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生命的绝唱
《荆棘鸟》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荆棘鸟》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荆棘鸟》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荆棘鸟》的读后感1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的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值得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创剧痛来换取……凡是写《荆棘鸟》有关的文章,都不可避免的要引用这一段,我也不能免俗。
含着泪水,带着微笑,心中暗流涌动。
我无以言表我对它的爱,我想让自己化成清泉一滴,融入它的小河,静静流去,一去不回……这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大凡经典之作,都不能逃离被诅咒的厄运。
悲情,会激发人类最深沉的共鸣!拉尔夫,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终极目标的人,不能谈情说爱,不能儿女情长,事实上,在他二十七岁的生命里,他以为可以做到,确实他也做到了。
直到九岁的梅吉出现。
他像长辈一样的宠爱着她,陪她度过了美好的时光。
终究,梅吉长大了,拉尔夫惶恐地发现梅吉已经成为美丽的少女,而爱的种子早已深深的埋在两人的心中。
梅吉对拉尔夫的爱正如拉尔夫对她的爱,但是,这注定是悲剧。
拉尔夫没有停息追逐大主教的步伐,他离开了,选择了他认为最重要的。
梅吉万分痛苦,在对拉尔夫的深深思念中,选择了一位和拉尔夫长相神似的年轻人,一心一意要过平凡人的生活。
但他的丈夫一意追逐钱财,也远离了她。
在梅吉快要崩溃的时候,拉尔夫又出现了,他违背了誓言,在岛上和梅吉真正的拥有了彼此。
第二天拉尔夫离去,梅吉发现自己有了拉尔夫的孩子,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她认为自己从上帝那里偷来了拉尔夫的一部分。
《荆棘鸟》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荆棘鸟》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那么关于荆棘鸟读书心得怎么去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荆棘鸟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荆棘鸟》读书心得范文一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题记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
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
它把自我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
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
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仅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到达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是《荆棘鸟》书页的开端。
当尚年幼对世界的认知还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开这本厚厚的书的时候,就被荆棘鸟的传说所吸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了荆棘鸟的世界。
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
而到此刻,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以往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当然当初那个懵懂的孩子依旧是不能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
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
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直至此刻,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
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仅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
《荆棘鸟》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荆棘鸟》读后感「篇一」“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这是这部小说的题记。
这个凄婉的故事也是这部书的隐喻。
所有的美好,都是悲剧的;最美好的物事,在悲剧的高潮。
小说第一代荆棘鸟,是女主角菲,她出生高贵,性格温顺,举止典雅,爱上了有夫之妇,政治前途无量的“汉帕克”。
在前途和爱情之间,“汉帕克”自然选择了前途,他成了菲心中永远的“刺”。
她从他那里“取得”了孩子,但为家族所不容,只好带着孩子下嫁穷人帕迪。
她不爱帕迪,但也不是所有的生活需要爱。
她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操持家务,学会了忍耐贫穷,她为生活生儿育女。
后来在帕迪的孀居富豪姐姐写信要求下,她随丈夫来到了德罗海达,最终住进了“大宅”,拥有了像样的生活。
可是,她仍然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弗兰克,——她与“汉帕克”的孩子。
但一场大火,帕迪葬身其中,她终于醒悟,“我爱他,可是我却再也没有机会对他说了,我太不幸了。
”一见误终身,回首已是百年人,曾经固执的那份爱,自以为是的,是真爱吗?荣誉、地位、金钱、理性甚至信仰,那些抛弃爱情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啊!“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是诗人徐志摩的理想与爱情,可惜菲,遇到的是政客,而不是诗人。
那个与你烟火人生的才是唯一,她最后带着忏悔,在那根带血的刺上,唱出了自己。
依然是小说的第一代,帕迪的姐姐,玛丽,行将朽木的老寡妇,贵妇人。
丈夫去世,她可以不用守寡,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她,总以为别人企图的是她的家产,她雇佣各类人物,但不信任任何人。
《荆棘鸟》经典读后感5篇

《荆棘鸟》经典读后感5篇《荆棘鸟》经典读后感1有这么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以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刺上,在那荒蛮的柳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麦卡洛笔下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正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爱交织在命运里,梅吉和她的母亲一样逃不脱命运的束缚,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去爱.她和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感情让人觉得是荆棘鸟最动听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怀,但最终还是曲终人散.我不相信命运,但我却坚信爱能够超越一切改变一切.我不欣赏主人公对命运的妥协,但却感动于他们对感情的执着.忠实温雅的帕迪,始终以含蓄的方式爱着"从天上掉下来"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奥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爱的背叛的阴影;暴烈而备受苦恼折磨的弗兰克,在监狱里埋葬了出人头地的梦想;温柔内向而倔强坚强的梅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父;骄横张狂,满腹尖酸的玛丽夫人;还有温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丝婷……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极富个性的人物,谱写了《荆棘鸟》爱与命运的交响曲.很少有一部作品让我读了以后感觉那么深刻,异常是关于荆棘鸟的传说.当荆刺刺进鸟儿胸膛的那一刹那,我也感觉到莫名的心痛.鲁迅说过: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可是我不明白荆棘鸟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种杯具.小说的结尾这样写到:鸟儿胸前带着荆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可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么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这就是《荆棘鸟》的故事……《荆棘鸟》经典读后感2上帝创造人类,人类衍生出善与恶,上帝同时放出潘多拉魔盒使人受到多元的挑战,正如他虽清楚告诉亚当和夏娃别偷吃禁果,但仍很仁慈的留给人以选择权一样,人在无法选择或面临多种选择时必然会犯许多错误,进而修正,所以上帝拯救的应当是行动中的人,以到达一种相对完美的境界。
《荆棘鸟》读后感

《荆棘鸟》读后感《荆棘鸟》读后感5篇《荆棘鸟》这本书主要以梅吉与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情节跌宕起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荆棘鸟》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荆棘鸟》读后感篇1“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
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样的开头,似乎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绚烂而悲凉。
的确,梅吉与拉夫尔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就是这样。
爱和命运一直都是一个有魅力的主题,《荆棘鸟》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传奇的家世史。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间横跨了半个多世纪,从帕迪·克利里应无儿舞女的老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丽亚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为后文梅吉与神父的爱情开始做了背景的铺垫。
而作者希望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的感情历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的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荆棘,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
我们是明明白白的。
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
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了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
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
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
《荆棘鸟》优秀读后感10篇

《荆棘鸟》优秀读后感10篇《荆棘鸟》是一个顽强女性一生的生命历程,在面对选择有过天真迷茫,在一连串命运的打击时仍然默默坚持,不放弃活的希望。
今天橙子就与大家分享《荆棘鸟》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荆棘鸟》读后感[300]这本书很厚重,有一种回味绵长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
一家三代,梅吉和她的母亲有着相似的命运,痛苦,不幸,有过美好,但都是短暂的,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却始终得不到。
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一个女人唯一能得到的东西——孩子,以为这样就可以补偿所有的损失和遗憾了,可以让自己内心得到满足。
可到最后她们才明白,这终究算是偷来的,既然是偷来的,就必定要还回去。
最终她们都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并且是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
尤其是梅吉,她一直在与上帝斗争,争夺拉尔夫,争夺戴恩,争夺属于她的丈夫和家庭,可爱得太深是会遭上帝嫉妒的,于是上帝收回了这一切。
拉尔夫,戴恩,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将自己献祭给上帝,终其一生侍奉上帝,并且先她而去。
这是一份怎样深沉的苦难啊,从孩提时代一直延续到垂暮之年。
可她挺过去了,凭借她的坚韧,执着。
我不禁想,一个人,一个女人,到底蕴藏了多大的能量,可以支撑她度过孤独和无助的漫长时光,并且坚持到了最后。
《荆棘鸟》读后感[300]读完整本书,这是一个顽强女性一生的生命历程,在面对选择有过天真迷茫,在一连串命运的打击时仍然默默坚持,不放弃活的希望,小说与现实生活不会完全雷同,只是向我们剖析了一段“残酷”的人生,向我们讲述着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命运的抗争,梅吉勇敢的宣布了她非同一般的爱情宣言,是她对宗教,对上帝的斗争宣言,她表现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决心与对宗教不合理制度的抗议,她不怕遭受寂寞,痛苦和精神摧残,愿意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这个故事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家族史,一段爱情故事,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鞭挞,追逐理想是一段艰辛而坎坷的旅程,为我们自身所作出的选择而努力奋斗,即使痛苦孤独是注定的,然而仅有执着而勇敢的人才能冲破自我获得胜利。
荆棘鸟阅读感悟(通用10篇)

荆棘鸟阅读感悟(通用10篇)荆棘鸟阅读感悟篇1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
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声响遏行云,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完美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感情纠葛为主线,描述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爱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儿,美艳绝伦的梅吉,内心处于权力与感情的矛盾挣扎之中,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故事。
然而,我试图明白《荆棘鸟》中人物后面更深处的东西。
麦卡洛以一种平铺的文笔象在德罗海达上放牧一样纵横演绎了克利里家族及其相关人物的命运、生、死、痛苦和欢乐。
其情节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触摸历史的鸿篇巨制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世间最完美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梅吉的歌声在最美时,也即她痛苦到了极致的时候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与此相比,拉尔夫的歌唱却不那么动人,也许只能称为挣扎时尖利的呼救,虽让人震惊却不能使人震撼。
刘墉说过这样一句话:“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风流尽去。
”拉尔夫的悲哀就在于此,他活得十分痛苦,也给别人带来了痛苦,所以没有人对他怜悯,即使是梅吉,如果感情不包括怜悯的话。
读了《荆棘鸟》以后,想着它带血的啼叫,禁不住联系自我的人生。
我曾深深的为这样一句话所感动:“只要世上还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为我哭泣,便值得我为生命受苦。
”是啊,为生命,为生存,为梦想,为爱,甚至为个人喜欢的一些些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把荆棘刺进胸膛。
荆棘鸟阅读感悟篇2《荆棘鸟》的开头是这么讲的:传说中有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一切生灵的歌声都优美动听。
从离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它把自我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歌喉。
澳大利亚《荆棘鸟》读后感10篇

澳大利亚《荆棘鸟》读后感10篇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 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 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一句话, 读后感中少不了“叙”。
下面给大家带来澳大利亚《荆棘鸟》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澳大利亚《荆棘鸟》读后感1年轻的时候, 我想象荆棘鸟那样, 走到豪壮的极致字。
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寻找荆棘树, 唱出那销魂的歌。
只一首, 就死在长长的尖刺下, 让血盛开一朵嫣红的玫瑰。
不畏死, 不避死, 短暂的生命洋溢着义无反顾的绝美。
将生命幻化成永久的绝唱。
渴望歌唱, 寻找歌唱, 歌尽而亡。
现在, 我想象枯叶蝶那样, 走到了归隐的极致。
一个在天下大乱时闲居深山的隐者。
果断地用美丽换取生命。
没有蝴蝶娇艳如花的容颜, 没蝴蝶轻盈柔曼的舞姿, 也没有蝴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 更没有蝴蝶临风微颤的金色触须。
似乎一只蝶所应有的一切, 它都没有。
与生具来的只是这么一身憔悴的装束。
一只失去美丽的蝶, 为了生存,它放弃了所有的美丽, 宁愿在同伴们五彩斑斓的翅影里, 飘逝成一道枯黄而又孤单的弧线, 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 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枯叶。
我人近三十, 心似四十。
虽没有成为枯叶, 也是丢在人群中找不见的那种。
我在悠然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时, 会怀念那缤纷的身影;会记起那摇曳的舞姿。
在一声怅然的.叹息后, 属于我的仍然是一种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
我没有悲观, 再美的花儿也有凋零的时候, 当一夜间将娇艳如花的容颜逝去, 留下的只有恬淡!澳大利亚《荆棘鸟》读后感2这本书很厚重, 有一种回味绵长的感觉, 让人意犹未尽。
一家三代, 梅吉和她的母亲有着相似的命运, 痛苦, 不幸, 有过美妙, 但都是短暂的, 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却始终得不到。
于是他们就选择了一个女人唯一能得到的东西——孩子, 以为这样就可以补偿所有的损失和遗憾了, 可以让自己内心得到满足。
可到最后她们才明白, 这终究算是偷来的, 既然是偷来的, 就必定要还回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棘鸟》读后感--生命的绝唱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荆棘鸟》读后感--生命的绝唱
第二小学李芳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
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
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
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
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便是《荆棘鸟》。
作者考琳。
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
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
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这本书我读了三年,三年中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两遍,后来才
慢慢的领会了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
荆棘鸟是谁?那么的渴望,那么的无畏的追求?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
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现。
一丝丝的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
可是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
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迷恋的,只有麦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几乎让我肝肠寸断,情不自禁。
求之而不得的辛酸。
([ ])或许亦是快乐的……
每个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都有着一种无限憧憬,不在乎于是否得到什么,而是那种曾今的幸福,心中有爱何处都是天涯。
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
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因此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
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
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
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
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
自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了生死。
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让人痛彻心肺。
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
我们是了解的。
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
”是的,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己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
曾经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
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
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
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
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
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
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
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
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
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
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
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