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结构内容
陈情表思路梳理

陈情表思路梳理一、引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的一篇重要文章,由作者曹雪芹所创作。
该篇文章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患难与共的深情厚意。
本文将对陈情表进行思路梳理,从结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
二、结构梳理陈情表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导论、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1. 导论导论部分主要是通过表明书信的目的和立场,为正文作铺垫。
文中第一句即为导言:“景阳冈、草木深、惟有旧时风貌。
”通过描绘景物来暗示故事的背景和环境。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主要通过举例阐述表达的内容,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对器物的留恋之情。
正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段落:•第一段:故事开头,通过表达对自然景物的怀念,衬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段:通过举例,揭示了作者对宝玉的敬重和感激之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楚和困扰。
•第三段:描绘了宝玉的悲壮和忧愁,用以表达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关切。
•第四段:通过举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
3. 结尾结尾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收束。
通过表达对宝玉的期待和祝福,来强调感情和情感的真切和深厚。
三、内容梳理陈情表的内容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乡、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
文章通过将自己与宝玉的遭遇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描绘宝玉的悲壮和忧愁,展现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关切。
此外,作者还通过举例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思念之情。
作者以琉璃蒿、山凤池等家乡的事物为例,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和珍惜。
四、表达方式梳理陈情表通过虚拟的方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文章运用了诗意的抒情手法,将情感注入物象之中,并借物抒情。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宝玉的呼唤,来表达对家乡、亲友、故土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五、总结陈情表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学作品,通过巧妙的结构、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宝玉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乡、亲友、故土的思念之情。
陈情表 课件

要点二
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名胜古迹,有 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
山水田园风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田园风光”的美誉,陈情表中 提到的许多地方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如富春江 、兰亭等。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陈情表中提到的某些古村 落如今已成为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表达能力。
陈情表的应用价值
01
写作技巧
陈情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值得学习和借鉴。其运用排比、对仗等修
辞手法,使文字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02 03
情商培养
陈情表中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情商具有积极意义。通过 学习陈情表,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 注他人的感受,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背景
三国时期蜀汉灭亡后,李密被征召到洛阳任官,但因其祖 母年迈多病,需要其照顾,故向晋武帝上表陈情,请求暂 缓应召。
结尾
李密在表末再次强调了自己不能应召的原因和对祖母的孝 敬之情,并表达了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
陈情表的内容解读
尽孝
李密在表中强调了自己对祖母的 孝敬之情,认为尽孝是为人之本 ,因此请求晋武帝能够理解并批
文化交流
陈情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翻译和传播陈情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促进中 外文化交流。
陈情表的当代意义
弘扬中华文化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日益凸显。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陈情 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是弘扬中 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传承陈情表 ,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陈情表》中的成语和文化常识

《陈情表》中的成语和文化常识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翻译部分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陈情表》详解

《.陈.(陈述)情表.(古代臣帝王的下呈给一种文书)》详解 臣密言(陈说禀告):臣以.(因为)险.衅x ìn (凶兆,衅,厄运征兆),夙s ù(年幼时候)遭闵.(同“悯,忧伤”)凶.(不幸)。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年幼遭遇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副词,我)背.(背弃);行年..(经历的岁月)四岁,舅夺母志。
生为婴儿的时候只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之志。
祖母刘愍m ǐn (怜悯)臣孤弱,躬亲抚f ǔ养。
臣少sh ào多疾病..(生病),九岁不行..(不会走路), 祖母刘氏怜惜我年幼丧父,亲自加以抚养。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零丁..(通“伶仃”)孤苦,至于..(直到)成立..(成人自立)。
既无叔伯,终.(又)鲜xi ǎn (少)兄弟, 孤独无靠,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哥哥弟弟,门.衰祚z u ò(福)薄b ó,晚有儿息..(儿子)。
外无期j ī功.(关系较近亲属)强qi ǎng近.(勉强接近)之亲, 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童仆),茕qi óng 茕qi óng (孤单的样子)独立,形影相吊.(安慰)。
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僮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慰问。
而刘夙婴.(绕)疾病,常在床蓐r ù(同“草垫子褥”,,草席),臣侍汤药,未曾废.(废止)离。
而祖母刘氏一直被疾病缠绕,经常卧病在床,我端水送药,从来没有废止而离开过她。
逮d ài(到)奉.(侍奉)圣朝 ,沐浴..(蒙受恩泽)清化。
前太守臣逵 ,察(察举)臣孝廉; 到了本朝,我蒙受了清明的教化。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举荐我为孝廉, 后刺史臣荣 ,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臣以.(因为)供养无主 ,辞不赴命。
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
文言文入门:《陈情表》

思想感情:李密在《陈情 表》中表达了自己对祖母 的孝顺和对朝廷的忠诚, 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情感表达与语言特色
情感表达:通过陈情表表达了李密的孝心和忠诚 语言特色:采用四字句,韵律和谐,语言优美,表达了李密的情感 修辞手法: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情感表达与语言特色相得益彰
《陈情表》的创作背景
李密因何要写《陈情表》
《陈情表》的创作时间和背景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情 感
《陈情表》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作者李密的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 伯,一名虔, 犍为武阳(今 四川彭山)人。
他是西晋初年 的文学家、书 法家,其书法
被誉为“密 体”,与钟繇 的“楷书”并 称“钟李”。
4
重点语句解析与翻译
重点语句解析
重点语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重点语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析:表达了李密对皇帝的忠诚和 感恩之情
解析:表达了李密请求回家照顾祖 母的恳切之情
全文翻译与对照
翻译:将《陈情表》全文翻译 成现代汉语,并逐句解释。
对照:将原文与翻译进行逐句 对照,方便理解。
赏水平。
内容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开篇提出陈情 事由,中间叙述自己遭遇 及家庭情况,结尾表达感 激之情
内容解析:李密通过《陈情 表》向皇帝陈述自己家庭贫 困、祖母病重、自幼孤苦无 依等困境,以及自己对朝廷 的感激之情,语言质朴,情 感真挚
语言特点:文章语言简练 、自然、质朴,表达了李 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 朝廷的忠诚
《陈情表》被选入 多个版本的《古文 观止》,成为古代 散文的经典之作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教案(一)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教案(一)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教案一、知识点概述在教学陈情表这篇文言文时,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2.掌握陈情表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思想;3.理解并能够翻译出陈情表的关键词汇和短语;4.学会分析和理解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5.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就文中的观点展开讨论和写作。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对陈情表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陈情表吗?对陈情表有什么了解?2. 知识点讲解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解释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讲解典型的句式结构,如主谓宾、并列句、状语从句等。
陈情表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思想•介绍陈情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探讨陈寿对潘岳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翻译•分析陈情表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分析陈情表中出现的典故,如“蜀道难”等;•解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等。
3. 阅读理解和讨论•分段翻译陈情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4. 写作实践•提供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陈情表的观点展开写作;•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知识和修辞手法,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课堂活动安排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研读陈情表;•每个小组讨论并整理出一份关键词汇和短语的翻译表。
2. 语法练习•给学生创设语法练习题,巩固文言文语法知识。
3. 观影活动•向学生介绍相关电影《陈情令》,并观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中对《陈情表》的演绎。
4. 分组演绎•将陈情表分段分配给不同小组演绎;•学生可以在演绎中发现文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
5. 作文练习•提供题目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关于陈情表的短文;•老师提供评析和修改意见。
四、课后作业•自主学习整理文言文基本语法和句式结构;•阅读其他经典文言文,如《论语》、《大学》等。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陈情表》李密一、本篇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二、文章结构:便于快速把握文章纲要,辅助理解,便于记忆《陈情表》├──作者背景│├──李密│├──西晋时期│└──亡国旧臣├──个人遭遇│├──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祖母抚养├──家庭状况│├──无近亲支持│├──门庭衰败│└──孤独成长├──zhengzhi生涯│├──被举荐孝廉│├──被举荐秀才│└──拒绝官职├──对晋武帝的忠诚│├──感激朝廷恩宠│├──表达忠诚心声│└──请求理解困境├──祖母的疾病│├──常年卧病│├──李密侍奉│└──无法离弃├──请求终养│├──对比年龄与时间│├──乌鸟反哺比喻│└──承诺报国└──结尾├──表达恐惧与尊敬├──恳求晋武帝矜悯└──以死相报的决心三、文章解析:《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奏疏,全文以“情”为主线,以“陈”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因祖母年迈多病,恳请推迟赴任,以便尽孝的意愿。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
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 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文言固定句式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
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
“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 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成语1.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联合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句:鸟且如此,何况人呢?
先孝后忠
第二句:人人皆知,天地共鉴 第三句:表达心愿; 第四句:表示忠心。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身世孤苦悲凉之苦情 情 祖孙相依为命之孝情 之 进退两难之狼狈之情 语 心有惧虑之衷隐之情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之忠情
理 孝治天下` 之 尽节日长,报养日短 言 先尽孝后尽忠
动之以情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李密遭遇到哪些不幸?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为什么要写这些不幸?
让皇帝产生怜悯、同情之解作者的“进退”“狼狈”?
进则忠,退则孝; 忠则不孝,孝则不忠。 不忠,人头落地。 不孝,千夫所指; 两个“欲”字,凸显了李密 的两难之情。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4、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 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 臣无祖 孝情 母无以 至今日 病笃情 尽孝短 先尽孝 过蒙拔擢 忠情 宠命优渥 孝治理 尽忠长 后尽忠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怎样才能让皇帝满意又不废孝敬祖母,换言 之,提出什么样的方案既符合李密的实际情 况又符合国家倡导的政策?
陈 情 晋 ▪ 表 李
密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苏轼评价: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 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 人。(后人续)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 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 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喻之以大义
课内延伸讨论
1.古人云:孝则《陈情》忠则 《出师》,但《陈情表》中也能体 现“忠”,那么,两表中的“忠” 有什么不同吗? 2.李密为了照顾祖母而辞退职务, 这样的“孝”是不是“愚孝”?
石家庄四十五中张建斌
课外延伸讨论 1.在“忠”与“孝”之间,哪一样更重要呢?(特别是在一些 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是选择像李密一样“孝为先”?是为了 国家为了大局舍弃一些亲情? 2.文中所言“晋朝以孝治天下”,为何在些“奉孝”之人的问 题上闹出如此矛盾,既举密孝廉,州司还要多次相催,逼得作 者涕零上表。国家政治主张和政治实施自相矛盾,问题出在哪 里? 3.秦朝的“以法治天下”与晋朝的“以孝治天下”其根本目的 是否一样?如果是的,“孝”为什么能笼络人心,然而现在又 为何提出“法律”而不用“孝”? 4.自古忠臣为佳,但何为忠臣也?新旧王朝交替,旧朝之臣仕 于新朝,忠乎?倘若为忠,岂不是投敌叛国者?若为不忠,那 建国之初又何来忠臣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