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文学有何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宋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宋代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谢建忠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四课时)绪论要点:绪论共分五节,主要从宏观上描述高度繁荣的文化对诗文的影响、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宋代作家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与历史地位等,勾勒宋代文化与文学关系,及宋代文学概貌。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要点:1、国策与理学。

宋代崇文尚武,重用文臣,使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形成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尽管尚未成为官方意识,但却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依据,宋代文人热衷讲道论学,其议论还旁溢到诗歌中去。

2、文以载道说盛行。

宋代士大夫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儒家一向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文心雕龙》表述其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唐代韩愈倡导“文以贯道”思想,晚唐五代应者寥寥,直到宋代才真正高度重视文道关系。

宋初柳开、穆修开始,宋人反复讨论文道关系,虽然他们具体看法不一致,如柳开、石介观点激矫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但总体都对“文以贯道”认同。

理学家也兴趣浓厚地讨论这一问题,周敦颐率先提出了“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的新命题,更加强调“道”的第一性,而“文”却仅被视为一种负载工具,朱熹痛驳“文以贯道”说,并对“文以载道”说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文以载道”说在宋代文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例如苏轼的文道观实质上与“文以载道”说相当接近,只是他的“道”内容较宽泛而已。

“文以载道”说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它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这种观点如被推上极端,就形成了二程的“作文害道”,根本上否定了文学。

宋代多数文学家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但宋代诗文说教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与影响。

2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自测题答案

2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自测题答案

2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自测题答案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自测题第一编导论一、填空题:第一章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5、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文艺学】。

6、文学反映论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是【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念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

3、马克思关于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是【理论的】掌握、【宗教的】掌握、【实践精神的】掌握、【艺术的】掌握。

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的基本属性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二、判断题:1、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为文学理论。

【错】2、提出文学活动的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的是美国文论家韦勒克。

【错】3、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对】三、不定项选择题:第一章1、《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C)A. 别林斯基B.马克思C.艾布拉姆斯D.康德2、《判断力批判》的作者是(C)A. 黑格尔B.马克思C.康德D.亚里斯多德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B)A. 叶燮B.刘勰C.贾思勰D. 陆机4、中国古代文论家( D )提出了“妙悟”说。

A.陆机B.刘勰C.钟嵘D.严羽5、( A )在《英国文学史》中最早提出“种族、时代、环境”三要素。

A.丹纳B.维科C.荣格D.弗洛伊德6、所谓的传记式批评,在中国可以追溯到(A )的“知人论世”,在法国以圣伯夫为代表。

第五编 宋代文学ppt课件

第五编 宋代文学ppt课件
北宋后期 分化期 把宋诗某些特点推 (蜕变期) 向极端
南宋初期 再变期 扭转江西诗派诗风
欧、梅、王、 苏 黄、陈师道 及江西诗派
吕、陈、曾
南宋中期 中兴期
南宋后期 衰落与反 照期
摆脱羁绊,趋于广 中兴四大诗


总成就不高
江湖诗人、 爱国纪实诗 人精课件第二节 宋代文学概况及特征
• (二)宋文。古文运动经过欧阳修等 人的推进,才真正深入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精品课件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欧阳修《戏答元珍》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精品课件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我听见)鸡声,(知道天将破晓)
(我抬头看见)茅店(上空的月), (我低头看见)人迹(在)板桥 (上),(因为桥上有)霜。(行人 何等辛苦)
精品课件
• 当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日 益成熟的时候其缺陷也同时呈现:
阅读上的障碍:造成意义的晦涩甚至隐 没。 创作上的误区:被形式所役
精品课件
• 为了改变唐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 的凝固形式,宋人要通过语序的正常 流动,虚词的使用等手法使诗歌语言 与散文语言及日常语言在形态上差异 不明显,从而形成了宋诗“主思 理”“以意胜”的特点。
精品课件
•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 西林壁》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 秋月》
•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 《别滁》
•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张耒《和 周邦彦》

18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18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六章  北宋后期诗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此外,晁补之还有数首写给妻子的代言体与祝寿词,感情真 挚深隽,品格质朴无华,有别于一般投寄歌儿舞女缠绵悱恻 的恋情词。
▪ 晁补之的诗则不为人所重视。虽然存诗较多,各体兼备,但 却难以形成突出特色,
二、张耒的诗词创作
▪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人。熙宁 六年(1073)进士,累迁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 州,寻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贬监竟陵郡酒税。 徽宗立,起复。崇宁初再坐元祐党籍,贬官。晚年退居陈州 宛丘,人称“宛丘先生”。
▪ 张耒《贺方回乐府序》云之袪, 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
▪ 悲壮词如《六州歌头》。软语旖旎、情思缠绵之作《青玉 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悼亡词如《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 非》。
第三节 周 邦 彦
一、周邦彦及清真词的历史地位
二、秦观其人其词
▪ 秦观(1049—1100),字少游、 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人。元 丰八年(1085)进士及第。绍圣 元年(1094)坐元祐党籍,后出 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 丽水)酒税。三年徙郴州(今属湖 南),后又编管横州(今广西横 县)。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 州(今广东海康)。徽宗即位,复 宣德郎,北归途中卒。存《淮海集》 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 存词约一百首。
▪ 4. 如何评价周邦彦在词史上的成就与地位?
▪ 艺术成就上,张诗不事雕琢、平易自然。词,则以抒情见长。
第二节 晏幾道、秦观、贺铸
一、晏幾道其人其词
▪ 晏幾道(1038?—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 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 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 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 志》卷二)。有《小山词》一卷,存词二百六十首。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五编宋代...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纲科目:古代汉语(B) 参考书目:《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全4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古代汉语》(B)考试大纲(汉语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用)Ⅰ考查目标《古代汉语》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书注解、古文句读、古汉语修辞、诗律等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翻译古文的实际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知识类题目,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综合类题目,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翻译类题目,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四、试卷题型结构(一)简答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古代汉语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约占70分。

(二)古文阅读题,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约占40分。

(三)古文翻译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解古文的水平和翻译能力。

约占40分。

Ⅲ考查范围本课程考查范围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共四册(中华书局出版),主要内容如下:怎样查字典辞书古今词义的异同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文选:《左传》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文选:《战国策》判断句、也字叙述句、矣字、焉字1否定句、否定词疑问句、疑问词文选:《论语》、《礼记》词类活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文选:《孟子》连词、介词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文选:《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诗经》的用韵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文选:《诗经》古书的注解(上)古书的注解(下)文选:《楚辞》文选:《史记》、《汉书》古书的句读古汉语的修辞诗律(上)诗律(下)文选:有关律诗科目: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或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或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单选题1.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是() [单选题] *A.西昆诗派B.江西诗派(正确答案)C.江湖诗派D.四灵诗派2.被江西诗派奉为诗歌创作的不二法门的诗体是(D)A.东坡体B.后山体C.简斋体D.山谷体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所称“山谷诗体”指的是() [单选题] *A.苏轼诗B.杜甫诗C.黄庭坚诗(正确答案)D.吕本中诗4.山谷诗中最能代表其主流的题材内容是() [单选题] *A.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和咏物诗B.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C.表现男女之情的艳诗D.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诗(正确答案)5.提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的作家是(A)A.黄庭坚B.吕本中C.韩愈D.刘克庄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江西诗派的“一祖”是指() [单选题] *A.黄庭坚B.杜甫(正确答案)C.韩愈D.陶渊明7.“后山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A.王安石B.王令C.陈师道(正确答案)D.陈与义8.“简斋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A.陈与义(正确答案)B.陈师道C.刘克庄D.吕本中9.编列《江西诗社宗派图》的作家是() [单选题] *A.黄庭坚B.陈师道C.曾几D.吕本中(正确答案)10.“简斋体”诗的作者是() [单选题] *A.陈师道B.陈与义(正确答案)C.吕本中D.曾几1.下列诗体属于江西诗派的有()。

*A.西昆体B.简斋体(正确答案)C.诚斋体D.山谷体(正确答案)E.后山体(正确答案)2.江西诗派的“三宗”是()。

*A.黄庭坚(正确答案)B.吕本中C.陈师道(正确答案)D.曾几E.陈与义(正确答案)3.下列作家属于江西诗派的有()。

*A.王令B.韩驹(正确答案)C.曾几(正确答案)D.陈师道(正确答案)E.吕本中(正确答案)4.下列说法出自黄庭坚的有()。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

中国文学史大纲梳理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一、文学起源与神话1.文学艺术的起源:生产劳动2.神话概念:P223.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4.保存神话最多最有价值的著作是《山海经》,其他文献如《诗经》、《楚辞》、《左传》、《淮南子》……二、诗经1.《诗经》有关常识: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②《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③诗经的编集:④「三家诗」与「毛诗」:⑤风雅颂的内容:⑥六义:风雅颂与赋比兴。

⑦赋比兴的含义:P472.熟读诗经中的一些名篇:3.《国风》:思想内容①②③④⑤⑥;艺术特点①②③④⑤⑥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三、先秦历史散文1.著作:甲骨卜辞;铭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左传》思想:①②③④⑤3.《左传》的叙事特点:ABC4.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①②③(P67-68)四、先秦诸子散文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①②③2.看看所列书籍及作者常识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①②③④4.《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①②③5.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①②③(可参看袁版P102)五、屈原与楚辞1.屈原的其他作品篇名:《九歌》、《天问》、《九章》……2.《离骚》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3.《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比较:①②4.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第二编:秦汉文学一、文章西汉两司马1.贾谊的散文内容:①②③2.汉赋(司马相如)的艺术特点:①②③3.司马迁《史记》的思想内容①②③④4.司马迁《史记》人物描写的特点①②abc③5.司马迁《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②③④二、两汉乐府民歌1.「乐府」的含义:①②2.汉乐府民歌的思想①②③④⑤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4.《孔雀东南飞》人物塑造艺术①②③④5.汉乐府民歌的影响ABC6.乐府诗的传承情况:①②③④三、《古诗十九首》与「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①②③④⑤(1)《古诗十九首》在我国古诗词中的地位(2)再读《古诗十九首》四、文学常识①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谏逐客书》②了解《吕氏春秋》相关常识(第一册P132)③枚乘《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④名家名篇:桓宽《盐铁论》;王充《论衡》;政论散文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⑤秦刻石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⑥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最早给屈原和《离骚》以很高的评价⑦了解《淮南子》相关常识⑧《史记》常识(第一册P150)⑨了解抒情小赋三篇: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⑩了解三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1.文学常识①了解「三曹」、「建安七子」及「蔡琰」。

关于《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的一点商榷

关于《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的一点商榷
S n i Hihr d ct nR sac e 三峡 高教 研 究 axa g e u ai eerh s E o
关于《 中国文学 史》 第五编 的一点商榷
杨 雄
( 庆 三峡 学 院 文 学 与 新 闻 学 院 , 庆 万 州 重 重 440 ) 0 10
提 要 : 行 霈教 授 任 总 主 编 的 《 国文 学 史 》 得 了 多 方 面 的 成 就 。如 文 学本 位 、 学 思 维 与 文 化 学 视 角 袁 中 取 史
的 高度 , 用性 和 适 用性 的 结 合 等 , 集教 材 、 学 参 考 书和 专 题 文献 导 读 为一 身 的 多 功 能 的 书 籍 。但 也 存 在 一 些 实 是 教
可商榷之 处, 第五编 宋代文 学部分 , 如 从教 学的角度看 , 也存在一 些不足与缺点 , 如条理欠明确 、 经典性或较弱等。
关 键 词 : 就 ; 理 性 ; 典 性 成 条 经
由j 京 大 学 袁 行 霈教 授 任 总 主 编 的 《 国 文学 史 》 E 中
( 四卷 本 , 以下 简 称 《 学史 》 是 “ 五 ” 家重 点 图书 出 文 ) 九 国
和研修书 目。这使其成为集教材 、 教学参考书和专辟文
献 导 读 为一 身 的 多功 能 的 出版 物 。[ 如 此类 史识 和 史 1 ] 诸 论 上 的创 见 .使 本 书 的学 术 性 和 时代 性 更 上 一 层 楼 . 都 是《 文学 史 》 得 的成 就 。 而 , 取 然 不可 避 免 ,文 学 史》 有 《 也
史 》 作 了修 订 , 又 出了 第二 版 。修 定 “ 保 持 原 来 的编 写 在
宗 旨 、 导 思 想 、 例 、 架 、 色 、 构 和 篇 幅 的 前 提 指 体 框 特 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文学的特殊性使得文学的教育作用不 是通过枯燥的道德说教和严酷的法律制度 来改变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 活的人物形象、富有魅力的意境等从精神 上感染人、打动人,进而使读者在身心愉 悦的状态下自愿地、自动地接受文学作品 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和善恶评价。 所以我们也不能把文学当作进行伦理道德 教育的工具,只注重文学的功利性而否认 了其审美特性。
美或审美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表面超 功利无目的,但却在内在本质上合于人追 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总目的。 “美的力量,恰恰就是人们从那种自我施 加的种种束缚限制中解放出来的力量。对 美的追求,也就是对解放的追求。而追求 解放,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进步。”(高尔 泰《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三、文学充实人的内心世界
• (2)文学的审美功能还体现于使生活于苦难中的 人们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为贫乏的现实勾画 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 •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它可以在一 定程度摆脱现实物质条件的限制和生产力发展阶 段的束缚,在想象的领域创造一种可以使读者获 得自由的享受和快感。读者在想象中获得的自由 可以使内心积聚的情感获得释放,从而将心理中 过多的能量释放,以避免心理负担过重而造成的 伤害,通过宣泄获得心理的健康。
1、人间情怀 人间情怀,是文学接近生活,进入人们心 灵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它体现出来的价值, 构成文学价值体系中最为直观也最易为人 们所感受、接纳的部分,可以说它是文学 整体价值的基础。
2、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实质上是指人的精神要有所归属, 它包括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性觉悟、以及 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文化认同、心灵归属、 情感寄托等。
第二讲
一、审美功能 二、认识功能 三、教育功能 四、娱乐功能
文学的社会功能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 • 文学的社会功能也就是文学的社会作用与 影响。对应着文学的价值内涵,在整体上 文学的作用是审美作用,一般认为它可能 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即认识作用、教育 作用与娱乐作用。
善即合目的性。这里的目的是指由人类本质决定的 那个终极的文明目标,它体现出更为强烈的伦理、 人文色彩。为着这个目标,人类要不断地战胜自己, 走向自身,获得人性的健全与完善;同时人类还要 不断地与现实的黑暗和不公平作斗争,改良社会, 使生命与情感在这个宏大目标下显现出伟大与渺小、 壮丽与平庸之别,哪怕是和风细雨的生存,也有道 德的尺度为之作出一目了然的价值判断。文学是体 现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目的性,文学对读者而言具 有教育价值。 文学的合目的性(或向善),根本来看,就是要反映 这种人类追求和行为自律,取得一个使人敬佩的思 想基点与情感立场。
《如此平淡的一日有什么值得我们记录》 上午十点(书桌,窗前)\翻开发黄的照片, 听音乐。喝茶。写字。\在书中寻找我们 的一知半解。计划一次旅行。坐火车。景 色如此迷人。\下午四点(半明半暗的窗帘) \我搅动一杯加糖的菊花茶,看楼下的人 走来走去,\我写字。画画。无所事事。 在举手投足中,\又消耗一下午。
• 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农民在繁重的劳动 之余,傍晚疲惫地回到家里时消遣解闷, 振奋精神,得到慰藉,使他忘却劳累,把 他那贫瘠的田地变成芳香馥郁的花园;它 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 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辉煌的宫殿, 把他那身体粗壮的情人变成体态优美的公 主。 ——恩格斯
• (3)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的主要功能、整体功 能,一些理论家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能影响人的 情感,还能影响人的认识和意志,这样,形成了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三分说。如何 从根本上区分文学的认识作用和科学的认识作用; 文学的教育作用和道德的教育作用,文学的娱乐 作用和游艺的娱乐作用到底有什么区别,就要在 审美的大前提下,进行论证和分析,才能全面正 确、整体地揭示文学的功能和作用。
四、文学的娱乐功能
• 文学的娱乐功能则是文学作品给人们情绪 的激动与感觉的快适,给人以精神上的满 足和愉悦的功能。
• 文学作品的娱乐作用,远远不如戏剧,电影等综 合艺术,相声、舞蹈、音乐等表演艺术,但毕竟 仍有娱乐作用。如喜剧作品莫里哀的《伪君子》, 果戈里的《钦差大巨》,有着幽默风格的小说, 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以神魔鬼狐 为题材的小说《西游记》,《聊斋》等等。读起 来趣味横生,令人捧腹,就有较明显的娱乐性。 • 武侠小说、推理小说、言情小说的兴盛……
2、真、善、美的体现
马克思:“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 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 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 这种形式下,才能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 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 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 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 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 社,1995年,第107—108页。)
• (1)文学并不是照相式地抄写现实生活,而是渗透着作 家主观的理想和美好愿望,作家的审美理想显示了作者对 社会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往往不 知不觉地受这种审美评价的影响和陶冶,从而改变自己的 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
•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 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 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 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 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学的合规律性(或求真),指的就是用 形象的方式在对事物和现象的把握、表现中体 现出合规律性的思想特征,体现出追求真理的 热忱和勇敢。 文学之真,是从人的角度切入生活本质的 真,因而它虽然对现象进行了扭曲与变形,但 仍然会具有强烈的认识价值。 真实的文学作品通过现象、通过偶然揭示 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必然,因此,文学对于读 者而言具有认识价值。
• 拓展问题: • 1、结合作品理解文学的各种功能在社会文 化中的实现方式。 • 2、中国古代为什么十分重视文学的教化作 用。
第三讲
文学的世俗价值
一、文学的游戏价值
1、游戏的深层内蕴
游戏是人受到外在物质世界和内在精神束缚得不到 自由时,利用闲暇与剩余精力创造一个自由天地的 想象性具体活动。 游戏是人性确立的一个标志。只有当人成为完全意 义的人之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他游戏之时,才是 完全意义的人。
• (1)文学作品中包含丰富的知识。这些知 识涉及社会、人生的历史和现实;涉及哲 学、科学和医学等各门学科。我们从文学 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弥补经验的缺 陷。阅读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 理解历史,获得关于当时社会的知识。阅 读科幻文学,我们可以理解科学知识。有 的文学作品则包含着某些医学知识。
• 文学的娱乐性不但不会消解文学的认识、 教育价值,处理得当,反而能够为它们找 到更为有效的实现途径,从而加强它们的 影响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以娱乐为 契机和外形,产生吸引力引导阅读——文 学毕竟不能靠强制手段来实现它的价值— —然后在客观上使人获得认识,受到教育。 “寓教于乐”是合于艺术规律的,在许多 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常常会忘记它。
• (1)文学阅读主体在进行审美鉴赏时往往 进入一种超功利和无利害关系的内心状态, 不涉及实用性的目的和科学性的认识活动, 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文 学作品不同于读哲学、伦理学著作,它首 先获得一种审美的快感和愉悦。 • 《人间喜剧》——《资本论》; • 《祝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 科全书” •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也才能“汇集了 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使人甚至在经济 细节方面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 职业历史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 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 (2)文学是通过艺术概括的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所以往往能够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展示社会 的本质和规律,甚至预示未来。通过阅读文学作 品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未来的发 展趋向。 •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乾嘉盛世中预示了封建 社会“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危 险局面。巴尔扎克“预先创造了在路易· 菲利浦王 朝时还处于萌芽状态,而直到拿破仑第三时代, 即巴尔扎克死了以后才发展成熟的典型人物”。 因此在西方,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诗人称为“先 知”。
• (3)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丰富的、具有完 美个性的人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协 调和进步,为整个人类创造一个能够自由 而且全面发展的理想的精神家园和生存功能是指文学通过曲折的 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幽 远的意境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现实,从诸 多的社会现象中把握社会发展和前进的本 质和规律,借此人类可以了解历史、把握 现在、展望未来。
一、文学的审美功能
• “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 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 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 自在,甚至活不成。” ——梁启超
• 所谓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鉴赏主体在 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寻求直接的功利性的 物质需求,而是通过审美直觉获得的一种 审美趣味。它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审美 欲望和审美理想等,产生精神上的享受和 心理上的愉悦。
第五编
文学有何用
• • • •
第一讲 文学的基本价值 第二讲 文学的社会功能 第三讲 文学的世俗价值 第四讲 文学的精神价值
第一讲
文学的基本价值
一、文学给人提供幻象世界
1、见证生活
2、回味人生 3、重温历史
二、文学使人深刻领悟真善美
1、真、善、美的含义
所谓真,也就是合规律性。即合于自然规律与社 会发展规律(求真即合规律)。 所谓善,也就是合目的性。即合于人类追求自由, 追求人性,从必然王国向自由国迈进,最终生活得更 舒适更幸福这个伦理的目的(向善即合目的)。 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人的 本质力量:人的创造力量,追求自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