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红蓝光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110例疗效观察

主观 评 价 方 法 :分 别 于 治疗 前 、每2 周 治疗 结束 后 及 治疗 结束 后2 个 月进 行评 估 。计 数每例 患者 的炎性皮 损 ( 丘
表1
反应,转换成 毒性单态氧迅速 杀死痤疮 丙酸杆菌 ,进 而将皮 肤 上 的痤 疮清 除。我科 于2 0 1 2 年起 对 1 1 0 例痤疮 患者进 行红
疮者 ; ( 6 )2 周 内经受 日光暴 晒者 ; ( 7 )妊 娠及哺 乳期 患
者; ( 8 )有 精神 疾 患 者 。
2 治 疗 方 法
, 仪 器
皮损 改善率 3 7 . 3 3 % ,随访2 月改善率 仍维持 在治疗 结束 时水
平。
治疗前 、治疗 中 、治疗后 2 个 月 患者炎症 性皮损 及 非炎 症性皮损改善情况见表 l。
共计2 O 次。
g . 3 疗 效 评 价
寻 常型 痤疮 是一 种 多 因素 的损 美性 皮肤 疾病 。其 中毛 囊 皮脂 腺单位 中痤疮丙酸杆菌 的大量繁殖和 宿主 的炎症 反应 是 痤疮 炎性皮损 发生 的首要 因素 。痤疮丙 酸杆菌代谢 中产生 大 量 的内源 性 卟啉 。卟啉主要 及次要 吸收波 长峰值 为4 1 5 n m
不 良反 应
欧美娜 红蓝光 治疗 仪 ( 英国欧美娜公司)
操 作 方 法
2 例 患者治疗后有 头痛 反应 ,1 例 出现 红斑 ,轻度面 部水 肿 ,约光 照后2 d 消退 。2 例患 者 自觉 光照 时光线刺 眼 。上述
不 良反 应 于 停 止 光 照 后 自行 消 失 。
4 讨 论
红蓝光联合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例, 年龄( 1 4 3 5 ) 岁, 病程 1 个 月 ~1 3年 。按 国际 改
良痤疮 分级法 . 根 据炎性 皮损 和深 在皮 损情 况 分 为 4
级… : I级 ( 轻度 ) : 以粉刺 为 主 , 少量 丘 疹 和脓 疱 , 病 灶 数低 于 3 0个 ; 1 I 级( 中度 ) : I级 加 中等 数 量 的 丘 疹 和浅 在性脓 疱 , 病灶数( 3 1 5 0 ) 个之间 ; Ⅲ级 ( 中 度) : 大 量丘疹 和 脓疱 , 分 布广 泛 , 病灶 数 ( 5 1~1 0 0) 个之 间 . 结节少 于 3个 ; Ⅳ级 ( 重度 ) : 结节 性 、 囊 肿性 或 聚合性 痤疮 。 伴疼痛并形成囊肿 , 病灶数多于 1 0 0 个, 结 节 或 囊 肿 多 于 3个 。人 选 病 例 均 为 I至 Ⅲ级
性皮损减 少率 以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 对照 组有效 率分 别为 8 6 . 6 %和 6 3 . 3 %, 两组 的治 疗有效 率存 在显 著性 差异 ( P< 0 . 0 1 ) 。结论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
文 献 标 志码 : B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3 1 0 . 2 0 1 4 . 0 2 . 0 2 0
1 . 4 统 计 学 方法 以 S P S S 1 3 . 0软 件 进 行 统计 计
患者 。排除标准 : ① 近半年使 用过 维 A酸 类药物 者; ② 近2 周 内使用其它治疗痤疮药物者; ③ 光敏 感性 皮 肤病 患 者 ; ④ 使 用 光敏 性 药 物 者 ; ⑤ 妊 娠 和 哺乳期妇女 ; ⑥ 有皮肤癌倾 向者 ; ⑦ 有严重 内脏疾 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 ; ⑧ 重度痤疮患者 ; ⑨ 治疗 期 间不能 遵 医 嘱 配 合 治 疗 者 。随 机 将 患 者 分 成 两
JY型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

JY型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作者:刘西川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96-01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以青春期多见,常发生于面部,易反复发作加重,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我科自2010年3月—2011年5月使用JY型红蓝光治疗仪治疗座疮96例观察,此法疗效好,适应性强,无副作用,可减少内服药,患者易接受。
一资料和方法:a、病例选择:选择愿接受该治疗的96例门诊病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20±4)岁,平均病史(2±1.5)年。
b、治疗仪器及参数:以重庆京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Y型红蓝光治疗仪,选用治疗波长为630nm的光头。
c、治疗方法:患者戴护目镜,避免强光照射眼睛,光头距离面部3-5cm,以连续工作方式直接照射20分钟,1周2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二结果:a、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文献[1]提出的痤疮综合分級系统(GACTS)进行计分,治疗前和停止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消退百分比=(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消退百分比≥90%为治愈,30%~89%为显效,<30%为无效。
显效加全愈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b、疗效:治疗4周后统计,治愈63例,显效26例,无效7例,治愈率65.6%,有效率92.7%。
c、不良反应:两例患者颈部神经性皮疗照射后加重,给予相应治疗。
面部均无红斑、水肿症状出现。
三讨论:痤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炎症,其中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是重要因素,其能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皮油,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形成局部炎症,所以减少或杀灭毛囊中的痤疮丙酸杆菌很关键[2],波长630nm的红光能穿透皮肤,以光化效应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同时具有恢复损伤组织,减少瘢痕形成,对皮肤具有美容作用,可替代抗生素的治疗。
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分析

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8月开始研究,并于2023年2月终止研究,期间选取经本院治疗的100例痤疮患者作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现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作传统组及研究组,各50例。
传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传统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采用红蓝光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愈率更优且不良反应更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蓝光治疗仪在痤疮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和优势,其能够有效的改善痤疮症状,并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因此,红蓝光治疗仪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痤疮治疗设备。
【关键词】红蓝光治疗仪;痤疮;临床治疗;疗效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和皮脂腺分泌过量。
痤疮的形成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皮脂腺分泌异常、毛囊角质化异常和细菌感染等[1]。
红蓝光治疗仪可以通过抗炎、杀菌和刺激皮肤修复的机制来改善痤疮的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局部抗生素等。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不仅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而且可能导致病情反弹和耐药性的问题。
近年来,红蓝光治疗仪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红光具有镇定抗炎、促进血液循环和刺激胶原蛋白增生的作用,而蓝光则能杀灭痤疮引起的病原体,减少感染[2]。
本文旨在探讨红蓝光治疗仪治疗痤疮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2022年8月开始研究,并于2023年2月终止研究,期间选取经本院治疗的100例痤疮患者作研究对象加以分析,现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作传统组及研究组,各50例。
其中,传统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从17岁到37岁,中位数为(24.12±3.73)岁;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范围从18岁到32岁,中位数为(23.11±2.62)岁。
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目的:观察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蓝光组和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每组各30例。
红蓝光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20min/次,2次/周;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米诺环素100mg,每天2次。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皮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红蓝光组总有效率为43.3%,其中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为30.0%;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总有效率为76.6%,其中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为71.4%。
与红蓝光组比较,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的总有效率和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米诺环素;红蓝光;中、重度痤疮;疗效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等。
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病情较严重,病程长、易反复,常会出现色素沉着和瘢痕,影响患者容貌美,甚至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近年来,红蓝光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1]。
为探讨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对中、重度痤疮患者采取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均来自2014年9月-2015年3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
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红蓝光组和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红蓝光组:男18例,女12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12例,平均年龄(21.3±5.2)岁,平均病程(8.0±1.4)个月;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男16例,女14例,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12例,平均年龄(21.9±4.6)岁,平均病程(7.8±1.7)个月。
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论文

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6-01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人体雄激素水平升高或受体敏感增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以及丙酸杆菌感染有关。
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胸部、背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
近年来,光学疗法的发展尤其多,红、蓝光作为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在以往采用多种联合治疗痤疮的过程中,红、蓝光治疗,为痤疮患者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面部痤疮患者3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2岁。
病程2月-3年,ⅱ度30例、ⅲ度5例,皮疹以炎症性丘疹、脓疮、结节、囊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色沉。
1.2治疗方法:1.2.1治疗仪器:采用红、蓝光消痤仪(重庆铜陵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光源led高发二级管,波长:红光6600nm±5nm、蓝光:415nm±5nm。
能量密度≥300j/cm。
1.2.2治疗方法:每次治疗前彻底清洁皮肤,照相存档。
记录治疗前的情况,患者取仰卧位,用眼罩遮挡双眼,对ⅱ度患者,每周照射2次。
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交替照射,也可用红、蓝光照射或红光照射,对ⅲ度患者前2次可用红、蓝光联合治疗,后期可用红光或蓝光交替照射,每周3次,每次20分钟,4周为一疗程。
在治疗期间可用清爽型补水产品进行皮肤护理,有助皮肤恢复。
1.2.3治疗观察:在每次治疗前和第四次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有专人记录皮损总数(炎症性、非炎症性)。
1.2.4疗效的判定标准:疗效参数为皮损减退率=(治疗前总数量-治疗后总数量)×100%①痊愈:减退率≥90% 显效:皮损60-80%②有效减退率20-50% 病情无变化或皮损减退率≤19%无效。
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
2结果2.1治疗效果:35例患者均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男女疗效无明显差异。
窄谱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显缩小 ; ③无效 : 皮 损消退 <3 0 %, 期 间有
新疹 } ¨ 现。总有效 :痊愈 +显效 。 统计 学处 理 : 采用 S P S S 1 7 . 0软件 进
行数 据 理 , 计 数 资 料 采 用 0 . 0 5为 差 异 有 显 著 性 。
结 果
检 验, P<
痤疮杆 菌代谢 过 程 中产 生 的原 卟啉 I X,
0 7. 02 0
肿消退 > 9 o %, 愈后有色素沉着 ; ②显 效 : 结节 、 粉 刺 及 囊 肿 消退 5 0 % ~9 0 %; 进 步: 皮损消退 3 0 %一 一 5 0 %, 结节 及囊 肿 明
应少 、 无耐药性 等特点 而 日益 受到关 注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窄谱红蓝光 交替照射
C Hl NE sE C0M M UNl T V 00cToRs
硷著 ・ 临J 未论坛
窄 谱 红 蓝 光 照射 治 疗 寻 常 性痤 疮 疗 效 观 察
李 洁 燕 4 6 6 0 0 0河 南 周 口 市 中 心 医 院 皮 肤 性 病 科
疗结束后 评定疗效并 记录不 良反应 。 疗效 判断标准 : 以皮损 较治疗前减少
生 耐药现象 , 同时 , 口服维 甲酸类 药物有 致 畸和黏膜及激 素不 良反应 等 , 使患者尤 其 育龄 女 性 患者 治 疗 的依 从性 较 差 。
近年来 , 光 动 力 学 疗 法 治 疗 痤 疮 因不 良反
比率判定疗效 。① 痊 愈 : 结节、 粉刺 及囊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性好 . 不 良反 应 少 。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红光和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32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周2次,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对照组6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标签:红蓝光;寻常痤疮痤疮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開口处角化过度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有关[1]。
目前治疗痤疮的主要疗法是局部或系统性使用抗生素或维A酸类药物,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和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一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新疗法。
笔者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70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的132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3~35(22.5±3.6)岁,病程2个月~10(3.4±2.3)年;对照组62例,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14~36(22.8±4.2)岁,病程3个月~12(3.7±2.6)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Pillsbury痤疮病情严重程度分类II~III度;②2周内未内服抗生素、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光敏性药物;③无全身性疾病;④知情并同意接受治疗随访者。
1.3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有光敏性皮肤病者;③有皮肤癌倾向者;④治疗中由于个人原因或出现不良反应停止治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65例痤疮患者采用红蓝光疗法治疗,总结其护理经验。
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28例(43%),好转12例(18%),无效5例(7.6%),总有效率92.3%。
结论做好解释沟通,正确清洁皮肤和使用护肤品,注意休息和防嗮,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面部痤疮。
标签:红蓝光;痤疮;护理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慢性炎症。
该病多发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1],多发于面部、前胸、和背部,发病因素较多,其原因主要由于皮脂分泌过度、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值及炎性反应等引起[2],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若不及时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院2015年3月~12月对65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运用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采用pillsbury分类法[3]分为四度。
年龄16~40岁,其中男40例,女25例。
平均年龄25岁;病情分度:Ⅰ度10例、Ⅱ度18例、Ⅲ度20例、Ⅳ度17例。
1.2纳入指标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
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等。
③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患者。
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1.3.1治疗仪器治疗组用亚格红蓝光痤疮治疗仪,以LED(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其中蓝光波长为(415±5)nm,输出强度40 mW/cm2,红光波长为(633±6)nm,输出强度80 mW/cm2。
1.3.2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非药物性香洁面部,采用红蓝光照射,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1~4 cm,治疗20min/次,2次/w,8次为1个疗程,其中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炎症较重、结节明显者可以红光照射为主,并同时采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治疗期间每周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4 w。
1.4疗效判断标准统计面部皮损数量。
基本痊愈:皮损数减少﹥90%;显效:皮损数减少60%~90%;好转:皮损数减少20%~60%;无效:皮损数减少﹤20%。
2护理
2.1心理护理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于痤疮多发于青少年的面部,常常形成黑色素沉积,影响美观,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计划,热情的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的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耐心的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请求,以真诚的服务和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向患者耐心讲解治疗机制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尽快适应治疗。
2.2正确清洁皮肤和使用护肤品选用温和、无刺激、有保湿作用的洁面乳清洁面部,但忌清洁过度[4];建议使用舒敏泡沫洁面,减少油脂分泌。
同时使用医学护肤品进行辅助治疗,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及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同时叮嘱患者禁止用手去挤压粉刺,避免皮肤受到损伤。
2.3注意休息和防晒叮嘱患者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减少自身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
并告知患者最好不要进行户外活动,避免较长时间的日光照射及大量的电离辐射,外出时使用遮阳工具,皮肤涂抹防晒霜,阴天也需采取防晒措施。
2.4不良反应本组6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治疗初期,出现了照射部位轻微发红、瘙痒等症状,没有经特殊处理,1~2 h后皮肤发红、瘙痒感自然消失。
1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局部出现轻度色素沉着,4w后色素沉着逐渐消退。
2.5饮食护理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及时的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叮嘱患者少吃些高脂肪、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其讲解这类食物对治疗的影响。
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如粥、水果、蔬菜等,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
同时禁止患者食用辛辣、寒凉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对治疗的影响。
3结果
65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28例(43%),好转12例(18%),无效5例(7.6%),总有效率92.3%。
4讨论
痤疮的发病原因较多,机制较复杂,主要与雄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过度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和炎症有关[5]据统计,全球约有80%~90%的人口在某个时期还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主要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等,易形成色素沉着,毛孔粗大,甚至瘢痕损害,影响美容甚至导致毁容,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6]。
本病的治疗很多,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应用波长为(415±5)nm的蓝光与(633±6)nm的红光结合治疗痤疮,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机制为蓝光有效作用于痤疮丙酸杆菌,使丙酸杆菌内源生成的光敏剂被415 nm的蓝光激活,产生光度环境,
转换成的单态氧能迅速杀死常常丙酸杆菌。
另一方面,红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与痤疮有关的红斑反应。
参考文献:
[1]朱春肖,呂香花,叶晓红,等.中重度痤疮的光动力治疗和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4(2):202-203.
[2]刘一坤,陈周,李文海,等.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45-46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4]刘一坤,陈周,李文海,等.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0):45-46
[5]周金玲,孙仁山,鲁元刚,等.光动力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护理[J].重庆医学.2009.12(23):3035-3036
[6]栾玉敏,杨奇娇,陈利远.中西医结合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6(11):102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