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件: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节

合集下载

【创优设计】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整合

【创优设计】高二地理中图版必修3课件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整合

— 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 —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 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 — 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产业转型 —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 —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
中国江苏 — 省工业化 和城市化 的探索 — —
— 工业化和城市化 —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 —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
单元整合
— 水土流失的原因 —
—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
— 水土流失的危害 — 生物措施 — 水土流失的治理 — — 工程措施 —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概况
—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
— 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过程 —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措施 —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的启示 — 自然资源条件
—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
— 社会经济条件 — 布局特点的变化
—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鲁尔区的衰退 —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 —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



发展优势 上 游 地势悬殊,河 流落差大,水 能资源丰富 平原面积广 大,土壤肥沃, 矿产资源丰富 平原为主,气 候温暖湿润, 水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 地理位置优 越,交通便利
开发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 商品粮、棉、油、肉 类和水产品生产基 地;我国重要的制造 业基地 “鱼米之乡”和“丝绸 之乡”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课件: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第1课时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课件: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第1课时

自然资 土地资源 肥沃的黑土、黑钙土;④宜农荒地多,是全国宜农荒地 源条件 适宜的 最多的地区 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高温期与多雨期
气候条件 一致,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要
森林资源 自然资 蕴藏量大
①现有林地 3 700 多万公顷, 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 27%, 森林覆盖率为 30%左右,高出全国 18.21%的平均水平; ②“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
【提示】 (1)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2)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3)平坦 商品
教材整理 2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阅读教材 P48~P52,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资源条件 (1)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①耕地面积: 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9.7 %, 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的两倍左右。 ②土壤:主要为 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③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
( ( (
) ) )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_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章整合2课件中图版必修3

【精选】_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章整合2课件中图版必修3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
理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 —

— 布局特点的变化
—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农业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的可持续发展— —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 鲁尔区的衰退
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时,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 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 索综合治理的对策。
总体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 了解流域概况,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
↓ 结合有利因素,分析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 针对不利因素或存在问题,研究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4.农业区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制造业基地
荆江治理
平原为主,气
候温暖湿润, 下 水资源丰富, 游 人口密集
地理位置优
“鱼米之乡”和“丝
绸之乡”
水污染严重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
治理环境污染; 优化产业结构; 加强环境保护
越,交通便利 工业基地
【典例2】 读湘江流域和莱茵河流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河流相比,
航运价值更大,请说明原因。
发展优势 开发重点
问题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课件中图版必修3

答案
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
大,导致荒漠化。
答案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
引起草原退化。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答案 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
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
(1)经济危害: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 风沙 威胁,
经济损失巨大。
(2)生态危害: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生产危害:导致了 植被 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
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 饥荒 。
四、荒漠化的防治 1.国际社会: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防治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我国:实施“ 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4.防治措施 采取 封沙禁牧 、禁樵禁采、 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 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 资源。 5.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2 3 4 5
答案
2.南方丘陵山区的“江南荒漠”是指 A.红壤的危害 B.荒漠土是红色的 C.表层土壤被侵蚀,红色石质裸露 √ D.雅丹地貌带来的危害
1
2
3
4
5
解析
答案
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是“保护土地和水就是保
障我们共同的未来”。而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土地
答案
2.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沙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答案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夏半年日照时 间长;蒸发旺盛 ( 全年蒸发量远超降水量 ) ,气候干旱; ( 离冬季风源地近 ) 大风频繁;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易被风沙侵蚀;西北地区人口 迅速增长,对土地需求持续增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 理生产活动加剧土壤沙化。 3.近年来,我国沙尘暴肆虐,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 气候异常;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了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态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单元归纳提升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相同降雨强度下,参考表中降雨强度很
强和强两项,泥沙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
松幼林地、坡耕地。
【答案】 D
(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富,生态效益越优 ③森林树种越丰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图中图例可知当地水
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落差大,故水力资
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第(2)题,据材料二得出结 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
地,据材料三得出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
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3)、(4)、 (5)题分析如下:
(1) 修建水利工程:效益从防洪 、发电、航运、供
水、水产养殖等方面说明,其中前两方面易于理解,而对 航运有利是因为水利工程使上游水位增加,水流变平缓且 季节流量变化小。 (2) 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 防洪能力。 (3)流域内污染治理工作:保持水质、安全供水。
2.长江流域的开发整治 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流域面积大,自 然条件复杂,上、中、下游各段的优势和问题各不相同, 因而开发与整治的重点也有差别。 发展优势 开发重点 问题 地形复杂, 自然灾害频 繁;植被破 坏,水土流 失 整治措施 加强长江中 上游涵养林 建设;封山 育林育草
(2) 下列关于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土壤侵蚀和径流量
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一样大 C.对径流量影响大 ) B.对土壤侵蚀影响大 D.无法判断
【解析】
由图可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课件: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图版)课件: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节

教材整理 3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
阅读教材 P36~P39,完成下列问题: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破坏 土壤肥力 ,造成农业减产。 (2)加剧 沟壑 发展,威胁 工矿交通设施 安全。 (3)造成 生态环境 恶化。 (4)淤积 江河湖库 ,加剧洪涝灾情。 (5)影响 水资源 合理和有效利用。
2.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失的治理 (1)生物措施:因地制宜, 植树种草 。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第一节
阶 段 二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1.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水土流失的概念,学会运用材料说明水土 流失的危害。 2.结合黄土高原的范围和地形图,描述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理解当地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重点) 3.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措施。(重、难点)
[基础· 初探]
教材整理 1
区域可持续发展
阅读教材 P34,完成下列问题: 1.内容:包括 环境 、 经济 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 的可持 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等方面。
3.水土流失 (1)概念:在 水力、重力、风力 等外营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 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2)分布:多分布在 山地 、 丘陵 和高原地带,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 重。
原因 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多暴雨
探讨1:六盘山地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位于黄土高原,受地形、土壤、气候的影响,再加上植被的破
坏,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探讨2:六盘山地区由水土流失严重区变为休闲旅游新去处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中图版必修3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温馨提示] 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要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经 济等多个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农业 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的原则去确定发展方向。
条 件
开发 历史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变化
农业布局变化
原因
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 既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草原面积缩小
水利工程兴建、水井种稻技术
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种 发展的结果,也是农业开发和
植面积增大
稻谷市场需求的必然
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 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施农家肥,加快水土流失耕地的 治理。 (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
三、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 耕地 破坏严重。 2.林地 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 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 不 尽合理。
四、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1)稳步发展 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调整各种作物比重,合理利用土地;按照 市场 需求,发展经济 作物。 (2)全面发展 农、林、牧 、副、渔 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及 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2019秋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利于流域开发,早 期开发导致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
18
[思维拓展] 1.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19
2.河流的航运价值分析思路
20
1.下图为某国局部地形图及该地的气候资料,读图 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21
(1)M 河流域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M 河的主汛期出现在____________季节,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土地退化 种植棉花,地力消耗较大

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为 植被破坏 及矿山开采破坏了植被,导致水土

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炼铜企业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
环境污染 形成酸雨,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使
许多生物消失绝迹
37
2.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利用与治理,利用的 是“优势条件”,治理的是“流域问题”,并且治理是 开发利用的前提和保障,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 过程中通过修建水库实现河流梯级开发,使流域内的生 态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得到协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 续发展。田纳西河流域作为流域综合开发的典范,其综 合开发模式如下:
2015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以“塑造未来,推动水 电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 2015 年世界水电大会在北京召 开,来自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集聚一起,共 商水电发展大计。大会围绕“水电的开发与可持续性”“水 电安全的良好实践”“水电的宏观经济效益”“水电投资 如何平衡风险和回报”等主题,举办了 20 余个分会及多 个边会,大会发布了《IHA 北京水电宣言》。
轻洪涝灾害,获得充足电力,改善航运条件,旅游业和 养殖业迅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读教材“图 2-4-8鲁尔区工业的变化”,据图分析鲁尔区工业
的变化特点。
提示 工业门类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工业部门主
要是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三大类; 20世纪90年代的鲁尔区
除煤炭、钢铁、化学工业外,又增加了汽车工业、电子工业、
石油加工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工业数量的变化: 鲁尔区煤炭企业数量减少,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企业数量也 有所减少。电力、机械、汽车、电子和石油加工企业数量明 显增加。
答案
(1)C
(2)资金密集 钢铁工业 新兴
资源密集
(3)煤炭工业 (4)煤炭 钢铁
第三
辽中南
(5)D (6)C
探究点二
鲁尔区的衰退
【案例探究】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图。
材料二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
材料三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 ,铸造厂也不停排
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
B.很多工厂变成农田,农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C.煤炭和钢铁企业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以增强对外竞争力 D.开发本区铁矿资源,减少进口铁矿石数量 解析 第3题,鲁尔区的铁矿石早期来自法国东北部的洛林, 现在炼铁高炉建在荷兰的海边,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
铁矿石。第 4 题,综合整治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B 项叙述明
提示
(1)煤炭资源丰富。
(2)鲁尔区的铁矿早期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林 ,后来主要来自瑞典 等国。 (3)鲁尔区水陆交通便利。由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处在欧洲中 部陆上交通的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发达的铁 路、公路运输网,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运河以及人 工运河,不仅连成一体,而且都可通航,并能直通海洋。
3. 读教材“图 2-4-9鲁尔区的工业旅游”,据图分析鲁尔区的工 业旅游的措施。 提示 炼钢车间改建成大剧院,绿化后的矿渣堆成为新“ 地
标”,废弃的地下矿石仓库开辟成了攀岩场所,这样既利用
了工业废弃物 ( 或厂房、场所 ) ,节约了投资,又创造了经济 效益,增加了就业人口。
[预习效果自测]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工 业区之一,有近200年的历史。“二战”前,鲁尔工业区以煤矿 开采、钢铁生产和机械制造而闻名于世,是德国的能源基地、
【即时巩固】
读德国鲁尔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与图中钢铁工业生产相比,区位因素最为相 似的是( )
A.鞍山
C.伯明翰
B.攀枝花
D.宝山
(2) 从工业发展类型角度看,鲁尔区是以 ________ 型工业和 ________型工业为主发展起来的。
(3)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部门是________部门和________部门。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4-6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据
图分析鲁尔区煤层深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 鲁尔区煤层埋藏浅,易于开采,一开始露天开采,后
转为地下开采,随着埋藏深度加大,开挖难度也增大,成本
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加剧了煤炭工业的衰落。
教材梳理3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阅读教材P60~P6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填写 下列知识。 传统工业 (1)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①改造 _____________ 。 新兴产业 。③重视发展__________ 第三产业 。 ②发展__________ 产业转型 。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推进__________ 交通 网络。 (3)建立发达的_______ 环境保护 。 (4)大力开展__________
上发展起来的,宝山钢铁工业是依托于上海便捷的交通发展起来
的。 20 世纪 50年代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退,其中煤炭工业和钢 铁工业的衰落最为明显。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
元化和产业转型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
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 只有辽中南是重工业基地,和鲁尔区比较接近。我国国企大都是 传统工业,企业规模庞大,技术落后,结构单一,与德国鲁尔区 相似,改革措施主要是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加大科技投入等。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鲁尔区的位置及区位图,描述鲁尔区经济辉煌的优
势区位条件。2.联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衰落现象,从内因、外
因归纳鲁尔区衰退的原因,并说明鲁尔区衰退的表现。3.结合 图文材料,归纳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交通要道的交会处,交通便利;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
天然河流及4条运河相互沟通,形成区内完整的内河运输网络,
并通过莱茵河河口的鹿特丹港与海外联系;鲁尔区有德国最 稠密的铁路网;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源,图中还显 示,虽然本区缺乏铁矿,但西南部临近法国的铁矿产地,便 于铁矿输入。
教材梳理2
鲁尔区的衰退
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以煤炭、钢铁、化工、电 力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工业区。 答案 1.B 2.B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德国鲁尔区相继遇到了产品滞销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 机”。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划。 据此回答3~4题。 3.“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的出现,主要原因不是( 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阅读教材P58~P59“鲁尔区的区位条件”,填写下列知识。
区位因素
区位分析 煤炭 资源丰富 ①________ 铁矿 较近 ②离法国东北部的________ ③水资源丰富
资源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________:有莱茵河、鲁
交通 尔河、利珀河等以及人工运河联成了水运网,水陆 交通便利 市场 德国及西欧 经济发达,为其提供广阔市场 ____________
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 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 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结合材料探究: (1)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的序号旁,据图说明鲁尔区的
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产业结构存在什么问题?
(2)20世纪 50 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这
种变化对鲁尔区工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 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存在哪些严重的环境问题? 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4)“树没了,水干了,地陷了,矿枯了,人走了。”这是许多 资源型地区的真实写照。请结合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从内外因 的角度来探讨资源型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提示 (1)①煤炭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机械工业 ④化学工业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2-4-2 1900年鲁尔区景观”,据图分析图示景观反
映的问题。 提示 图示厂房、烟囱林立,说明当时鲁尔区工业繁荣,处
于快速发展期。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2. 读教材“图 2-4-4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据图分析鲁尔区优越 的区位条件。 提示 图示说明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东西和南北
显不正确;C项应是质量在不断提高,规模在不断扩大,数量 则在不断减少;D项鲁尔区铁矿贫乏。
答案
3.D
4.A
5. 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图中所示最合理 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
区)(
)
解析
鲁尔区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带,常年盛行西南风。钢铁
工业大气污染严重,应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答案 A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
煤的价格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 到他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铁矿资源主要来自法国西南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4.20世纪70年代以后,鲁尔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地位不断上升
)
A.旅游、商业、金融和保险业等“无烟经济”受到重视,经济
(4)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周边国家经济发达,提供了广阔的消
费市场。
【反思归纳】
区位条件
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具体体现 影响
丰 富 的 煤 鲁尔区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煤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 炭资源 层埋藏浅,利于露天开采) 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离 铁 矿 区 初期铁矿石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区,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较近 便捷的水 陆交通 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两地较近 钢铁工业成为鲁尔区的主导产业
②扩大大批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B.③④ D.②④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条件、形成的工业
部门以及鲁尔区传统部门改造措施的理解。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区
位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本区内铁矿资源贫乏,所需铁矿石 几乎全从邻国进口。鞍山、攀枝花的钢铁工业是在铁矿资源基础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
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运 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
充 沛 的 水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进了化学 源 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工业的发展
广 阔 的 市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 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工业生产 场 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革新
(4)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 ________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