籍地址后与辖区内的儿童一道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建立本辖区內长期外出或在外地投保和接种儿童的接种账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长期外出或在外接种的地点。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必须凭《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接种,接种前应根据儿童的既往接种情况和我省先行的免疫接种程序及时通知接种对象进行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二类疫苗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认真做好账证的登记和接种情况的统计上报工作。
5、流动儿童离开本辖区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提供该儿童在本地暂住期间的免疫接种情况。
对将在本辖区内居住六个月以上的本区外镇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必须向原先承担该儿童接种的单位索取其既往免疫接种资料。
6、对流动儿童及民工子女进行接种前告知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人员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
发现漏种的要及时进行补种。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策

完善接种服务具体措施
增加接种点:增设流动儿童接 种点,方便家长就近接种
延长接种时间:延长接种服务 时间,方便家长在工作之余带 孩子接种
优化接种流程:简化接种流程, 提高接种效率
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 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 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 和孩子在接种过程中感受到温 暖和关爱
干预效果:干预措施对提高 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预 防接种KAP具有显著效果
THANK YOU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 疫预防接种KAP现状及干预对 策
目录
CONTENTS
1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 划免疫预防接种KAP现状
2 干预对策 3 实施方案 4 实施效果评估
2~4岁流动儿童监护人计划免疫 预防接种KAP现状
接种率低
01
02
03
04
接种意识不强
流动儿童监护人对计划免疫预防 接种的认识不足
04
接种宣传力度不 足:部分家长对 疫苗接种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导 致接种率较低源自干预对策加强宣传教育
01
02
03
04
提高监护人计 划免疫预防接 种知识水平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监护人预 防接种意识
创新宣传方式, 提高宣传效果
加强与社区、 学校等合作, 共同推进计划 免疫预防接种 工作
提升接种意识
05
监护人缺乏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了解
06
监护人缺乏对疫苗接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
接种服务不足
01
接种点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接种点 较少,导致儿童 接种不便
02
接种服务时间有 限:部分接种点 服务时间较短, 无法满足儿童家 长的需求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效果分析

· 卫生管理 ·422020年 第23期儿童传染病的防控一直是国家卫生防疫的重点关注点,近些年随着疫苗的兴起和发展,传染病的防控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国家对于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也十分的重视,地方各级卫生部门也渐渐加强了对接种门诊的管理,其工作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1]。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性也随之增强,为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2]。
我镇为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流动人口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对于这部分流动儿童而言,要想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就必须明确其免疫工作的最终目标,掌握其中的管理重点,对可能对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措施。
本文主要分析2020年5月本地区在册管理的0-6岁儿童计划免疫情况,通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后了解本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本辖区内,在本站接受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资料和家庭资料,其中包含有儿童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方式等,同时记录儿童父母的年龄与工作,同时对地区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纳入标准:①流动儿童、②0-6岁学龄前儿童。
排除标准:①严重先天性疾病儿童、②固居儿童、③年龄在6岁以上的儿童。
纳入儿童1000例,将所选取儿童分为三组,分别为0-2岁组、3-4岁组、5-6岁组,其中0-2岁组420例,男240例、女180例,年龄为0-2岁,均值为(2.1±0.2)岁,其中本市区儿童310例,非本市区儿童110例;3-4岁组370例,男200例、女170例,年龄为4-5岁,均值为(4.2±0.1)岁,其中本市区儿童250例,非本市区儿童120例;5-6岁组410例,男198例、女212例,年龄为5-6岁,其中不足7周岁也纳入其中,均值为(6.0±0.5)岁,其中本市区儿童212例,非本市区儿童198例。
从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病历资料上看,根据统计学计算,不具备特异性差异(P >0.05)。
辖区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辖区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内容:
一、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
(一)预防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
流动儿童大多来自较贫困地区,健康状况较差,缺乏规律的免疫接种,容易感染疾病。
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可以提高其免疫率,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二)促进儿童平等享有公共卫生服务
计划免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对流动儿童实施规范化免疫,使其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健康公平。
二、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档案,摸清免疫情况
各、社区要建立流动儿童免疫档案,及时了解流动儿童的免疫历史,掌握免疫情况,发现免疫缺漏。
(二)开展流动儿童免疫宣传,提高家长认识
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栏、家访等形式,向流动儿童家长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提高其免疫意识,争取家长支持和配合。
(三)提供流动儿童免费免疫服务,消除经济障碍
各免费为流动儿童提供规划免疫服务,消除经济困难家庭的免疫障碍,保障每一名流动儿童都能接种疫苗。
(四)加强各部门协作,共同做好流动儿童免疫工作
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建立流动儿童免疫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流动儿童免疫覆盖面和质量。
三、预期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提高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和接种率,使流动儿童享有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切实保障流动儿童健康。
护理干预对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影响

接种护士必须严格遵守“ 三查 、 七对 ” 制度 , 在进行 预防接种时 认真核对接种儿童 的姓名 、 年龄 、 方法、 剂量 、 次数、 间 隔时 间
等, 杜绝接种差错事故 ; 核对疫苗及注射 器的有效 期 、 批号、 有 无变色 、 变质等 , 确保 疫苗 及注 射器 的质量 。加 强心 理干 预 ,
和鼓励 , 消除儿童对 预防接种 的恐惧 心理 , 提 高预 防接 种 的质 量, 并 根据接种的疫苗采 取相应 的注 射方 法 , 做 到剂 量 准确 , 方法正确 , 动作轻柔 ; 严格无菌操作 , 确 保注射 的安全性 ; 提高
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 接种 护士应 具有 高度 的工作责 任心 和扎 流动儿童家 长多为打工 者或小商 贩 , 实 的专业知识 , 熟悉 常见急救技术 和急救仪器 的使用 , 提高应
1 . 2 . 2 接种前护 理干预 在进行 人 户调查及 主动 搜索 流动 儿童过程 中, 对儿童及 家长进 行预 防接种 知识及 国家 相关 免
对家长做好指导 , 详 细解释接种疫苗 后需注意 的各个事项 , 加 强迫踪 随访 , 定 期开 展宣 教 活动 , 利用 已建立 的信息 管 理 系
预防接种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 、 预防控制传 染病最 经济 、 有效 的手段 , 而流动儿 童的疫苗 预防接种管理 , 历来 是基层疾 病预 防控制工作 的重点和难点 。为切实提 高流动儿 童预 防接 种依从性 , 保 障 疫 苗接 种 率 达 标 , 有 效 预 防 和控 制 传 染 病。
【 关键词 】 流动儿童; 疫苗接种 ;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文献标识码: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4 . 0 5 . 0 3 3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4 ) 0 5— 0 0 6 8— 0 2
社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服务干预模式效果评估

v c i a e w ih sa itc lm e ni ( a cn t t t tsia a ng P< O 01) Con l in M o . . cuso deof“v l ge pu i e lh ate an s a il blc h a t tnd t dm iit a a n sr —
【 键 词 】 儿 童 保 健 ; 计 划 免疫 管理 ; 流 动人 口 ; 评 估 关
Ef te au to ntr e to lm o t e vc fpl n ng i m u z to o o m u iy foai g c l r n  ̄c v la i n ofi e v n i na dewih s r ieo a ni m nia i n fr c m n t l tn hid e
jcs la ig c i rni n n Ho gGu n t ia e r ee tda e tg o p,vl g u l e lh e t ,f t hl e nFe gCu 、 n a g ec4 vl g swees lce sts r u o n d l ia ep bi h at l c
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2-02-11T05:47:20.3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孙青[导读]孙青(宁阳县文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泰安 271400)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疼痛和恐惧程度比较,观察组评分更低,患者疼痛和恐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降低疼痛评分,降低患者恐惧程度,适合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应用效果疫苗接种是有效控制传染传播的手段,尤其是儿童面临的威胁比较多,接种疫苗可以降低儿童感染的概率[1]。
但是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心理并不成熟,在接种疫苗过程中可能出现恐惧情况,可能会不配合疫苗接种等情况出现。
在疫苗接种中要充分的考虑儿童的心理变化,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疫苗接种配合度。
研究是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护理措施运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122例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观察组61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4.15±2.48)岁。
对照组61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4.28±2.35)岁。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核对儿童基本信息和进行常规检查,指导家属和儿童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1)环境营造。
1-6岁儿童喜欢玩具、漫画等,在接种室布置中可以营造这样的环境,摆放多种颜色的玩偶,还可以粘贴卡通图案等,让儿童从心理上接受接种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6期预防接种是通过接种疫苗到人体内,从而对某些特定的传染病进行预防,儿童预防接种投资小、效益高,是保障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1-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因此造成儿童无接种或推迟接种,降低了疫苗的接种率,给儿童疫苗接种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因此应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免疫计划质量提高。
本研究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探讨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以期为儿童预防接种提供有力支持,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预防保健科针对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发放调查表。
纳入标准:儿童年龄<7岁;父母双方或单方属于非本市户籍;儿童及其家属在本辖区连续居住时间>2个月。
所有调查对象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应干预安排。
其中2016年收集724份完整调查表,涉及流动儿童男354例,女370例;1岁以上儿童419例。
2017年收集584份完整调查表,其中涉及流动儿童男285例,女299例;1岁以上儿童337例。
两年所收集流动儿童样本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调查方法:选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儿童接种疫苗前开展问卷调查。
具体调查内容如下:符合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的流动儿童及其父母的一般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及家长对相应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及行为等。
干预方法:每月定期与本辖区居委会相应卫生专员完善暂住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采集,以充分掌握本辖区流动儿童情况。
利用好儿保及暂住人口登记,在此过程中发放《预防接种告知书》;定期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内的工作人员下社区开展相关宣讲活动。
对已建卡但未能按时接种的流动儿童予以追踪调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儿童家长,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及接种目的等,使家长接种的意识提高,认识接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接种工作,以及时补种。
同时,通过多角度及形式(微信、宣传栏等)强化宣传,以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对预防传染病及免疫接种的认识。
进一步加强与本社区相应教育部门的联系,并建立相应沟通及协调机制,以加强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检查力度,对于无《接种证》的流动儿童及时联系其家长并开展相应健康教育,以促进补种、补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优化接种环境及接种中的服务态度,并于接种后,告知家长接种儿童24h 内禁止洗澡,不能冲洗接种部位,并使该部位清洁、卫生等,饮食清淡等,家长带儿童去观察室观察情况,无异常,30min 后可离开,如有异常立即就医,由医生对症处理。
观察指标:观察实施社区干预前(2016年1-12月)、干预后(2017年1-12月),全程免疫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对接种的满意度。
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比较:实施社区干预前,全程免疫接种率54.28%(393/724),明显低于干预后的95.21%(556/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86,P =0.00,P <0.05)。
“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方面,干预前各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明显较干预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
两组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满意度比较:干预前,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通知后接种疫苗、抽时间接种疫苗及主动询问下次接种疫苗时间家长的比例分别为34.80%(252/724)、78.18%(566/724)、76.10%(551/724)、58.56%(424/724);干预后上述家长所占比例分别为83.56%(488/584)、99.49%(581/584)、99.66%(582/584)、99.49%(581/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6.118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适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发放调查表,对比实施社区干预前(2016年1-12月724例)、干预后(2017年1-12月584例),全程免疫接种率、“十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的差异及对接种的满意度。
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前,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干预后,“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均明显较干预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同时,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可提高家长的配合度及满意度,保障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社区干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张春燕100142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北京174论著·防保康复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584)。
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主动=985.20,χ2通知后= 1296.09,χ2抽时间=1300.00,χ2主动询问=1299.96,P<0.01)。
干预前,家长对接种非常满意326例,基本满意268例,不满意130例,总满意率82.4%;干预后家长对接种非常满意375例,基本满意190例,不满意19例,总满意率96.75%。
干预后家长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0,P<0.05)。
讨论儿童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并且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
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儿童体内,从而使儿童获得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由免疫系统对相似病原抗体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抗体,使儿童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为保护儿童健康,需社区医师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3-4],给适龄儿童完成预防接种。
但部分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匮乏,对预防接种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及对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险因素存在错误的认知,且部分流动性较高的儿童家长,因工作性质、文化水平等原因,未能或未能按时带其儿童进行疫苗接种[5]。
同时,上述情况也与宣传力度、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有关[6]。
故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及加强相关干预,对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计划实施质量及疫苗接种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率及“十苗”首针及时接种率(P<0.05);同时,干预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行为明显改善,对接种总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
提示社区干预促进了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流动儿童疫苗的接种率,同时使家长更好地掌握预防接种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计划疫苗的重要性[7],增加了家长对社区医师的信任感,促使家长积极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从而增加了家长的满意度[8]。
同时,若要切实做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等相应工作,还需不断完善各项干预措施,制定并完善更加符合流动儿童迁入及迁出的调查摸底报告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并完善流动儿童免疫信息管理网络建设,以进一步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
同时还需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完善接种人员的配置,并加大相应经费的投入,以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社区干预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中有效地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并使家长的满意度增加,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1]周可雄.探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本地区传染病的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288-289.[2]徐春华,林淑贞.某社区2012-2015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4(1):94-96.[3]刘芳,李桂玉,杨培东.微信健康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139-141.[4]俞全英,李国英.健康宣教对南翔地区看护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7,38(8):60-62.[5]王霞.城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与管理问题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7):124-125.[6]黄彩虹,洪雅芳.泉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评价与影响因素[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1):18-20.[7]符丽英.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31-134.[8]王晓岚.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68. (上接第173页)总而言之,卫生部门、学校方面均需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更多的关注,定期做好预防水痘宣传方面的工作,从而加强人们防范水痘病症的意识,接种水痘疫苗控制学校水痘疫情传播,以此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1]旷翠萍,林喜乐,庄辉元,等.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及疫苗保护效果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6):699-701.[2]许翠平,陈春芝,李娟.北京市某区水痘疫苗2剂次接种方案实施效果评价及水痘防控策略探讨[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7,11(4):388-391.[3]刘惠.一起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病例对照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2):144-147.[4]田霞,王恩慈,杜艳,等.水痘应急接种对上海市闵行区水痘爆发疫情控制效果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5):608-611.[5]甘立勤,许玉成,钟剑明,等.1起水痘爆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校医,2017,31(2):112-11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