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茉莉素受体基因OsCOI1 a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与OsLSR互作的水稻OsSO基因的功能研究开题报告

与OsLSR互作的水稻OsSO基因的功能研究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为了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水稻中重要基因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OsLSR是一种水稻基因,已经证实会与一些质量相关的基因相互作用,与粮食的品质有密切关系。
而新近发现与OsLSR互作的水稻基因OsSO的功能还未完全研究清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OsSO的功能,进一步了解OsLSR与粮食品质相关基因的互作机制。
二、研究内容:
1. 原核表达
本研究将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载体,构建OsSO原核表达系统,获得大量高纯度目的蛋白。
可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验蛋白纯化及其识别。
2. OsSO的特征分析
本研究采用基因序列分析与蛋白质结构预测等方法,对OsSO的结构、功能等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探究OsSO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3. OsSO与OsLSR的互作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通过酵母双杂交、荧光互补等检验方法,验证OsSO与OsLSR 之间的物理互作关系,并探究互作的时间和剂量等影响因素。
然后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探究OsSO和OsLSR互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粮食品质形成的影响。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研究与OsLSR互作的水稻基因OsSO的功能,对水稻品质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同时,本研究探究了一种新的水稻基因,可为今后相关基因的深度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水稻生长发育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水稻生长发育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基因参与了调控。
本文将就水稻生长发育调控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展开探讨。
一、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分为萌芽生长期、分蘖期、生殖生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许多基因参与了调控,确保了水稻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在萌芽生长期,转录因子EHD1和EHD2可以促进植株的萌芽生长和发育,同时也可以提高植株的耐旱能力。
在分蘖期,分蘖素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因子,它可以促进水稻植株的分蘖,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此外,一些基因也可以影响水稻分蘖的数量和位置,例如SPL7基因可以调控水稻分蘖的位置和茎的发育。
在生殖生长期,众多基因参与了调控水稻花和果实的发育,其中OsmiR160和OsARF17是两个重要的基因。
OsmiR160可以调控水稻花器官的形态和数量,OsARF17则可以促进水稻果实发育。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可以影响水稻种子大小、营养成分和色泽等性状。
在成熟期,水稻的基因调控主要涉及籽粒的颜色、形态和品质等性状。
据研究,调控籽粒品质的关键基因包括粘米基因Wx、糙米基因Badh以及赤铁土色素合成基因Crtl1等等。
二、水稻基因克隆为了深入了解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许多科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功克隆了许多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
例如,科学家们克隆了水稻分蘖素基因D27,发现它能够抑制植株的分蘖,进而利用该基因研究了水稻的农艺性状。
此外,科学家们还克隆了水稻转录因子SNB,发现它能够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合成等过程。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水稻基因功能分析除了克隆基因以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基因功能研究。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基因沉默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科学家们成功地研究了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基因功能。
薄荷茉莉酸受体McCOI1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薄荷茉莉酸受体McCOI1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唐伟林;康琴;汪霞;谌明洋;孙欣江;王棵;侯凯;吴卫;徐东北【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24(40)1【摘要】【目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受体COI1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克隆薄荷McCOI1a基因,并分析其蛋白特征与表达模式,为薄荷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方法】基于转录组数据从薄荷叶片中克隆McCOI1a,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烟草叶片瞬时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cCOI1a的蛋白特性、亚细胞定位、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
【结果】McCOI1a基因全长1842 bp,编码613个氨基酸;McCOI1a蛋白具有保守的F-box和LRR结构域,与丹参SmCOI1蛋白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cCOI1a蛋白定位于细胞核;McCOI1a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叶序中表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叶片中,McCOI1a在MeJA、干旱、NaCl、AlCl3、CdCl2、CuCl2处理下的表达呈不同程度的上调,并且AlCl3处理下其上调最明显,表达量最高可达1206倍;在根中,McCOI1a的表达在CuCl2处理下呈先下调而后上调的模式,在其余处理下,McCOI1a的表达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调。
【结论】McCOI1a响应MeJA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可能在调控薄荷生长发育、逆境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页数】11页(P270-280)【作者】唐伟林;康琴;汪霞;谌明洋;孙欣江;王棵;侯凯;吴卫;徐东北【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烟草脱落酸受体基因NtPYR1和NtPYL9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2.茉莉酸信号转导突变体ber15的分离和基因克隆表明油菜素内酯的合成影响茉莉酸信号转导3.普通烟草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3个基因的分子克隆、表征和表达分析4.薄荷MhWRKY57基因克隆及响应茉莉酸信号的表达分析5.红麻HcAOC1基因克隆及响应茉莉酸甲酯的表达模式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

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稻米品质性状是影响稻米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优劣直接关系到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已成为稻米品质改良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近年来稻米品质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挖掘优质稻米基因资源、提升稻米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稻米品质性状的概念及分类,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等。
随后,重点回顾了稻米品质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的历程,包括基因定位、克隆策略、功能验证等方面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总结了近年来在稻米品质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一些关键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解析。
本文展望了稻米品质性状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新技术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稻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稻米品质性状基因克隆技术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研究是稻米品质改良的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传统的基因克隆方法如图位克隆和候选基因克隆等,在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位克隆是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利用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确定与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而克隆目标基因。
这种方法已成功克隆了多个与稻米品质相关的基因,如控制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Waxy基因。
候选基因克隆则是基于已知基因或基因家族的功能信息,通过序列比对和表达分析,筛选出可能与品质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而进行克隆和功能验证。
例如,通过候选基因克隆,成功鉴定了与稻米胶稠度、糊化温度等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和基因组编辑技术为稻米品质性状基因的克隆提供了新的手段。
GWAS 能够在大规模群体中鉴定与品质性状关联的遗传变异,为基因克隆提供了精确的分子标记。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水稻OsSAMT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胡亚军;刘雄伦;江南;周波;戴良英;王国梁【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9(035)004【摘要】采用RT-PCR法从水稻中成功克隆了1个水杨酸甲酯转移酶基因(OsSAMT1),构建了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日本晴,获得10个转基因阳性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基因组中共有12个OsSAMT1的同源基因,它们分别属于第6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2个基因族,而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的OsSAMT1基因与第6号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具有更高的相似性.【总页数】4页(P362-365)【作者】胡亚军;刘雄伦;江南;周波;戴良英;王国梁【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上海,200233;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水稻基因组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相关文献】1.水稻PFP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雷东阳2.水稻OsOle1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姚清国;李晓芹;李晓兵;段书德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水稻无机焦磷酸化酶基因OsIP1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张亚芳;余永旗;左示敏;娄丽娟;陈宗祥;潘学彪4.水稻OSNADK3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J], 吴丽丽;周丛义;高永生;丛悦玺;陈坤明;郭万里5.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31(t)候选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J], 杨青;王春台;刘学群;谭艳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OsNramp5_基因突变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Chin J Rice Sci), 2022, 36(6): 562-571 562 DOI: 10.16819/j.1001-7216.2022.20220316 OsNramp5基因变异影响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进展李小秀1吕启明1, 2袁定阳1, 2, *(1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 长沙 410125; 2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5; *通信联系人, email: *********************.cn)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LI Xiaoxiu1, LÜ Qiming1, 2, YUAN Dingyang1, 2, *(1 Longping Branch of Graduate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5,China; 2Hunan Hybrid Rice Research Center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brid Rice, Changsha 410125,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cn)Abstract: Developing low-cadmium (Cd) rice cultivar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admium Ri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OsNramp5 is the major transport gene for Cd uptake in rice. The functional deficiency of OsNramp5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Cd in rice grains, and the uptake of manganese (Mn) is also affected. However, in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OsNramp5 variation on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conclusions were inconsistent. The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ice cultivars with low-Cd and high-quality. This manuscript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OsNramp5 mutation on the content of metal i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breeding of new rice cultivars with low Cd accumulation by OsNramp5 mutation.Key words: rice; OsNramp5; cadmium; manganese; agronomic trait摘要:筛选和培育镉(Cd)低积累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粮食生产面临着巨大挑战。
因此,水稻的良种选育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其中,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对于水稻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是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定位抗性基因的目的是通过遗传连锁分析和基因定位技术确定抗性基因的位置。
这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功能,并为遗传改良提供基础资料。
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和QTL分析。
连锁分析是通过寻找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来确定基因位置。
而QTL(数量性状基因)分析则是通过寻找与疾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来确定位置。
二、水稻抗性基因的克隆克隆水稻抗性基因是为了深入了解其功能、参与水稻的应对病害的分子机制、推动水稻杂交育种与病害防治等方面而进行的研究。
水稻抗性基因的克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水稻抗性基因的克隆包括两个方面:方法和结果。
现在,水稻抗性基因的克隆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功能注释和基因克隆;另一种是基因库和高通量筛选。
具体的克隆流程是:建立基因组库→筛选测序→数据库搜索→克隆基因→慢性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目前,已经克隆的水稻抗性基因包括多种类型,如NBS-LRR家族、CC-NB-LRR家族、RLK/Pelle激酶家族和GTPase/Rho家族等等。
通过对这些家族水稻抗性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稻的抗性质和抗病机制。
三、未来展望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水稻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抗性基因的分离和鉴定仍然是困难的。
其次,更好地了解水稻抗性基因的功能和抗性机制需要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
最后,更有效地利用水稻抗性基因的育种方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综上所述,水稻抗性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对于水稻的抗病性和适应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拟南芥COI1基因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拟南芥COI1基因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的作用陈艳; 任春梅【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4页(P11-13,17)【关键词】茉莉素; 受体; COI1蛋白; SCFCOI1复合体【作者】陈艳; 任春梅【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6茉莉素(jasmonates,JAs)是一类发现较晚的植物激素,它包括茉莉酸(jasmonic acid,J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以及由茉莉酸衍生的其他一系列具有相似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茉莉素能调节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生长、雄蕊发育、块茎形成、衰老和果实成熟等,介导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抗逆反应,如:机械伤害、昆虫侵害、病原菌侵染和紫外线损伤等。
因此,茉莉素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在拟南芥中,如果茉莉素的生物合成或者信号传导受阻,植株会因雄性不育而无法完成生命周期。
同时,植株也会因失去对逆境(如昆虫侵害、病原菌侵染等)的抗性而无法生存。
在茉莉素信号传导中,COI1基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缺失该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丧失了所有的茉莉素反应,表现为雄性不育、易感染病虫害等。
1 COI1基因突变对茉莉素信号传导的影响1994年Feys[1]等筛选获得了对植物毒素冠菌素(COR,COR)不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coi1(COR-insensitive1)。
冠菌素是假单胞菌分泌的一种致病毒素,与茉莉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他们发现筛选出的所有coi1突变体都对茉莉酸甲酯不敏感,并且表现为雄性不育。
随后的研究发现coi1突变体易感病虫害,而且失去了对茉莉素的正常反应,如茉莉素诱导的基因表达,茉莉素诱导的花青素积累和侧根形成等。
1998年Xie等[2]采用图位克隆法分离出拟南芥COI1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28卷第4期 作物研究 337
水稻茉莉素受体基因OsCOHa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欧阳诗柳。任春梅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将拟南芥茉莉素受体基因COH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OsCOHa构建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MYC2,导入拟
南芥茉莉素受体突变体coil—J中,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sCOlla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观察突变体花粉的
活性和果荚的育性,检测OsCOHa对coil—J突变体的互补情况,研究OsCOHa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OsCOHa
基因能够在拟南芥coil—J突变体中正确表达,并能部分互补雄性不育的表型,表明OsCOHa基因在水稻茉莉素
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茉莉素受体作用。
关键词:水稻;茉莉素;OsCOHa基因;克隆
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4)04-0337 DOl:10.3969/j.issn.1001-5280.2014.04.01
CIng and Functic of the Rice JasmonateGIonin ̄ unction ot ice dasmonate
Receptor Gene OsCOIl a
0UYANG Shi-liu,REN Chun-mei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Abstract:We cloned OsCOHa into the expression vector pMYC2,and transformed it into Arabidopsiscoil—J mutants.We
test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by western blot,observed the activity of pollen and the sterility of siliques in coil—J
mutants transformed with OsCOHa,and found out that OsCOHa could partly complement the phenotype of the sterility of
Arabidopsis coil—J mutants.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sCOHa might be a receptor of jasmonates in rice.
Key words:Rice;Jasmonate receptor;Gene OsCOHa;Cloning
茉莉素(Jasmonates,JAs)¨ 是来自于亚麻酸的
一
种新型植物激素,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 』。茉莉酸
(Jasmonic acid,JA)及其衍生化合物统称为茉莉素。
有研究表明,茉莉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和营养器
官的形成,影响花粉发育、控制植物的育性、促进叶片
衰老和降低植物光合作用,同时它还作为信号分子参
与植物的抗性反应_3 ;诱导大量防卫基因的表达,诱
导植物挥发物的改变,释放出与植物遭受植食性昆虫
侵害后相似的挥发物 ;吸引植食性昆虫的天敌,参
与植物的间接防御从而提高植物的抗性 5j。
在茉莉素信号通路中,coronatine insensitive 1
(COI1)蛋白作为茉莉素受体起着重要作用 J,COIl
的无功能突变体coil—J『丧失了对茉莉素的所有反
应,表现为雄性不育 j。COIl是一种F—box蛋白,
能够与Skpl和Cullinl蛋白形成泛素连接酶复合体
Skpl/Cullinl/F—box protein COIl(SCFCOI1) 。
水稻基因组中存在3个COH的同源基因0s.
COHa、OsCOHb、OsCOHc。2006年,OsCOH基因第
收稿日期:2014-03-05
作者简介:欧阳诗柳(1987一),女,广东深圳人,硕士研究生,Email:oyshiliu@qq.corn。十通信作者:任春梅,教授,Email:rencm66@
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195)。
338 CROP RESEARCH 2014,28(4)
1次在水稻中被分离出来 (NCBI数据库中登记为
AY168645,即OsCOIla)。研究发现,水稻OsCOlls
基因与拟南芥中COH基因序列有55%的相似度,
而OsCOHs基因之间则有更高的序列相似度,其中
OsCOIla和OsCOIlb的相似度高达82%¨ 。在水
稻中还鉴定出687种潜在的F—box蛋白 ,根据
它们的构成结构域,归纳入10个亚基中,其中
F—box蛋白OsCOI1a(Os01g63420)和OsCOIlb
(Os05g37690)与拟南芥中COIl表现出非常相近的
直系同源关系,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约为75%,
OsCOI1a与OsCOI1b的相似度高达89%。因此,推
测OsCOI1a和OsCOIlb在水稻中有与COIl在拟南
芥中相似的功能,即作为茉莉素受体。
鉴于获得水稻多突变体的周期较长,并且未见
具有明显表型的单突变体的报道,为了得到遗传上
更有力的证据,笔者将OsCOHa构建到植物双元表
达载体pMYC2,导入拟南芥茉莉素受体突变体
coil— ,研究水稻OsCOHa基因的功能。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植物材料为拟南芥coil— 杂合突变体;Os—
COHa的CDS序列通过PCR技术从野生型水稻日
本晴的cDNA扩增得到;植物双元载体pMYC2,大
肠杆菌E.coli DH5ct和农杆菌GV3101,均为湖南省
作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植物信号传导研究室
保存。
1.2方法
1.2.1 pMYC—OsCOIla重组质粒的构建
以野生型水稻日本晴的cDNA为模板,用Fast.
Pfu高保真DNA聚合酶和特异性引物p1(5 一Tc.
CCCCGGGATGCGTGGCGAGGTGCCG一3 )和p2(5
一
GGAGCTCTCACGC AGGATGCAAGGGGAT一3 ),
对OsCOHa的CDS序列进行PCR扩增,切下目标
DNA片段后进行回收。同时从pMYC2质粒的
E coli DH5a中提取质粒,分别用Sma I和Sac I双
酶切回收。
用T4连接酶将酶切纯化后的OsCOHa基因和
pMYC2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ot感受态细胞,进
行测序分析,确认质粒中带有的OsCOIla基因没有
发生突变以及连接边界准确无误。
1.2.2 pMYC—OsCOHa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筛选
转基因植株
将重组质粒pMYC—OsCOHa用电击法转入农
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中,采取抗生素Kan、Rif筛
选,挑选单克隆,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抽提质
粒用PCR进行验证。
拟南芥生长至抽薹后剪去主茎,再生长2个星
期使其分化出多个分枝,开花后进行农杆菌的遗传
转化。
挑取验证正确的单克隆接种于5 mL含50 g/
mL Kan、50 p.g/mL Rif的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
养18—24 h。然后大量培养400 mL菌液,收集菌
体,用适量的农杆菌悬浮液重悬菌体,使DD 在
0.8—1.0。
将花钵倒置在装有转化菌液的烧杯上,使拟南
芥花序浸泡在转化菌液中1—2 min;将拟南芥植株
平卧在黑暗处保湿1 d,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生长,1
个月后收获成熟种子。
将上述步骤中成熟种子铺在含50 ̄g/mL Kan
的MS培养基上,筛选出绿色的幼苗。移栽至土壤
中,待植物长出莲座叶后,摘取嫩绿叶片提取DNA。
1.2.3拟南芥coil—J背景的鉴定
通过PCR能扩增到OsCOHa基因片段的植株
为转化成功的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DNA引物p1
(5 一GGTYCTCrITI1AGTCT TI'AC一3 )和弓l物p2
(5 一CAGACAACTA rITTCGTrACC一3 )PCR扩增
后得到1.5 kb的片段,用Xcm I对PCR产物进行酶
切来鉴定转基因植株的coil— 背景。用1%琼脂
糖凝胶电泳检测PCR和酶切结果。
1.2.4 OsCOI1a转基因植株蛋白水平的检测
称取0.1 g新鲜材料,提取植物总蛋白。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OsCOI1a蛋白的表达水平,SDS—
PAGE电泳完毕后,将蛋白从胶上转移到PVDF膜
上,分别加入一抗Anti—MYC antibody 1:1 000杂交
液,加人二抗HRP Conjugated Goat Anti—Mouse IgG
1:1 000杂交液杂交。采用凝胶成像仪进行化学发
光检测蛋白条带。
1.2.5 OsCOI1a转基因植株花粉活性和果荚育性
的检测
取1 mL花粉萌发培养基均匀铺在载玻片上。
培养基凝固后,取新鲜花朵,将雄蕊在培养基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