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路基及地基处理

高速铁路路基及地基处理
软土和松软土地基不仅沉降量大,且延续时间长。控制路堤的 沉降主要是控制软土和松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无砟轨道设计 中,设置了沉降标、沉降板、剖面沉降管、单点沉降计等路基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对地基、路基面沉降变形进行监测。
对软弱地基、松软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处理采用了桩网、桩 筏、桩板等加固新结构新技术。湿陷性黄土地基除强夯、水泥 土挤密桩、柱锤夯扩桩等措施消除黄土湿陷性外,采用了 CFG桩和水泥挤密桩长短桩技术、桩筏、桩板结构。对膨胀 土地基主要采用了换填、冲击碾压和CFG桩加固。对岩溶地 区主要采用了帷幕注浆加固技术。
高速铁路路基及地基处理
路基及过渡段基本知识
高速铁路路基要求地基工后沉降小、基床强度高、 路基的刚度沿线路变化平缓,防排水系统完善,支挡 防护体稳定可靠。路基设计采用土工结构物设计理念。 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基床底层 采用优良的A、B组填料或化学改良土,填料压实质 量采用物理和力学指标双控,保证填筑质量。与桥梁、 涵洞、隧道等结构物之间设置路桥、路涵、路隧、桥 隧及堤堑等各种过渡段,实现路基在线路纵向的沉降 变形和刚度的均匀过渡。
(五)排水固结法:采用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 (六)挤密桩复合地基法:采用砂桩、碎石桩。 (七)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法:采用粉喷桩、搅拌桩、 旋喷桩。
五、路基沉降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要是根据扣除施工误差、运营期 间轨道预留调整量后,留给路基沉降的允许调高量确 定的。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不大于15mm,与桥隧 涵洞等结构物交界处工后沉降差不大于5.0mm、不均 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大于1/1000,当沉降较为均匀, 又难于控制,可通过更换扣件圆顺线路调整,但工后 沉降不大于30mm;并采用工后沉降动态设计。有砟 轨道的工后沉降量限值的确定依据主要是经济性和短 时间内沉降过大也不会出现维修困难而危及正常行车。 250km/h和350km/h高速铁路要求有砟轨道路基工后 沉降分别不大于100mm和50mm、过渡段不大于 50mm和30mm;沉降速率分别不大于30mm/年和 20mm/年。

1-过渡段作业指导书(完成)

1-过渡段作业指导书(完成)

宝兰铁路工程BLTJ-13标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宝兰铁路工程BLTJ-13标过渡段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1)进行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准备足够的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4)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路基过渡段主要包括:路桥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涵洞)过渡段、路隧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

小于150m的短路基及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桩板结构处理的不再设置过渡段工程。

3.1路桥过渡段台后设置楔形过渡段,长度除硬质岩石外不小于20m。

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填料级配碎石掺5%P.S.A32.5水泥,过渡段的基床表层以下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5% P.S.A32.5水泥。

台后路基应以混凝土回填,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并使Evd≥30Mpa;路基基地原地面整平后,用振动碾压机压密实,并使Evd≥30Mpa。

软弱地应先进行地基处理、检测合格后再进行过渡段施工。

3.2路基与涵洞过渡段当涵洞顶部与路基面的高度h小于2m时,按照路桥过渡段方式,采用倒楔形过渡方案,过渡段的基床表层以下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3%P.S.A3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3%P.S.A32.5水泥过渡段,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大于等于2.0m时,在涵洞侧面设置倒楔形级配碎石掺3%P.S.A32.5水泥过渡段,过渡段范围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S.A32.5水泥。

路涵过渡段施工方案

路涵过渡段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适用范围 (1)四、过渡段设置形式及技术要求 (1)五、过渡段A组填料施工工艺 (2)六、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4)温溪货场路涵过渡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金温扩能改造工程路基施工总说明图;2、金温扩能改造工程路基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图集;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二、工程概况温溪货场内路涵过渡段共4处,分别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温溪货场K191+541(2-5.0m)框架顶进涵、K191+906(1-4.0m)框架涵、K192+127(1-1.5m)框架涵、K192+235(1-2.5m)框架涵。

三、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用于中铁隧道集团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温溪货场(120km/h 及以下I级铁路路基)。

四、过渡段设置形式及技术要求1、路涵过渡段设置形式对照表2、路涵过渡段当涵顶距轨底高度小于1.5m时,过渡段范围内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并按基床表层压实指标控制。

过渡段填筑采用A组填料技术标准为K30≥150Mpa/m,空隙率n<28%。

过渡段基坑回填C15混凝土和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至基床表层)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基坑回填到原地面平整后,用打夯机夯实。

路涵过渡段两侧过渡段必须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涵背两端采用压路机能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时,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

当靠近结构物的部位时因横向碾压,涵顶部料不足1m时不得用压路机碾压。

大样图如下:当涵顶距路肩高度于1.5m时,过渡段范围内采用A组填料分层填筑,并按基床表层压实指标控制。

过渡段填筑采用A组填料技术标准为K30≥150Mpa/m,空隙率n<28%。

过渡段基坑回填C15混凝土和级配碎石掺5%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至基床表层)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基坑回填到原地面平整后,用打夯机夯实。

路涵过渡段两侧过渡段必须对称填筑,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涵背两端采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时,采用打夯机进行夯实。

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的步骤与工艺措施

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的步骤与工艺措施

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的步骤与工艺措施作者:王智李飞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3期摘要:近些年,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作为整个工程施工的核心环节,路基过渡段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做好路基过渡段的施工,意义重大。

本文从具体的工程实例出发,结合相关工程实例在铁路路基过渡段的施工情况,对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的步骤与施工工艺措施进行说明。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步骤施工工艺措施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a)-0132-01本文以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七标段路基工程为例,该工程于2010年开工,2011年线下工程基本全部完工。

该工程路基过渡段采用水泥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分层压实。

该工程路基过渡段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DK1729+500-DK1735+350地表下为细角砾土,地质良好,承载力达500Kpa;DK1736+000-DK1738+300地表0.5~1.0左右为细角砾土,其下为泥岩,泥岩地段路基需挖除后进行换填处理。

1.2 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该工点位于吐鲁番至后沟段,为哈密、吐鲁番盆地北缘天山南麓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950~1050m,多为典型的戈壁荒漠地貌,区内人烟稀少。

该工点位于三十里风区。

大风频繁,风力强劲、风速变化剧烈。

每年8级以上的风期平均就达156天之多。

大风多集中在每年的春秋季节,最大风速大于40m/s,主导风向N100~500W。

2工程路基过渡段施工步骤2.1 过渡段基坑回填、基底处理桥台台后及横向结构物基坑采用C15砼回填,回填前清理基坑中的松散土。

按设计要求桥台台后采用无砂砼预制块砌筑渗水墙,并在渗水墙底部埋设φ100mm软式透水管,将水流排至路基以外。

涵洞提前做好防水层和纤维砼保护层。

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处理

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处理

我国近些年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而铁路的路桥建设必须本着安全、可靠为前提。

它要求铁路系统具有高品质和高可靠性。

铁路的稳定与平顺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我们在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由于刚度差别大,会增加列车与线路的振动,影响线路结构的稳定,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在路基与桥梁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可减少路基与桥梁之间的沉降差,达到降低振动,浅谈铁路路桥过渡段的施工处理云凤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铁路线路的稳定和安全是铁路建设的头等大事,在路基和桥梁之间设置过渡段,可以使轨道刚度变化,降低线路振动,本文将分析路桥过渡段线路结构变形不一致的原因,通过实例阐述路桥过渡段的施工处理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过渡段;碾压器械;沉降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A减缓线路结构的变形的效果,保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1 路桥过渡段结构变形原因分析路桥过渡段受到高速运行车辆动荷载的作用时,在桥头处往往会出现振动较大的跳车现象,这种现象在铁路或高速公路的路桥过渡区段都有可能出现。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1地基条件原因在软土地基上,路桥过渡段的路和桥的工后沉降量是不同的,因此在路桥过渡处必然有沉降差。

地基土的性质及结构不同,所产生的沉降和沉降达到稳定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所以,地基工后沉降是地基造成桥头跳车的成因。

1.2桥台后路堤填料的原因桥台后路堤填料一般全是填土。

由于施工的原因,往往作业面相对狭小,碾压质量不易控制,其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路桥过渡处常会产生细小的伸缩裂缝,经过地表水或雨水的渗透后,会使路基填土出现病害,强度降低,产生沉降。

或由于水的渗透流动带走填料中的细颗粒土,使得路桥过渡处出现沉降变形。

1.3设计及施工原因设计时对路桥过渡区段的施工碾压过程考虑不周,对填料的要求不严格,桥台后的排水设计考虑不周,都将影响其施工质量。

施工时对工期或工序安排不当,不能够很好地控制填土压实质量,使得填土本身出现沉降变形。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

1工程概 况 武广客 运专 线正线 全长 9 8 5 k , 下工 程设计 速度 目标值 为 3 0 m h 6. 7m 线 5 k /, 穿越湖 北、湖 南 、广 东三 省, 形起 伏大 , 地 涉及 交通 和农 田水 利灌溉 较 多, 桥 梁、 涵洞 密度大 , 路基 与结构 物过渡 段非 常多 。 为避 免刚性 构筑 物和 土工构 筑 物差 异沉降过 大影响列 车的 高速安全运 营以及 舒适度, 需在不 同构筑物之 间设 置过 渡段, 其刚度 与变形均 匀过渡 , 因如此, 使 正 过渡 段是 路基施工 成败 的关键
应用 技术


高速铁 路路基 过渡 段施 工技 术
王年超
( 中铁大 桥局集 团 4 0 8) 30O
[ 摘 要] 本文通 过对 路基 过渡 段 施: 介绍 , [ 了解 过渡 段旅 工 的方 法、步 骤及 关键 艺措 施, 分认 识到 过渡 段是 从路 基本 体 到桥涵 构 筑物 过渡 的关 键环 r 充 节, 是控 制路 基 与结 构物 之 间差异 沉 降 的重 要手 段, 为今 后 列车 高 速 、安全 运营 打 下坚 实 基础 。 [ 关键词 ] 路基 过渡 段 沉 降观测 施 工技术 中图 分类 号: 2 5 U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9 4 2 1 ) 卜 0 8 1 1 0 — 1X(0 0 1 2 5 O
() 2 基坑 回填 : 台后基坑 及横 向构造 物基 坑严格 按施工 图选 用回填材 料 桥 及 时分层 回填压 实, 避免 积水 ;一 采用 以下 两种 方法 : 般 ①基 坑采用 碎石 回填, 对 过度段 路堤 范 围内进行 整平 碾压 , 要求进 行地 基承载 力检 验, 按 满足相 关规 定后 , 旖工 图埋 透水 管, 按 分层 铺设 砂层 及碎 石, 路机 碾压 。②基 坑采 用 压 混凝 土 回填 , 泵送 混凝 土 回填 桥 台基 础和 台 背后 过渡 段 。 () 3 台背 后排水 : 台后安 装0 1m 桥 .5 厚无砂混 凝土 渗水墙 , 渗水 墙底部横 向 安装 软式透水 管, 并接 出桥 台锥坡 外, 台后过 渡段 的水 排出, 将 避免积水 软化地 基 ,加大 沉 降 。 () 4 级配碎 石在 运输 过程 中尽量 采用 大吨位 的运输 车辆, 运输过 程 中要用 防 水 、防 晒蓬 布 覆盖 : 级配 碎 石 应与 桥 台锥 体 、边 坡 填土 同步 、对 称进 行 填筑 碾压 : 填筑 过程 中在 台背 上用红 油漆 划线控 制填 筑层 高, 铺厚 度控制 在 摊 2 ̄3 c, 5 0m 且最小压 实厚度 不小 于1c, 5m 具体 实施时根据 自卸车 的车型和 规格, 按试验确 定 的填料堆积 密度进 行卸车 , 并设 专人指挥 , 确保 填层 厚度 符合 要求 : 为保证 过渡 段边 缘有足 够 的压 实度, 铺 时两 侧各 加宽 5 c 。碾 压遍 数经试 摊 0m 验确 定 为静 压 一遍 、弱 振 2遍 、强振 2遍 、静 压 一遍 : 筑 碾压 过 程 中路 填 基做成4 %左右 的路拱 , 确保 路 基表 面 无积 水现 象 。 () 5 为避免 大型 压路机 对桥 涵 的破 坏 , 路机距 离桥 台 术 15, 压 .m 该部位和 压 路机无 法碾压 到 的其 它边角 部位采用 小型夯 实机械 冲击压 实, 但要注意 控制

路桥过渡段

路桥过渡段
Wu Han Zhi Gong Jiao Yu Pei Xun Ji Di
武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崇德|博学|创新|育人
国外路桥过渡段的处理原则与方法4
• 优质材料填筑法设计意图明确,材料性 质可靠易控制,刚度与变形能较均匀过 渡。
•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靠近桥台背面窄小 空间的碾压无专用机具,填料压实不 易达到标准,相对较重的填料质量引起 的地基(软基)沉降也较大。
板的设置将失去功能。
Wu Han Zhi Gong Jiao Yu Pei Xun Ji Di
武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崇德|博学|创新|育人
国内路桥过渡段的处理原则与方法(7)
• 粗粒级配料填筑 ————级配粗粒料(如砾碎石、水泥稳定粒料、
灰土、低标号混凝土等)用于过渡段填筑,无 论是铁路系统,还是公路系统,都是一种最常 用的处理方法,即使桥头设置了搭板,仍需在 板下填筑级配粗粒土,防止搭板纵坡变化超限。
武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崇德|博学|创新|育人
Wu Han Zhi Gong Jiao Yu Pei Xun Ji Di
武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崇德|博学|创新|育人
国外路桥过渡段的处理原则与方法7
————过渡板法。在过渡段范围内路基 填土上现浇一块钢筋混凝土厚板,并使 一端支承在刚性基础(桥台)上,利用钢 筋混凝土厚板的抗弯模量来增大轨道刚 度。该法在公路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Wu Han Zhi Gong Jiao Yu Pei Xun Ji Di
武汉职工教育培训基地
崇德|博学|创新|育人
国内路桥过渡段的处理原则与方法 (1)
• 铁道线路主要是由线路上部的轨道结构和线路 下部的路基、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组成。轨道 结构又是由不同力学性能的材料(钢轨、轨枕、 道碴,扣件等)组合而成,弹性较好,阻尼较大, 各种因素引起的轨面变形可通过起拨道捣固工 作进行修复,故我国铁路系统对普速铁路过渡 段的处理一直未重视。

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铁路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选择合理的过渡段地基处理方法1.对地基进行特别设计软土地基上修建过渡段,如果地基产生沉降,则会引起轨面不平整现象,因此,要专门设计地基的处理方法。

以综合处理方案为宜,选用粉喷桩加土工合成材料和砂垫层并利用长短桩逐渐过渡,靠近桥台处的粉喷桩最长,且最好桩端支撑在硬层上,或采用排水固结法加土工合成材料,并辅以超载预压,采用加密区、密疏过渡区和一般区方式,由桥台向路基过渡。

在处理软基时采用粉喷桩加土工合成材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速度,减少其固结时间,使差异沉降有所降低,是处理轨面不平整现象的最好方法。

2.过渡段合理填料的确定填料的质量对地基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同一压实度的作用下,使用不同的填料,对过渡段地基所产生的压密沉降也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强度低、刚度小的材料承重能力低,如果承载物体质量过重,极易产生沉降变形。

因此,在选择合适填料进行施工时,要选择级配碎石、水泥石灰改良砂石等强度高、变形小的级配粗粒料。

此类材料不仅可以使桥台背填料自身的承重能力提高,减少压缩变形,还能有效减少填土对地基变形的影响,同时减少地基处理的费用。

3.加筋土路堤结构技术在过渡段路基填土中,可以埋设一些拉筋材料,加筋土不仅可以增加路基的强度,减少加筋土的整体变形,还可以大大提高路基的刚度,刚度增加的多少,跟土工材料铺设的层数和间距有很大关系。

因此,若能在压缩层有效的厚度中多铺设加筋材料,能有效起到降低沉降的作用,然后再对加筋材料的间距和位置加以调整,可将桥台后过渡段的台阶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这样对刚性路面的正常使用影响不大,能消除跳车现象,以及降低台背处的侧向和垂直应力所引起的很大的剪应力,以达到路桥过渡段平稳过渡的目的。

4.过渡板法在路桥过渡段范围内的路堤上搭设钢筋混凝土厚板。

并将厚板的一端放在刚性基础桥台上,另一端则支撑在基床底层填土表面。

此法可以使轨面弯折角减小来增大轨道的刚度,随着路基下沉,支撑面面板承受局部拉应力,当应力值超过允许弯拉应力时,搭板断裂,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速度与舒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和主要技术标准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云桂线广西段施工图》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 1.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Ⅰ级;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行车速度:250km/h; 二、工程概况 正线路基长度共计共12146米,其中过渡段长度2690米,包括以下六种形式: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连接处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路堤路堑过渡段、半挖半填过渡段、两桥(隧道)之间短路基过渡段。 隧路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料填筑,路涵、路桥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料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料填筑。 过渡段填筑在结构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及基坑回填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 三、施工准备 1、施工队伍配置 为确保本工程的安全、优质、高效、如期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设四个专业路基施工队伍。 2、设备配置 依据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要求,配备足量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利用率,统筹安排各种资源。 - 2 -

四、施工组织及安排 4.1施工人员安排 1、主要管理人员

表1 主要管理人员 编号 姓名 职 务 备 注 1 项目经理 2 项目总工 3 副 经 理 4 副 经 理 5 工程部部长 6 安质部部长 7 物资部部长 8 测量队长 9 试验室主任 10 现场技术员

4.2施工机械设备安排 过渡段路基填筑主要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合,自卸车装运土方,挖掘机整平,振动式压路机碾压。所需机械设备见下表2。 - 3 -

表2 投入的机械设备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CASE240 台 4 2 振动压路机 XS261 台 4 3 装载机 ZL50 台 4 4 自卸汽车 东风 台 16 5 冲击夯 台 8 6 洒水车 东风-135 台 4

4.3检测仪器、测量设备的配备 表3 试验检测仪器及测量设备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灌沙筒 150 台 4 2 K30 台 4 2 全站仪 T602 台 4 3 水准仪 DNA03 台 4 4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 Evd 台 2 5 静态变形模量测试仪 Ev2 台 2

五、主要施工方法 5.1、路堤与桥梁过渡段施工

设置方式图如下: - 4 -

(1)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分层填筑,底宽5m,纵向坡度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计算,满足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 (2)必须待桥涵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并完成基坑回填及防水层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过渡段填筑。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并在桥台或涵洞侧面画填筑分层线。 (3)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4)根据施工情况确定主要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分层压实厚度按35cm控制,台后2.0m范围外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过渡段的桥台台尾后2.0m范围内采用冲击夯夯实,防止施工过程中碰到桥台,松铺厚度按20cm控制。当过渡段比路堤先施工时,向路堤方向合理延长,在施工路堤时再进行刷坡处理。 (6)台后基坑采用C15素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回填,浇筑后高程与原地面高程一致。 (7)路基过渡段的外包土应与过渡段同步施工,施工过程中注意控制填料质量,不得使用级配碎石掺水泥质土填筑,后期绿色植被不容易成活,b值取1.8m。 (8)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填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 5 -

5.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涵洞)过渡段施工 回填混凝土1:22基床以下

基床表层基床底层

接配碎石掺3%水泥涵洞

20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水泥L=2+2*(H-h)

H轨底线

0.6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图(一)

h>1

H1:2

20基床表层基床底层

基床以下2

级配碎石掺3%水泥

回填混凝土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图(二)

涵洞横向结构物顶及两端各20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水泥L=2+2*(H-h)轨底线

0.6h≤1

对涵洞结构物两侧基坑混凝土进行检查,做到过渡段区域无先期涵洞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等。 (1)横向结构物顶部及其两侧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料掺3%水泥。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 (2)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分层填筑,底宽2m,纵向坡度1:2;压实标准满足基床底层的要求。 - 6 -

(3)当横向建筑物物顶至路基面距离小于1m时,包括横向建筑物从建筑物顶至基床表层底分层填筑级配碎石填料掺3%水泥的填料。横向建筑物及建筑物两端各20m范围内基床表层填料为级配碎石掺入5%的水泥。 (4)当横向结构物与线路斜交时,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级配碎石内掺入5%水泥,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 (5)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使Evd≥35Mpa。 (6)过渡段路堤应与其连接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7)距涵身外周1.5m范围之内,采用人工填筑,人工配合冲击夯进行夯实,1.5m范围之外采用机械振动碾压密实;填筑必须两侧分层对称进行;当顶部填土厚度大于1m时,方可通行重型机械,在填筑距涵顶部3m以下时,采用无振动碾压,而填筑至涵顶部3m以上时,便可采用振动碾压。 (8)大型机械作业时,应与桥台、涵洞及挡墙边缘保持不小于1m的间距。 5.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

弱风化~未风化硬质岩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过渡段示意图(一)

路堑2.0基床底层1:2.0

基床表层

0.6

≥5.01:1

基床以下级配碎石掺5%水泥

20.0级配碎石掺5%水泥Ⅰ

Ⅰ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路堤侧18m至路堑2m的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满足基床表层的要求,基床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0.95、地基系数K30 - 7 -

≥150 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 (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位的部分,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路基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虔婆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冲击夯分层进行夯实,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1 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 填筑 部位 填料种类 压实指标 细粒土、粉砂、改良土 砂类土 (粉砂除外) 砾石类 碎石类 块石类

基床 底层

压实系数Kh (0.95) — — — — 地基系数K30(MPa/m) (150) 100 120 130 150

相对密度Dr — 0.75 — — — 孔隙率n(%) — — 31 31 — - 8 -

5.4、隧道与路堑过渡段施工

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石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长度不小于20m,厚度从仰拱厚度渐变到基床表层厚度。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分层填筑,压实标准:K30≥150MPa/m、Evd≥50MPa、压实系数K≥0.95。 5.5、半挖半填、短路基过渡段施工 按照区间路基设计图开挖纵横向台阶并采用对应填料填筑。 六、碾压工艺试验 1、 碾压方式 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压实程序按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进行。碾压速度宜控制在2km/h,对台背重型机械不能进行碾压,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通过现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以确定机械碾压虚铺厚度为30cm和35cm条件下,最佳碾压的工艺及碾压遍数;台背2m及涵背1.5m范围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 - 9 -

虚铺厚度为15cm和20cm,确定最佳夯实遍数。 2、 碾压工艺试验参数: ①: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1遍,共5遍。 ②: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6遍。 ③:虚铺30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④: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1遍→静压1遍,共5遍。 ⑤: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共6遍。 ⑥:虚铺35cm,采用碾压流程: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⑦:虚铺15cm,采用冲击夯夯实;夯实1遍→夯实2遍→夯实3遍→夯实4遍→夯实5遍→夯实6遍→夯实7遍→夯实8遍 ⑧虚铺20cm,采用冲击夯夯实;夯实1遍→夯实2遍→夯实3遍→夯实4遍→夯实5遍→夯实6遍→夯实7遍→夯实8遍 路桥、路涵、隧路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填层机械碾压均按照①~⑥碾压方式进行检测;虚铺厚度为30cm时,在按照①工艺第4遍强振完成后进行检测,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各3点,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强振1遍(②碾压工艺),达到5遍要求,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再弱振1遍(③碾压工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和各3点,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静压一遍。虚铺厚度为35cm时,在按照④工艺第4遍强振完成后进行检测,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各3点,详细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强振1遍(⑤碾压工艺),达到5遍要求,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再弱振1遍(⑥碾压工艺),检测压实系数K、K30、Evd和各3点,做好记录,检测完成后静压一遍。台背2m及涵背1.5m范围采用冲击夯振动密实,虚铺厚度为15cm和20cm,按照⑦-⑧的工艺进行施工,第4遍开始检测,直至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每层检测做好记录。 对碾压后还达不到压实质量控制标准的区段进行补压,直至各项检测指标均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