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课教学案: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氮和硫的氧化物教案(表格型)

新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氮和硫的氧化物教案(表格型)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板书设计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可逆反应)(2)漂白性(3)氧化性(4)还原性二、氮的氧化物1、NO2、NO2物理性质:无色、有毒气体红棕色有毒气体,易溶、易液化化学性质:2NO + O2 = 2NO2 3 NO2 + H2O = 2HNO3 + NO三、硫和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NO → NO2→ HNO3SO2→ SO3→ H2SO4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重大的空气烟雾污染事件, 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
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如何在保护我们的自身健康基础上合理利用二氧化硫,我们需要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
倾听【思考交流】从物质组成形式看, SO2和C02从组成上看相似,其性质可能相似。
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O2是否也是? 如何验证? 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思考检验方法【实验探究】1.展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3.用PH试纸测(实验2)所得溶液的酸碱度。
并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4.在盛有二氧化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震荡。
观察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物理性质,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3【归纳整理】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3.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交流】1.课本上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我们写的有何差别?为什么?2.那么可逆反应与普通的化学反应有何联系和区别?的代表什么含义?学生讨论并回答:可逆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探究】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H2SO3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高一化学 4.3.1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水溶液酸性,水溶液漂白性等化学性质。
2、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SO2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
实验准备:多媒体、两试管SO2气体、试管、水槽、烧杯、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品红试液、KMnO4溶液、溴水。
教学过程:[导课]点击网页:/quality/air_s.php3[学生分析]当天空气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交流]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板书]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一、二氧化硫[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复习]初中所学的硫的物理、化学性质:易溶于CS2,微溶于酒精,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氩铜。
[演示]一试管SO2气体,观色并闻味。
[讲述]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投影]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状态:气体颜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沸点:-10℃毒性: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
[板书]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演示]1、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用PH试纸测酸碱性。
[讲述]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
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
[板书]2、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CO2+H2O H2CO3)[练习]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对比写出SO2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演示]2、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震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第1课时

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第1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S2的物理性质;把握S2的化学性质;2.明白S2的漂白原理;3.了解可逆反映的概念;4.培育学生对照归纳的学习方式。
(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S2的结构和价态分析,得出其可能的化学性质;2.使学生初步把握研究物质的方式――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看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适用的范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S2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进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进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的教育;2.通过发动学生外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增强学生爱惜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S2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与方式;2.培育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一、通过空气污染现状的图片及对空气质量报表的感性熟悉,引出对S2的介绍;二、介绍S2的性质:1.S2的物理性质及其生成;2.S2的化学性质:(1)通过对2和Si2化学性质的回忆引出一样是酸性氧化物S2应具有的化学性质;通过演示实验“S2与H2的反映”来加以验证;(2)从S2中S元素的化合价角度来分析,作为+4价的S对应的氧化物S2应同时具有必然的氧化性和必然的还原性;通过演示“S2与H2S 的反映”来讲明S2具有必然的氧化性;通过补充演示实验“S2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来讲明S2具有必然的还原性;(3)介绍S2性质时应注意对“可逆反映”那个概念的论述,强调可逆反映必然要在“同一条下”成立;(4)从书P78的资料卡片引出S2的漂白性并注意说明其漂白原理;做好S2与氯水、活性炭漂白原理的比较;()对S2与2的性质进行对照归纳,加深对S2化学性质的熟悉;三、从性质决定用途,请学生归纳出S2的用途。
四、以“看待事物要注意其两面性”的辩证观点,引出S2对空气的污染。
请学生把前搜集的关于“空气污染的现状”的资料向大伙儿作汇报,发挥学生自主探讨的能力。
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 《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第1课时)

必修1 第四章第三节《硫与氮的氧化物》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硫与氮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环境问题;2. 掌握化学式、结构式、性质和用途;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硫与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环境问题;2. 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3. 如何防治酸雨。
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刻理解硫与氮的氧化物的环境问题;2. 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探究性学习法;2. 合作学习法;3.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以“邂逅酸雨”为题,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过的环境问题,思考酸雨对环境的危害;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硫与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硫与氮的氧化物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30分钟)1. 学习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结构式、性质和用途,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水体、植物、土壤的影响;2. 学习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结构式、性质和用途,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水体、植物、土壤的影响;3. 学习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了解酸雨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 学习如何防治酸雨,了解减少和控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完成《硫与氮的氧化物》的思维导图;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和控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
四、反思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及时整理反馈意见;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硫与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减少和控制硫和氮的氧化物排放。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对大气、水体、植物、土壤的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硫和氮教案

高中化学硫和氮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和氮的基本性质;2. 理解硫和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 掌握硫和氮的一些常见化合物。
教学重点:1. 硫和氮的基本性质;2. 硫和氮的化学反应;3. 硫的常见化合物;4. 氮的常见化合物。
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中硫和氮的作用;2. 硫和氮的一些特殊化合物。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剂瓶等;2. 实验药品:硫、氮、硫化氢、氨气等;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本次课程内容导入。
二、硫的化学性质1. 硫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硫的化合物:硫化氢、二氧化硫等;3. 硫的化学反应:硫和金属的反应、硫和氢气的反应等。
三、氮的化学性质1. 氮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氮的化合物:氮气、氨气等;3. 氮的化学反应:氮和氢的反应、氮和氢气的反应等。
四、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展示硫和氮的一些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总结硫和氮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对硫和氮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可以是练习题、实验报告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硫和氮的基本性质,展示其常见化合物,让学生对硫和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硫和氮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硫和氮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3、SO2的漂白性和防腐性
4、SO2的漂白性利用
……
[学生结论]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SO2也不例外,切忌走向极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物尽其用。
六、课时作业设计:
1[思考]:某学生利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
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小组活动]:通过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①分析SO2可能有的性质,②探究SO2导致酸雨的可能途径。(组内探究,组间交流)
[教师点评]:……
[投影7]从SO2变成H2SO4的可能途径:
液相:SO2H2SO3 H2SO4
SO2+H2O H2SO3、2H2SO3+ O2== 2H2SO4
[教师]这种酸是亚硫酸。它很不稳定,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又会分解成SO2和H2O,那我们怎样用化学的语言来表示这样的反应呢?
[投影3]SO2+ H2O========H2SO3
[教师]这样的反应,叫可逆反应,我们以前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在同一条件下同时也会分解成CO2和H2O,同样也是可逆反应。
2、教学方式:
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课前布置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搜索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新闻,激发学生思索,使学生较快地投身于学习情境中。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教师引导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硫和氮的化合物

硫和氮的化合物
一、硫 (俗称:硫磺)
1.物理性质:
淡黄色晶体质脆,容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密度比水大 (约为2 g/cm3 )熔沸点低(112.8℃, 444.6 ℃)
2.化学性质
(1)还原性:S + O2 = SO2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硫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硫在纯氧中发出蓝紫色地火焰
SO2 + H2O
逆反应
H2SO3
③加入品红溶液,品 红溶液褪色
④加热后,溶液又变 成红色,同时有刺激 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② SO2的漂白作用;但漂 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 恢复原来的颜色 (检验SO2的存在)
SO2漂白原理: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 质。无色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工业制硝 酸的第三 步
NO2溶于水实验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倒 扣在水槽 中 (2) 制取氧气 现象 解释 红棕色气体 3NO2 + H2O = 变为无色, 2HNO3 + NO 液面上升到 2/3
△
2KClO3=2KCl+3O2
(3) 向试管中 慢慢通入 氧气 液体充满整 2NO+O2=2NO2 个试管 3NO2+H2O=2HNO3 +NO
1.在容积为20mL的试管里装满水,倒放于横 线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14mL NO 气体,再 充入6mL O2 ,充分反应后。问试管中剩下 的气体的体积为多少
解:根据4NO+ 3O2+2H2O=4HNO3 同温同压下 气体体积比为物质的量比,经判断NO 过量。则 有: 4NO+ 3O +2H O=4HNO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 了解碳、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34. 二氧化硫与硫酸〖1〗二氧化硫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1:40),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的燃烧。
⑵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通性: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 + H2O = H2SO3 (可逆反应,H2SO3为中强酸)SO2 + CaO = CaSO3 (煤中加生石灰防大气污染)SO2 + CaSO3 + H2O = Ca(HSO3)2②氧化性:SO2 + 2H2S = 3S↓+ 2H2O③还原性:2SO2 + O2 = 2SO3 (工业制H2SO4)SO2 + X2 + 2H2O = H2SO4 + 2HX (X2包括Cl2、Br2、I2)2Fe3+ + SO2 + 2H2O = 2Fe2+ + SO42- + 4H+SO2使KMnO4(H+)、Br2水,褪色也是SO2还原性表现,不是漂白性。
④SO2的漂白性→SO2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加热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⑶ SO〖2〗硫酸⑴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易吸水,能与水任意比互溶,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⑵硫酸的化学性质:①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②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③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④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⑤能和某些盐反应。
②浓硫酸的特性:①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
如: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变为白色固体。
②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O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如:③强氧化性:a) 活泼性在H以后的金属反应:(条件:Δ)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b) 与非金属反应:(条件:Δ)C + 2H2SO4(浓)== CO2↑+ 2SO2↑ + 2H2Oc) 冷的浓H2SO4使Fe、Cr、Al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发生“钝化”;d) 与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2HBr + H2SO4(浓)== Br2 + SO2↑ + 2H2O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黑面包实验”中,硫酸体现出的性质:脱水性(使蔗糖炭化)、强氧化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
第二部分:氮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
1.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
2.了解氮元素和氮气的性质。
3.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及其与水反应的相关计算。
【学习过程】:
一.氮元素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在自然界存在的形态:
3.常见的化合价:
二.氮气
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氮气在水里溶解度。
在通常情况下,N2与O2,但是在或的条件下,可以化合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一氧化氮
NO是色,溶于水的毒气体。
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化学方程式:。
【例题】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H2
B.CO2
C.NO
D.O2
四.二氧化氮
⑴物理性质:NO2是色,有气味的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溶于水。
⑵化学性质
NO2溶于水生成和。
反应方程式:。
【思考】俗话说“雷雨发庄稼”,有哪些科学道理?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
a.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里,发现,
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容积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向试管中通入O2时,无色气体变为色气体,反应的方程式:
随着O2的不断通入,气体的体积逐渐,液面不断,当通入的O2恰好完全反应时,水将充满整个试管。
发生的总反应是:。
【例题】2在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 ) A.3∶1 B.1∶3 C.1∶2 D.2∶1
四、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
1、SO2和NO2的主要来源
的燃烧,尾气、硫酸厂、硝酸厂的尾气。
2、危害
⑴引起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⑵溶于水形成。
3、防治措施
⑴工业废气在排入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⑵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
4、酸雨
⑴pH 的降水称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和溶于水造成的。
⑵形成原理:NO2
SO2(或SO2)
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⑶危害
①直接破坏、、,使、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思考问题】:收集酸雨样品,放置时间稍长,酸性反而更强的原因是什么?
【例题】3.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N 2
B.NO
C.NO 2
D.SO 2
【例题】4.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下列做法: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③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⑥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五、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
1.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3NO 2+H 2O===2HNO 3+NO ②2NO +O 2===2NO 2⇒总反应式: ⎩⎪⎨⎪⎧
③4NO 2+O 2+2H 2O===4HNO 3④4NO +3O 2+2H 2O===4HNO 3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可能情况
特别提醒:(1)氮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与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剩余的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但不可能是NO2,因为NO2会与水反应又生成NO。
(2)对于连续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叠加的反应而得到复合反应,解决问题更简便。
【例题】5将一充满NO2和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若试管的容积为10 mL,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1 mL,求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各为多少毫升?
【例题】6.把盛有48 mL NO、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中(同温、同压下),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 mL,则:
(1)原混合气体中,NO是________ mL,NO2是________ mL;
(2)若在剩余的24 mL气体中,通入6 mL O2,待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________mL;
(3)若在原48 mL的NO、NO2气体中,通入________ mL O2,倒置于水中,气体会全部被吸收。
【例题】7.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4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体逐渐上升,假设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
14
mol·L-1 B.
4
5
mol·L- C.
1
28
mol·L-1 D.
1
42
mo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