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化学平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 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  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是一门专注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课程,其中涉及到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正反两个方向的速率相等,从而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中,化学平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平衡的原理化学平衡的原理是建立在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基础上的。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反应物质的浓度和温度。

当反应正向进行的速率和逆向进行的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这个状态下的反应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也就停止了。

2、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比值的关系。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关系的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状态。

其中,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平衡状态向正向进行;反之,温度降低会使反应速率减缓,平衡状态向逆向进行。

压力对平衡的影响则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浓度变化也会影响平衡状态,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状态向正向进行,而增加生成物浓度则会使平衡状态向逆向进行。

4、化学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还可以用于指导工业生产过程。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来控制化学平衡,可以提高产物的产率和纯度,降低副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优化生产过程的目的。

总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中的化学平衡知识点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还可以指导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学习化学平衡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原理和相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选修4_化学平衡_知识点总结.docx

选修4_化学平衡_知识点总结.docx

、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方法:用"”表示。

如:H b + I 2 ■ 一 2HI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⑴溶解平衡的建立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的特征⑴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⑵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V(正)=V(逆)>0⑶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⑷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⑴微观标志:V(A正)=V(A逆)>O ――实质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⑴基本依据: <'①U (A 正)==U (A 逆)>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 ⑴基本依据: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②间接:a 、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x+y ≠ Z )b 、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 Z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 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 V (正)≠ V (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 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 (正)=V (逆)的关系被破坏,使 V (正)≠ V(逆),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 V (正)=V (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4、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 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 V (正)、V (逆)的影响哪个大些⑴V (正)>V (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⑵V (正)V V (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以 XA +yB — ZC 为例a 、 U (A正)= =U (A 逆) b 、 U (A )=U (A 生) c 、 U (A ) :U (A 生)==X d 、 U (B):U (C 耗)⑵常见方法: ①直接的I 、速率::y:Z⑶V(正)=V(逆):化学平衡不移动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是否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或减少反应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否。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化学平衡优秀课件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化学平衡优秀课件

v v正’ v正’= v逆’ v 平衡状态2
逆’
v正 v正= v逆 v逆 平衡状态1
t1
t2
t3
t4
t2:增大压强 t4:减小压强
t
mA(g) + nB(g) pC(g) + qD(g)
(1)m+n > p+q时 (2)m+n < p+q时 (3)m+n = p+q时
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时 平衡如何移动?新旧平 衡的速率大小比较。
下表中压强变化和NH3含量的关系,分析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 10 30
60
100
9.2 16.4 35.5 53.6 69.4
总结: mA(g) + nB(g)
pC(g) + qD(g)
若 m+n > p+q P↑ 平衡正向移动 新旧平衡比较:
CA ↑ 、 CB↑ 、 C↑C 、 ↑CD A的转化率↑ B的转化率 ↑ A% ↓ 、B%↓ 、C%↑ 、D↑%
讨论: 起始
N2 + 3H2 1 mol 3 mol
2NH3 (恒T、V) 达平衡状态1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减小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增大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vB=(n/m)vA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压强
1
(MPa)
NH3 % 2.0
体积分数
N2(g)+3H2(g)
2NH3(g) ,试根据
故对化学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只是能改变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
v
v正’= v逆’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ppt课件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ppt课件
考虑:对于反响②和⑤,增大压强时,平衡没有 挪动,但正逆反响速率有无变化?如何变化?
练习
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 响: m A (g) + n B (g) p C (g)
到达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 到原来的1/2但到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 来的倍,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m + n > p B、A 的转化率降低
体积增大的方向挪动。
[讨论] 对于反响2NO2(气) N2O4(气)试比较 以下三种状态下的压强关系:
改变压强前混和气体压强P1;改变压强后 瞬时气体压强P2;改变压强达新平衡后混和气 体压强P3; 加压:P2 > P3 > P1 ;
减压: P1 > P3 > P2 。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注意] ①对于反响前后气体总体积相等 的反响,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不变〔恒定〕 变 ——条件改变,平衡发生改变
强调在平衡状态时存在的
〔1〕现象与本质: V正=V逆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本质,
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为外表现象;
〔2〕动与静:正反响和逆反响不断进展, 而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3〕内因和外因: 条件改变时,V正≠V逆,平衡被打破, 外界条件一定时,V正=V逆,平衡建
CrO42-〔黄色〕
滴加 3~10滴 浓硫酸
滴加 10~20滴
NaOH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反响物 浓度平衡正向挪动
实验探究(实验2-6)
FeCl3+3KSCN
Fe(SCN)3+3KCl
(黄色) (无色)
(血红色) (无色)
现象:溶液变成红色
A.加少量FeCl3——红色加深; B.加少量KSCN——红色也加深; 考虑:加少量NaOH溶液颜色有何变化。

分析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分析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13

配位滴定剂EDTA(H4Y)在较低pH的溶液中,可接受2个H+,形成
六元酸H6Y 2+,因此EDTA有7种存在型体,即H6Y 2+,

H5Y +, H4Y , H3Y -, H2Y 2-, HY 3-, Y 4-。
Ka1Ka 2 Ka 3 Ka 4 K a 5 K a 6 [ H ]6 [ H ]5 K a1 [ H ]4 K a1K a 2 [ H ]K a1K a 2 K a3 K a 4 K a5 K a1K a 2 K a3 K a 4 K a5 K a 6
解:已知锌-氨配合物各累积稳定常数的对数 lg 1 lg 4分别为2.27, 4.61, 7.01和9.06, cZn2 101.70 mol / L, 根据式(3.18)可得 1 1 1[ NH 3 ] 2 [ NH 3 ]2 3 [ NH 3 ]3 4 [ L]4 1
4
8
二、多元弱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
二元弱酸以草酸(
H 2C2O4 )为例。二元弱酸在水溶
2 H2C2O4 , HC2O4 , C2O4
液中达到解离平衡后,以

种型体存在:
9
cH 2C2O4 [ H 2C2O4 ] [ HC2O ] [C2O4 ] [ H 2C2O4 ] 1 H2C2O4= = 2 cH 2C2O4 [ HC2O4 ] [C2O4 ] 1 [ H 2C2O4 ] [ H 2C2O4 ] [ H ][ HC2O4 ] [ H ][C2O42 ] [ H ]2 [C2O42 ] 又 K a1 , K a2 ,K a1K a2 [ H 2C2O4 ] [ HC2O4 ] [ HC2O4 ] H 2 C2 O4 [H ] 2 , HC O- 2 2 4 [ H ] [ H ]K a1 K a1 K a 2 [H ] K a1 [H ] K a1 K a 2 K a1 K a 2 [H ]2 K a1 [H ] K a1 K a 2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PPT课件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图像PPT课件

T2P2 T1P2 T1P1
t •m+n<p+q •时间-温度 (或压强)图像
解法精要:“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
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 示的温度较高或表示的压强较大。
可编辑课件
14
练习:对于反应
mA (g) + nB (g) pC (g) 有如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
A
B



T1

P1
化 率
T2
化 率
P2
A% •正反应吸热
t
t
•m+n<p+q
C%
T1 T2
P1
P2
t
t
•正反应放热
•m+n=p+q
可编辑课件
12
三、某物质的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
例:对于反应mA(g)+nB(g)
B%
pC(g)+qD(g)
可编辑课件
3
一、浓度 - 时间图:
例: c
练: c 0.4 0.3 0.2 0.1
可用于:
看起点和终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点:分清反
C A
A+2B 3C 2)求反应物的转化率:
应物和生成 物,浓度
B
A的转化率=33.3%
B的转化率=66.7% t
(或物质的 量)减小的
B 12))写求5A出反化应学物3反的B+应转2C方化程率式::是 增 成反 大 物应 的 ,物 是 生, 生 成
v
v正

化学平衡方程式

化学平衡方程式

化学平衡方程式
摘要:
一、化学平衡方程式的概念
1.化学平衡的定义
2.平衡常数与反应速率常数
二、化学平衡方程式表示方法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表示
2.平衡常数表达式
三、化学平衡方程式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方向
2.计算反应速率
3.设计化学反应过程
四、化学平衡方程式与热力学
1.焓变与熵变
2.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3.化学平衡与能量守恒
正文:
化学平衡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它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体系中,当化学反应速率的前后变化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温度、压强等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平衡常数K
与反应速率常数k 之间的关系为K=k^(-1)。

平衡常数K 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有关。

在化学平衡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系数表示它们在反应中的摩尔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生成物]^(系数)/[反应物]^(系数)。

化学平衡方程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关系,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其次,可以利用化学平衡方程式计算反应速率,进一步分析反应过程。

此外,化学平衡方程式还可以用于设计化学反应过程,优化生产工艺。

化学平衡方程式与热力学密切相关。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ΔH-TΔS 的公式,可以得到在一定条件下,当ΔG<0 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当ΔG>0 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当ΔG=0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选修4-2.3化学平衡

选修4-2.3化学平衡

04 化学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 应用
工业生产
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如化学反应速率控制、 物质分离和提纯、化学反应过程
优化等。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 力和浓度,可以调节化学平衡, 提高产物的收率和质量,降低能
耗和资源消耗。
在化工生产中,化学平衡的计算 和分析有助于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实验目的与原理
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平衡的原理,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影响因素以及化学平衡常 数的测定方法。
原理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此时正反应和逆反应 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平衡 状态的重要参数,其值取决于反应条件和反应物浓度。
实验步骤与操作
步骤五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步骤一
准备实验试剂和仪器,包括可逆反应所需 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容量瓶、滴定管、烧 杯、搅拌器等。
步骤二
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反应物溶液 ,并记录初始浓度。
步骤四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记录各物质的平衡浓 度,并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步骤三
将反应物溶液加入烧杯中,启动搅拌器, 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 浓度变化。
环境保护
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污染治理、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 通过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可以优化废物处理过程,提高废物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生命过程
化学平衡在生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酶催化 反应、生物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等。
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反应 物的转化率,直观反映反 应进行的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可以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体系就到达了平衡状态,尽管不同的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平衡后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只要外界条件不变,平衡状态也不变,但外界条件一旦改变,平衡状态就要发生变化,平衡状态,表面上看是静止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平衡。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假设有一封闭体系其中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可以是温度、压力,化学反应的变化)系统的各物质的量也发生微小变化,其Gibbs函数的改变量。

dG=-sdT+vdp+ΣμB dn B若dT=0 dp=0 下进行则dG=ΣμB dn B对于一个任意的化学反应a A +b B = g G +h Ht=0 a b o ot=t(1-ξ)a (1-ξ)b gξ hξ化学进度ξ的定义:dξ∴dn B=νB dξ∴d G = ΣμB d n B=Σν B μB dξA B CT ·P =Σ νB μB当反应按反应方程式进行一个单位反应即进行了ξ=1 mol 时反应的Gibbs 函数改变值△r G m =Σ νB μB当(△r G m )T ·P <0,Σ νB μB <0,T ·P <0,反应自发向右。

当(△r G m )T ·P >0,Σ νB μB >0,T ·P >0,反应自发向左。

当(△r G m )T ·P =0,Σ νB μB =0,T ·P =0,反应达平衡状态。

作反应系统G -ξ图T ·P <0,反应自发向右进行,只要(Σ νB μB )反应物>(Σ νB B 度下达到平衡?其主要原因是混合自由能的作用。

举一例子说明这个问题: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 CT ·P 恒定 t=0 n ° n ° n ° t=t n A n B n C系统的Gi bbs 自由能G=Σn B μB = n A μA + n B μB +n C μCφ φ φ φ φφ A Bφ A φ φ φ φφ φ φ φ ° = n A (μA + R T l n P A /P )+μB (μB +RT l n P B /P )+n C (μC +RT l n P c /P ) 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 P i =P·X i前二项相当于各气体在其分压为总压P 时的G B 之和,最后一项则是混合Gibbs 自由能现假设反应从A 、B 开始且n °= n °= 1 mol 任何时候 n A =n B n C =2(1- n A )n A +n B +n E =2 mol设P =P∵μA 、μB 、μC 是纯气体的化学势,仅仅是温度的的函数,在T ·P 恒定下,上式G 仅仅是n A 的函数。

∵假设n A =1 mol ∴n A 的数值在1-0之间 作G ~n A 图a ,A 、B 未混合前总G =μA + μB图中R 点b ,A 、B 混合但 nA = 1G =μA + μB + 2R T l 图中P 点c ,反应完全,A 、B 全部变成C n A = 0G = 2μC图中S 点图中PTS 曲线有一最低点T ,根据等温等压下自由能有最低值原则,φ eq φ φ φ φ φ φ φφ φ φ φ φ φφ φ 最低点T 就是平衡点。

PTS 曲线出现最低点的原因:图中RS 直线表示A 、B 、C 互相不混合,系统的G 随n A 的变化情况(如应用范霍夫平衡箱完成反应)二、平衡常数1、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对任意反应 a A + b B = g G + h H此式就是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当T ·P 恒定下反应达平衡 则△r G m = 0∴△r G m (T )= -R T ln Q P 令Q P = μ∴△r G m = -RT ln K + RT ln Q PQ P <K △rG m <0 反应自发向右Q P >K △rG m >0 反应自发向左Q P =K △rG m =0 达平衡状态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由于反应式书写的不同其K 也不同N 2(g 2(g )→2NH 3(g )△rG m ·1=-RT ln K 1(22(g )+2(g )→2NH 3(g )△rG m ·1=-RT ln K 2 ∵(△rG m ·1= 2·△rG m ·2 ∴K 1=(K 2)2φ φ φ2、理想气体的K 、K c 、K x 、K n由于气体混合物组成可用P B 、C B 、X B 等表示,因此,平衡常数也有相应的表示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 R T注意:Σn B 指系统中所有气体摩尔数之和,包括反应的和不反应的(即情性气体)对于有凝聚态物质参与的反应∵μB =μB (T )+∫ ν dp在压力不大时,对凝聚相物质可忽略积分项 ∴K 中不出现凝聚态物质的P如C a CO (S )= CO 2(g )+C a O (S )其K = e q 3平衡转化率也叫理论转化率或最高转化率,是平衡时反应物转化成产物的百分率,它与转化率不同,转化率是指实际情况下反应结束后反定义:平衡转化率 100%%例如:1.设X 为N 2的转化率3 H 2 + N 2 = 2NH 3开始 3 1 0平衡 3(1-X ) 1-X 2X2.设X 为平衡后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3 H 2 + N 2 = 2NH 3开始 3/4 1/4 0平衡 3/4(1-X ) 1/4(1-X ) X例:在400℃时,合成氨反应N 2+3 H 2=2NH 3开始时只有N 2和H 2,且n N2:n H2=1:3试计算:总压力为1MP a ,反应达平衡后氨气的摩尔分数为0.038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解: N 2 + 3H 2 = 2NH 3开始 1/4 3/4 0平衡 1/4(1-X ) 3/4(1-X ) XK P/p Φ)-2P = 1×106 Pa P Φ =100 KPa x =0.0385代入0.03851×106K P ×= 1.64×10-4 例:在395℃和100KPa 下,纯Cocl 2分解为CO 和Cl 2,Cocl 2的解离度α=0.206。

仍在395℃,若通入Cocl 2与Co 的混合物,在100KPa 下达平衡时测出Cl 2有3KPa ,试向反应前通入的Cocl 2与Co 混合物的比例是多少?解: Cocl 2 = Co + Cl 2反应前mol 数 1 0 0平衡mo1 1-α α α平衡时总mo1数 1+αK P ×1=0.0443Cocl 2 = Co + Cl 2压力单位都用 1-Pco -0.03 Pco 0.03100KPaK P解得: Pco =0.578 (P φ)Pcocl 2 =0.97-0.578 =0.392(P φ)∵ 反应在恒温密闭容器内进行,由PV =n RT起始Pco =Pco -Pcl 2 =0.578-0.03=0.548P φPcocl 2 =0.392+0.03=0.422 P φ∴反应前通入的Cocl 2与Co 的比例为:n cocl 2 :n co = 0.442 :0.548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造成平衡破坏的原因系统内各组份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等。

1、浓度反应物或产物浓度的改变将造成Qp 数值的改变减少产物浓度或增大反应物浓度使Qp ↓ Qp <KP 平衡向右移动 增大产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使Qp ↑ Qp >K P 平衡向左移动2、温度由Gibb s -Helmholzs 方程在温度区间不是很大的情况把△H Φ看成与T 无关的常数积分φ φφ ) 此式的应用是实验上测定两个不同温度T 1、T 2的K p1、K p2来计算反应的焓△H Φ。

3、压力及惰性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K P 、K C但是 K P =K P (P )ΣνB = K X νB ΣνB νB 对产物取正对反应物取负在恒定温度下,当ΣνB >0 ∵K P 不变∴P 总 ↑ K x ↓ 平衡向左移动ΣνB <0 P 总 ↑ K x ↑ 平衡向右移动ΣνB = 0 无影响添加惰性气体,并不影响平衡常数,但能影响平衡组成,在总压一定的情况下,惰性气体的参与起到了稀释组份的作用,与降低系统的压力的作用是一致的。

(书上P.123有个例6-9,说明添加惰性气体后对平衡的影响)[熵及熵增原理]世界上自动发生的变化都是不可逆过程,如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热从高温传向低温,气体从高压流向低压等等,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些现象呢?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这种可能我们以理想气体恒温膨胀为例从始态P1 V1 T → P2 V2 T,有无数个途径可走,但总的说只有两种即恒温可逆,与恒温不可逆,过程中它们所做的功为W r与W ir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W∵理想气体∴△U = 0 Q=W而可逆过程的功要大于不可逆过程的功Wr>Wir ∴ Qr>Qir△S ∴△S≥这里克劳修斯命名了一个新的热力学函数S叫做熵,系统从始态变化到终态A → BS A S B △S = S B - S A如过程是绝热则Q=0∴△S≥0 or d s≥0 等号适用可逆过程不等号适用不可逆过程如果系统是个孤立系统,则孤立系统内发生的任何过程上式一定适用,而对于其它系统,我们只要把系统与环境组合在一起成新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孤立系统。

即△S孤立= △S 系统+△S环境∴孤立系统内发生的自发变化一定是△S>0的过程,朝着熵增加方向的这就是熵增原理。

熵的本质:热是分子混乱运动的表现,是一种无序运动,功是与方向运动相联系的,是有序运动,所以,功能全部转变为热,而热不能全部转变成功。

熵是体系混乱度的一种量度,但要真正了解熵与混乱度的关系须借助于统计力学,可以推导熵与系统混乱度的关系,用数学的话讲S = f(Ω)这个函数关系是对数关系S =l nΩ这称为玻尔兹曼一普朗克公式可以说,系统的混乱度越大其熵值越大,系统的混乱度是与组成系统的质点数相联系的∵S = f(U.V.N)∴Ω= f(U.V.N)例如:两个具有相同V.T.N(分子数)的气相系统,A是CH4 B 是乙烷,你说哪个系统熵值大?例:2005年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备用试题题: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热力学概念,统计物理学研究表明,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