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8《慈母情深》关于《慈母情深》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本文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与母亲之间的一些生活片段,表现了母亲对作者的慈爱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是本课时的教学,主要是对文本的深入学习,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母亲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本文的情感内涵较为丰富,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关于母爱的故事或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的一些美好时光,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慈爱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教案新人教版
(2)以“母爱主题”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短篇小说。
(3)拍摄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可以是一段温馨的对话、一次母子的互动等。
(4)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关于母爱的故事和感受。
课堂
1.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问:教师将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文章中的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能够创造性地表达对母爱的认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的理解、句子的构造等。他们对于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基本内容、母爱的伟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母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观察: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行为。
-测试:教师将设计一份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掌握情况。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慈母情深》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8《慈母情深》课件

对比
“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
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
们看闲书哇!”
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体现出母亲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
“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相 关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 ···· 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②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分析人物形象)(重难点) ③ 分析题目和重点句的含义(难点)
3、总结:①总结文章中相关事件的特征 ②指代题型 ③ 文章的叙述顺序 这三点难度中等,做题相对简单
4、概括: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段意) 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方法,重难点)
5、开放性题型(重难点): ①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
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 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 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
shǔ
写法 上短下长。“者”撇 略长伸;上下两“日”对 正。
巧记 行“者”顶“日”头。

写法
上部长撇和捺舒展;“ ”撇
变竖,写得直。
巧记
此“人”本领强,肩扛四颗 星,骑在月( )亮上。
suān
写法 左右基本等宽。右部笔画 繁多,布局要紧凑。
巧记 酒无水(酉),俊无人 (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慈母情深》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慈母情深》教学课件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yì lù diào kù
shǔ
辞退 压抑 忙碌 吊灯 酷热 酷暑
zào jǐ
jìng jūn wū
噪声 脊背 竟然 龟裂 呜哇
rěn
xiè uān quán
忍心 机械 心酸 权利
长篇 连续 广播 铁路 辞退 挣钱 压抑 潮湿 忙碌 阴暗 酷暑 炎夏 噪声 瘦弱 脊背 口罩 忍心 机械 数落 权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
18 慈母情深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 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 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 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 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 文字。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 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 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 优秀小说奖。
补充资料一:
震耳欲聋
我的母亲
立刻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 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 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 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 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 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 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 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 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 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 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 天的生活费。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 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 淀之后做的。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 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 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悲壮的情感。

2.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母爱的伟大。

3.能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懂得珍惜母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核心情感。

2. 讨论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难点:1. 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用文学的方式表达。

2. 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进行情感表达与抒发。

三、教学资源准备1.课文《慈母情深》课本。

2.板书及彩色粉笔。

3.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论关于母亲的话题,营造温馨的氛围。

2.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悟。

第二部分:课文学习(20分钟)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小组讨论诗歌的含义,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悲壮情感,讨论母亲的伟大之处。

第三部分:诗歌鉴赏(15分钟)1.教师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2.学生逐句品读诗歌,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3.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诗歌朗读,体验诗歌的表演性。

第四部分:情感交流(1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用文字或图片表达。

2.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3.老师点评学生作品,分享优秀表达。

第五部分:课堂小结(10分钟)1.教师总结课文中母爱的伟大之处。

2.引导学生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3.整理课堂板书,巩固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仿照课文《慈母情深》,写一段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文字。

2.收集有关母亲的诗歌或故事,准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堂集体备课,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通过诗歌的情感体悟和表达,培养了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下节课可继续引导学生分享母爱相关的诗歌或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18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18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y
辞 抑 推辞 ì 抑制 不辞而别 抑扬顿挫
龟 忍 乌龟 龟裂
忍心 忍耐
学习生 字
吊 噪 吊车
噪音
吊儿郎当 名噪一时
哇 权 好哇 甜哇
权利 争权夺利
zhèng 挣钱
挣 挣脱
zhēng 挣扎
guī 乌龟 龟年鹤
龟寿
jūn 龟裂
p
落ò魄
zào
噪声
dōu
耽误
yì tuí
压抑 颓败

bè dān
褐色 i 疲惫
第十八课 慈母情深
语文·人教版·五年 级上
第一课 时
《母亲》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 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 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她从 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 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
诗中描写的是谁? 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当慈母这两个字印入你眼帘 的时候,你闪过怎样的画面?
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 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

quá
n
n
衣兜 龟裂 权力
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 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
我一直么想事买?一本《青年近卫
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 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 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 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 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
“龟裂”什么意思? 看见过“龟裂的手” 吗?
“攥”是什么动 作?
“鼻子一酸”是一种 什么感觉?你有过向父母 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
我原本是来要钱的, 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
谢谢观 看
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 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1.完毕;终了。 2.从始至终;全。 3.副词。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相关资料)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相关资料)

《慈母情深》资料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

该文章被选入人教版5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第18课;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6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第三单元第11课。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梁晓声(1949——至今)《慈母情深》的作者,当代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1949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进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

当代著名作家。

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读后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慈母情深》读后感

《慈母情深》读后感
读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母亲深沉的爱所感动。

作者梁晓声通过记叙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他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中,母亲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毫不犹豫地给儿子买书,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母亲明白儿子对读书的渴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他。

即使在家庭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母亲也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

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为儿子的未来默默付出。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这种感情不仅仅是对母亲的敬爱,更是对母亲无私付出的感激。

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这种描写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深情和伟大。

在阅读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也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她们同样用自己的双手为我们创造幸福,默默地为我们付出。

她们的爱是如此深沉而伟大,而我们却常常忽视这份爱。

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母亲对我们的付出,感恩她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总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爱,感恩母亲的付出。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母亲,为她们的幸福而努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与
母亲的相处时光,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回报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慈母情深》
梁晓声
对于父母,每一个大人的心里都会保留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记忆。
以上一句话中有一个问题——按说.记忆是脑的功能,为什么大人常用“记在心里”或
“铭记在心里”来表述对人和事的难忘呢?
这是因为,有些事是知识性的.而有些事是情感性的。有些人和我们的关系是社会性
的关系、一般性的关系,而有些人和我们的关系却是极为亲密的,它超出了一般性的社会关
系。
古代的人认为,心是主导情感的。
所以,如果某些人或某些事给我们留下的是很深的情感印象,我们就习惯地说是“记
在心里”或“铭记在心里”。“铭记”的意思。那就是形容像刀刻下的痕迹一样。
人和父母的情感,是世界上最真实的情感。尤其从父母对于小儿女这一方面来讲。又是
最无私的情感。不爱自己小儿女的父母确乎是有的。但那是世界上很个别的不良现象。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受到父母的种种关怀和爱护;如果我们的愿望是对于我们的
成长有益的,哪怕仅仅是会带给我们快乐的,父母都会尽量地满足我们的愿望。即使因为家
庭生活水平的限制,实现我们的愿望对父母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父母也往往会无怨
无悔地尽力去做。但由于我们还是孩子,在我们的愿望实现了以后,我们往往只体会到那快
乐,却很少想到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自己曾克服了多少困难。
父母总是这样——将为难留给自己,将快乐给予自己的孩子们。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从儿童时期到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他或她的大多数愿望,全都是
父母帮着实现的。比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青年近卫军》这一部长篇小说的价
格,等于母亲两天的工资。而且,当年的母亲,又是在那么糟糕的条件下辛劳工作着的。
一个孩子开始体恤父母了,那就意味着他或她开始长大成人了。
《慈母情深》这一篇课文,节选于我的小说《母亲》。
作为作家,我为自己的父亲写出一篇小说《父亲》,它获得1984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其后我又为自己的母亲写出了一篇小说《母亲》,它获得1986年的《中篇小说选刊》
的优秀中篇奖。
情况可能是这样,某少年报刊向我约稿,希望我为小学生们写一篇童年往事之类的短文。
于是我就从《母亲》中截取了一小段寄给对方了。而题目,则肯定是编者们加的。
为什么约我写一篇“童年往事”。我却寄了一篇关于母亲的回忆性文字呢?
我童年时期有趣的事情太少了吗?
比起现在的孩子,肯定是少的。但那时也还是有一些的。比如,走很远的路去郊区的野
地里,一心为弟弟妹妹逮到最大的蜻蜓和最美的蝴蝶……
但比起别的事情来,这一篇课文中所记述的事情在我内心里留下的记忆最深。
我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体恤自己的母亲的。
我也认为,我就是从那一天开始长大的。
我的小学时代。中国处于连续的自然灾害年头。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家的生活
都很困难。我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含辛茹苦,我的同学们的母亲们,甚至我这一代人的母亲
们,几乎也全都那样的。
我想要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
我想,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爱心”,它一定是从对自己父母的体恤开始形成的。
世界上有爱心的人多了,世界就更加美好了。
一切自然界为人类造成的苦难,人类也就都能通过彼此关怀的爱心来减轻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