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品种及杂交优势利用
猪的繁殖与繁殖管理的品种改良与遗传优化

猪的繁殖与繁殖管理的品种改良与遗传优化猪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畜牧动物,繁殖与繁殖管理对于保障猪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猪的繁殖过程中,品种改良和遗传优化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猪的繁殖与繁殖管理中品种改良和遗传优化的相关内容。
一、品种改良1. 选择肉质优良的品种在猪的繁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获得肉质优良的猪。
这就需要选择肉质优良的品种进行繁殖。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肉猪品种主要有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
这些品种肉质特点明显,适合肉类生产。
2. 选育耐病抗病的品种除了肉质外,猪的健康状态也对繁殖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降低猪的疾病风险,可以选择耐病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繁殖。
例如,草原黑毛猪即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和抗病能力,适合在北方地区生产。
3. 遗传改良与杂交品种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遗传改良和杂交。
通过选择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作为繁殖对象,可以逐渐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同时,进行不同品种的杂交,也可以获得更好的遗传优势,提高繁殖效益。
二、遗传优化1. 选择合适的家系在繁殖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家系是遗传优化的重要一环。
家系是指从同一祖先开始的亲缘关系群体,在家系内部可以进行合理的配对,以保证遗传品质的稳定传递。
2. 合理的基因组合通过合理的基因组合可以优化猪的遗传表现。
基因组合包括千人千面、配对配子的优良遗传基因,确保猪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平衡。
例如,通过合理的亲本选择,可以避免遗传缺陷和不良基因的传递。
3. 进行遗传测评遗传测评是优化猪的遗传潜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测评各种遗传指标,可以了解猪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潜力。
例如,生长速度、肉质指标和繁殖性能等都可以作为遗传测评的指标。
4.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也可以在猪的繁殖与繁殖管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或胚胎移植技术等手段来优化繁殖过程。
此外,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猪种的遗传特性。
总结:猪的繁殖与繁殖管理中的品种改良与遗传优化是保障猪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四讲 猪品种

5、巴克夏:巴克夏猪(Berkshire)肉脂兼备型猪品种。1770 年前后英国引进中国猪、暹罗猪与当地猪杂交,1860年 基本育成,为脂肪型品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育为瘦 肉型。猪体躯长而宽,鼻短而凹,耳直立或稍前倾,胸深 臀宽,被毛黑色,并有“六白”(四肢下部、鼻端、尾帚 为白色)特征。适应力强,生长快,早熟。繁殖力偏低, 平均每胎产9仔左右。中国 19 世纪末引进,曾在辽宁、 河北等省与当地母猪杂交,对培育新品种起过作用。 外形特征 头短、两耳坚力,尾梢和四肢下部为白色,其余部分为 黑色。对生存环境的适用力很强,且生长快、易催肥。 巴克夏猪引入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经长 期驯化, 性能有所改变。
4、太湖猪:太湖猪是世界上产仔数最多的猪种, 享有“国宝”之誉,苏州地区是太湖猪的重点产 区。太湖猪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江浙地区太湖 流域,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 方品种。太湖猪体型中等,被毛稀疏,黑或青灰 色,四肢、鼻均为白色,腹部紫红,头大额宽, 额部和后驱皱褶深密,耳大下垂,形如烤烟叶。 四肢粗壮、腹大下垂、臀部稍高、乳头8~9对, 最多12.5对。依产地不同分为二花脸、梅山、枫 泾、嘉兴黑和横泾等类型。
品种性能 1、肥育性能: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皮特兰猪 生长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日增重 75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5~2.6公 斤,屠宰率76%,瘦肉率可高达70%。 2、繁殖性能:公猪一旦达到性成熟就有较强的 性欲,采精调教一般一次就会成功,射精量 250~300毫升,精子数每毫升达3亿个。母猪母 性不亚于我国地方品种,仔猪育成率在92%-98%。 母猪的初情期一般在190日龄,发情周期18~21 天,每胎产崽数10头左右,产活崽数9头左右。
3、杜洛克 体型外貌: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杜洛克猪适应性强,对饲 料要求低,喜食青绿饲料,能耐低温,但对高温的耐力较 差。杜洛克是大型猪种之一。 1、杜洛克猪原种应具备毛色棕红、结构匀称紧凑、四 肢粗壮、体躯深广、肌肉发达,属瘦肉型肉用品种。 2、头大小适中、较清秀,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 等大小,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 腹线平直,四肢强健。 3、公猪:包皮较大,睾丸匀称突出、附睾较明显。母 猪:外阴部大小适中、乳头一般为六对,母性一般
猪的品种及杂交优势利用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2
代表猪种
丹麦长白猪 英国大约克夏 美国杜洛克 中国三江白猪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3
2、脂肪型
特点:
体躯宽 深而不长 全身肥满 头颈较重 下颌垂肉多 四肢短 体长与胸围之比相等或相差不超过2—3cm 背膘厚在4cm以上 胴体瘦肉率在40%以下
2011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9
地方猪种类型分布
华北型
高原型
江
西 南
海 型
型 华中型
华南型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10
(2)培育品种
按所利用的国外品种的异同以及猪种的特征和特性,大体上可归 纳为三类:
1、受大白(约克夏或苏白)猪影响较大的品种。多数是当地猪种 用大白猪进级二代以上,获得理想杂种个体后,再采用自群繁育 而育成的,通常为白色毛,如上海白猪、三江白猪等;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4
代表猪种
东北民猪 太湖猪 宁乡猪 国外猪种已不多见 小约克夏是唯一一个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5
3、兼用型
特点
体型和生产性能介于瘦肉型和脂肪型两者之间 体质结实 胴体瘦肉率50—55% 背膘厚在2.5—3.5cm
2011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系
6
代表猪种
2、受巴克夏猪影响较大,或以本地黑猪血统为主、掺有少量其它 品种血液的新品种。毛色全黑或在体躯末端有少量白斑,如新金 猪、新淮猪、北京黑猪等;
3、受波中猪影响,或用克米洛夫或其他品种与地方品种进行复杂 杂交而育成的品种,如定县猪等,毛色为黑白花,有的还杂有棕 色。
养猪学 第3章猪的品种(文字版)汇编

深,头颈重,体躯丰圆,皮薄毛稀,体质细致,
耐粗抗热。
具有早期沉积脂肪的能力,能有效地利用饲
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体脂肪,而种用饲料中 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的能力较差。 脂肪型猪的主要指标:瘦肉率45%以下,膘厚 在5cm以上,体长大于胸围5cm以下,眼肌面积在
19平方厘米以下。
广西陆川猪是脂肪型猪的典型代表。
料利用率低,料肉比为 4.2 :1。屠宰率 67.7 %, 背膘厚 5.9 厘米,皮厚 0.3 厘米,胴体瘦肉率为 37 %,脂肪率45%。但肉质细嫩、鲜美。
(4) 杂交利用
用外来品种与陆川猪杂交,二元杂:日增重
提高14~21%,饲料利用率提高10~18%。
三元杂:日增重提高 35 .5%,饲料利用率提高 36.17%。
二、瘦肉型
瘦肉型猪的特点是产瘦肉多,脂肪少,体躯
长,头颈比例小,后躯腿臀发达,背线、腹线基
本平直,四肢长而粗壮,生长速度快,能有效地 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肌肉。
主要指标:瘦肉率在55%以上,膘厚3cm以下,
体长大于胸围15cm以上,眼肌面积28平方厘米以 上。 以大约克、 长白、杜洛克等 为代表。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地方猪种的特征、特 性还呈现出某些规律性的变化:
(1)体型上是“北大南小”;
(2)毛色上是“北黑南花”;
(3)在产仔数上,以长江下游的太湖猪为
最高,向北、南、西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地方猪品种类型
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按自然区域分类,共划分 为六大类型,具体归属的猪种如下。 华北型: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
体重达78公斤。
(2)繁殖性能
性成熟早,小母猪约 4 月龄,体重不到30 公斤时开始发情, 小公猪2~3月龄时就能爬跨 配种。多在 6 ~ 8 月龄体重达 4 0公斤以上时开始配 种,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2头。
3猪的选种选配及杂交利用

(二)猪的理想外形
1.头颈 2.躯干 3.四肢 4.皮毛
(三)猪的选种方法
1.个体选择 2.系谱选择 3.同胞测验 4.后裔测验
2.三品种固定杂交
三元杂交
模式 A♂× B♀ 长白♂×大白♀
↓
AB♀×C♂ ↓ C(AB)(商品肉猪) 三元杂交模式
↓
长大♀×杜洛克♂ ↓ 杜(长大)(商品肉猪)
2.三品种固定杂交
评价
●能综合三个品种优良特性,充分利用了杂种后代个体和母体杂种 优势,杂交效果好于二元杂交; ●洋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猪是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杂交方式,能适 应外贸和内销的市场要求,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800克以上) 饲料报酬高(2.8~3.0:1)瘦肉率高(65%以上)缺点是繁殖性能 稍低,肉质差。 ●两外一内的土三元杂交方式,由于利用了我国优良地方猪种资源, 在保持一定的增重速度的基础上提高了猪肉质量。生产的优质瘦 肉型猪能满足社会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是今后我国今后养猪生 产的方向。
2.生长或育肥性状
(1)生长速度 指单位时间内猪的平均日增重。
日增重(kg/日或g/日)=(W1- W0) ÷T 式中, W1:育肥结束时的质量,kg或g;
W0:育肥开始时的质量,kg或个; T:育肥开始到结束所用的天数。
属于中等遗传力,表型选择和家系选择或家系内选择 都有明显的遗传进展。 影响因素:品种、类型、杂交、性别、营养状况、 日粮配合水平、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控制等
(二)杂交亲本的选择
1.杂交母本的选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育适合规模养殖的猪种

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选育适合规模养殖的猪种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品种之一,其肉类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于猪的品种选择和育种选育也成为养殖户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适合规模养殖的猪种的选择与育种选育方法。
一、猪的品种选择1. 精肉猪:精肉猪是以生产精细瘦肉为主要目标的品种。
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合商业化养殖。
国内常见的精肉猪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山、大白猪等。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以及适应力强的特点,适合用于规模化养殖。
2. 母猪:母猪是猪群的基础,母猪的选择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母猪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其繁殖性能和育种性能。
目前,常见的母猪品种有长白母猪、二元母猪、大耳白品种等。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繁殖力强、产仔数多、母性行为好等特点,适合规模化生产。
3. 杂交猪:杂交猪是通过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以获取优良遗传特性的品种。
杂交猪通常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益。
常见的杂交猪品种有长白×杜洛克、二元×杜洛克等,这些品种在规模养殖中应用广泛。
二、猪的育种选育1. 选种:选种是通过对种猪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筛选,选择优质的种猪用于育种目的。
选种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的猪作为种猪。
同时,还需关注猪的外观特征、性情、繁殖能力等因素,保证后代的生产性能。
2. 杂交:利用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是提高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
杂交猪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优点,提高生长速度、抗病力和适应性。
杂交繁育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进行配种,以获得更好的养殖效益。
3. 纯化:纯化是指通过选种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选择,保持和提高某一特定品种的纯种性状。
在实际规模养殖中,对于某些优质品种,为了保证其血统的纯正性,需要进行纯化养殖。
纯化养殖可以通过严格的选种、配种控制等方法来实现,以保证后代的品质和性状。
猪的品种类型

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 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 分地区。种猪数据产区3个县统计5万多头。金华猪具有皮薄、骨细和 肉脂品质好的特点,用其后腿制作的金华火腿质佳味香,外形美观,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一、外型特征 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 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 中等大、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 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 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 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 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猪的品种类型
瘦肉型猪
瘦肉型猪是指以生产瘦肉为主要特征的猪 种,瘦肉型猪肉瘦肉多、肥肉少、瘦肉率 在55%以上。其外形特点是前后肢间距宽, 头颈较轻,臀部发达,肌肉丰满,一般体 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在标准饲养管理 下,6月龄体重可达90—100公斤。瘦肉型 品种主要有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皮 特兰、汉普夏、迪卡配套系、施格猪、达 兰配套系、冀合白猪等。
二、生产性能 1、肥育性能:育肥猪平均日增重476克左右, 屠宰率 73.85%,胴体中瘦肉占54.56%、脂肪占32.06%、皮占 5.41%、骨占795%。腿臀比例26.84%,花板油比例 5.06%,眼肌面积26.16±1.44m2,酮体长 73.63±1.70cm,膘厚3.86±0.25cm,皮厚0.38±0.05cm。 2、繁殖性能: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公、母猪于 10月龄、体重100公斤左右开始配种。母猪平均产仔数7 头左右。仔猪平均初生重为1.33公斤,60日龄仔猪断乳窝 重因各地饲养管理条件不同而异,据西北农学院对经产母 猪的测定,断乳窝重90.79±26.73公斤。
猪的三元杂交

猪的三元杂交一、概念:猪的三元杂交是指先用一个优良品种公猪与本地母猪配种,在其后代中选留后 备母猪,再用另一优良品种公猪配种,其后代全部用作商品育肥猪。
二、特点:三元杂种猪具有生长快、耗料少、瘦肉率高,养殖效益显著等特点而倍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三、品种介绍:1、长白猪:体躯呈流线型,头小,鼻嘴直,狭长,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长,后躯 发达,臀腿丰满,乳头数7~8对。
经产母猪产仔数可达11.8头,仔猪初生重可达1.3千克以上,多作母本,猪成年体重,公猪可达450公斤左右,母猪可达350公斤左右。
其优点是:瘦肉率高、体型长、繁殖性能好,相对缺点是肢蹄不够坚强。
如图12、大约克夏:猪体大,毛色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颜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 微弓,四肢较高,头颈较长,体躯长,肌肉发达,平均乳头数7对。
成年体重公猪可达400公斤左右,母猪可达300公斤左右。
它的优点是瘦肉率高,肢蹄健壮,母性较好,泌乳性能好,生育能力较强,相对而言稍耐粗,在我国各地都能适应,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利用大约克猪作祖代母本。
如图23、杜洛克猪:其特征为颜面微凹,耳下垂或稍前倾,腿臀丰满。
被毛淡金黄至暗棕红色。
成年公猪平均体重340~450千克,母猪300~390千克。
每胎约产仔10头,母性强。
性情温驯,生长快,肉质好,作为杂交父本或母本能显著提高后裔的生产性能。
如图3四、长大二元母猪的特点:同时具备长白、大约的共同优点:体长腿高架子大;腿粗背宽 屁股大.母性好,产仔多,易发情.如图4五、三元猪遗传比例:大约克25%长白 25%杜洛克50%1. 杜洛克占主导地位(50%),其抗病强和肉质好在三 元猪身上都能充分体现出来。
2. 三元猪杂交优势非显:1+1+1>3长白公 大约母 杜洛克公 长大二元母 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图5猪三元杂交示意图图1长白猪 图2大约克夏猪 图3杜洛克猪 六、杜长大三元商品猪:如图1:首先选育良好的长白的大白品种,长白做父本,大白做母本进行杂交,F1代则表现长白和大白的性状,然后用杜洛克做父本,F1代做母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2代就是我们杂交所需要的终产品,杜长大三元商品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