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高中作文公开课课堂实录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慢慢走,欣赏啊》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提出的“慢慢走,欣赏啊”的生活态度。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难点: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第二章:文章主题与观点2.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条理的阐述。
2.2 教学内容回顾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实例和论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难点: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论证。
第三章:文章结构与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理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
3.2 教学内容回顾文章的结构,分析各个部分的内容,理解各个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难点:如何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生活态度的提炼与思考4.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并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4.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作者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4.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提炼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难点:如何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第五章:复习方法与建议5.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5.2 教学内容总结有效的复习方法,给出复习的建议。
5.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
第六章:重点词汇与语句6.1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关键语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2 教学内容回顾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关键语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慢慢走,欣赏啊——谈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谈 当下 高中语 文课堂 教学
画 陈孝 荣
语 句 翻 译 、 件 梳 理 、 物 形 象 概 括 . 后 是 借 卉 人 评 事 人 最
占人 . 示 了 大段 的语 言 摘 录 . 留下 两 分 钟 让 学 生 抢 展 并
答 投 影 的 古文 练 习 一 节 课 下 来 . 生 , 乎 没 有 看 过 书 学 L
老 师 为 了展 示 自己博 学 而 大 开 “ ” 的 地 方 . 师 灌 讲 界 老
得 越 多 . 生被 榨 得 越 彻 底 学 ‘
( )上 课 ,今 天 我们 来 学 习 《 滴 眼 泪换 一 滴 二 “ 一 水》 …… ” 位 老 师 把 我带 进 了 雨 果 《 这 巴黎 圣母 院 》 选 的 文 教 学 。 节课 老 师 一 直 试 图让 学 生 沉浸 在 思 考 当 中 . 整
【 点评】 学校 的规定让人 费解 , 语文教 学什 么时候
同 多媒 体 攀 上 亲戚 了? 管 如 此 . 也 不 应该 成 为教 师 尽 这
滥 用 的借 口 , 问 : 试 当语 文课 成 为 一 场 场 视 觉盛 宴 时 .
我 们 是 该 庆 幸还 是 悲哀 ? 外 . 另 多媒 体 对 学 生视 力 的伤
所 以 不断 地 发 问 : 前 同 学 们预 习 文 章 了吗 ? 们 来 看 课 我
看 全 文哪 一 句 最 感 人 ? 学 们 思 考好 了吗 ? 一 段话 写 同 哪 得最 好 ? 同学 们 思 考得 差不 多了 吗 ? 为 什 么 这 段话 好 呢 ? 一个 词 语 行 不 行 呢 ? 个 问 题 很 难 吗 ? …老 师 换 这 … 打 机 关 抢 似 的抛 出一 个 个 问 题 . 的 问 题 甚 至 还 没 有 有
“慢慢走,欣赏啊!”

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人人都希望 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 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作为教师,少一些繁复,多一些 纯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坦率,珍惜那些简单朴素的 快乐,才能做一个真正懂得美的人。
感悟片段二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
如在阿尔比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 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 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了无趣的囚牢。这是一 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答案
1、理解美学家所说的“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 答:艺术和“实际人生”隔了一层,但却关乎整个人生,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因此,完美的生 活、艺术化的人生应该像“上品文章”一样具有和谐、至 情、本色和情趣的“美点”。 2、结合作品,规划自己实现“人生的艺术化”的道路。 答:要实现“人生的艺术化”必须做“生活上的艺术家”。 按照美学家所说的,“生活上的艺术家不但能认真而且能 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主 旨
1. 提醒人们在人生的 道路上不要匆匆忙 忙疾驶而过,要懂 得慢慢欣赏人生的 风景。 2. 表达了作者从生活 中发掘艺术,将艺 术融入生活的美学 思想。
写作特点
论述方式:散文化的说理。
研习与思考
1.理解美学学家所说的“一篇生命史就 是一种作品”。 2.结合作品,规划自己实现“人生的艺 术化”的道路。
感悟小结
其实所谓“慢慢走,欣赏啊”,就是希望我
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享受人生;只要 我们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充实,多一份尊重, 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家园。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 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前俱空。”
慢慢走,欣赏啊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
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
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教学难点: 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设想: 教法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拟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 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课件准备)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 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 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 曹钊。曹家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 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 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 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钜失败。他们 家也就过上了“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 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 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 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 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 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 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 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金岳霖先生》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金岳霖先生》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中富有趣味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方法,也就是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品味文章平实而又有韵味的语言。
3、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的品读的过程中浮于表面,不慎深入,所以对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便可多费些工夫讲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文主要运用细节描写体悟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自己在概括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并运用到写作的过
程中。
3重点难点
重点:
1、多元化解读金岳霖先生的独特魅力
2、品读细节,感受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难点:
1.通过阅读教材找到文眼并概括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特点。
2.通过研习文本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金岳霖先生
导入:有位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
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王喜说:“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能猜出他是谁吗?
2【讲授】金岳霖先生。
【高一作文】慢慢走,欣赏啊

【高一作文】慢慢走,欣赏啊学习蜗牛的旅途,放慢脚步,享受沿途的风景……期待已久的上课铃声准时响起,随机地把桌上的书扫进书包,然后随着人群涌出教学楼,它在学校门口被分成几条支流,向四面八方冲去。
我飞快地赶回家。
骑自行车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从我身边闪过,给我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身影。
我咽下了口水,加快了速度。
我不知道我走了多久。
“是的,这是一朵花,这是一棵草。
”一个悦耳的女声飘进我的耳朵。
我怀疑地放慢了脚步,环顾四周。
在灌木丛旁边的木凳上,有一对母女。
女儿还年轻,正在学习与母亲说话。
柔美的女声与稚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风中最和谐、最美的乐章。
我放轻脚步,默默地经过。
走了几步后,一对年轻夫妇走了过来。
他们手牵着手,沿着安静的小路走着。
不用说太多的话,偶尔说说笑笑,空气中充满了温暖。
路过,回首往事,丈夫坚实的背脊和妻子虚弱的背脊在阳光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转过身,继续前进。
穿过安静的小公园,街上仍然挤满了汽车。
坐在一辆缓慢行驶的小三轮车上,老人坐在前面,不时大笑。
他身后是他的妻子。
老人一边慢慢地开车,一边愉快地与妻子交谈。
老太太没有牙齿的嘴闭不上。
小三轮车从我身边缓缓驶过,一路上留下笑声。
从远处看,这对老夫妇依偎在一起的画面在夕阳下更加明亮。
夕阳把远处的天映照得灿烂。
我沿着日落街走。
在我面前是一名环卫工人,“嗖嗖”地一声扫着地上的落叶,缓缓前行,环卫车静静地停在后面。
偶尔,鸟儿会落在树枝上,发出甜美的叫声,这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我身后有一声哨子。
一个年轻人骑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
我默默地向前走。
“嘎嘎-砰——”前面传来了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碰撞声。
年轻的自行车手撞倒了环卫车,摔倒在地。
环卫工人看到远处,笨拙地跑了过来。
小青年翻身跃起,弯腰扶起环卫车,环卫工赶过去,扶起了自行车,两人相视而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微笑的脸上,美好的让人移不开眼。
许久,我才迈开脚步,向着光辉灿烂的地方走去。
慢点,慢点,你会发现生活充满了平凡和美丽的风景。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慢慢走,欣赏啊”,体会作者提倡的生活态度。
2. 巩固学生对文章中重要概念、观点的理解和记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段落,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讨论文章中的生活哲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文章,做好笔记。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和观点,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全文讲解:教师对文章进行全面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提炼文章的主要观点。
5. 案例分析:举例分析文章中的生活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生活态度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2. 选择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生活哲学。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反思性写作: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章原文:提供文章的原文,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2. 相关视频或音频材料:寻找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3. 参考书籍:推荐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生活哲学,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

“慢慢走,欣赏啊”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理解“慢慢走,欣赏啊”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回顾课文《慢慢走,欣赏啊》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材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课文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慢慢走,欣赏啊》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关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利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情感。
第三章:欣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意象运用,如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艺术手法的发现和欣赏。
利用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第四章:创意写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写作水平。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质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提供写作指导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实践。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2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思考。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慢走,欣赏啊【课前准备】师:上课前我们还有一项工作要做,课堂上我们有一个环节需要小组合作,因为我们这里的座位的缘故,有的是四人小组,有的是三人小组,四人小组,有四种角色----第一主持人、主持人是整个讨论过程的灵魂,第二秘书长、负责记录大家的发言,第三发言人、是你们小组思维的形象代言人,最后检察长、负责监督整个过程督促大家各司其职;三人小组主持人和检察长一人来承担,大家争取一下角色。
生:小组讨论确定角色师:好,可以吗?来,让老师来看看——每一个组的主持人站起来,大家请看着我,看着我,你们是整个讨论过程的灵魂,请坐;秘书长,请站起来,还要看着我,需要一点细心与耐心;发言人,你是因为座位的缘故、站起来的速度比较慢吗?(生笑)好请坐;检察长,你们还担负着另外一种角色---第二发言人,负责补充发言人遗漏的要点,好不好?嗯,大家请坐,老师希望,课堂上需要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各司其职,不需要小组讨论的时间,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发言人、都是秘书长,发言---说你心里想说的话;秘书长记录你自己的灵感、你自己的心得和大家的精彩发言。
好,那我们开始上课。
【课堂流程】上课,师生问好。
【确定目标,引入课题】师:课前,我问过大家,大家不喜欢记叙文,今天我们就研究记叙文。
现在我们把时间向前推,回忆大家写记叙文的经历,从拿到题目,到开始构思,到下笔成文,然后老师批阅,返回到你的面前。
我们撇开具体的题目,你觉得写记叙文时让你最欢喜的是什么。
生沉思师:你最欢喜什么,这位女生,你来,(请把话筒传给她)生1:我觉得写记叙文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给叙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流露---师:(提醒)表达自己的真情,流露自己的真情,别紧张,继续来生1(继续):然后,让你似乎又回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师:甜蜜,好,请坐,这位女生,你来---生2:我觉得写记叙文也是一种真情流露,而且写的时候越是感动的时候,想得越快,写得越舒服。
师:请坐,我们来听听男生的想法,你来----生3:我觉得写记叙文,可以记录我在一段时期中的内心历练,把自己的心情真情写出来,有时候还可以总结反思自己的情感。
师:总结反思你的情感,很好,你很有自省的意识。
看来,记叙文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它能唤起我们某种回忆,或甜蜜,或是忧伤,总会触动我们内心某一处非常柔软的地方,是不是?(是)那同学们不喜欢记叙文,是因为什么不喜欢写记叙文?你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吗?这位男生叹气,你来—生4:不大容易能想到要写的内容。
师:材料的问题,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难题吗?生:有。
师:那你这个难题现在解决了吗?生4:没有。
师:那其他同学解决了没?生(齐):没有师:有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是主动放弃,还是迫于无奈、多次寻求未果,你放弃了记叙文?那请你将“材料”两个字写到黑板上。
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难题?你来说说生5:我觉得可能是语言表达上,不知道怎么能把它更好的描述出来。
师:语言的问题,那其他同学呢,你们也有这个难题?生:是。
师:这么多难题,那你代表大家将“语言”写在黑板上,写在“材料”的下面。
看来“语言”的问题也是没有解决,告诉我是不是?生:是。
师:也是主动放弃,迫于无奈,生:是。
师:两者都有,好,大家看着我,现在我告诉你:你需要萧伯纳的勇气呀。
萧伯纳,大家知道吧,20世纪上半期最具自信、最出色、最有幽默感的即席演讲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曾经就是一个对当众说话非常恐惧而且苦恼的人,苦恼到什么程度呢——他要去敲开一个人的门,需要在门口犹豫2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坚定自己要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怎么办呢?“坚决地让自己出丑”“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不放过任何一个当众说话的机会”,最终,他成功了。
所以,我们来看,你苦恼记叙文,或者这种苦恼也会延伸到你写议论文,我觉得,苦恼你的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而是你内心的恐惧,“最终击溃你的就是恐惧”!我们来看大家的苦恼:材料、语言。
文学的创作理论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语言是思维(板书:思维)的肌肤,它记录的是思维的表情,所以语言不好,不是语言,你要从斟酌思维入手,而思维不会从天而降,他需要什么,需要具体的情境、人、事、物也就是材料的激荡,当然重要的不是材料本身,而是你——面对材料的人——内心的细腻程度(板书:内心)。
症结找到了,为什么苦恼材料、语言,是因为你内心对这个事件的敏感程度不够。
所以,这一节课,老师希望通过我们的“慢慢走”(板书:慢慢走,欣赏啊)来锤炼我们的细腻的欣赏能力。
我们进入课题了,“欣赏”,这个词你经常遇到,那什么是“欣赏”,大家笑,没想过这个问题,大家注意“慢”,“慢”从的是心旁,让心美妙的体验外界的景观,慢下来了,你就可能走入欣赏的境界。
我们先研究“欣赏”的心态。
考虑过这个问题吗?没有,同学们来看屏幕(屏幕出示:玉兰的图片)【“看”玉兰,确定欣赏的心态】师:这是五一时我到文登的无染寺景区看到的一树玉兰花,大家注意,这些是乳白色的玉兰花,这一枝上是粉红色的玉兰花,你看,然后说出你的感受,你的想法。
生看----师:从那个男生开始,来生6:我觉得挺好看的。
(用的是方言,众生笑)师:好看(板书:好看),这个词太笼统,再细腻一点儿,哪里好看?生6:看着他就有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心里挺舒服的。
(依旧是方言)师:“看着他”用普通话呀。
生6:(普通话)看着就有一种很平静的心情,心里挺舒服的。
师:舒服和平静的心情(板书:舒服平静),细腻了,能不能再细腻一点。
生6:能让你想想什么事,想想大自然的美之类的。
师:好,感受大自然的美。
请坐,后面的女生,你来----生7:我觉得是一枝独秀,我会感觉与众不同。
师:与众不同在哪儿?(板书:与众不同)生7:都是乳白色的,唯独他是粉红色的,然后会让我觉得她有些高雅的感觉。
师:有一些高雅的感觉,你不好奇她为什么有这两色的?咱们校园里我看了,要么是纯白色的,要么是纯粉红色的,要么是纯乳色的,你不好奇吗?生7:好奇。
师:好奇什么?(板书:好奇)生7:好奇她为什么是两种颜色。
师:接着想,你好奇她为什么是两种颜色?根据你的经验,她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7:变异。
(师生笑)师:变异(板书:变异)。
这个是我拍摄的角度不太好,在这里(指屏幕)有一个嫁接的点,不太清楚,是嫁接。
好,后边的男生,生8:我觉得看着这些花感觉很纯净。
师:花很纯净(板书:纯净),从哪里看出来?生8:这些花开的时候,从花瓣上看,基本上是没有瑕疵的。
师:颜色上,很好。
后边的女生,来-----生9:可能是因为没看到那个嫁接点,所以,第一反应是,她不甘于平凡,要改变。
师:要改变自己,她要主动的改变自己,变异一下。
(生笑)给旁边的女生,来----- 生10:我觉得太少了。
师:太少了,你觉得我拍摄的效果不太好,如果多了就更灿烂了。
生10:我觉得花太少了,树也太少了。
师:如果树再多一点,就更绚烂了。
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自己是特意取了后面的远山,就一树和后面的远山形成了一个对照。
这个都可以。
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生11:我觉得能体现出大自然的和谐。
师:和谐(板书:和谐),具体一点儿。
生11:玉兰和远处的山映衬在一起,很好看。
师:你是说了整个画面的感觉。
我是说这一树玉兰,还有吗?生11:没有师:咱们是石岛的同学,石岛是我们荣成的经济开发区。
假如你作为一个经济开发部的主任,你要负责经济开发,当你看到这一株玉兰,你从来没有见过这两色的玉兰,你会想什么?那位男生,你来---生12:我想应该把这个图片作为石岛的一个象征。
师:一个象征,把她挪过来作为石岛的象征,是图片,还是整株花?生12:整株花。
师:为什么?生12:把她买断。
(生笑)师:把她买断(板书:买断),为什么?生12:因为她是独一无二的石岛的象征。
师:很好,真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确有这种经济开发的头脑。
好,我们回过头看,大家的发言我们归纳一下思路:从“好看”“舒服”“平静”“与众不同””到“纯净以及“和谐”,有外在的颜色给你的感受,有它呈现在你面前的直观的感觉,这是一种类型;然后,“好奇”,去研究“变异”“嫁接”,这是什么?从美学上讲,这是一种“求真”的心态(板书:求真),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她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变异,可能是嫁接,当然也可能是其他的物种的串异,有科学家的敏锐。
然后,“买断”,这是什么?生答:经济学家。
师:对,这是“实用”的眼光(板书:实用),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
那其他的呢?这一些呢,你的眼里只是一株玉兰,你就只看到了她的美。
这是三种心态,每一个人在面对一处景物的时候都会有这三种心态:实用的、求真的、求美的。
那我们看欣赏应该是哪一种呢?生:求美的心态。
师:对,求美的心态。
当然,刚才那位同学你在求真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发现生命生长过程中的创造惊异的美。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朱光潜先生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出了欣赏的心态。
(屏幕出示)(师读,将其中的“古松”换成“玉兰”)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玉兰)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玉兰)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这棵古松(玉兰)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也就是你的眼里只有这株花,怀着这样的心态(板书:美感的心态),你才可能真正走进欣赏的境界,不然你只能在外围打圈。
天地无言,天地有大美。
那怎样才能将我们的欣赏很真切的传递给别人?生:语言。
师:还不是语言,我们说“语言”是最末的。
我们来体会一下,大家若有所思,很好,大家坐好。
【欣赏“父亲”,找寻欣赏的方法】师:大家闭上眼睛,轻轻地深呼吸,让心平静下来,你此时正走在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展的大厅里,四周很安静,除了墙上的画,就是慕名而来的欣赏者,这时,你的脚步停在了一幅画的面前,这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作品《父亲》,大家睁开眼睛,《父亲》!你的眼神凝注在画面地或深或浅的线条里,你的心随着眼睛而颤动--------(停顿1分钟)一会大家交流你的想法,你想到了什么,有一个要求,语言要尽量的细腻,不要粗疏。
好,想到多少说多少,听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来,从你开始--------生13:看到这幅画,说明这个父亲是在经历风雨和沧桑,然后有许多的皱纹。
师:你由皱纹看到了他的沧桑,不要“说明”,不要“说明”这个词。
你说,我看到了一个经历沧桑的父亲,他的皱纹就足以证明一切。
请坐。
下一位同学,生14:我看到这位父亲,第一想法就是他很辛苦。
师:从哪里看出来他很辛苦?生14:因为满脸皱纹很多。
师:皱纹很多,还有吗?生14:没有。
师:请坐,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谈---生15:我觉得他手里端的碗,(停顿)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子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