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导学案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文章有两条行文线索:母亲对我的慈爱——是文章的明线;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这是文章的暗线。
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穿联成了这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的文章。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有一定的内心体会,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在语境中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理解、体会慈母的深情。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领孩子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却流淌着真挚的母爱。
【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以学生能否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概述课文内容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代表的展示,教师适当追问、补充,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2)通过质疑、小组交流、自主汇报、教师点拨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促进学生深入体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读写结合,言意兼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揭示并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品读重点,以读悟写1.抓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画面,初步凸现慈母形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8 慈母情深》 赛课导学案_3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爱的深度与广度,感受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感受母子间的浓浓亲情,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和热爱。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有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课前板书课题)慈母情深1、当你看到“慈母”两个字时(在这两个字下加“△”),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母亲劳作;母亲冒雨送我们上学;母亲为我们做饭……)2、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温馨的画面,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感受,一起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解课文,了解内容:1、出示:学习卡【基础达标】第2小题龟裂攥着陷入忙碌疲惫数落失魂落魄震耳欲聋2、一人带读3、通过预习单的检查,发现我们班有40多位同学都觉得这两个字很难读。
出示:龟裂(jūn guī)攥着(zuàn zhuàn)①平时读guī②表示人的皮肤因为寒冷干燥而布满裂纹或出现裂口。
4、通过预习,课前填写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出示:学习卡【自读自悟】第3小题我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两位学生回答齐读)3、“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示:失魂落魄这本让作者想得失魂落魄的书买了吗?(第一次没买;第二次买了。
)作者第一次没去买书,他去买了什么?(水果罐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那么,作者为什么放弃了买书,而是去买了水果罐头呢?(母亲工作辛苦;母亲工作劳累;母亲身体瘦弱;让母亲好好补一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及词素分析法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及词素分析法理解下列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读通读顺文章。
3、跳读文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三段,写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4、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想一想,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的母亲。
5、默读文章第二段,勾画我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我对母亲给钱让我买书有一种()的深情。
二、练习提纲1、抄写、背诵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精美句子。
2、以“母亲的爱”为题,仿照文章的写法,写写母亲关心你的一件事。
一、初读文章,自学生字、新词,初理作者思路1、(1~4)想买《青年近卫军》2、(5~33)妈妈给钱买书3、(34~35)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二、细读探究,体会母亲对“我”的深情1、母亲的爱:⑴外貌描写──瘦弱的母亲。
⑵行动描写──贫苦、辛劳的母亲。
⑶语言描写──通情达理的母亲。
(勤劳、善良、慈祥、深爱儿子)2、我的爱(反衬):⑴行动描写。
⑵心理描写。
(感动、心疼、崇敬、感激、热爱)三、自主评价学习收获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

《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12篇)《慈母情深》导学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到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忙碌、慈祥、疲惫、无私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走近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体验当时人民的生活窘困。
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铺垫“一元五角”。
一、导入揭题师:刚才,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我们班里有许多同学拥有一元五角的零用钱,有的同学甚至还更多,看来这一元五角的零花钱在我们同学眼里不算多。
然而,这“一元五角”钱在一位作者眼里却是重重的,因为这包含着他母亲的一切,深藏着无私的母爱。
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赶紧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p97出示课题:慈母情深二、初读感知1、师明确初读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把文章读流利,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生初读,师巡视。
3、交流初读感受:①纠正读音:脊jǐ 供ɡōnɡ 攥zuàn 龟jūn②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③读了课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预设:从母亲的角度谈感受:疲劳、忙碌、辛苦、瘦弱……预设:从“我”角度谈感受:不懂事、懂事、感激……预设:也可以从其它角度谈感受:如写作方法、表达手法、词句意思理解三、再读课文,深入品读词句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这么多真实的感受,就像文中的作者,他在向自己的母亲要这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时,用心看到了母亲,用心感受到了母爱。
那么在这一元五角钱的背后,究竟让作者看到了怎样一位母亲呢?出示再读提示: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读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慈母情深》和《背影》中“我”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爱的。
板书课题,板书“爱”。
2、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限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和“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让学生对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以问题“鼻子一酸”的感觉开启学习的过程,让整节课线索更加清晰。
二、体会慈母情深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鼻子一酸,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有关的句子底下画上波浪线。
生自由读。
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生说明原因。
板书:环境(2)理解“震耳欲聋”。
(反复引读)你们听(播放音频)这仅仅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可想而知,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梁晓声就说这几句话都要喊出来,而母亲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十来个年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向母亲要钱的他怎能不鼻子一酸?过渡:仅仅如此吗?还有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设计简介:本课时教学设计,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将课文内容与单元中的导语、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有机整合,优化使用教材。
按照“复习导入,回顾场景——聚焦场景和细节,以读悟情——读写结合,升华情感”的教学思路,分板块设计教学环节。
先引导学习“初到厂房”这个场景,搭建支架,总结方法,由扶到放,小组合作品读其他场景和细节,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由读到写,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进行练笔。
课文简析:一、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解读《慈母情深》是部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慈母情深》写了无私的母爱,《父爱之舟》写了深沉的父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本单元的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更深入的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
《慈母情深》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母爱。
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可以继续运用巩固这一语文要素,借助原著和时代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情感。
二、课文内容分析《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作家梁晓声所要告诉人们的就是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他因为要钱买书,第一次来到母亲工厂,看到母亲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拼死拼活地挣钱,给我买课外书却毫不犹豫。
在工厂作者看到的母亲倍受煎熬的镜头像刀刻一样,刺痛了作者的心,给他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让他在那一天觉得自己陡然长大,成为大人的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慈母情深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本学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因此,本解决方案注重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中一方面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另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生字卡片,到图书馆借小说《青年近卫军》,准备作者简介及古诗《游子吟》。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词,搜集课文背景及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物引入,揭示课题1.导入:(教师高举《青年近卫军》一书)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非常想得到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背后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他的回忆,聆听这个故事,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
(板书:慈母情深)2.介绍作者:梁晓声,当代现实主义作家,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别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
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设计意图:从课文中所涉及的实物入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能更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教师出示课件,请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生字认读情况。
《慈母情深》 导学案

《慈母情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3、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分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学习作者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1)理解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所蕴含的深沉母爱。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梁晓声(1949—),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
2、写作背景本文写的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艰难,但是人们依旧相互支撑,努力生活。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怂恿()颓败()缝纫机()噪声()褐色()疲惫()耽误()衣兜()(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颓败:衰落;破败。
缝纫机:做针线活的机器。
2、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五、课堂探究1、走进场景(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场景,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场景一:初到工厂场景二:寻找母亲场景三:向母亲要钱场景四:母亲给钱(2)这些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对工厂环境的恶劣和母亲工作的辛苦的描写,为下文表现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和对“我”的爱做铺垫。
2、感受细节(1)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让你感动的细节,说说你的感受。
示例:“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这里的“立刻”一词连用,写出了母亲工作的忙碌和辛苦,让人心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慈母情深》导学案
第一标:设置目标
【课堂目标】(组织课堂1分钟)
1.认识3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使用说明】
第二标:达成目标
【情景导入】(5分钟。
)
1、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
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
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
爱的深沉.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
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
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
《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
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
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
秀小说奖.)
【综合升华】用时:25分钟
自主学习:13分钟
1、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2、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
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同学交流:8分钟
1、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
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
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
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突出了
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2.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
合作探究:7分钟
1、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
第三标:反馈目标
当堂检测:5分钟
1、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2、写几句你爱母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