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泌尿系统_教案

合集下载

内科—泌尿系统教案

内科—泌尿系统教案
活⻚教案 第五章: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1、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症状体征的护理
2、教学目标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脏的生理功能, 熟悉心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症状体征治疗要点。 掌握水肿的特点、各个类型的防治措施。
3、教学重点
泌尿系统水肿的特点。
4、教学难点:
治疗要点及防治措施
5、课程思政:
记录重点知识。 开教学工作。
20 分钟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介 绍 肾 脏 的 生 理 功 能 记录:肾小球的滤过及 引导学生手、眼、
20 分钟
其调节
脑协同作用,增强
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 学习效率。
泌功能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1. 肾源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肾病性水肿)
记录知识点,使更加深 把学生当成学习
树立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
6、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演示法
7、教学过程
环节一:前课复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5 分钟 教学目的
讲解泌尿系统相关的知识
熟悉肾脏结构。掌 与生活息息相关
知 识 导 入 : 认 识 肾 脏 结 构 图 特 点 握其功能
的事情拉近与学
根据老师的指引 生的距离,更钟
2.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拓展摄取盐量的使用、 思考。
3.常用护理目标、问题及评估。
补液原则
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分小组讨论。 可伴有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 记录知识点
提问的方式引导 学生思考;拓展生
25 分钟
学习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因
活常识。
8、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看学生泌尿系统常⻅症状及常用护理诊断、措施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9、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10、教学反思: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教案标题:了解泌尿系统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器官;b. 掌握泌尿系统的功能和作用;c. 学习常见的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和预防方法。

2. 技能目标:a. 能够描述泌尿系统的构造和功能;b. 能够识别泌尿系统相关器官的位置和结构;c. 能够解释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泌尿系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提高学生对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泌尿系统的构成和主要器官;2. 掌握泌尿系统的功能和作用;3. 学习常见的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资源1. 教材:按照课本的相关章节进行教学;2. 图片、图表、模型等工具:用于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泌尿系统相关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泌尿系统吗?你们觉得它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解与呈现(15分钟)a. 通过图片、图表或模型等工具,展示泌尿系统的构造和主要器官,如肾脏、膀胱、尿道等。

同时,详细讲解每个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b. 介绍泌尿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肾脏的滤波、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

c. 讲解常见的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如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并重点强调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分析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因和症状,并针对该案例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拓展活动(10分钟)a. 分组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泌尿系统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b. 观察实验: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泌尿系统的工作原理,例如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成分变化等。

5. 总结与归纳(5分钟)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重点内容。

泌尿系统的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的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泌尿系统的主要疾病和常见症状•了解常见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培养学生对于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视意识和预防知识2.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泌尿系统概述1.引入:介绍泌尿系统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该主题的兴趣。

2.概念解释:讲解泌尿系统的定义、组成、结构和功能。

3.图片展示:使用PPT或实物模型展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互动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巩固对于泌尿系统概念的理解。

第二课时:常见泌尿系统疾病1.概念解释:讲解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感染、肾结石等,并介绍其主要原因。

2.症状分析:分析不同疾病的典型症状和表现,帮助学生了解疾病的识别和区分。

3.病例分享:分享真实病例,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危害和治疗过程。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并总结不同泌尿系统疾病的特点。

第三课时:泌尿系统检查方法1.概念解释:介绍常见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如尿液分析、超声波检查等,并解释其原理。

2.操作演示:进行模拟演示,展示不同检查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的检查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

4.学生实践: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尿液分析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

第四课时:泌尿系统治疗手段1.概念解释:介绍常见的泌尿系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并解释其原理和适应症。

2.病例分析:分析真实病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效果。

3.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的手术过程,帮助他们了解手术治疗的操作和风险。

4.讨论与总结: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治疗手段的优缺点,并探讨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

3. 教学方法•演讲教学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

•视听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教案名称:泌尿系统教学教案教学对象:中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结石等,并了解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3.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方法- 泌尿结石:症状、形成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图文、实物模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举例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 小组合作: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3.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肾脏和尿液的实物模型,并记录观察结果。

4.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一些与泌尿系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并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1. 课件: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等。

2. 实物模型:肾脏和尿液的实物模型,用于观察和讨论。

3. 图文资料:相关的科普图文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更多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泌尿系统疾病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力合作和展示的能力。

2. 观察实验记录:评估学生对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医院的泌尿科和实验室,了解更多有关泌尿系统的知识和技术。

2. 学生研究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泌尿系统疾病,并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和学习。

2.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泌尿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它负责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以及维持身体内部稳定的酸碱度。

本教案将介绍泌尿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疾病。

一、泌尿系统结构泌尿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器官组成:1. 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每个人体内都有两个肾脏。

它们位于腰部,负责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产生尿液。

2. 输尿管: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传输到膀胱。

人体内有两根输尿管,分别连接两个肾脏与膀胱。

3. 膀胱:膀胱是一个储存尿液的器官,位于盆腔。

它可以伸缩,并能舒展以容纳不同量的尿液。

4. 尿道:尿液从膀胱中经由尿道排出体外。

男性尿道较长,经过阴茎;女性尿道较短,直接通向外部。

二、泌尿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1. 排泄废物:肾脏通过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代谢产物来产生尿液,将其排出体外。

这些废物包括尿素、尿酸等,其排泄保持了身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2. 调节体液平衡: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帮助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减少尿液产生以保留水分;当人体过多水分时,肾脏增加尿液产生来排除多余的水分。

3. 维持酸碱平衡:肾脏可以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的尿液来帮助调节体液的酸碱度,保持酸碱平衡。

三、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可能会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常见的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肾盂肾炎。

2. 肾结石:肾结石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盐类沉积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当结石较小时,可能无症状;但当结石较大或阻塞尿路时,可引起剧痛和血尿等症状。

3. 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失去正常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无法正常排除。

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来进行治疗。

4. 膀胱癌:膀胱癌是指膀胱内壁发生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

泌尿系统教案泌尿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常见疾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常见疾病。

2.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泌尿系统的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症状;(3)泌尿系统的保健方法;(4)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常见疾病。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一些关于泌尿系统保健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 讲授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1)教师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掌握泌尿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及其症状(20分钟)(1)教师将一些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列举出来,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影响。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4. 小组讨论泌尿系统的保健方法(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些关于泌尿系统保健的方法。

(2)教师让学生轮流报告小组的成果,然后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保健的重要性。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

初中生物泌尿系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 培养学生爱护泌尿系统的健康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尿液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模型。

3. 教学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排泄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 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 讲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过滤血液、形成尿液。

3) 介绍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尿液的输送和排出过程。

3.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 讲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 讲解尿液的排出过程,包括尿液通过输尿管输送至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4. 爱护泌尿系统的健康:1) 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健康的重要性。

2) 提出爱护泌尿系统的建议,如保持饮水量、预防尿路感染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泌尿系统的相关疾病,如肾炎、肾结石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疾病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2. 探讨泌尿系统健康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如饮食、运动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泌尿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讲解、提问、讨论等。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课后作业:2. 绘制泌尿系统的结构图,标注各器官的功能。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生物》。

泌尿系统教学设计

泌尿系统教学设计

临床实践应用
掌握泌尿系统知识有助于医生在临 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
科研价值
深入了解泌尿系统有助于推动相关 领域的科研进展,提升医学水平。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理功能及常见疾病的 病理生理机制。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泌尿 系统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 治疗。
提升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病人或虚拟仿真技术, 模拟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场景,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泌尿系统相关 主题展开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 共享。
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扮演医生或患者 角色,通过模拟诊疗过程,加深对泌 尿系统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完成的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分。
课堂小测验
03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测验
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设计
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考试内容
涵盖泌尿系统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常见疾病及其诊疗方法等内 容,注重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态度目标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 人文素养,关注患者需求 ,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
课程内容及安排
01
02
03
04
泌尿系统概述
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生理功 能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
详细讲解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 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诊断及治疗原则。
实践技能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良性前列腺增生常见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难点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理生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提问、归纳总结、图示分析、诱导提问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前列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前列腺如栗子,底朝上,与膀胱相贴,尖朝下,抵泌尿生殖膈,前面贴耻骨联合,后面紧邻直肠
第三节前列腺增生症
一、病理生理
二、临床表现:50岁以后出现症状
教学课题
泌尿系统感染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1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感染途径。
2、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护理措施
教材分析
重点
泌尿系统常见的症状
难点
各种尿异常发生的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讲解、挂图、模型教学、引导、对比分析
教学过程
案例一:65岁女性。主诉:尿频尿急7天,伴发热加重2天。既往史:既往糖尿病病史10余年,皮下注射优泌乐控制血糖,无吸烟饮酒嗜好,家族史无特殊。
课前将学生分组,提供案例,布置任务
1.尿路感染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2.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4.展示案例一,提出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5.结合课件讲解本课程重点,难点内容
6.将学生按课前分组进行讨论,对病案一进行讨论,完成提出的工作任务
7.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纠正
布置作业
8.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提前查阅资料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健康指导、分期,护理诊断及措施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临床表现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材分析
重点
慢性肾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分期,护理诊断及措施
难点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讲述、板书、举例、提问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症状与前列腺大小不成比例
尿频早期的症状,有两个原因
排尿困难最典型的症状,诸多表现
尿潴留和尿失禁
血尿特殊的表现,区别肿瘤
泌尿系外的表现痔、疝、脱肛
三、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等待观察
药物治疗:ɑ1-受体阻滞剂(哈乐)5ɑ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植物药(前列康、舍尼亭)
其它疗法:激光、气囊高压扩张、
手术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
3.活动无耐力与心脏病变,贫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4、预感性悲哀与身体健康状重难点
作业

9.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10随机抽取同学对任务进行分析,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作业

教学课题
前列腺增生症
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分类及诊断方法
2.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疗原则及临床表现
3.掌握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教材分析
重点
1、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及健康教育。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四、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了解患者既往史
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疼痛的性质及血尿的特点、辅助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诊断
恐惧/焦虑
疼痛:有感染的危险
排尿型态异常
潜在并发症:出血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体位
饮食
膀胱冲洗的护理
膀胱痉挛的护理
五、健康教育
作业
教学课题
慢性肾功能衰竭
4.B超或X线平片
六、治疗要点
1.延缓肾损害进展速度
2.设法排除代谢产物,低于尿毒症划分线Scr707umol/L。小于用口服胃肠道透析、结肠透析。大于血透、肾移植。
3.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七、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长期限制蛋白质摄入等因素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多饮水或补液不当等因素有关。
慢性肾衰竭
一、定义
二、分期
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肾功能衰竭期
4、尿毒症期或肾衰终末期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1.胃肠道表现
2.心血管系统症状
3.血液系统症状
4.呼吸系统表现
5.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常规
2.尿液检查
3.肾功能检查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症状,24小时小便次数在20次左右,小便色黄,偶伴排尿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无心前区及后背部疼痛,门诊就诊,以“泌尿系感染”收入院。
入院主要查体:T37.5℃,P 70bpm,R 20bpm,Bp13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伴少量哮鸣音,心率70次/分,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