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前店后厂”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 前店后厂 “前”是指港澳地区 “后”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前 后
珠江三角洲 的工业以轻 工业为主。
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为什么200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很多工厂倒闭?
三、城镇的发展
对珠江三角洲的描写 百万户,不算富; 十万户,贫困户; 你看那里富不富.
想一想
国家为什么会选 择珠三角作为改 革开放的试验区? 那里对外开放的 有利条件是什么?
书52页
位于沿海地区,靠近港 澳和东南亚。 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 很多地方是侨乡 是侨乡。 统,很多地方是圳、珠海等地搞经济特区,并 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 且将珠江三角洲设为沿海经济 开放区。
珠三角的其它有利方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 湿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二、外向型的经济
珠三角的外资主 要来自港澳地区。
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 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张,吸引 了大量的外资、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 备、经营管理办法,创办了一大批加 工制造业,如服装、玩具、电子等。
第七章
省内区域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
说明: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
之分。这里所讲的珠江三角洲是 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不包括港 澳地区。
一、我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位 于广东省,珠 江下游,毗邻 港澳,南临南 海,与东南亚 隔海相望。
位于热带,属于亚 热带季风气候
对外开放的先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 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和厦门),珠江三角洲就占了两 个(深圳、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 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 开放城市)。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自然地理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
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
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及肇庆。
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
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三角卫星地图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
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地貌特征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
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
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地貌称为复合三角洲。
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
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
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
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
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
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
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战 略规划是构建城市群空间网 络一体化,实现区域范围内 的都市连绵区,成为竞争实 力强劲的全球性城市群。珠 三角城市群已具有较强的经 济基础,但产业结构、成长 潜力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 较大差距。
THE END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是地理孕育了机会,历史创造了 机会,政治催生了机会。
① 独特的地理优势 ② 优越的人缘优势 ③ 较强的互补性优势 ④ 经济后发展优势 ⑤ 人才和技术优势
①独特的地理优势:
这里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毗邻港澳,有天然海道良 港,对外贸易方便。
②优越的人缘优势: 这里是全国较大的侨乡之一,在港澳台和海外的侨胞达 10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利于 招商引资。
珠三角区域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 “(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 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珠江三角洲 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 相互区分又紧关联的概念。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 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 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 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 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 积6640平方公里。
(二)“△”型三条发展轴构建
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是三点(香港、广州和澳 门)三轴(穗港走廊、穗澳走廊和港珠澳大桥)网络连接,最终构 成“△”型循环形三条轴线的建设形成,使香港的物流业、澳 门的娱乐业、传统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等有望实现合理整合、 分工和产业提升。
珠江三角洲

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 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 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 舞狮 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 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 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 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汕头、 普宁、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 其中以汕头,普宁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 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 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 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 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 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 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 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 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 木瓜、荔枝、龙眼、橙、柠 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
1.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 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 17.8%,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 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地区 的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80亿美元 急升至2005年的2321.7亿美元。 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 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 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 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 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出 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 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 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 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 额的68%和24%。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 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 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 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 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 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 粤剧人 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 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 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 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 加拿大、墨西哥、古粤剧。
珠江三角洲

B )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 C ) 条件是 (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A )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 D ) 业是 (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 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请扮演珠江三
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说一说港珠澳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 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后,从香港 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 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 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查阅相关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 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并将答案填入下列 空白图框中。 临近香港、澳 门和东南亚,地 理位置优越 国家优惠的发 展政策 人口稠密,劳 动力丰富且廉价 水陆交通 便利 水热和地形条 件优越,农业基 础较好
华侨众多,是 著名的侨乡
一、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 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 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 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 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 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 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 江 三 角 洲

能力提升
利用所给材料,分析山东省沿海地区是否 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如果适合,请说明理由。
山东省地形以平 原、丘陵为主,气候属 于温带季风气候,自然 条件优越。长期以来, 这里人口众多,劳动力 丰富。铁路、公路、海 运便利,尤以公路最为 便捷。优势矿产主要有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渤海 黄海
韩国 日本
阅读下列材料,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请扮演珠江三
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 车后,对各自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 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在大桥建后,从香港 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港珠 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 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合作交流: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合作交流: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材料三: 优惠的发展政策 材料一: 多侨乡
合作交流: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
优惠的政策 优越的地理位置
多侨乡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单位: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 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 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珠江三角洲区域重视产业升级,强调区域创新,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迅速,注重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综合实 力和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自然
珠江 三角洲
经济 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 矿产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 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定 义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
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进程特点及原因
阶段
进程特点
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 初期
城乡融合,农业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 与非农业相混杂 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的城乡一体化 分布具有广泛性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加速了人的 观念和生活方式的
转变。
阅读 汹涌的“民 工潮”
工业化加速了人口 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 的集中。
1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
2
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解决措施
03
02
50%
20世纪90 以核心城市(广州)区域中心城市(广
年代中后 为中心的城市群 州、深圳)的辐射
期
体系
带动作用
阅读 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很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 2. 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 3. 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 4. 外来劳动力所占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
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亟待完善来自城市占用耕地 面积不断扩大
珠江水质恶化
城市酸雨现象 严重
城市固体废弃 物污染加剧
谢谢观赏!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
活动
一.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思考:“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

中国的南大门
分析
1.从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 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对农业有何影 响?
2.从图中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想一想这种海陆 位置对珠三角洲交通有何影响?
3.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相对位置,观察本地区与香港、澳 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为中 国的南大门?
1、纬度位置
1、找出本区的特殊纬线,它是哪一条呢? 北回归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哪个温度带? 亚热带 3、本区的降水量大致能达到多少mm? 大于1600mm 4、属于我国的什么干湿区? 湿润区 5、本区应属于哪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6、观察图上颜色变化,推导本区的地形概况?平原为主
飞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
想一 想
你印象中的珠江三角洲是什么样的?
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 沙嘴等发展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叫做 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 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是祖国的“南大门”
1、发展的有利条件
(1)紧邻港澳和东南 亚,地理位置优越
(2)很多地方是著名 的侨乡 (3) 政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 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
P52图7.4 P53阅读材料
外向型经济是 一种以加工制 造业为主导产 业,以出口外 销为经营方向 的经济。
• 港澳与内地合作的独特模式?
• 这种合作模式有什么优越性?
3、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 其原因。
①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②利用其侨乡的优势 吸引大量投资;③利用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赚 取大量的外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
执笔:杨华审核:魏运双
课件名:珠江三角洲编号:08070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学会省内区域的学习方法。
2.通过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师生共同归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明确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感悟体验对外开放战略的正确性,感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三、教学教法:
课件展示、学生讨论、教师讲述,用一课时完成。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学指导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珠江三角洲位于省的东南部江下游,毗邻,与
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其中和位于珠江三角洲,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
自学指导二:外向型的经济和城镇的发展
3、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属于型经济,主要的工业部门有、
、、等。
4、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和生产
出口基地之一。
5、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为基本模式。
6、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正逐步发生变化,有越来越多
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和用地。
课堂小结:
当堂训练
基础题:
1、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珠海和厦门
B、深圳和汕头
C、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许多地方是侨乡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丰富的人力资源
D、自然资源丰富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优势与港澳地区合作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带动作用
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竞争激烈,不再合作
4、珠江三角洲属于()
A、经济特区
B、经济开放区
C、特别行政区
D、“一国两制”区
5、下列不属于港澳向珠江三角洲扩散的产业是()
A、纺织业
B、通信设备制造业
C、玩具制造业
D、宇航工业
6、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其中主要的是()
A、赤潮和酸雨
B、大气飘尘
C、向大气排放的气体过多
D、污水排放
7、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
C、城市化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的居住环境
D、城市化发展快带来了许多问题,应停止或减缓城市化进程
8、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常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伏旱
D、沙尘暴
9、珠江三角洲地区是()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有()
A、能源工业、化工工业
B、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
C、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D、造船、汽车和宇航工业
11、珠江三角洲主要粮食作物是()
A、小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12、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13、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海南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提高题:联系珠江三角洲的铁路有()
①陇海线②京广线③京沪线④京九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思考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鲜蔬菜、活鱼等农产品要在当天早上运到香港,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A、京九铁路
B、珠江水运
C、广州——深圳高速公路
D、航空运输
教与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