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ì、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tǔ)谷(yù)浑(hún)、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2) 边塞诗阅读赏析指导(附答案)(2)文章来自:古诗题材的分类之——边塞诗(慷慨悲壮,意象雄阔)【边塞诗的基本知识】(一)概念——边塞诗是以写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为题材的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杜甫、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二)特点——读边塞诗应注意以下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①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②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③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另: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总的来说是: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1.边塞诗举例:《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等2.归纳特征(1)从内容看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

古诗鉴赏高考题汇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题目: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戍边将士们所处环境的孤寂、艰苦。

请简要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

解析:“暗”字写出了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使雪山也显得黯淡无光,“孤”字描绘出边塞一座孤城,在广阔的荒漠中显得孤独而渺小。

这两个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荒凉、阴沉的景象。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沙”点明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

“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

“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可见战斗之艰苦激烈。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目: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解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写出夜深人静,笛声仿佛暗中飞出,另一方面也有隐约、不知何处传来之意。

“散入春风满洛城”,“散”“满”二字,生动地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悠扬的笛声,以声传情,为下文引发思乡之情作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郎”是指周瑜。

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那么大乔和小乔就会被关进铜雀台了。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隐含着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目:“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解析: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朦胧冷寂的水色夜景图。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边塞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边塞诗常见的类型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3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考真题边塞诗鉴赏汇编,推荐文档

高考真题边塞诗汇编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
西北地域辽阔荒远,大部分为高原山地、沙漠戈壁、 沼泽冰川,地形复杂、干旱严寒,气候恶劣。 B.边塞诗中会有诸多反应西北地形气候的地域意象。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表现大西北厚重粗犷的风土人情、风俗习尚,传达出胡汉 文化融汇的斑斓氛围。
对凡庸军将的批评更为尖锐突出
战士苦难,为士兵的呼号更见痛切
对血与死的描绘触目惊心, 边塞与死亡连在一起成为习见现象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中晚唐时期较重要的边塞诗作家还有
卢纶 王建 张籍
杜牧
他们都已不像盛唐边塞诗派作家那 样专此为长,总的成就也不能与之 并称,显示了时代风气的流变。
塞诗诗歌的鉴赏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塞诗诗歌的鉴赏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边塞征战诗一、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二、边塞诗常见意象有哪些?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旌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夸张比喻借代对比等修辞,烘托、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四、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①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②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③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④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⑤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⑥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⑦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⑧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五、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祖咏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②。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泛指边塞重镇平卢、范阳一带地区。

②三边:泛指边疆。

危旌:高挂的旗帜。

③投笔吏:东汉班超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

④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向皇帝请求用长缨缚番王来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始一“望”一“惊”,是全诗结构的关节所在,望到的是眼中景,惊异的是心中情,写景抒情都由这一望一惊所生发,铸词之妙颇见功夫。

B.首联用视听结合的笔法,“燕台一去”是“一去燕台”的倒装,这既是律诗音韵的要求,同时以“燕台”起笔,增加了诗歌的气势。

“笳鼓喧喧”则从听觉侧写汉营军纪严整军威凛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边塞诗汇编
1、(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3、(05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边塞诗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答案:(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4、(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边塞诗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5、(0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4.(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边塞诗
军城早秋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
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边塞诗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8、(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边塞诗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21.(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2.(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9、(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边塞诗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诗(2分)
〖答案〗边塞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