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训练
初二语文暑假阅读理解练习题

初二语文暑假阅读理解练习题初二语文暑假阅读理解练习题(一)阅读《背影》,回答问题。
(18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这个语段加一个小标题:(2分)12.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
(4分)人物:,地点:,事情的经过;,结果:。
13.文中两次写“我”“流泪”,这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段话的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哪种是最主要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为什么要着重写这些?(4分)(二)阅读《一个女孩的故事》,回答问题。
初中八年级语文题库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阅读理解知识复习

一. 教学内容:暑假专题:阅读理解知识复习二. 阅读理解知识归纳(一)知识归纳读一篇文章,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
可见,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必须理解文章的词句,并能分析其表达作用。
所以《课标》规定,初中生要能“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能“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具体地说,知识与能力训练点是:1. 能理解词语的本义及在一定上下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或比喻义),还应能确定多音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 能确认词语在一定上下文中的特定的、单一的含义;3.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4. 能确认因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使词语产生的临时意义及其表达作用;5. 能确认词语、句子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意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6. 能对文中的词、句的选择、增删、替换、移位、照应等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揣摩其具体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变化。
(二)阅读考查点1. 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清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归纳中心意思。
3. 找出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中心句,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
4. 区别认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5. 阅读小说,能把握人物的性格,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6. 熟读基本课文,背诵教材中规定的篇或段,能正确默写。
(三)应考策略1. 摘录法即从原文中摘录有关语句作为答案的方法。
命题专家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就在文中,考生不要凭空去想。
”因此,最简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原文,依文解文。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其次要读懂词语所在的语境,找出与词语意义相关的句子,再依据题意,选择可以用来回答问题的句子。
(7)现代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含解析)

(7)现代文阅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含解析)(7)现代文阅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壶口瀑布(节选)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1.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相比,不同之处在哪里?2.选文突出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3.选文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阅读文章选段,回答问题。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
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
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
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
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 阅读理解知识复习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阅读理解知识复习同步练习北师大版(答题时间:45分钟)(一)谁与我同行严忠付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
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
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
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
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
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
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
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
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
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
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
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
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
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
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
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
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训练

第8部分: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第9部分:诗歌鉴赏
第10部分:说明文练习
第11部分:文言文
第12部分:文言文阅读
第13部分:议论文阅读
第14部分:阅读理解知识复习
第15部分:怎样写读后感?
第16部分:正确使用成语
第17部分:中考默写新题型总结
第18部分: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训练包括作文写作指导、记叙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仿写对联、修辞方法等共计13部分专题指导和训练,助你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训练
第1部分: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第2部分: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第3部分:对联
第4部分:仿写第5部分:Βιβλιοθήκη 叙文写作第6部分:记叙文阅读
【暑假分层作业】2024年八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八年级下册)任务二 整本书阅读,梳理知识点(学案)

任务二整本书阅读,梳理知识点篇目1:《经典常谈》【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①内容精辟通俗。
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
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仓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小篆成为国书,不久便有了隶书;汉末,字体由椭圆变为扁方,形成了标准的隶书;魏晋之际,变为“今草”;魏代将隶书去了挑笔,变为“正书”;晋代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
《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诗经》第四春秋时诗的主要作用在乐歌;孔子时代,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懦家的“六经”之一。
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
八年级语文暑假专题记叙文阅读复习

一. 教学内容:暑假专题——记叙文阅读复习二、复习要点1、阅读一篇记叙文的整体思路是:通读初知——深入剖析——整体把握(1)通读初知:第一遍阅读文章,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2)深入剖析:第二遍阅读文章,分析其中字、词、句、段的写法及含义。
(3)整体把握:第三遍阅读文章,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2、理解作者思路,即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增强统观概括能力。
3、读懂文意的步骤:字——词——句——段——篇。
4、读懂题意,确定题型,理清思路:5、答题技巧:(1)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2)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3)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典型例题】铁桥那边的林子薛涛①许多许多年以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孩子。
我喜欢站在屋顶寻找远处的新景。
②你一定觉得这没什么好玩的,可那段时间我偏偏在那件事情上发现了乐趣。
一块起伏的丘陵,一片湖样的洼地,一座桥,一条溪……往往是这样,一旦发现了目标,第二天我就要出发了,带上一点儿干粮和水,还有一根防身的木棍和两个弟弟。
干粮和水可以让我始终有力气,木棍呢,让我在闲逛的狗面前心里能踏实些,两个弟弟嘛,有了他俩我的旅途就不寂寞了。
③对了,这件事情的乐趣大概全在于旅行——一旦发现新景我往往要开始新的旅行。
④初冬的一个晌午,阳光驱散了凉雾,我站在屋顶,看到更远处的景物,西北方向,越过那座铁桥,在洼地的边缘,有一片色泽灰黛的景物衬在淡蓝的天幕下,这片景物是我从前忽略的。
我举起自制的望远镜,它"刷"地来到面前,很听话。
原来那是一片林子。
⑤它静静地站在那里不知有多少年了,我竟然一次一次忽略了它。
我想像着那片林子里该有的一切:歌唱的小鸟,从这枝跳到那枝;嚼着干草的花斑鹿,头上顶着一棵不长叶子的小树;棉被一样厚的落叶,躺在那上面该是怎样的美妙呢……我决定第二天就出发,带上两个弟弟。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知识复习题

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知识复习题
假期来了,大家是不是特别开心呀?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我们还是个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哦!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初二语文暑假作业基础知识复习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 请选出加点字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蜿(wān)蜒眼翳(yì) 黝(yǒu)黑衔觞(shānɡ)赋诗
B、犀(xī)利禁锢(ɡù)绯(fēi)红嘤嘤(yīnɡyīnɡ)成韵
C、管束(shù) 宽恕(sù) 凛(1ǐn)冽或遇其斥咄(duō)
D、尴尬(ɡānɡà)愚钝(dùn) 滞(zhì)留鸢(yuān)飞戾天
2.下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千山万合鹤立鸡群拖泥带水B慷概激昂花团锦簇冥思暇想
C油光可见海誓山盟相形见绌D沧海桑田莫衷一是随机应变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
B.他和妈妈顶撞了两句,妈妈气得浑身哆嗦,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C.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
D.我市特困职工家庭的莘莘学子王华得到了2000元的资助。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
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C、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初二语文暑假基础知识与阅读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
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
⑨衰草⑩鬓毛衰
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 )
②不情愿又没有规定( )
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
④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 )
3.给下面的词各配一个同义词、一个反义词。
4.造句。
①苏醒:
②次第:
③销声匿迹:
④花香鸟语:
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习题。
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能将赶快种谷子后面的句号改成分号吗?为什么?
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
6.填空。
这篇课文把无比丰富的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从具体、生动的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的、和。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习题。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7.本段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8.将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所表示的意义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①各种花次第开放( )
学生不要乱花钱( )
花言巧语迷惑人( )
爷爷的眼早花了( )
②到了秋天,果实成熟( )
这条路,小王最熟了( )
俗话说:熟能生巧( )
他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 )
③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
是毒草就必须进行批判( )
要学会明辨是非( )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候( )
9.本段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10.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11.文中年年如是的是为指示代词,请说明它指代的内容。
(二)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2.本段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扣住了什么来举例子?
13.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的禾指的是什么?
14.本段说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画出关键的词语。
15.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三)
水的语言
郭治
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汇报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
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
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
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
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
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
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
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
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6.这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顺序,语言。
17.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18.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用原文回答)。
19.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②③。
20.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
的?
三、写作
21.向人们介绍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四季风光。
要求:①写一篇说明文
②注意条理性
③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chā②chāi ③ch ④cī⑤qio ⑥qio ⑦ɡuān ⑧ɡun
⑨shuāi ⑩cuī
2.①销声匿迹②无可奈何③难能可贵④衰草连天
3.①酷热寒冷②敏锐迟钝③回来离开④简便困难
4.(略)
5.①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二者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再则,前一句说的是春季的物候,后一句说的是夏季的物候。
第三,前后两句句型也不相同。
②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10年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6.物候现象物候景象物候现象特征成因意义
二、(一)7.时间顺序
8.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费用来迷惑人的模糊迷乱
②长成知道得清楚熟练程度深③这样是(判断词) 正确正是
9.说明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10.有;例如燕子归来。
11.本段前面的内容。
(二)12.扣住了第①句话。
13.指稻秧。
14.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15.生动。
(三)16.事理逻辑生动
17.拟人
18.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19.流出来时水不开时水被烫时
20.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
三、21.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特点去写。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