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教研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PPT课件)倍数和因数常州市白云小学佘洁婕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探求并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二、操作感悟,形成概念1.操作感知,初步理解概念师:请看大屏幕,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想一想,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有几种不同的摆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并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完成作业纸上“活动一”。

(2)学生操作并用乘法算式记录摆法。

(3)资源收集并交流。

预设:4×3=12 6×2=12 12×1=12(4)初步感知概念。

4×3=12,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

2.问题推进,进一步理解概念。

(1)试一试:出示6×2=12 12×1=12 5×3=15 21÷7=3 3 4=7师:你能够根据这5道算式也来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2)追问:①6×2=12 能不能这样说:6和2是因数,12是倍数?②12是12的倍数,12是12的因数,这里说到的4个12,到底指乘法算式里的哪一个12呢?谁来边指边说?探索方法,发现特征1.探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的《倍数和因数》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所处位置本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两道“试一试”及相应的“想想做做”。

例1教学: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并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例3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再结合“试一试”引导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征。

《倍数与因数》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非0的自然数的乘法关系和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学生对数字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浅显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混合运算等做好准备。

2、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读讲精炼”中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方法,探索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同时形成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三、说学情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读讲精练教学法,以学生读讲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通过读、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

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是围绕这几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读讲探究,掌握新知——分组精练、巩固提升——课堂回眸、畅谈感受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开始我出示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认识这三个卡通人物吗?那谁来说说他们三人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由于学生们对灰太狼、红太郎、小灰灰这三个人物太熟悉了,因此很快就能说清楚他们相互的关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word教案之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word教案之一
用圆圈圈出5的倍数,用三角圈出2的倍数,用方框圈出3的倍数。
你是怎样圈出5的倍数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的倍数呢,3的倍数呢?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讨论
三、第3题
1.读题
2.提问
3.谈话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想能正好装完,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怎样可以知道2、3、5是不是75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综合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深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进一步认识2、5、3的倍数的特征。
2.能较快地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能按要求组成合适的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按要求组成2、5、3的倍数。
设计理念:通过不断变幻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以及学生对2、5、3的倍数的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找出6的倍数?
先在表格里圈出6的倍数,再判断6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也都是3的倍数吗?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六、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第1题
1.谈话
2.提问
3.练习
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倍数和因数,能举例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最小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因数呢?
完成书上第1题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并回答
二、第2题1Leabharlann 提问2.练习3.提问
通常我们是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一》优秀教案,主要是对本册书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及应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之前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仍然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及应用,能够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4.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能够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5.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4.估算的方法及应用。

5.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概念。

2.采用示范法,教师进行典型题目的示范性解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3.采用练习法,学生进行适量题目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采用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本单元的重难点知识、典型题目和练习题。

2.教师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知识和解题步骤。

苏教版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教学课件

4×3=12
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和3都是12的因数,
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
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 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根据下面的算式,和你的同 桌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11×4 = 44 (2)60÷12 = 5
探究活动(二)
(1)独立尝试,根据黑板上的3道算式写出12的所有 因数。12的因数有: ( ),( ),( ),( ),( ),( )。
(3)5最小的倍数是(5 ),9最大的因数是( 9 )。
2、小法官,明辨是非 (1)因为2×3=6,所以2是因数,6是倍数。( ×) (2)8是8的倍数,8也是8的因数。(√ )
(3)因为18÷3=6,所以18是6的倍数。(√ )
(4)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
神奇的“完美数”
• 6的因数有:1,2,3,6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探究活动(一)
(1)想象:用12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2)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 示出来,并在小组里讨论 。
1行
2行
3行
12×1=12
6×2=12
4×3=12
12×1=12 6×2=12
4×3=12
仔细观察,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相 同点?
我是30,我找 我的因数。
《数字王国——世界共通的语言 》
探究活动(三)
(1)独立尝试:3的倍数有:
在写倍数的时候, 要从小到大写。
(2)按照这种书写的方式去找一找2的倍数和 5的倍数。 5的倍数有: 2的倍数有:
(3)仔细观察,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 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word教案之一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word教案之一
用圆圈圈出5的倍数,用三角圈出2的倍数,用方框圈出3的倍数。
你是怎样圈出5的倍数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的倍数呢,3的倍数呢?
学生回答
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讨论
三、第3题
1.读题
2.提问
3.谈话
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和问题?
想一想,要想能正好装完,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怎样可以知道2、3、5是不是75的因数?
怎样找出6的倍数?
先在表格里圈出6的倍数,再判断6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也都是3的倍数吗?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六、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哪些数学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方法?
倍数和因数综合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让学生深入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进一步认识2、5、3的倍数的特征。
2.能较快地按要求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能按要求组成合适的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按要求组成2、5、3的倍数。
设计理念:通过不断变幻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理解,以及学生对2、5、3的倍数的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一:用除法
方法二:根据2、3、5的倍数的特征
方法三:写出75的所有因数,和2、3、5对照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第4题
1.提问
2.练习
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要满足什么要求?在方框里填一填。
独立完成第(2)(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
学生练习后交流方法
五、第5题
1.提问
2.操作台
教学步骤

小学数学四下:《因数与倍数》教学规划

小学数学四下:《因数与倍数》教学规划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因数和倍数》本单元教材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然数的知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体会自然数都有因数,而且不同自然数的因数个数是不同的。

这些内容还能为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为以后教学分数知识作必要的准备。

研究倍数与因数一般在非零自然数范围内进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二、教材简析: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前的教材把这些内容归结为数的整除,因此根据大纲要求,要先建立整除的概念,由整除引出约数和倍数,再用能否被2整除定义奇数和偶数,以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定义素数和合数,概念较多并且集中,学生学习困难较大。

数学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认识整除的要求,但要求能找10以内某个数的倍数、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并降低要求,只要知道奇数、偶数、素数、合数,不要求分解质因数和用求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因此,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重建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因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

在学生有了倍数、因数的初步感受后,再要求学生根据其他式子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进一步感受在乘法算式里,积是各个因数的倍数,每一个因数都是积的因数,并在叙述中体会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及相应的倍数、因数的叙述方法。

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掌握正确的叙述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由乘法算式引入倍数和因数,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可以借助乘法算式进行。

启发学生用乘法算式逐个找出它的倍数,并讨论获得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可以用这个数依次乘1、2、3&&找出它所有的倍数。

同样观察讨论,获得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这个数,这两个数就都是它的因数,这样可以一对一对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倍数和因数1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倍数和因数1

倍数和因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准确,完整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3.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掌握,学习找一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方法的掌握。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清楚什么是倍数和因数。

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归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一、导入1.谈话我们学过哪些数?对0、1、2、3、4……都是自然数。

除0以外的自然数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数。

自由发言二、教学倍数和约数的意义1.谈话2.举例3.师生交话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板书:1.4×3=122.6×2=124.提问5.谈话6.提问7.归纳8.练习讨论:3.12×1=12算式1中4、3、12的关系,我们可以说:12是4、3的倍数3、4是12的因数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6×2=12中各个数的关系吗?根据12×1=12可以怎样说呢?在4+3=7中我们能说7是4和3的倍数,4和3都是7的因数吗?3×2=6,说6是倍数对吗?为什么?1.倍数和因数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那个数是倍数,那个数是因数。

2.只有一个自然数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时候才能谈上它们之间具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板书:24÷4=6能说24是4、6的倍数,4、6是学生回答:12是6、2的倍数,2、6是12的因数学生自由交谈学生可以争论学生各说自己的理由,讨论后统一。

学生回答提示:24的因数吗?你是怎样想的?4×6=24这样你看出来了吗?三、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1.提问2.提问3.提问4.归纳你知道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说说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板书:3×1=33×2=63×3=9……3的倍数有3、6、9、12……能写完吗?为什么?谁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与1、2、3……相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试卷 第 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第70-72页例题,第7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学生自由发言) 刚才有的同学谈到我们学习了自然数,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自然数吗?(指名回答) 对,O、l、2、3、4……都是自然数。这个单元我们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对除了0之外的自然数进行研究,研究这些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这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倍数和因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倍数和约数的意义 1.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只有一个自然数是两个自然数的乘积的时候,才能谈上它们之间具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读题。(2)指名口答,共同评议。 3.板书:24÷4=6。谈话:我能说24是4和6的倍数,4和6都是24的因数吗?(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引起争论,最后统一到根据24÷4—6,可以得到4×6—24,实际上24是6和4的乘积,所以24是4和6的倍数,4和6都是24的因数) 三、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请大家找3的倍数。想想用什么办法找,能找多少个?在小组内讨论找的方法,然后动手找。 2.谈话:谁来说一下你是怎样找3的倍数的?你找到了多少个? 学生发言时教师板书:3×1=3 3×2=6 3×3=9 3的倍数有3、6、9、12、15、18…… 提问:能写完吗?为什么? 3.提问:谁能总结一下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分别与1、

个案修改 数学试卷 2、3……相乘) 4.谈话:你能不列式计算直接写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吗? 学生独立书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的倍数有2、4、6、8、10、12…… 5的倍数有5、10、15、20、25、30…… 5.提问:观察上面的三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讨论。 指名汇报,相机出示以下结论:一个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 1.谈话:下面我们研究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边想边写出来。 指名说出自己找的结果,学生很可能找不全.或顺序很乱。 2.谈话:刚才同学们找到了36的一些因数,感觉到往往找不全,而且小一个大一个地没有规律。那么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我们一起研究。 先这样想,根据因数的意义,我们知道( )×( )=36,括号内的数就是36的因数。 如果第一个括号里填1,那么怎样算出第二个括号里的数(指名回答,板书:36÷1=36)这样一次找到了36的几个因数?是哪两个? 如果第一个括号里填2,那么怎样算出第二个括号里的数?(指名回答,板书:36÷2—18)这样又找到了36的哪两个因数? 你能接着写出几个这样的除法算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6÷3=12 36÷4=9 36÷6=6) 从36÷6这道除法算式中找到了36的几个因数? 还要再写除法算式吗?为什么? 现在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36的所有因数了吗?指名到黑板前指着算式中的数说答案,教师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3.谈话: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4.谈话:你能找出15的因数和16的因数吗?如果用除法找,算式可以写出来,也可以想在心里,不写出来。学生独立做题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5的因数有:l、3、5、15。 16的因数有:1、2、4、8、16。 5.提问:观察上面的三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以下结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数学试卷 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五、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填表。 (2)提问: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填表。 (2)提问:题中的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人数呢?为什么排数和每排人数都是总人数的因数? (3)提问:通过以上两题的练习,你对倍数和斟数有什么新的认识?(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全班共同校对、评议。 (3)发现做错的学生,找出错误原因。 六、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你理了哪些结论? 数学试卷 第 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第73页“想想做做”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的第4题 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和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5题

在学生做题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要求:中间一个圈里填写的6的倍数不应大于40;左边一个圈里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几个7的倍数后,再标上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6和第7题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再让学生说说哪些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教学中要注意不要涉及公倍数或公约数的概念。 4、“想想做做”的思考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思考的方法:先找出40的因数1、2、3、4、5、8、10、20、40,再从中找出5的倍数,再从中找出40的因数。符号要求的数有:5,10,20,40。

倍数(从小到大写5个) 因 数 5 7 9 10

个案修改 数学试卷 第 课时 ( 月 日 ) No:

教学内容:第74页例题,第74-7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加深对自然数特征的认识,感受教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学难点: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指名回答) 2.练习:从小到大写10个2的倍数,写6个5的倍数。(学生各自书写,指名汇报结果) 3.提问:65是5的倍数吗?78是5的倍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4.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2和5的倍数的特征,学过之后像65是不是5的倍数,78是不是5的倍数等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二、教学新课 1.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 (1)谈话:请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百数表,在这张百数表中,你能从小到大找出5的所有的倍数并像老师这样画上“△”吗? (教师示范在5、10上画“△”)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2)提问: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指名回答,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5或0。 (3)谈话:在百数表上找出2的所有的倍数,像老师这样画“o”。(教师示范在2、4上画“o”) 学生各自操作,同桌互相检查。 (4)提问:观察2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先说给同桌听。

个案修改 数学试卷 指名回答,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2、4、6、8或O。 (5)谈话:我们发现了5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反过来就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着板书内容)个位是5或O的数就是一(5的倍数)个位不是5或O的数呢?(就不是5的倍数)现在你能很快地判断65和78是不是5的倍数了吗?怎样判断?谁来说一下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回答) (6)谈话:我说几个数你们看看是不是5的倍数,是不是2的倍数? 94 85 73 60 2.教学偶数和奇数。 (1)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认识过双数和单数,还记得吗?谁能从小到大说出几个双数,再说出几个单数?(指名回答) 你们看看这些双数和单数与2有什么关系?(双数都是2的倍数,单数都不是2的倍数) (2)谈话:双数、单数是日常生活用语,数学上有特殊的名称。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齐读: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看来,偶数、奇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双数、单数有什么关系? (3)谈话:下面我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分清偶数和奇数,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站起来,坐下。有没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站的?这样说来,我们研究的数,也就是非零的自然数可以分成哪两类?这样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读题。 (2)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共同评议。 (3)提问: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 (2)指名报结果,共同校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