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文章有两条行文线索:母亲对我的慈爱——是文章的明线;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这是文章的暗线。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穿联成了这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的文章。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有一定的内心体会,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语境中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理解、体会慈母的深情。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却流淌着真挚的母爱。

【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以学生能否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概述课文内容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代表的展示,教师适当追问、补充,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质疑、小组交流、自主汇报、教师点拨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促进学生深入体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读写结合,言意兼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示并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品读重点,以读悟写1.抓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画面,初步凸现慈母形象。

慈母情深导学案

慈母情深导学案

6 慈母情深梁晓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把握课文内容。

3. 概括母亲形象及品质,理解慈母的深情及“我”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4.学习抓住典型事例、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的方法。

5.学生通过学习本文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母亲对自己的深情。

【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作者简介梁晓声 (1949—)原名梁绍生,哈尔滨人,祖籍山东荣成。

著名作家、编剧。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曾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历任农工,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下乡时期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并发表大量散文、杂文、随笔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至今累计1000余万字。

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分获1984年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祈祷()jié()ào( )不驯怂()恿()()疮褐()色虎视眈眈()疲惫()攥()紧3.根据意思写成语。

性情倔强不驯服。

﹙﹚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形容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二、整体感知1.本文写哪两件事来刻画慈母形象的?2.试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作者是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的?4.作者描写母亲艰辛工作的场景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中考链接】(2012年天津中考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忙碌、慈祥、疲惫、无私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走近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体验当时人民的生活窘困。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铺垫“一元五角”。

一、导入揭题师:刚才,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班里有许多同学拥有一元五角的零用钱,有的同学甚至还更多,看来这一元五角的零花钱在我们同学眼里不算多。

然而,这“一元五角”钱在一位作者眼里却是重重的,因为这包含着他母亲的一切,深藏着无私的母爱。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p97出示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感知1、师明确初读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文章读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生初读,师巡视。

3、交流初读感受:①纠正读音:脊jǐ 供ɡōnɡ 攥zuàn 龟jūn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③读了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从母亲的角度谈感受:疲劳、忙碌、辛苦、瘦弱……预设:从“我”角度谈感受:不懂事、懂事、感激……预设:也可以从其它角度谈感受:如写作方法、表达手法、词句意思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品读词句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作者,他在向自己的母亲要这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时,用心看到了母亲,用心感受到了母爱。

那么在这一元五角钱的背后,究竟让作者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呢?出示再读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基于预习,正确认读和理解“震耳欲聋、失魂落魄、龟裂”等词语,通过关键词语填空,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细节描写的理解,借助有感情朗读、借助生活实际和资料补充等方法,初步感受反复的手法,体会慈母情深。

3.借助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跨越时空,尝试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续写“我”的内心独白。

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无私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1.轻扶重放,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工具书、观看影视资料和等教学资源,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过程中,初步形成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

2.精读细品,萃取精华学生通过多元化的“读”和个性化的“品”,从文本中提炼萃取内容、结构和写法等方面的“精华”,顺利达成通过有效的阅读,积累写作基本元素的目的。

3.学以致用,提升能力学生主动地将通过阅读文本萃取出的写作“精华”运用到课堂小练笔的实践中,让“以读促写”目标的落实成为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孵化器”。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缝纫机音频)教学流程设计:一、融情入境,迁移共情,影视文本引共鸣1.播放热播剧《人世间》片段,学生感受剧中塑造的母亲形象。

2.走进作者。

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笔下同名小说《人世间》,他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下面让我们走进文本,通过文字再来认识一下梁晓声的母亲是怎样的形象?板书课题《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人世间》片段,引出作者梁晓声,进而将影视和本课中的“母亲”巧妙联系在一起,自然地将学生带入那个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年代,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后续理解课文内容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二、厘清脉络,整体把握,延展资料知文意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理解或读不准的字词标注出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慈母情深》和《背影》中“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爱的。

板书课题,板书“爱”。

2、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限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和“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让学生对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以问题“鼻子一酸”的感觉开启学习的过程,让整节课线索更加清晰。

二、体会慈母情深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鼻子一酸,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有关的句子底下画上波浪线。

生自由读。

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生说明原因。

板书:环境(2)理解“震耳欲聋”。

(反复引读)你们听(播放音频)这仅仅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可想而知,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梁晓声就说这几句话都要喊出来,而母亲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十来个年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向母亲要钱的他怎能不鼻子一酸?过渡:仅仅如此吗?还有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第18课《慈母情深》导学案

潍坊峡山双语学校五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24 编制:窦汝梅李金刚审核:审批:时间:2013-11-8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18.《慈母情深》导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自读课文,标明段落序号,圈点勾画生字新词,运用工具书进行识记理解。

2、通过自读自悟,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句段。

3、认真完成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

【知识链接】《青年近卫军》是法捷耶夫的代表作品,是苏联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一部描写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史诗。

小说描写了敌占区共青团组织它通过克拉斯诺顿城的共青团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青年近卫军”成员的光辉业绩,歌颂了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预习案【字词练习】找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预习初体验】认真读课文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探究案探究一: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提示:可从动作、语言、外貌三方面考虑)通过对母亲的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什么样的情感?探究二: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拓展延伸】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体现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可以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不少于50字)训练案1、读拼音,写词语。

shīhūn luòpòdān wùzhânɡqián ɡuàn tóu( ) ( ) ( ) ( )zhânɡěr yùlónɡzào shēnɡpíbâi còu zú( ) (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时教学设计,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将课文内容与单元中的导语、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有机整合,优化使用教材。

按照“复习导入,回顾场景——聚焦场景和细节,以读悟情——读写结合,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分板块设计教学环节。

先引导学习“初到厂房”这个场景,搭建支架,总结方法,由扶到放,小组合作品读其他场景和细节,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由读到写,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

课文简析: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解读《慈母情深》是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慈母情深》写了无私的母爱,《父爱之舟》写了深沉的父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的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可以继续运用巩固这一语文要素,借助原著和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作家梁晓声所要告诉人们的就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他因为要钱买书,第一次来到母亲工厂,看到母亲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拼死拼活地挣钱,给我买课外书却毫不犹豫。

在工厂作者看到的母亲倍受煎熬的镜头像刀刻一样,刺痛了作者的心,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让他在那一天觉得自己陡然长大,成为大人的事。

《慈母情深导学案》

《慈母情深导学案》

《慈母情深》导学案一、导入引导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情感是无私奉献、无条件付出的,那就是母爱。

今天我们要进修的这篇文章《慈母情深》,正是讴歌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进修这篇文章,我们将更加珍惜母亲的爱,感恩她们的付出。

二、导学目标1. 了解《慈母情深》的作者和背景;2.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 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和句子;4. 培养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三、导学过程1. 了解作者和背景请同砚们简单介绍一下《慈母情深》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哪些特点?2. 主题和中心思想请同砚们阅读全文,思考一下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写这篇文章?3. 重点词语和句子请同砚们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诠释其含义。

例如,“慈母”、“情深”、“爱如山”。

4. 感悟母爱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母亲在你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你们是如何感恩母亲的?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选择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歌或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2.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3. 请同砚们将自己的作文或表达方式分享给全班同砚,并交流彼此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室小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更加珍惜和感恩母亲的付出。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让母亲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尊重。

六、作业安置1. 背诵《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诗句,并写一段感言;2. 完成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3. 准备一份关于母爱的演讲稿,下节课进行演讲。

以上就是今天的进修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更加珍惜母爱,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

愿我们都能成为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五课题 18*慈母情深课时 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组

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会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自主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3、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知识链接:
梁晓声 ,男,1949出生。

生长在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儿时家境贫困。

199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

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处在艰难时期。

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
—“人造肉”,是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

因为粮食是珍品,所以用淘米泔水做的“人造肉”也成了“抢手货”
自学导航:
1、我要自读课文2遍,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然后借助工具书,理解并掌握积累一些好词。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忙碌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课文讲了()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
()的事。

表现了母亲的(),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与()。

4、仔细默读,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文中批注。

自我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陷()入忙碌()龟()裂攥()着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龟()塞
()号自交流探究:
1、从文中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周围几只灯泡的烤着我的脸。

从这段文字中,可见母亲工作的环
境。

可是她却大度地掏出钱来给我买书,可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
亲?
(2)“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4、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训练拓展: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的暖流,请用“母爱
是……”这样的句式续写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
激、感怀说出来!
母爱是游子临行前密密缝织的针线,
母爱是
母爱是
母爱是
2、仿照下面语段“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写一段话.
那些女人热得只穿背心。

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
是男人的背心,暴露出相当一部分丰厚或者干瘪的胸脯,千奇百怪。

知识延伸:
1、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1、创作诗歌:《慈母情深》
在那()的噪声里,有一个响亮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
在那极其昏暗的角落,却有一个清晰的背影:_______________。

在那一卷()的毛票里,有一份
()和(),
那是():
在那一听香甜的罐头里,有一份()和(),
那是()。

二、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会去母亲工作的地方?母亲的工作环境怎么样?
(温馨提示:请你用手中的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2.“我”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温馨提示: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想一想: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3.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位母亲,“我”有什么感受?“我”是怎么做的?
4.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
三、回扣目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的暖流,请用“母爱是……”这样的句式续写三个句子组成排比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
母爱是游子临行前密密缝织的针线,
母爱是
母爱是
母爱是
【知识链接】
“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三年才回来一次。

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

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1元5角钱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


“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

”——梁晓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