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民族性格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5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 l.26,N o.52010年9月

Journal of Gansu Lianhe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s)

Sept.2010

=收稿日期>2010-08-25

=作者简介>崔雪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学研究。

中美民族性格比较

崔雪茹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摘

要>民族性格是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所有成员共有的一种性格倾向。分析中美两

国人民的言语及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民族性格差异。总结如下: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强调和合与张扬个性;脚踏实地与冒险开拓;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注重德性与崇尚理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这些差别对于加强中美两国的交流、增进了解意义重大。=关

词>民族性格;中庸谦恭;冒险开拓;功利主义

=中图分类号>B8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07X(2010)05-0109-04

Comparison of the Sino -US Nation C haracter

CUI Xue -ru

(S chool of H umanities ,S outhw es ter n Univer sity of Finance and E conomics ,Chengd u 611130,China)

Abstract:T he nation char acter is one kind o f char acter inclinatio n o f all commo n members taking for m step by st ep in his -tor y o f dev eloping t o an entire nat ion.T her efo re,analyzing Sino -U S count ries peo ple .s a var iety o f speech and behav ior ,w e can disco ver obvio us different nat ion char acter.T he author sums up as follow ing :the do ctr ine of mean is mo dest and courteo us and o pens to the o ut side wo rld to be co nfident;emphasizing and clo se w ith making know n t o public individual-i ty;opening up in a down -to -earth way and at the risk of;idealism and utilitarianism;attaching impor tance to moral con -duct and advocating reason.U nder g lo balization backg ro und,kno wing the differ ence wo uld be signif icant to reinfor ce S-i no -U S countr y .s ex chang es and enhances acquaintance.

Key words:nation character;the doctr ine of mean is modest and co urteous;o pen up at the r isk o f;utilitar ianism 一个民族的国民性格是多侧面、多重性的。如果对民族性格作多层次的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民族性格中有好的、积极的因素,也有坏的、消极的因素;还有由于角度不同,既可认为是好的、积极的因素,又可认为是坏的、消极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文化在交流、沟通和理解之中逐步实现互补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庸谦恭与开放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0,传统社会要求人们克己自制,待人处世避免走极端,凡事折衷处理,以/节0为要,一切善于自我节制。这样长期浸润在不急不慢、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之中,处于/致中和0的状态,形成了中国人温良与和平的性格。中国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依靠直觉和直观思考,把个人、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统一体,人和自然合而为一,这样就重视统一,而忽略了差异和对立。所以,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态度有些

模棱两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不求进取。中华民族又是个/尚谦0的民族,翻开5现代汉语词典6,我们会在/谦0字条中,找到/谦虚0、/谦逊0、/谦恭0、/谦和0、/谦让0等许多不同的词汇来表达、描述这一美德。/尚谦0的丰富内涵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正确估价认识自己,有自知自明,能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永不自满,表现为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其二,用尊敬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缺点能够宽容,表现为谦恭克制、彬彬有礼;其三,正确地对待个人利益、成就和名誉,表现为谦让、不居功、不争名夺利。中国人面对赞扬是害羞的、谦虚的。而美国人的开放自信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正是有了他们开放自信的性格,美国才可以在短短几百年中发展为世界强国。

在世界观上,美国人不像我们中国人强调统一。源于古希腊的美国文化养成了/求真0为目的的科学型文化倾向,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或知识来源于假设,在验证假设

)

109)

的过程中,重视分析;或通过三段论及演绎的方法进行线性逻辑推理,注重差别和对立,因而/非此即彼0的推理判断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由此,美国人性格外露、直率、好动、好斗,并有冒险精神,性格独立,崇尚抗争。美国文化要求人们交流时直视对方的眼睛,这是为人诚实、自信的标志,否则就是不礼貌。面对赞扬,美国人想到的是/我是值得赞扬的0。美国人喜欢积极地为自己辩护)))使用各种理性原则阐明立场,必要时,他们会使用诸如幽默、讽刺或谴责等更有攻击性的手段。他们对事不对人,双方可能公开对抗,相互大嚷大叫,剑拔弩张,唇枪舌剑,但因为他们是任务取向,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事后仍然是朋友。

二、强调和合与张扬个性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在5现代中国学术论衡6一书的序言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0[1]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形成了中国文化重和合的精神特性。和合性,其主要是涉及到上下代际的问题。美国人的代际关系是强调/断裂0的,正如孙隆基在5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6中所说的:/每一代在成长了以后,都完全地建立了自己,让自己的-性.全面萌芽,同时将老的一代完全淘汰,将他们所占据的地位完全地接收过来。此外,为了让自己的独立的人格出现,还必须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上一代对自己性格的塑造逐渐铲除,以便让自我浮现)))而这是把-自我.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内省基地的唯一途径。0[2]中国的代际关系则强调/和合性0,而不是断裂。事实上,在任何人类的社会中,代际关系总是紧张的。因此下一代的成长,对上一代的既定的权威地位总会形成一种威胁。然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东西方却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对于东方人来说,具体到中国人来说,则是要求下一代完全向上一代投降,并且认为只有做到完全认同的地步,才称作-孝.。他们以-肖.与-不肖.定义-孝.与-不孝.,而-肖.就是相似的意思。结果,越推越古,演变成为崇古心态。这当然又是中国文化中-和合.倾向在作怪。因为强调-和合.,才不准有-断裂.之事出现。0[2]正如孙隆基所说:/中国人的每一代都不是盛开的花朵。每一代在被上一代抹杀之后,又将下一代抹杀,并且还将自己被社会大众铲平了个性,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0[2]

那么,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以及美国的个体意识又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中国人注重整体价值,个人应为家庭为社会做贡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利益始终高于个体利益,与此相适应,便形成了传统的公私义利观念。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是重义轻利,轻视个人利益,强调群体利益,这种心态积极的一面在于,它树立起了大多数中国人对家族、社会、国家强烈的义务感和使命感,自觉担负起各种社会职责,形成参与意识和忧患意识。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0,/舍生取义0,正是这种家国一体的群体意识才使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群体得以稳定地发展和壮大。但是过分强调群体意识,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养成了很多中国人的依存性人格,压抑了个人独立和个性自由发展。美国个人主义则表现在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立、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会有人去干涉,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干涉,这在中国可能就有些困难,这一点有其明显优越性,它使美国家庭比中国民主、平等的多,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与其协商或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也使美国人习惯于不依赖父母,不依赖家庭,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去独立地求生存、求发展。

中国人大都认为/克己守道0、/循规蹈矩0、/与集体保持一致0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人们已习惯于避免显露锋芒。所以,中国人说话做事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因为人言可畏。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人们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崇拜,人们将自然中日夜交替、季节变换与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周期相一致起来,一切都处在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从上古时代到孔孟时代,从孔孟时代直到现在,和谐一直被当作稳定的先决条件,人们在各个生活侧面都力求与自然统一,达到顺其自然的境界。无论是政治、思想、情感、理智和实践等方面都是如此。在这种顺其自然思想指导下,人们大都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和他人;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在思想意识、思维模式及言语观方面,中国人都倾向于整体和综合。天人合一必然导致群体取向,中国人对集体或群体有很强烈的归属感。中国人看重相互依赖、相互合作,提倡凡事以社会、国家、家庭利益为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人们要求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可以忽略甚至牺牲个人利益,要求人们/先公后私0、/先人后己0。

三、脚踏实地与冒险开拓

当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时,势必会对所感知的信息进行诸如分析、推理、评估或综合等心理活动。不同文化的人们对外界认知的模式存在着差别,所以在思维模式方面也必然有所区别。中国人的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闻名于世。思维的整体性是指思维的对象、成果及运用思维成果对思维对象加以改造,二者都表现出综合和整体的特征。中国人也习惯于把事物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即辩证的思维方式,但这两个对立被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对立而统一,以达到整体系统之平衡;他们把事物放在两个对立的方面去把握,而且又运用整体思维产生的结果,即整体性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所以,中国人做事综合全面、脚踏实地、准备充足、不打无把握之仗,求的就是一个/稳0字。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一直在稳中求进步求发展。统一和稳定是每个朝代的头等大事,是社会发展的保证,人们也已习惯于在一派和平景象中/相安无事0、/知足常乐0。尽管中国近30年的改革使中国发

)

1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