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素材资料-第一单元 《水》 复习与检测 教科版(含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复习与检测三年级班1.水到哪里去了一、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吸收热量)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实验操作: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水杯子里有小水珠这种现象出现,这是什么原因?答: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四、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蒸发(吸热)水水蒸气【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水蒸气的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A.白色B.无色C.透明2.下列关于水蒸气的形状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形状B.有固定形状C.没有固定形状3.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体积B.有固定体积C.没有固定体积2.水沸腾了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测量水温的方法: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裂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正常压强下是100℃。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水中:气泡产生水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热气产生水沸腾:100℃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作业设计】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A. 90℃B. 100℃C. 60℃2.水沸腾时的温度()A.不断上升B.保持不变C.逐渐下降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A.不变B.变大C.变小3.水结冰了科学概念目标1.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022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三合一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三合一)资料班级姓名分数一、我会判断(10分,对的打√,错的打×)1、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壤土。
(×)2、轮换种植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
(√)3、降落伞的绳子越长下降速度越快。
(×)4、科学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王永民发明了汉字“五笔输入法”。
(√)6、壤土就是土壤。
(×)7、大雁、燕子、喜鹊过冬的方式都是迁徙。
(×)8、“五官兄弟”中眼睛最重要。
(×)9、蟋蟀不是昆虫。
(×)10、西瓜不是果实。
(×)二、我会选择(10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右面几个降落伞,( 3 )下降最慢。
2、右面几个自转旋翼,( 3 )下降最慢3、右面哪种方法是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34、下面不是果实的是(①)。
①生姜②桃子③梨子④苹果5、下面是昆虫的是(①)。
①蚯蚓②蜗牛③蜈蚣④蜻蜓6、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时需要使用下面哪种工具?(②)①尺子②计时器③气温计④放大镜7、能辨别物体颜色的器官是( 1 )。
①眼②耳③鼻④口⑤手8、下面哪个因素不影响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 2 )①翅膀大小②下落的高度③翅膀形状④自身重量9、下面那些行为会破坏土壤?(2、3、5、6、7 )①退牧还草②垃圾侵蚀③毁田烧砖④种植防风林⑤喷洒农药⑥过度开垦⑦滥伐森林10、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④抄袭⑤猜想⑥生搬硬套四、我会制作(14分)1、我也能当科学家!请你仿照下边的卡片,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科学现象记录卡”。
(3分)科学现象记录卡现象:秋天大雁成群往南飞。
问题: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结果:大雁是候鸟,为了避免寒冬,飞向暖和的南方。
科学现象记录卡现象:秋天树叶“五颜六色”?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结果:是因为因为植物大多不光含叶绿素,也有含花青素的2、小明从野外采回了三种土壤,可他分不清哪种是黏质土,哪种是沙质土,哪种是壤土,①气压, ,②风速③高度④悬重物重力⑤伞衣的面积⑥伞面透气性五、我会回答(4分)树林里召开昆虫音乐会。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

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主要知识点整理复习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1.一天中我们吃了几种食物?吃的比较多的是什么食物?答:我们吃了米饭、馒头、青菜、肉类等多种食物;吃的比较多的是米饭、青菜和肉类。
2.按食物的来源给它们分分类。
答:食物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
3.米饭是怎样来到餐桌上的?答:米饭经过育秧、插秧、稻谷成熟、收割稻谷、晒稻谷、加工成大米、做成米饭7个步骤来到餐桌.上的。
4.大米还可以加工成什么食物?答:大米还可以加工成雪饼、米粉、米糕。
第二课食物的营养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日质、维生系、水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2.把食物放纸上按压,有什么现象?答: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
3.在食物上滴上碘酒,有什么现象?答: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4.把食物放在火上烧,有什么现象?答: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烧焦味)。
5.说一说,我们研究的食物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答:食物中主要有脂肪、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糖铁钙等营养成分。
6.营养物质的作用。
答: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7.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静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一只酒精灯。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最去吹。
④不要碰到酒精灯。
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第三课食物的消化1.吃一口馒头,慢慢咀嚼,馒头在嘴里发生什么变化?答:嘴巴里有唾液产生,馒头被磨成小碎块,嘴里有甜味。
2.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还会经过哪些消化器官?答: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后,还会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这些消化器官。
【期末专项复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专项强化突破卷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含答案

苏教版2021~2022学年上册期末专项强化突破卷(一)研究土壤(考试时间 40分钟全卷满分 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亲爱的同学们,学期末的智慧之旅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要你认真地分析每一道题,你一定能获得一次难忘的旅途记忆!一、填空题1.土壤中有大颗粒的_________中等颗粒的_________和细小颗粒的_________。
2.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_。
它是供植物生长的______。
3.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 _________的时间。
二、选择题( 可多选 )1.进行采集土壤这样的外出考察任务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大人陪同。
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人可以帮忙挖土 B大人可以保障安全 C大人可以出主意2.把土壤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搅拌后静置一会儿,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枯枝碎叶等,水底沉淀着泥沙颗粒,大颗粒在下,小颗粒在上。
通过这实验可以发现:土壤里有( ) 。
A空气 B动植物残骸 C小颗粒的黏土、大颗粒的沙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 )和细小颗粒的( )。
A黏粒 B粉粒 C沙粒4.花生喜欢生长在渗水性、透气性最好的( )中,荷花喜欢生长在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的( )中,蚕豆喜欢生长在居于前两者之间的( )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5.在( )中和入适量的水后能握成团,颗粒最细腻。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6.在( )中,含有植物生长的养料最多。
A表层土壤 B下层土壤 C岩石层7.为了增加土壤肥力,人们常用( )的办法。
A种植绿肥 B施农家肥 C收集落叶沤肥8.土壤的作用很大,它可以( )。
A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水分B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C为人类生存提供所需要的食物9.下列人类活动中,( )会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
三年级科学上册 单元试题(八单元全) 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题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我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的时候,其他(感官)也在帮忙。
2、我们发现的东西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
3、认真观察一片草地,可以把发现的东西分成三类:植物、(动物)和没有生命的东西。
4、仔细观察天空的云彩,下雨前一般都有大量的(积雨)云,这是下雨的主要来源。
5、我发现小河(小鱼、虾米),我发现菜市场里(鲤鱼、草鱼、鲫鱼、芹菜、萝卜、白菜、西红柿等),我发现草地上有(蜗牛、蝗虫、田鼠、蚂蚁、小石头、杨树、土块等)。
6、在校园或附近的社区发现的问题很多,我们可以绘制个(平面图)。
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的。
8、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没有生命的有小石头、土块、塑料瓶、碎玻璃等,它们都属于(非生物)。
9、我们发现天空中云彩从形状上分有(积云)、(卷云)、(卷层云)、(积雨云)。
10、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爱因斯坦)说的。
1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1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珍惜)它,(保护)它。
13、当我们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生存问题)。
14、写出三个你发现有小动物的地点(草地)、(池塘里)、(天空)。
15、报纸、(圆珠笔)、(作业本)、(书)、胶水等都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16、乱排放污水和废气是(污染环境)的表现。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6分)1、只要认真观察,每个事物都会成为问题宝藏。
(√)2、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3、环境污染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无关。
(×)4、我们可以用弹弓打鸟。
(×)5、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节约使用纸张。
(√)6、草地里有很多东西,只观察,不要捕捉昆虫、动物。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溶解的秘密 知识点复习

第三单元溶解的秘密一、我会填。
1. 高猛酸钾具有腐蚀性,要用药匙取放。
高猛酸钾溶液不能直接接触。
2.被溶解的物质最终都均匀地分布到水中。
有的物质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3. 猜想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
4.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我们将会体验到新的乐趣。
5.实验证明,升高水的温度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猜想假设:搅拌能加快白糖溶解。
( 搅拌)(加热)(研碎)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6.在20 °C 时,100 毫升的水能溶解:36 克食盐,204 克白糖,74 克味精,9.6克小苏打。
7. 物质在0 100 毫升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的物质在100 毫升水中能溶解的量也是不一样的。
二、我会选。
1.把少量高猛酸钾放入水中,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D )A.颗粒慢慢沉到杯底,水变得不透明B.颗粒慢慢沉入杯底,水的颜色不变C.颗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变成紫色D.颗粒慢慢沉入杯底,周围的水变成紫色,并发散开2.下列四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B )A.食用油和感冒颗粒B.醋和酱油C.洗衣服和沙子D.面粉和洗衣液3.下列哪种方法可以让明明口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C )A.含在口中B.用舌头不断搅动C.牙齿咬碎,用舌头不断搅动D.直接吞入腹中4.下列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C)A.白糖B.小苏打C.食用油D.蜂蜜5.冬天,奇奇洗衣服时,把洗衣服放入水中并搅拌,加热水的主要原因( D )A.增加水量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B.热水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C.搅拌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D.以上都是6.研究“水温对溶解速度的影响”时,对比实验的不同条件是( A)A.水温B.白糖放入水中的时间C.白糖的量D.溶解速度7.小明把食盐分成10克一包,每次往100毫升水中放入1包,溶解后再放入1包,当放入第4包时不能完全溶解,说明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B )食盐。
A.40克B.30-40克C.20克D.10克8.大米( B)面粉(B )醋、酱油( A)食用油( B )酒精( A )沙( B )洗发水( A )洗衣液( A )洗衣粉( A )酵母粉( A )A.能溶于水B.不能溶于水三、我会判。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复习题(打印版)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起来)。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科学)就开始了。
7、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脱落);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树枝干枯)。
9、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或(看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11、如图,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会发生的现象是(球不会掉下来)。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2、乒乓球瘪了,放在热水里一烫就鼓起来了,这是因为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起来)。
3、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4、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现象。
5、科学是神奇的,但并不(神秘)。
6、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科学)就开始了。
7、苹果树春天会(发芽),夏天会(开花),秋天会(结果),冬天会(落叶)。
8、在北方,杨树叶会在秋天(变黄),然后(脱落);而冬天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树枝干枯)。
9、我们主要通过(上网)或(看电视)来达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目的。
10、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11、如图,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
会发生的现象是(球不会掉下来)。
第1课亲历科学1、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是因为(光比声音传播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一、 填空
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 )的,但它并不( )。当你对( )产生了( ),
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 )就开始了。
2.像两片纸中间吹气,可观察到( )。
3.人的身体是由( )( )( )( )四部分主成的。躯干分为( )和( )。
四肢分为( )和( )。上肢包括( )( )( )。下肢包括( )( )( )。
4.身高和体重差不多时,应该用( )量一量,用( )称一称。
5.世界上( )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6.花园里有( )( )( )等。
7.我知道的动物有( )( )( )( )等。
8.在寻找动物和植物时,要( )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
( )。不要到( )的地方。
9.分辨动物和植物的方法有:( )( )( )和
( )。
10.鸟事人类的( ),让我们共同( )它们。
11.各种树木的皮是不一样的,有的树皮( ),有的树皮( )。
10. 蚯蚓的头在离( )较近的一端,斩断后不可存活。
11. 蚯蚓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里。蚯蚓的食物是( ) 。
12. ( )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要有明确
的( )和( ),要( )、( )地观察,及时( )。
13. 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 )( )( ) ( )( )等感
官进行,也可以利用( )( )( )等仪器对事物进行
观察,有时还需要( )。多问问( )。
14.蚯蚓的颜色是( )色的,有的地方较浅。外形是( )形,身体表面是
( )的,还戴了个( )。
15.观察完蚯蚓后,把蚯蚓放回( ),活动结束后要( )。
16.蚯蚓在玻璃上爬得很费劲,因为( )。
17.科学家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 )。
18.植物的器官有( )( )( )( )( )
和( )。
19. 凤仙花的花是( )的,叶子是( )的,果实像一个
( ),还长着( )。它的种子是( ),不( )。
20.我们身边的花和草有许多( )和( )的地方。
21.花草树木使我们的环境( )( )。
22. 土壤是由( )( )( )( )( )等组成的。
23. 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 ),也是土壤的一部分。
24.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 ),是许多( )和( )
生活的家。
25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 ),颗粒较小的是( )。
26.湿润的土壤颜色( )、手感( )、气味( )。晒干后土壤颜色( )、
手感( )、气味( )。
27.植物的器官有( )( )( )( )( )
和( )。
28.. 凤仙花的花是( )的,叶子是( )的,果实像一个
( ),还长着( )。它的种子是( ),不( )。
29. 植物可防止( ),有了( )和( ),植物才能生长。
30. 水是(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 )。
31.草对土有( )作用。
32.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 ),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 )。每年有
( )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泊。
33.水是( )、( )、( )、是( )。
34.水与( )( )( )有密切关系。
35.1000克重的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水约( )。1000克重的一条鱼体内,含
水约( )。体重100千克重的成年人体内,含水约( )。
36.淘米时,( )浮在水面上,( )沉到水底下。
37.浮在水面的游泳圈,利用了( )。
38.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受到了一个( )的力,这个力就是( )。
39.水的浮力方向是( )。
40.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 )份,海水大约占( )份,再不足( )
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 )份,可供利用的淡水还不到( )份。
41.淡水的缺乏越来越()地限制了( )( )和( )。
42.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每人平均占有的淡水资源
仅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
43.我国300多个大城市中有( )供水紧张,( )多个严重缺水。同时,我
国的水资源( )极低,( )和( )十分严重。
44.如果把人类需要的淡水平均分成100份,大约70到80份的淡水用于( ),
不到20份用于( ),6份用于( )。
45.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 )为“世界水日”。
46.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
47.空气是( )。
48.风是由于( )形成的。
49.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 )( )( )( )等
六大营养成分。
50.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不一样,一种食物( )含有身体必需的( )。
51.蛋白质主要存在于(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 ),
矿泉水中含有( )。
52.维生素有20多种,缺少他们容易患( ),
而大量的维生素存在于( )。
53.( )有损健康,( )也不利于健康。
54.( )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形式。
55.( )营养更丰富,( )营养充足、易吞咽。( )个体更大、肉
更多,更耐储存。( )更有利于运输。
56.健康包括( )健康和( )健康。
57.( )、( )才是健康的表现。
二、问答
1.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哪些特征会改变?
2.指纹的特性能帮助人们做什么?
3.怎样使用放大镜?
4.我们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建议)
5.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6.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对不能腐烂的垃圾
我们应怎样处理?
7.砂和粘土有什么不同?
8.如果森林被破坏了,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9.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
10.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11.水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12.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13.水果榨完后,果汁和果渣哪样多?说明了什么?
14.为什么在水中能把一个人拖上来,再岸上却不能拖起来?
15.瓶子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16.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17.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18.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方法有哪些?
19.怎样是小水轮转得快?
20.流水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21.合理利用淡水的建议?
22.水和空气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23.在哪里可以找到空气?
24.怎样让风车转得快?
25.物体是怎样被提起来的?
26.说一说,人们哪些地方利用了风?
27.哪些因素影响风车模型所能提起的物体的重量?
28.风车有什么用途?
29.用哪些方式使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30.纸团和纸片下落方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1.飞翼留在空中的时间长短与飞翼的什么特征有关?
32.降落伞留在空中的时间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33.食物标签上一般有些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帮相?
34.那些叔叔阿姨在为我们喝到纯净的牛奶而忙碌
35.牛奶加工过程中用到了那些技术和设备?
36.怎样做更健康?
三、实验
1.怎样制作小水轮?
2.空气占据空间吗?
3.如何制作降落伞?
4.吹乒乓球活动
5.做风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