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教案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20张)

子 模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型 粒子的大小。
}
粒子的质量。
及时巩固
1.金秋十月,人们站在桂花树旁,能闻到怡人的桂花香, 这一现象说明( B ) A.分子分裂成原子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一种微粒 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水的汽化
水电解
水的汽化 —— 物理变化;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水分子本身没有产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水电解实验——当给水通直流电时,水变成两种不同 的气体。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不同物质的分子模型:
水分子
甲烷分子
氮气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硫分子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 构成的。
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 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 到地球那么大。
放大n倍
放大n倍
原子
乒乓球
地球
你知道吗?
1.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21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 要约20滴水组成。
3.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 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D )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课下作业
上网查阅常用物质的分子模型,例如氨气分子、臭氧分 子、三氧化硫分子、苯分子、C60等。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新知学习
• 观察水的两种变化模型,区别在哪里?
汽化
电解
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隙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新知学习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3)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物质大多由分子构成, 如水、氢气、氧气、二 氧化碳、甲烷等
新知学习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随堂练习
考点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5. 对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水分子中含有氧分子和氢分子 B. 不论什么情况下,原子都不能再被分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D. 氧气分子的体积比氧原子大
解析:A选项,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而不是氧分子和氢 分子,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原子本身还是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 电子的,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原子、离子也是可以成为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粒子,所以C选项错误。
新知学习
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可以组成无数个英语单词~
那不同的原子能构成无数个分子吗?
新知学习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 分子的分类
新知学习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 分子的分类
观察上面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我们可知: ①构成分子的原子数量不一定相同。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样的几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共同决定。
新知学习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 分子的分类
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那么一个原子也只能构成一种物质吗?
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造成它们内部结构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也不同。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作用,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进行科学探究项目,如设计实验验证微观粒子理论,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与改进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重点讲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和理论,包括原子论、分子学说等。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作用。
3.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微观粒子的性质和行为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回答。例如:“为什么气体可以被压缩?”“离子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师生互动环节,我提出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思考。这个环节的氛围很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但我也注意到,在一些小组中,学生的讨论过于热烈,以至于忽视了其他同学的发言。这可能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巩固练习环节,我提供的练习题量可能有些过多,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思考和消化。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特性;2.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和理论;3.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作用;4.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1.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和理论的理解;2.微观粒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作用的具体应用;3.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2.作业评价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通过评估学生的解答准确性、思路清晰度和答题规范性等方面,了解学生对微观粒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批改过程中,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鼓励,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浙教版科学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教学)课件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秋天来啦!瞧!树林里,枫树穿上了火红的衣裳;田野里,稻穗扎起了金黄的头发;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聚在一起。到处一派丰
收5.“的不景义象而。富水分且子贵,于我如氢浮原云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氢分修子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民国十年,那是一个激进的时代,“两湖青年”中弥漫着一种“对革命的狂热”。旧地重游,三个同乡的
铜由__铜_原_子__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是三
二氧化碳由_二_氧_化_碳_分_子构成 种构成物质的微粒。
食盐由_钠_离_子和氯_离_子_构成
二、物质的构成
分子 构成 原子
构成 物质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
石墨、硅)
离子
相异点
相似点 相关 关系
分子
原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反 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 面容逐渐显影。这三个朋友,一个姓杨,一个姓韩,一个姓印,都是野性环境和狂飙时代陶冶下的青年人。此篇的主人公就是这个
“印瞎子”:
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的电解变化过程模型:
氧分子
此外,书信体写作中的说理,因为其说理对象的氧原确子指性,必须以对方能够理解并接受写作者的观点为前提。收信人的身份与学养,将
说明: 成为写作者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的关键。写作材料作文时用来博取阅卷人青睐的深奥冷僻的名言警句或奇闻逸事,在任务驱动型书信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课件--2022-2023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解析] 图①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②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也是这种情况
结论
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不同数量的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
不同种原子以不同的原子数量可以结合成不同的分子
总结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特别提醒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改变
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而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题通法巧解化学微观示意图题
此类试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图示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另一种是利用示意图表示一个化学反应。图中一般单个球表示原子,如 “ ”“ ”“ ”等;多个球连在一起表示分子,如“ ”“ ”等。图中若只有一种微粒,则属于纯净物,如图1所示;若有多种微粒,则属于混合物,如图2所示。
原子
[解析] 由图②、图③可知,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3)图②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混合物
[解析] 图②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物质的粒子模型导学案》

《物质的粒子模型》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原子和分子。
2.掌握物质的三态及互相转化的规律。
3.理解物质的微粒运动理论。
二、导学内容
1.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物质的三态及互相转化的规律
3.物质的微粒运动理论
三、导学重点
1.原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2.了解物质的三态及互相转化的规律。
3.掌握物质的微粒运动理论。
四、导学步骤
1.引入导学
通过展示一杯水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水可以变成冰和水蒸气。
2.导入新知
介绍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3.进修新知
学生通过实验和图表的形式,了解物质的三态及互相转化的规律,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4.稳固训练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三态及互相转化规律的理解。
5.拓展延伸
通过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微粒运动理论,让学生了解物质微观世界的奥秘。
六、导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三态及互相转化的规律以及物质的微粒运动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稳固,以便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
八下科学浙教版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物质的微观粒子的模型〖要点整理〗一.分子1.分子的含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3.用分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物质变化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理解分子的概念应留意以下几点:⑴“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全都的。
⑵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最小〞不是肯定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
二.原子1.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那么直接由原子构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原子不行分。
理解原子的概念应留意: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即化学反响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但脱离“化学反响〞这一前提,原子仍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分与联系分子原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相同点①都具有粒子的根本性质〔特别小、不停地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具有引力或斥力〕;②都能直接构成物质;③都能保持由它们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
区分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行分联系⑵由于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因此它们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题解析〗例1以下图是水的汽化和电解过程的模型,答复以下问题:⑴水的汽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是变化。
⑵水的电解试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试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构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最早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此概念,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比较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液态水变成冰时,此时水分子不变,水的化学性质就不 变,但水的状态已变(即物理性质已变)。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 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 蓝色,则: (1)取少量碘放入烧杯,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 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会__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 沾取少量的碘酒,馒头_会___(“会”或“不会”)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__碘_分__子__不__变_,__碘__分__子_能__使__淀__粉_变__蓝__,__说_明__分__子__是_保__持__物__质_化__学__性__质_的__粒__子。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食盐水, 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不__存_在__(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你能说出“水汽化”和“水电解”的区分吗?
“水汽化”是物理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
“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根据水电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通电
重新组合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水变成氢气和氧气后,物质的性质产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一、本节课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二、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知识点、例题、练习、小结等内容)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实验一: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
的化学性质
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分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原子构成。
实验二: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区别实验一:化学变化实验二: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
(1)定义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
(2)微观角度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反应里是否可“分”
分子原子
不同点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新
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没有变成
其他原子。
相似点质甚微,体甚小,有间隙,永恒运动,同种性相同,异种性各异。
相关关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注意分子比构成分子本身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2、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右图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不同的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原子。
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不同的分子。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例2.水电解的过程可以用如图1—2模型表示,试根据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属于化学变化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出和,分裂出来的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
可见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由水电解实验可知: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例3.如图1—3是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模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例4.科学实验表明:氧化汞加热时,可以得到银白色的金属汞,同时生成氧气,这个变化可用如图l一4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1)从图中可知:氧化汞是由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2)在加热氧化汞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分子种类,所以,该变化属于变化(前三空填“不变”或“改变”)。
例5、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木材在空气中燃烧
C、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D、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例6、分子是(),原子是()
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构成分子的微粒
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D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