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视角论文大河之舞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大河之舞》

合集下载

《大河之舞》:“村民舞蹈”的时代哲学

《大河之舞》:“村民舞蹈”的时代哲学

《大河之舞》:“村民舞蹈”的时代哲学作者:王欣芳来源:《齐鲁周刊》2016年第45期在梦工厂出品的喜剧动画冒险电影《马达加斯加》里,三只搞怪的企鹅以为自己到了爱尔兰,第一反应就是迅速喊着“Riverdance(大河之舞)”一边欢快地跳起了踢踏舞。

在全球普通人的心里,《大河之舞》已经可以代表爱尔兰这个国家。

12月11日,作为世界最顶级的演出之一,《大河之舞》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上演。

作为爱尔兰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文化作品,它所呈现的不只是高超技艺和丰富的艺术感知,也是“村民舞蹈”的当代化演绎和一个民族的哲学思考。

《大河之舞》济南首秀不到现场,你感受不到,也想象不到《大河之舞》的震撼。

舞台简洁大气,舞美却磅礴华丽。

一支干净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将你带入史诗般的意境中。

风笛悠扬,背景广袤,考究的服装,变幻的舞步,音乐与节拍中,演员舞步愈加缭乱,你情绪潮涌如水。

上半场最后一幕《大河之舞》是全剧经典,年轻的舞王舞后率领20名舞者一字排开,舞步整齐。

舞鞋击打着地板,似乎是惊涛拍岸,又如大河奔流,气势磅礴。

当铿锵的舞步戛然而止,所有舞者瞬间傲然站立。

舞蹈戛然而止,却仍余音袅袅。

《大河之舞》并不呆板,更不说教。

下半场的《新世界的劳工》篇章中,两位黑人演员在街头随性舞蹈,踢踏舞步潇洒不羁。

倒是有几位爱尔兰舞者“不服”来战。

他们身量修长,目不斜视,上身挺拔,舞步却毫不凌乱。

两边厢各有看家本领,你傲慢如太阳,我闪耀似繁星;你有每秒快达35次敲击的“无影脚”,我有MJ的经典太空步:几个回合下来,双方各领风骚,但台下观众则领略到不同的踢踏风格。

《大河之舞》不拖沓,不端架子,客场演出也不卑不亢。

演出中不只有爱尔兰民族风情,还包括西班牙弗拉明戈、俄罗斯舞、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髓,舞蹈语言颇为丰富。

现场乐队由四位凯尔特女子组成,将凯尔特女人的优雅,恩雅的神秘,神秘园的悠扬融为一炉。

早前媒体已经提前剧透,中国音乐将出现在演出中。

但《大河之舞》的音乐制作人把这两首曲子的“出场”隐藏得太巧妙,当全场观众都沉浸在爱尔兰异域风情的音乐声中时,《康定情歌》和《我的祖国》天衣无缝地绕梁而来,赢得掌声之余,仍收获会心微笑。

一部创造当代传奇的歌舞作品——《大河之舞》评析

一部创造当代传奇的歌舞作品——《大河之舞》评析

一部创造当代传奇的歌舞作品——《大河之舞》评析
邓晓红
【期刊名称】《学术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1994年4月30日,在欧洲享有盛名的《欧洲电视网歌唱比赛》正在都柏林举行,中场空白时段安排了一段长度为7分钟的爱尔兰踢踏舞表演。

这本是一次不经意的安排,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一为填补空白时段而创作的踢踏舞节目,却产生了轰动性的效应,以致后来甚至改变了爱尔兰舞蹈乃至整部文化史·当表演者也是创作者麦克的舞步停下时,整个剧场的观众都站起来为他长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邓晓红
【作者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705
【相关文献】
1.“一部充满传奇的史诗般的作品”--长篇报告文学《决战崛起》述评 [J], 佘晔
2.“一部充满传奇的史诗般的作品”——长篇报告文学《决战崛起》述评 [J], 佘晔;
3.唱文化之声舞大河之魂——《大河之舞》来华巡演观后评析 [J], 张倩;任懿;
4.浪漫精灵的倾天之舞——评罗伟章长篇小说《大河之舞》 [J], 银进康
5.当代底层叙事的文化思考——评罗伟章的长篇小说《大河之舞》 [J], 晋海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年见闻——观踢踏舞《大河之舞》有感

新年见闻——观踢踏舞《大河之舞》有感

新年见闻——观踢踏舞《大河之舞》有感成功的背后,往往是艰辛。

——题记今天,新年的第一天,我去北展剧场观看了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

表演开始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望远镜,观赏第一幕:与太阳共舞。

太阳升起,一群衣着黑色亮光衣、黑色踢踏舞鞋的舞者踏着优美的舞步,拉成一个圆圈,在强有力击地的节奏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那灿烂优雅的消融,自然下垂的双臂,整齐划一的舞步,强烈击打地面的敲击声、强健有力的体魄,激动人心的音乐,都简直是无与伦比!“太阳赋予我们生命、光和火;演员们用舞蹈赞颂这一伟大而仁慈的力量,太阳是清晨的一缕光线,明亮且令人激动……铿锵有力的朗诵声响起,观众席上也是接连不断、一浪接一浪的鼓掌声、欢呼声。

一曲终了,整个礼堂仿佛突然到了另一个无声无息的星球。

又一声音乐响起,我才回过神来,继续欣赏下一幕……终于,到了第九幕:大河之舞。

所有的演员都欢聚一堂,站成一大横排,拉着手,齐刷刷地快节奏地划着复杂的舞步:前踢、后踢、落、前踢、落、后踢、落、旁踢、落……我听着“咚咚”声布满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不绝于耳,心潮异常澎湃,恨不得马上从座位上跳起来,冲到舞台上和他们一起共舞!最后,十二幕都演出完毕。

当全体演员最后一次亮相时,全体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掌声好比雷声,震耳欲聋。

大约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掌声戛然而止,又一次来到寂寞的另一星球。

当观众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座位时,屏幕上跃出了一串令所有人震撼的“数字大河”:“以蝴蝶翅膀振动的频次,每秒钟击打地面32下。

巡回演出里程超过563000英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往返距离。

共1200位舞者曾加入演出团,用过12019双舞鞋,穿过9000套服装,喝掉150000加仑矿泉水。

耗损15500条吉他、贝斯与小提琴琴弦。

舞者累积学习踢踏年份长达1752019年。

物理治疗室已用了38400卷弹性绷带,巡回彩排时间已达12019小时。

用掉4500000磅干冰,舞者为增加体力吃掉48000磅的巧克力。

《大河之舞》舞动世界

《大河之舞》舞动世界
l 群
大河之舅 பைடு நூலகம்动世界
【 摘要 】 《 大河之舞 》是 爱 尔兰传统的踢踏舞舞剧 ,规模 宏大 ,气势磅礴 。在世 界 各地进行 了巡 演, 其卓越的贡献莫过 于让爱 尔兰舞在现代 化的社会 中得 以复活。 《 大河之 舞 》不仅是舞 台艺术的精 品 ,世界 舞蹈的瑰 宝 ,还是整 个爱 尔兰民族 的 骄傲 。它为世界 其它各 国在全球化 中挣扎 的民族 艺术树立 了光辉 的典 范。 【 关键词 ]内容 音 乐 舞蹈 表 演 灯光
的景致 ,舞蹈 就 真 的是 在 那其 间 川 流不息的 “ 大 河 ”。正 是 在 音 乐、 剧 情 的烘 托下 ,踢 踏舞 如 同倾 泻 的 河 流 汇成 了这部 优 美壮 观 的 《 大 河 之舞 》。 《 大 河 之 舞 》里 的舞 蹈 继 承 了爱 尔 兰 民间 舞蹈 的精 华 ,带 有 浓 郁 的 民族特 色 ,同 时也 包容 了踢 踏 舞 的所 有流 派 ,形成 了独具 一 格 的踢踏 舞 表演 的盛 会。上 身 挺拔 的 爱 尔 兰踢 踏 多 了一份 庄 严 与凝 重 , 美 国黑人 的踢 踏 舞那 种 随意 不恭 的 幽默 以及 同样 挥 洒着 自信 和 洒脱 的 百老 汇 踢踏 舞 完美 地 融合 在 一起 。 而所 有 的踢 踏 舞在 《 大 河 之舞 》中 都 同样 表现 了毫不逊 色的复 杂 的打 击技 巧 ,整 齐划 一 的 大群 舞 ,气势 如虹 ,像 潮水 一 般 冲击着 你 的视 线 和 心 灵。应 该 说 , 《 大河 之舞 》的 舞蹈 并 不缺 乏高超 的技 艺 ,但 却 摆 脱 了完 全 炫耀 技 巧 的浅 白,融入 了 爱 尔 兰厚 重 的文 化 之 中。 它 也是 舞 蹈 在欣 赏 中被 感知 认 识 的又 一 次升 华。 在 这样 单 纯 的舞 蹈和 节 奏 中, 你 会 突然 像 一个返 璞 归真 的孩 童 , 迷 失在 一 种原 始而 真 实 的初 始情 感 中。 第 四,表演形式颠覆传统。

大河之舞观后感1000字

大河之舞观后感1000字

大河之舞观后感1000字英文回答:I watched the Riverdance performance last night, and it was one of the most incredible experiences I've ever had. The energy and passion of the dancers was palpable, and the music was absolutely breathtaking. I was particularly impressed by the intricate footwork and the seamless transi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dance styles. The Riverdance performance is a true celebration of Irish culture, and I highly recommend it to anyone who has the opportunity to see it.The Riverdance performance is a truly immersive experience. From the moment the music starts, you are transported to another world. The dancers move with such grace and precision that it is easy to forget that they are actually human beings. The energy and passion of the dancers is contagious, and you can't help but feel uplifted by their performance.The Riverdance performance is also a visually stunning spectacle. The costumes are elaborate and beautiful, and the lighting and stage design are both top-notch. The Riverdance performance is a feast for the senses, and it is sure to leave you feeling inspired and entertained.中文回答:昨天我观看了《大河之舞》表演,那是我有过的最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之一。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简评作为一部来自爱尔兰的传统民族舞剧,《大河之舞》是将踢踏舞带向世界,一次又一次创造票房奇迹。

而它为何能够常演常新、经久不衰?它给国内剧目的创排和推广带来了哪些启示?以下将做出讨论。

1994 年,在欧洲电视歌唱比赛中,一段时长7 分钟、由舞蹈演员麦克·弗莱利自编自导并领衔主演的踢踏舞表演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随后,麦克联合百老汇制作人莫亚·多赫蒂、作曲家比尔·惠南、导演约翰·麦根对这段表演进行充实完善,并最终形成一个时长约两个小时的剧场秀,内容除踢踏舞之外,还融合了西班牙的弗拉门戈舞、俄罗斯的芭蕾舞以及美国纽约风格的爵士踢踏舞等,这就是后来风靡世界的《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在中国演了十年,极具票房号召力,有无数粉丝,吸引了百万人观看。

这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国内演出市场的复苏,更因为有种骨子里相通的东西,我们本来就是一个习惯于用舞蹈、节奏与音乐来传递情感、追求爱情、歌颂生活的民族。

《大河之舞》唤起的正是沉淀在我们骨血里的这些潇洒、随意、活力与创造力。

这部舞剧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正是这样的一部剧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

从它的表演细节来看。

在整部作品中,无论是单人舞、双人舞还是气势恢宏的整齐划一的大群舞, 他们表现的力感是使作品活跃起来的力,是集聚的力,表演者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创造出一个能够使我们真实地看到内在的东西。

在《大河之舞》舞蹈动作上,能够表情达意功能称为“力效”,不同的“力效”和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能产生各种有意昧的形式,这时,舞蹈动作就成了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它能使不可感知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可感知的舞蹈艺术形象。

《大河之舞》是什么?是利落流畅的爱尔兰踢踏舞,还是忧郁热情的西班牙弗朗明哥?是气质优柔的古典芭蕾,还是活力动感的现代舞?都不是,又都是,这就是《大河之舞》———一座连结过去与未来的巨桥,将爱尔兰人民重建家园的血泪史,以全新动人的百老汇音乐剧面容呈现!莫亚·多何第在这场《大河之舞》百老汇音乐剧中以严谨的舞蹈编排与精准的场面调度要求,力图展现多样化的表演艺术风貌。

《大河之舞》:“村民舞蹈”的时代哲学

《大河之舞》:“村民舞蹈”的时代哲学
即便 观众 并 无要求 也 浑然 一体 , 浈…之 ‘ . : 人河 之 舞 I I l 尔 省会 洋过 海搬运 回 国 , 在“ 随意” 中闪烁 着耀眼 的 光 为 了城市 之间迅速转 场 , 装台 焱 。 人l { Ⅱ 院 I : 1 1 作 为爱 尔 ’ 仃 以 求 绝不动摇 ;
舞蹈本 乃 卜祭
嫒 尔 7
化 的 H 《 揿洲 电
歌 唱比 岱 》 的 场 消 出播 … r 分钟 的 踏 癣 演 , 这股 富
舞感 j t
视觉 中 J J 的 表演 , 让整 个欧 洲 钦 刻, 传统 踏 舞 几 被 颤 覆 , 从
人舞 的 踢踏 辫 形 式 变 为气 势 唆 尺的 群
枉 球 通 人的心 0 l . 河之舞 军 世界的大河之舞 。 ” 译” 文学 主旨 , 而是真 正 以舞蹈语言 呈现 经・ 叮 以代 灰爱 尔 这 个1 日 家 为 了保 持 原汁 原味 的最 高 品质 , 九 蕴积 内心 的思 想 与爱 。它很 单纯 亲 切,
1 2 J J 1 1¨, 作 为 蛀顾 级的 维文化 坚持 连地 板 、 钉 子都 从 爱尔兰 漂 又 很流畅 ……天籁 之声 的歌 、 乐与 舞 蹈
在“ 随意” 中闪烁光焱
英 国哲学 家 赫夫 洛 克 ・ 埃 里斯 曾经
说过 : “ 如果我 们 漠视 舞蹈 艺术 , 我们 不
仅 对 肉体 生命 的最 高表现 未能 理 解 , 而 g a 、 麦当娜 、 贝充汉姆夫妇等 , 成为名副其 且 对 精冲 生命 的最 高 象征 也一样 无知 ” 实的 全球舞剧经典之 冠 。同时 , 《 大河之 ( 转弓 1 自沃特 ・ 泰勒所菩《 美国舞I i ) ) 。 舞》电造 就了“ 蹙 尔兰国礼 ” 地位 , 不仅伴

大河之舞艺术赏析

大河之舞艺术赏析

大河之舞艺术赏析大河之舞艺术赏析在大学以前接触舞蹈等艺术方面的东西不多,对舞蹈的种类也不是很了解,通过对《艺术概论》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对艺术的对舞蹈的种类也有了大致地了解,还观看了许多舞蹈,每次都对他们的舞蹈而感到惊叹。

在观看的舞蹈中,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深深吸引了我,虽然是第二次观看,但比以前看的更加令我震撼。

踢踏舞是现代舞蹈风格的一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当时的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舞蹈带到美国,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

踢踏舞的形式比较自由开放,着重趾间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

踢踏舞有一种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一种魅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吸收了爵士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运动,更具自娱性,也更加开放而具有挑战性,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活泼、自由与节奏感十足。

踢踏舞是爱尔兰的特色,更是爱尔兰的国粹。

爱尔兰的踢踏舞《大河之舞》是著名的踢踏舞剧,曾经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大河之舞》的片段。

《大河之舞》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

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并且与其它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内容多元且丰富,看后使人赏心悦目。

《大河之舞》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气势磅礴,超强的节奏感。

不管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踢踏舞可以说是溢于趾间的舞蹈。

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自己也想跟着他们一起跳舞。

在春晚上没有将《大河之舞》的布景表现出来,因此也少了那份感觉。

在舞蹈鉴赏课上所看的《大河之舞》可谓是一场艺术盛宴。

灯光的处理和布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灯光处理别具一格,整场演出中以蓝色的灯光作为基调并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柔和而不失典雅,不仅亲切而且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述视角论文大河之舞论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大河之舞》内容摘要: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这决定了作者通过视角的运用来体现作者对待叙述本身的一个态度。

罗伟章的《大河之舞》描写了半岛上的土著人民在历史变迁中对现代文明的抵抗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和他们自身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的矛盾。

本文力图从小说的叙述主体的设定来体现人物的话语权,以此来洞悉作者对民族性建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反思。

关键词:叙述视角话语权
罗伟章曾说过,“小说是进攻心灵的”。

读完他的小说总能给人留下刺骨的疼痛感。

《大河之舞》延续了罗伟章一贯以来的底层苦难叙事,小说不仅描写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的苦难,而且还将笔墨深入到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揭示他们内心的迷茫与困惑。

面对现代文明,那些受主流文化影响的人们是要继续坚守,还是改变本民族千百年的传统?小说通过文本对叙述视角的选取来反映作者对民族性建构
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思考。

《大河之舞》通过多角度人物变焦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我”——张明,这样一个曾经在半岛上的回龙中学读过书的外乡人既充当了故事层面的叙述者,又充当了全知全能的文本叙述者。

对巴人历史、巴人传说这样一些史料进行补充说明。

“我”用半岛人的生存现状填充巴人神秘消失的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空白。

除了“我”这个叙述者之外,叙述主体还不断的在罗疤子、罗杰、张云梅、罗传明之间转换。

作者通过这些叙述主体的不停转换,让我们看到在一条历史的长河边,罗家半岛上的三家两代人因为政治风云导致的恩恩怨怨,同时看到了罗家半岛上的民风民情,他们那气震山河、荡气回肠的摆手舞,和半岛人勇猛、善斗、团结的尚武品质,以及他们在历史波涛的沉浮中,面对现代文明,对是否要坚守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困惑和迷茫。

从罗疤子的叙述角度来看,他是一个积极响应主流文化,反对传统文化中的落后思想的一个人。

他参与“破四旧”、斗“牛鬼蛇神”,一再的打破半岛世代承传的规矩,并指出了“半岛上一条新路——不以武力来书写生活的新的道路”,体现了罗疤子对传统文化中愚昧、野蛮的落后文化的厌倦,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然而当罗疤子一行人在他们勇往直前的朝着现代文明迈开步伐的时候却陷入了沼泽地。

罗疤子一行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认可,他们“大逆不道”的行为使他们成了半岛的罪人。

这样一批“英雄”在后来的日子里不光遭到半岛人的唾弃与嘲讽,还一个个的遭到了报应。

同时,他们在思想上依赖的“公家”现在却为他们曾经批斗过的敌人“摘帽”。

天翻地覆的现实变化让罗疤子感到困惑、迷茫和矛盾,为什么给他点燃现代文明思想火花的“公家”现在成为了敌人的“公家”?那么,他过去破除封建落后思想的
行为不就没有意义了!他到底是应该坚持半岛的传统思想还是继续听从“外面的想法”?
罗疤子内心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和渴望与现实的变化的
矛盾一直折磨着他,成为他内心无法看到的一个伤痛。

而脸上的那块疤却时刻提醒着他对神灵的亵渎所遭到的报应,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另一个伤痛,那就是疯子女儿罗秀。

他始终为女儿的“疯”耿耿于怀,女儿是因为自己触动了神灵,才代替自己得到了报应。

这两个内心的伤痛就像罗疤子脸上的伤疤一样结痂、成疤,成了永远无法愈合的疤。

除了通过罗疤子这类老一辈的半岛人的视角来反映那
些迫切需要现代文明向导的底层人们的内心痛苦外,作者还通过对新兴的接受了现代文明改造的一类人的视角为我们
展示他们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的困惑与矛盾。

比如有“半人”之称的罗杰就像他的称号一样一直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明的夹缝中。

罗杰起初极力维护半岛文化,他羡慕东娃的强壮和他所具有的半岛人的品质。

但是,罗杰的内心和父亲一样抵触半岛上野蛮、血腥的行事方式,厌倦一贯以来罗家半岛上以武力解决问题的生活方式,向往着半岛外面的文明世界。

罗杰是半岛上除了罗传明以外的第二个上学校学文化的半岛人。

尽管他上学的初始目的不是学习文化,但他愿意接受这个被半岛人认为不耻的行为,表示他愿意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罗杰的内心就像钟摆一样在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之
间反复摇摆、挣扎。

在罗杰目睹东娃杀罗建放的场景时,他由衷地佩服东娃,自认不如东娃,不配做半岛人。

而同时,东娃以刀弑父的壮举却使罗杰对半岛野蛮行径的反感上升到了极致。

罗杰内心深处对文明社会的向往和对半岛愚昧的传统文化的逃避使他踏着罗建放的血腥逃离了半岛这个罪恶的深渊,最终他选择用自身受苦的形式来替半岛人赎罪。

与父辈们不同的是,这批新兴的被改造者不再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门口张望,而是易于接受主流文化的改造,同时在舍弃那些愚昧传统习俗的同时,还不忘利用现代文明手段来保护这些即将被主流文化吞没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最后罗杰归来,规劝半岛人搬离半岛,并通过发展半岛旅游事业来宣传半岛文化和建立博物馆来保护半岛人的祖先——巴人的文物遗产。

然而,罗杰也意识到人为的将巴人后裔搬离半岛,散居多地,其实也是在加速巴人文化的消亡,在分解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独立性。

但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和其他半岛人一样,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遭受心灵上蹂躏的难堪与刺痛。

另外,透过罗传明这个中学校长的叙述视角,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传统文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遭受到的责难,以及被现代文明异化后的传统文明对自身的审视。

罗传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半岛的“叛徒”,遭受过残酷的批斗。

然而这个少言的现代文明人在最后却坚决不搬离半岛,极力维护
传统的巴人文化。

这就清晰了反映了现代文明对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反思,他意识到传统的某些东西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丢失,因此,在他步入晚年时,要坚守着半岛。

除了上述的几个叙述主体外,《大河之舞》中还有三个人物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人物:罗建放、东娃和疯子罗秀。

罗建放跳摆手舞的狠,东娃的以刀弑父,以及疯子罗秀力大无比、胆识过人都继承了半岛人的血统。

他们是极力维护传统文化的代表。

他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苦苦的以自身的行为来保护传统文化,试图说服人们不要丢掉祖宗的文化,不要破了规矩。

然而,他们都失败了。

罗建放在摘帽地主后,为收回祖上财产回龙中学食堂,集聚起半岛人,安排的一场巴人团结对外的战斗,最终却成了罗建放一个人的战斗,他终究败在现代文明的枪口下,被闻讯赶来的警察将他踩踏在脚下。

东娃以刀弑父的行为成了半岛人最后的壮举,但他这种向文明社会发起的挑战还是难逃文明社会的规矩,最终还是被枪决了。

疯子罗秀就更是小说中的悲剧角色了,罗秀的“疯”是对那些对传统文化破坏行为的一种控诉,然而“疯”的行径却被世人所不解,最终沦为“疯子”。

而未婚先孕的事实又让父亲罗疤子这个向往文明的人丢不起这个脸,最终导致了她难产而死的命运。

在某种程度上说,罗秀的死也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无声的控诉。

从某种角度而言,许多故事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寓言性
质,作家总是将他对存在世界的理解,选择一种恰当的文体、形式和叙述策略来进行表述。

故事的视角控制是作者操纵的结果。

虽然作者已经隐退到故事的后面,但是他对故事的掌控仍然是强有力的。

这种掌控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叙述人视角的确立。

小说的叙述视角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意味,这决定了作者通过视角的运用来体现作者对待叙述本身的
一个态度。

罗伟章在叙述视角方面的选择应该是有他的独特意义的。

叙述主体在叙述过程中,有他们的权力掌控叙述的方式及其内容,也就是说,他们有话语权。

而被叙述者是处于被动状态的,他们没有话语权力,处于失语状态。

在这部小说中,地主崽子罗建放以及他的儿子东娃,还有疯子罗秀是半岛人的代表,他们是叙述主体叙述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所赞同、想保护的人物,但作者偏偏没有选择他们的视角来叙述。

在叙述文本中通过剥夺这三个人的话语权力来体现传统文化面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失语状态。

而这三个人物最终的死亡,也预示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消解中最终的消亡。

细读《大河之舞》,我们会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有着一种不忍撕裂而又抽扯不清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它不仅娴熟地包涵了作者前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还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内心精神关注。

总之,《大河之舞》这部作品意蕴复杂,内涵丰富,它从精神
上揭示了人的根本处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处境。

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中,作家罗伟章通过对小说叙述主体的叙述角度的选择,预示着现代文明消解宝贵的传统文明遗产的趋势和传统文化无声的抵抗。

周少梅,湖北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