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生物七上7科学·技术·社会节水农业[刘志斌]【市一等奖】优质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课时安排:本章共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2. 掌握分类生物的基本方法;3. 了解生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规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3. 生物分类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 生物分类实验器材和标本;3. 教科书和习题册;4. 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课时一: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概念1. 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2.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并给出具体例子;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种的特征和行为,让学生体验生物的多样性;4. 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分类生物的基本方法1. 介绍分类生物的基本方法: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2. 分类生物的实践: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验,并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4. 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三:生物的命名规则和命名规范1. 介绍生物的命名规则:拉丁命名法和双名法;2. 生物命名实践: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命名规则,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命名实验;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命名实验,并进行实验结果分享和讨论;4. 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四:生物分类中的疑难问题1. 讲解生物分类中的疑难问题:分类标准的选择和分类层级的确定;2. 分类疑难问题的解决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进行讨论和解答;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分类疑难问题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4. 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五:复习和检测1. 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概念和分类生物的基本方法;2. 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解析,巩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3. 总结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展示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4. 布置期末复习作业和期末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一等奖课件)

(3)无土栽培的常见类型 基质栽培
基质栽培是无土栽培中推广面积最大的 一种方式。
它是作物的根系固定在有机或无机的基 质中,通过滴灌或细流灌溉的方法,供 给作物营养液。栽培基质可以装入塑料 袋内,或铺于栽培沟或槽内。
基质栽培的营养液是不循环的,称为开 路系统,这可以避免病害通过营养液的 循环而传播。
四、(1)无土栽培的常见类型 水培
水培 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 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
(2)无土栽培的常见类型 雾培
雾培方法称气增或雾气培。
它是营养液压缩成气雾状而直接 喷到作物的根系上,根系悬挂于 容器的空间内部。 一般每间隔2-3分钟喷雾几秒钟, 营养液循环利用,同时保证作物 根系有充足的氧气。
绿 巨 人
风 信 子
长寿花
巴西木
黑叶观音莲 绿 萝
红 掌
文 竹
仙 人 球
龟
背
君子兰
竹
碧 玉 观滴 音水
绿帝王喜林芋
长春花
变 叶 木
彩 叶
草
(二)土栽花卉转为水培的过程
(以吊兰为例) (1)脱盆 (2)去土 (3)水洗:反复冲洗干净 (4)选择器具 (5)加营养液:2/3根系浸入 (6)栽植及固定
3.锚定植物:海绵、砾石、水晶泥、五彩 沙、陶粒等
(一)花卉水培需要的器具和材料
1.容器:透明塑料器皿、玻璃器皿、 陶瓷器皿,定植篮(內套盆)。
2.营养液:自己配制或购买配套营养 液。(日本园试配方、观叶植物配方、专 卖店配套营养液等)
3.锚定植物:海绵、砾石、水晶泥、 五彩沙、陶粒等
4.适合水培的花卉植物:
适合水培的植物
目前实验成功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观叶类:绿萝、万年青等 多肉类:仙人球、长寿花等 洋兰类:蝴蝶兰、君子兰等 花烛类:红掌、包叶芋等 蔬菜类:生菜、紫甘蓝、彩色辣椒等
初一生物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了解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4. 掌握常见生物遗传现象和基因的作用;5. 培养观察、实验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a. 生物学的定义与特点;b.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a.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b. 细胞的功能:营养吸收、生长和繁殖。
3.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a.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b. 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c.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4. 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a. 动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皮肤、肌肉、骨骼、神经、循环等;b.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5. 基因的作用和常见的生物遗传现象a. 基因的定义和构成;b. 基因的作用和遗传信息传递;c. 常见的生物遗传现象:显性和隐性遗传、等位基因、杂种优势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介绍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知识;2. 实验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生物学问题的思考;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小实验或项目。
四、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植物和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4. 基因的作用和常见的生物遗传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2. 实验报告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评价其观察和实验能力;3. 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4. 综合评价:考试或综合性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为初一生物上册教案,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第一课时: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46分钟)1. 生物学的定义与特点(介绍生物学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介绍科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3.3 科学·技术·社会 节水农业 课件 (共33张PPT)

美丽的潘阳湖
干枯的潘阳湖
干枯的黄河
2013襄州区峪山镇两月滴水未降
2014襄州黄集十万亩玉米干旱
印度极度干旱
川南特大干旱
重庆上坝村 久旱的农民望天发愁
想想:视频中农业浇水方式是不是最好的?说说原因
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田是用水大户, 用水量大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80%。 其中真正被农作物利用的水还不到30%。
巩固练习
1、下列农田灌溉技术中最节省水资源的是(B)
A 喷灌
B 滴灌
C 畦灌
D 大水漫灌
2、下列是关于实施节水农业的原因,不正确的是(D)
A 我国各地降水极不均衡,导致农作物生长期缺水
B 由于人类对水源的破坏,导致水资源减少
C 传统农业中的漫灌、畦灌大部分水由于蒸发等被浪费掉
D 仅仅是由于实施节水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思考: 原因何在? 我们该怎么办?
漫灌
畦灌
畦灌
喷灌
喷灌
滴灌
滴灌
滴灌
思 考 : 你 了 解 到 一 种 什 么 灌 溉 新 技 术?
灌溉方式
各种农业灌溉技术比较 原理
用水量
大水漫灌 沟、畦灌
喷灌 滴灌
膜下滴灌
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
۵۵۵۵۵۵۵۵
水田、土地起垄(沟)灌溉 ۵۵۵۵۵۵ 通过喷水,散成水滴或水雾灌溉 ۵۵۵
巩固练习
3、下列关于滴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节水; B 能为农作物根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C 提高农作物产量; D 滴灌会造成农业生产前期投资过大 4、(多选) 选出你所在地区,你见到过的农业灌溉技术( ); 中国将实行家庭农场,若你成为未来家庭农场的老板, 你打算使用哪种农业灌溉技术( )。 A 大水漫灌; B 沟畦灌; C 喷灌; D 滴灌; E 膜下滴灌;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全市获奖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科学·技术·社会
无土栽培
梧州市第十四中学林云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无土栽培植物的优点、类型。
2.尝试无土栽培实验。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互助精神。
2.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与大自然同在,感受到生命的韵律美,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使学生逐渐养成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质。
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提高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
渗透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无土栽培的优点,了解无土栽培可以获得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它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植物幼苗两株、容器两个、营养液或土壤、烧杯和过滤纸、玻璃棒、铁架台、量筒、试管、纯净水
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学习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 统。 4、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一、温故知新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叫做生_态_系_统_。 2.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__产_者_ ,动物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 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___分_ 。解者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 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__物_链_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 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__物_网_ 。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自__动__调_节__ 能力。
主要原因:超载放牧导致草原生态严重失衡。
作为中学生应该: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提高全社会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关注度;给当地政府提 出合理化建议,如建立健全草原和畜牧的平衡关系,设置 禁牧和休牧期,进行人工种草等。(答案合理即可)
六、测试与拓展
做基础训练:非选择题:1、 2、3、4
七、谈收获
三、自我检测 做基础训练:课前预习
四、巩固练习
做基础训练:一、选择题部分
五、难点突破(小组讨论) 中国的草原在哭泣
羊绒是动物纤维中最优秀的一种,一般在春天,由牧民用铁梳子从绒山羊身上紧贴皮肤表面的毛的根 部获取。在全世界,绒山羊仅生长在中国西北部和蒙古、伊朗、阿富汗等国温差大、日照长的半荒漠地 区。五只绒山羊一年所产的绒才可做一件羊绒衫。中国既是世界第一羊绒资源大国,又是世界羊绒生产 、加工、销售和消费第一大国,中国羊绒衫产量居世界首位。
二、设问导读(从课本上标注并记住)
阅读第26-31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_1_0_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_1_0_ 千米左右的深度。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大_气__圈__的__底__部_,__水__圈__的__大_部__和__岩__石__圈_的__表__面__. 3. 岩__石__圈__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的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也是人类的______, 人立类足的点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_____圈层各。个 4. _草__原__生__态_系__统___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 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它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5. _沼__泽__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__地__球__之_肾___之称。 7. 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__7_0_%__。 8.森林生态系统有___绿__色_水__库____和__地___球__之__肺___之称。 9._淡__水__生__态_系__统___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 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10. _农_田__生__态__系__统__以农作物为主体。 11. _城__市__生__态__系_统___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12. _生_物__圈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掌握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3.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4.了解植物的组成和特点;5.了解动物的组织结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PPT、实验器材、纸张等;2.教学资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材。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授(20分钟)1.引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生物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2.介绍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步:实验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2.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核等。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植物的组成和特点,如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2.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动物的组织结构,如器官、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概括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细胞的基本结构。
五、课堂作业: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重点,形成笔记;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对生物学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加深对细胞的认识。
结合植物和动物的组织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点。
整节课设计紧凑,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对生物现象比较陌生,而且如何学习生物也是他们亟待解决和掌握的内容,所以要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方面进行培养,使学生对生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物的规律。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3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导入(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1、你认识生物吗?(播放视频)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请区分这些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
(播放幻灯片)2、说说你判定的理由学生思考回答活动意图: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授课活动:【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提问】我们用什么观察“用眼睛”学生最质朴的回答【活动】(播放视频)学生各抒己见,组长总结活动主题: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活动情景中,通过自身学习经验,改变已有的概念,从新构建新的学习观念“观察”。
生物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营养,进行呼吸。
【讲解】植物能够从小长大,在一定时间就能繁殖下一代。
【提问】其他生物有没有这些特征?(植物、动物、微生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问】人和动物要不要排泄废物?植物怎样排泄废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植物生长时总会向阳生长、向水生长、种子向地生长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重点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3学情分析
1.学生实验操作有些困难,教师应适时指导。
2.生物圈的水循环示意图学生画起来有些困难。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活动一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制作成功的
同学介绍经验。
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
吗?
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
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
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2.叶片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
活动二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
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
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
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
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
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3.练习绘图。
按课本要求画图。
提示绘图的要求。
活动三
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
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
的图表。
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
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
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
的看法。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4.1.2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Pll6最后两段);谈一谈绿色植物如果被大量破坏,对生物圈
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一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引导讨论,鼓励发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