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校本课程教案12
【K12学习】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教材说明】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二、组织课堂活动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教材说明】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热爱集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四、想一想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五、课堂小结第三章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教材说明】本章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
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建议】本章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劳动创造财富》教学设计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人要生活,就必须劳动,因为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活动方案《校本课程》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古筝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
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
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1)我从“桃红”看出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因为春天才会有盛开的桃花。
(2)我还从“柳绿”看出来是春天的景色,在春天,柳树都发芽了,才会是绿色的。
(3)我补充一点,我是从“莺啼”得知作者写的是春天,我们在第一课学了一个描写春天的词“莺歌燕舞”……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宿雨”、“山客犹眠”。
5、教师点拨:在配乐声中老师用散文的形式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朗读出来,学生欣赏。
6、多美的一幅画,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在来读一读。
(1)、男生读。
(2)、女生读。
(3)、齐读。
(4)小组比赛读。
四、背诵积累。
1、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1)、教师引背。
(2)、同桌对背。
(3)指名背诵。
(4)、学生齐背。
教学反思: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人们向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美好的山居生活,景色怡人。
如果由老师来讲解,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于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看看古诗描写的季节。
学生因为是自己开动脑筋找的,说的,因此参与性很高。
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有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老师用朗读散文的形式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读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悟,从而更好的朗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中校本课程教案追求与挫折一,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 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教学过程一、导人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二、讲授新课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2.同学讨论一一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四)挫折的影响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3.配乐幻灯一一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五)总结升华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2.小结全课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课后作业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端正学习态度校本课程教案辅导目的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2、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
校本课程教案(教学设计)集.doc

理解他人的情绪【辅导目的】让学生学会应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
【辅导步骤】一、想一想1、全班先想一想为什么吴涛一次碰壁,一次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吴涛心里会怎么想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已的看法。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已的看法。
二、做一做1、让学生做一做课本27页的帮一帮题目,做完让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2、让学生猜一猜遇到下列情况,你猜猜是什么情绪?猜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3、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
三、读一读1.先让学生自读28页的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演一演让学生针对难受、着急、烦恼、生气、委屈等情绪,表演一下劝说、化解的情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活动设计】12、13岁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早期。
他们具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已不愿与父母谈更多的关于自己的事。
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则喜欢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教训晚辈。
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叨唠,这样的叨唠则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首先让学生认识长辈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叨唠,然后要清楚叨唠的内容对自己有没有益处,最后是探讨在不伤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怎么对待长辈的叨唠。
【辅导目的】1 •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叨唠。
2•明白父母的叨唠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3•探讨对待叨唠的好办法。
【辅导方式】1 •小组讨论2.小品表演3.社会调查【辅导准备】1 •课前做好一份社会调查。
2.排练小品《小亮在家一、二》。
3•准备一幅田园风光油画。
【辅导时间】一学时。
【辅导地点】团体辅导室。
【辅导步骤】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早上好!我们彩虹聊天的时间又到了。
我们今天聊的话题是:怎样对待长辈的叨唠。
二、说说自己1 •介绍自己今天有几岁了。
(我今年……)2.现在,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教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
)三、说叨唠1 •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其他长辈喜欢叨唠吗?讨论(让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一分钟)2.长辈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叨唠呢?(指名发言)3.看小品表演《小亮在家⑴》。
2023年《校本课程》教案

2023年《校本课程》教案2023年《校本课程》教案1教学内容: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古筝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
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
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1)我从“桃红”看出是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因为春天才会有盛开的桃花。
(2)我还从“柳绿”看出来是春天的景色,在春天,柳树都发芽了,才会是绿色的。
(3)我补充一点,我是从“莺啼”得知作者写的是春天,我们在第一课学了一个描写春天的词“莺歌燕舞”……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宿雨”、“山客犹眠”。
5、教师点拨:在配乐声中老师用散文的形式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朗读出来,学生欣赏。
6、多美的一幅画,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在来读一读。
(1)、男生读。
(2)、女生读。
(3)、齐读。
(4)小组比赛读。
四、背诵积累。
1、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1)、教师引背。
(2)、同桌对背。
(3)指名背诵。
(4)、学生齐背。
教学反思: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人们向往和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的美好的山居生活,景色怡人。
如果由老师来讲解,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于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看看古诗描写的季节。
学生因为是自己开动脑筋找的,说的,因此参与性很高。
给学生配上音乐朗读,有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老师用朗读散文的形式把诗歌所描绘的意境读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悟,从而更好的朗读。
校本课程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掌握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并记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自治区。
2、让学生知道我国的5个自治区及首府所在地,能说出自治州、自治县(族)、民族乡的数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一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56个民族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共有11.31亿人口,现在也称12亿。
世界上大约有53亿人口,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5,也就是说,世界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他们占中华民族人口的大多数,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10.39亿人,占据了整个中华民族人口的92%。
其他55个民族共有9120多万人,仅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因为这55个民族的人口相对于汉民族来说数量很少,我国习惯上把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
1、认识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⑴请同学们看彩色图,我们来辨认一下55个少数民族。
⑵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熟悉这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我们编了一首顺口溜,下面就请同学们看幻灯片。
2、在各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生活在广西的壮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总人口有1555万人。
(二)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状况少数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很辽阔。
(三)国家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制政策。
三、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保卫祖国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1—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北方、西北及西南地区各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2、了解各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思考:①我们中国共有多少个民族?②其中多少个少数民族?③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哪些地区?今天,我们学习《民族常识》的第二课——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特点,并学会使用相关方法和手段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校本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课程?校本课程是什么意思?2. 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课程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设计?二、学习内容(15分钟)1. 定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自主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 讨论校本课程的意义:(1)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3)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 分析校本课程的特点:(1)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2)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参与性:学生、教师和学校可以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和研究。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科目或者主题,设计一个校本课程,并用纸张和笔头将课程设计图画出来。
2. 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将自己设计的校本课程图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对学生展示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讲解校本课程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五、课堂练习(20分钟)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继续在之前设计的校本课程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并用PPT进行展示。
2. 展示演讲: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校本课程的展示和演讲。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总结: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校本课程的定义是什么?校本课程有哪些特点?2.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意义。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

二年级校本课程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校本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的定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的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2. 校本课程的意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2. 教师讲解: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的校本课程体验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对校本课程有积极的参与态度。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分类与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培养学生独立选择校本课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的分类:学科拓展类、技能培养类、实践活动类等。
2. 选择校本课程的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学生讨论:自己感兴趣的校本课程类别。
3. 学生实践: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校本课程。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校本课程的分类和选择原则。
2. 学生能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参与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如何参与校本课程和进行自我评价。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习惯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任务。
2. 自我评价的方法:根据课程目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如何做到积极参与校本课程。
3. 学生实践:对自己的校本课程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参与校本课程的要求和自我评价的方法。
2. 学生能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并进行自我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教案<趣味英语>
第12讲 英文歌曲
教学目标
通过轻松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增进对英语的欣赏,提高情趣与素养.
教学内容
引言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英语听力教程或听说教材中,就涉及到了英文歌曲的欣赏和学
习。如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很多单元都提供了英
文歌曲供教师参考使用。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会收到很好
的效果。而且,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其理论依据。
一、英文歌曲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英文歌曲在
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
象材料。此时歌曲旋律作为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对英
语的浓厚兴趣。
(二)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
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可愉悦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
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
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
潜力(曹理、何工,1996)。
二、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能让学生从侧面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同时,这种特殊的教学手
段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显著作用。
但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把英文歌曲作为语音和语法的练习在语音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歌曲对学生(尤其是大一
的新生)进行语音练习。如,在听Father and Son这首歌时,利用know,old,tomorrow;down,
now;away,same;fault,talk这四组单词来巩固、纠正//,//,//,//这四组双元音和长元音
音素的发音。此外,英语连读、弱读等现象在英文歌曲中也大量存在,可以让学生反复欣赏
和跟唱来培养英语语感。
在语法教学中,若英文歌曲运用得当,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虚拟语气是学生难以
掌握的一个重要语法知识。在对大一的新生讲解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时,不妨先让学
生欣赏并跟唱英文歌曲Sunshine on My Shoulders。然后以这首歌曲中的“If I had a tale that I
could tell you.I’d tell a tale sure to make you happy.”和“If I had a wish that I couldwishfor
you.I’d make a wish for sunshine all the while.”引出虚拟语气并讲解其用法。这样学生就能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虚拟语气的知识了。
(二)把英文歌曲作为文章或讨论话题的导入
课文的导人是课文讲解的奠基石。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歌曲就是丰富课文导人方式的一种。传
统的导人是由教师直接引出一个话题或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这种导人方式
也都习以为常且失去兴趣了。而此时如果教师能找到相关的英文歌曲,先让学生欣赏,然后
以某句歌词或这首歌所表达的内涵等作为切人点,进而展开讨论,相信学生此时会兴趣盎然。
英文歌曲在讨论话题的导人中的运用亦是如此。(三)把英文歌曲作为听力练习材料
传统的听力练习是学生根据录好的磁带或光盘来完成听力练习册上设置好的练习。如果听力
材料枯燥,且听的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开小差或者昏昏欲睡。为了打破这种传统的听力练习
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把英文歌曲作为听力材料使用。如设置根据歌词回答
问题、判断正误或听写等练习,这样学生就做到了在“玩”中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四)把英文歌曲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很多英文歌曲的歌词都是经典的诗歌或优美的散文,是很好的阅读欣赏材料。教师可以让学
生读完歌词后进行归纳大意等练习活动,这种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与文字驾驭能力,也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学生阅读理解做完后,欣赏歌曲既可以当作是检测学生答案是否正确
的依据,也可当作是完成学习任务后或开始另一项任务前的一个小插曲。
(五)把英文歌曲作为介绍文化知识的媒介
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如果教师把英文歌曲作为文化知识介绍的媒
介,相信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这种生动鲜活的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也更容易接受。
结语
正是由于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也符合生理学
原理,因此很多教师都已经把英文歌曲引入英语课堂且运用形式多样。将英文歌曲与英语教
学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热情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将两者
有机结合起来,就能使英语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学生们就可以在英语的世界里快乐地驰骋!
英语原声歌曲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