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6高考命题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2020高考语文培优大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突破选择题:“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一、了解高考古代诗 歌阅读客观题考查点
从 2017 年起,古代诗 歌出现了选择题的形式, 2019 年、2018 年与 2017 年高考全国卷相比,古代诗歌阅读题 数量未变,但其中分值为 5 分的五选二的选择题变成了分值为 3 分的四选一的选择题。总体来看,由于题型变化,题目难度 骤然增加。一是因为选择题考查点多,综合性强。考点涉及诗
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 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 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挖掘点四: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做出解说,要求考生 语言特点 判断其正误
[直击高考 5] (高考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 确的两项是( )
选项
选项表述
分析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 A
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20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彩笔写就断肠句读懂:初步掌握“古代诗家语”把古诗“泡”开来

(3)词类活用:“残春”, 语“诗人”或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残春 “我”
的时节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旅舍、春、雨。
(诗人)在残
(2)查找形容词或动词:残、
(诗人)(于)残 春时节(住)
旅舍残 宿、晴。
春(住)旅舍 在旅舍里,
春宿雨 (3)词类活用:①宿雨:夜雨,
宿雨(早晨) 雨下了一
晴 经夜的雨水;指下了一夜
晴
夜,(早晨)
雨,活用作动词。②晴:名
雨过天晴
词活用作动词,放晴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推敲字词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1)标注名词:心地、
恍然心
咸京。
地忆咸
省略主语“我”
(2)查找状语或动词:
京
恍然(忽然)、忆(回忆)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 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委婉地表达了诗 人追忆往昔时光,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 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jìng),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 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4.指出下列诗句中互文见义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答:
解析:“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 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 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
【优化方案】(新课标)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二 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

专题二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古代诗歌鉴赏2016高考导航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解读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
名师微课读懂一首诗,起码要“三知”[学生用书P69]一、知人——了解士子的人生“五部曲”“论诗”应该“知人”,只有知人,才能把握其形象、体察其情感。
但中国古代诗人数以千计,人们不可能一一熟“知”。
不过好在中国封建士子们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处,这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早年游学①少年壮志:写抱负,写胸襟,显才情。
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书·宗悫传》)李贺——少年心事当拿云。
(《致酒行》)王昌龄——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少年行二首》)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②广结朋友:写友情,写离情,抒豪情。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王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四首》)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参加科举①科举及第:写得意,写光耀,赞圣明。
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常建——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送薛蔓应举》)唐袁皓——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及第后作》)②科举落第:写苦闷,写惆怅,叹悲情。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杜荀鹤——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自叙》)钱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长安落第》)3.宦游四方这一阶段具体体现为:思故乡,叹行役,求功名,伤怀抱,表高洁,厌战争,等等。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崔浩——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板块2专题二+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古代诗歌鉴赏(+课件,+1个,22张)

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 关注诗后的小注。试卷上所给出的任何文字都是有用的, 注释的作用更不可小视。有的是解释字词的,有的是给你说
明有关背景的。这些都是解题的钥匙。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 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 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 别。
5.调动库存,展开联想。在鉴赏诗词时一定要把你脑海中存
储的有关诗词的知识、作家的生平遭际、关于某个地域事件 的文史知识等都调动出来,帮助你尽快地理解作品。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空
杜甫《蜀相》) “死去原知万事空”(
陆游《示儿》)
“空园白露滴”(马戴
《灞上秋居》)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再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暗风吹雨入寒窗”,王安石
《桂枝香
金陵怀古》“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
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
会“寒冷”呢?这里诗人把此情此景中自己的感受移于事物身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五、要了解诗歌的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和律诗的章法归结 为“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转”就是转 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了解这个规律,在鉴赏古诗 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3.“转”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 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 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 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 孤独。 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作者思路,它也是我们体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 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 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 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或“大”之意(或:描绘了 “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或:以风声 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 词人遭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 下 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 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 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 答:
[解析] 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 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 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再结合着诗歌 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 的情感。
【注】
①韩偓(约 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 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 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 里,并简要赏析。 答:
[解析] 该题考查诗歌炼句。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 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 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 “吹”两个动词。仰望 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 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 景物,而蜜蜂一“抱” ,鱼儿一“吹” ,就平添了无穷趣味与几 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

考点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 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 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 构思的巧妙使用。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 确判断诗词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全国高考 中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 比”手法, 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 有的归到“艺术手法”, 有的归到“修辞手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尽管如此, 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
考向一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类题目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3.诗歌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事物的?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5.诗歌运用了衬托、 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 析。
3.辨析易混的表达技巧 有些表达技巧很相似,需要分辨清楚。如“借代”与“借 喻”、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衬托”与“对比”等。 (在“重难突破”栏目中重点讲)
(二)题目四审 表达技巧题的审题有“四审”,一审题型(是明考型还是暗 考型),二审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三审角度(“大角度”还是 “小角度”),四审数量(答一个还是多个)。
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题型 和暗考题型。所谓明考题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 干中明确含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 手法”等信息。这是主要题型。所谓暗考题型,就是题干中不 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 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对于暗 考题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_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1高考体验真题呈现熟悉考情教师用书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本专题高考考纲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四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不论高考涉及哪一考点,都需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因此,本专题准备从“打基础”“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四个角度突破。
先通过真题呈现,熟悉考情;然后通过“垫基课”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诗歌,了解其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为突破考点打基础;再通过“阅读技法课”来教学生读懂诗歌,从宏观入手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通用方法,并根据2017年考试变化增加“突破新题型”,提供应对策略;最后从四大考点和比较鉴赏方面加以逐点突破。
在突破每一个考点时都通过把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来认识高考对这一考点的常设题型,然后再学习对应的解题技巧,这是“会鉴赏”部分,最后通过“规范答题”来突破“精表达”,让古代诗歌鉴赏题成为我们高考的增分点。
一、(2017·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选BE。
B项,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
诗歌的第三句用“衔枚”来形容考生肃静的状态,不是写考生的奋勇争先。
E项,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体弱多病。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 彩笔写就断肠句 考点4 评价诗

(一)怀古咏史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
内 追念往事,对具体的 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涵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容
有所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 标题中有“咏
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 标 史”“怀古”“登某 情
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 志 古 迹 有 怀 ”“ 古 感
志
感
象:月亮、秋风、秋霜、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浮云、梧桐叶落、西楼、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高楼、危楼、危栏等
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 衬哀情(乐景写哀情)。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 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 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 情。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涵
容
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 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念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
“登高”“望月”“忆” 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
“寄”“行”“思”等词 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
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 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
标
情
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 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
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 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人、单于等)
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 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直”“圆”用得好。“直”字点出沙漠无风, “圆”字 写残照如轮,可以直视。两字准确描绘了傍晚时分沙漠苍凉静 穆的壮美景象,意境雄浑开阔。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孤寂的情绪 融合在景物描写中,感受真切自然。
(三)聚焦副词 副词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修饰限制的词语。副词运用恰 到好处,可以起到使诗句悠扬婉转、情韵丰富,化呆板为活泼 的表达效果。
[即时小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 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一”字用得好。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 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
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 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叹 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 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 芳草” ,怜惜的情愫尽在“绿”中。
[即时小练]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答:
答案:“怨”字用得最好。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 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这两句中分别是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答:
答案:“溅”“惊”二字用得好。运用拟人手法,寓情于物, 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
[即时小练]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 答:
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 清”, 写处境的孤独, 形单影只, 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 则极言心情之悲怆。
(六)追“彩”逐“色”:色彩词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 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 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 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 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
[即时小练] 4.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表意上有何作用? 答:
答案:“尽”字用得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 愁。
(四)掂掂“数量”之重 经优秀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 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据元代盛如梓 《庶斋老学丛谈》 记载, 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 认为既然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 时, 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 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 “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 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平添韵味。
第四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命题点二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古诗词鉴赏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是出现率较高的 命题形式。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 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用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 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 术或“诗眼”;(2)结合词语对诗歌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 以及表达效果进行理解分析;(3)总体上对诗歌语言特色、风格 进行概括评析。
考向一
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 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 达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 生动的效果。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 词和叠词等。这种题型是高考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一)聚焦动词 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代诗 歌时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动词。动词 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特点, 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 的功能。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 空间, 如“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姜夔 《扬州慢》 ), 一个“厌” 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 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 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 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 古代诗歌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特别值得注意:一种是形容 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即时小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试简要分析。 答:
(五)听听“叠词”效果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是加强了感 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使诗文 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
中“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模拟车 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刘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 一种沉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