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走近俄罗斯

走近俄罗斯

【走近俄罗斯】课程论文我所了解的俄罗斯付杨1007810106指导老师:韩玫2011年5月在我国的北方,有一个强邻——俄罗斯,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政治的独特性让人不得不注意到它,而它与我国奇妙的地缘,政治关系更让我们时时刻刻关注着它,它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和大国的勃勃雄心更使得它像伏在北方的熊一样,不得不让它远在东亚的邻居(中国,日本,朝鲜)提防。

我是个俄罗斯迷,着迷于俄罗斯的一切,在同龄人哈韩哈日的时候,我却在费心的找有关俄罗斯的资料费心研究。

其实,最初关注俄罗斯是从08年8月8日的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开始的(当然,那个战争无论是从什么角度上讲俄罗斯都是胜者),从这场战争出发,开始了解俄罗斯的军事,政治,及独联体的历史及独联体国家间的微妙的关系,和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互相挟制的军事关系,还有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一切外交为内政服务的原则)。

接下来,就是从这里培养的兴趣出发,开始广泛的看些俄罗斯文化历史方面的资料。

下面就是我——一个小俄罗斯迷,所了解的俄罗斯。

我关注俄罗斯是从政治开始的,就从政治开始说起吧,众所周知,俄罗斯的执政党现在是统一俄罗斯党,它也是现在俄罗斯最大的政党组织,俄罗斯总理,前总统普京担任其党首,它在俄罗斯杜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苏联解体后的当时总统叶利钦政府所立的俄罗斯联邦的政治体系的延续。

当然,在普京执政期间也有所改动。

在普京执政期间所作的主要改动的就是,进一步削弱地方政府权力,总统在地方政府官员犯错误时对其有罢免权,这样,可以打击削减地方分裂势力。

削弱国家杜马权力,以加强总统权力,当然,我个人觉得,普京这样做是为了在经济改革时减小政府内部的阻力,以便改革更好的进行。

俄罗斯的总统是像西方很多国家一样是通过民众直选产生的,他代表国家行使职责。

俄罗斯共进行过4次总统选举,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俄罗斯民众也将迎来他们的总统大选,普京还是梅德韦杰夫,我们拭目以待。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

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课结课论文俄罗斯文化之我见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电子0903学号:09214073姓名:杨晓生俄罗斯文化之我见——从俄罗斯历史走进俄罗斯文化广袤的俄罗斯大地,源远流长的伏尔加河,孕育了刚强不屈的俄罗斯民族。

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广阔领土的国家在历史上从来都不甘寂寞,它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侵略者的角色,也曾是强权主义的象征,但它也曾是被蹂躏的弱者,也曾是落后的代表。

也正因为此,俄罗斯历史才丰富多彩,俄罗斯文化才耐人寻味。

第一章蒙古铁蹄下的俄罗斯这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外族完全统治,而统治它的就是让整个欧亚大陆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

虽然蒙古大军在东征西讨的侵略中体现出了无比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蒙古的侵略是非正义的,而其统治手段更是残忍的。

然而,刚强的俄罗斯人民虽然被蒙古大军击败了,但是他们从没屈服,从没停止过争取自由的脚步。

鞑靼蒙古人的统治长达240年,在这期间,俄罗斯人民虽受尽苦难,但是他们人没有忘记抵抗。

像诺夫哥罗德的贫民起义、底米德里之战等战争都是俄罗斯人民积极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斗争。

在蒙古人的长期统治下,俄罗斯人能够生存、发展并重新独立,这说明他们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民族,确实令人们敬佩。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蒙古人对俄罗斯人的统治不仅产生了影响,而且是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宗教、习俗等诸多方面。

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的阵痛,俄罗斯文化也在这样一个高压的外部环境下得以丰富和成长。

在民族性格上,俄罗斯人变得既进取、好客、热情,又保守、专制、封闭,这受到了蒙古这一游牧民族的影响,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蒙古的统治下,俄罗斯人不仅没有绝望,反而实现了再团结和再统一,有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发展动力,逐渐成为一个强国。

温总理曾说“多难兴邦”,而能够在苦难中奋起,能够在苦难中汲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一个伟大国家和伟大民族的大气魄。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论文.doc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论文.doc

《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课程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谈俄罗斯**:***所在院系:商学院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002班我谈俄罗斯通过这段时间对俄罗斯民族文化与国情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感想颇多……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我对俄罗斯有着很模糊的认识,只知道它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西方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浓厚的民族文化,至于其它的种种,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对这个国家充满了好奇,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俄罗斯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的揭开,俄罗斯的一切又给人一种独特的吸引……一.俄罗斯的国情俄罗斯领土略呈长方形,总面积为1705.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它的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工业,所以一般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

同时,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使其成为一个资源大国。

虽然拥有辽阔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俄罗斯的人口只有一亿多,这也就造成了俄罗斯地广人稀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俄罗斯的人口还在不断的下降,这除与俄罗斯的一些国情相关外,与俄罗斯人民自由奔放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

俄罗斯的人口问题也是俄罗斯目前最为头疼的事情之一,所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生育,可是效果仍不显著。

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广大,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可以总结为冬季漫长、干燥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

寒冷的天气,是俄罗斯人喜欢酗酒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俄罗斯的街头有许多的“醉人”。

俄罗斯境内生活着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各个民族的存在同时也促进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说完了俄罗斯的一些基本国情,接下来谈一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问题,当然这也是现阶段我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

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一个组成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低迷,但是以前的积累使得俄罗斯在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地位仍十分重要,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治安状况迅速好转。

目前俄罗斯的总统是梅德韦杰夫,梅德韦杰夫执政也有很大的成就,所以有关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谁的执政能力更强的说法众说纷纭,在新的大选来临之前俩人之争也成为大家的热点话题,最近俄罗斯有一部新的电影,内容是普京化身为一个救世大侠,解救地球上的百姓,受到人们的热捧,对其中是否含有政治因素在这里我就不做评价了,但是效果确是大家显而易见的。

俄罗斯概况论文

俄罗斯概况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业论文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19世纪俄罗斯文学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摘要: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

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

如果说哲学具有某种对时代的滞后性,犹如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却可以说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

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

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

很多人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

关键词:19世纪文学批判现实主义革命一、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

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 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

20xx字当代俄罗斯论文

20xx字当代俄罗斯论文

20xx字当代俄罗斯论文篇一:俄罗斯概况论文《俄罗斯的伟大建筑》学院:理学院班级:数学10-2班姓名:刘梦颖学号:101124218【摘要】: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

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

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本文正是基于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将俄罗斯建筑的辉煌与伟大作一个关联的呈现。

重点论述在20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关键字】:建筑、教堂、宗教、文化俄罗斯横跨欧亚两洲,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而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更是伟大的。

其实俄罗斯的建筑我不是很了解。

但看了一些相关的介绍,我想在我看来俄罗斯的建筑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人们都说俄罗斯建筑又有一点像小孩子的风格,同时他的建筑又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

虽然我没有去过俄罗斯,但相信凡是到过俄罗斯的人,对俄罗斯的教堂的印象是最深刻了。

因为当时的俄罗斯的各种宗教盛行一时,教堂是各类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

俄罗斯的建筑主要是学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中亚风格,融合了伊斯兰教建筑和东正教建筑的特色,文艺复兴之后又强调人文特点-以人为本。

前边说过很多人说俄罗斯的建筑像小孩子的风格,其实我想俄罗斯建筑不能只是单纯的说像小孩子,而是要说它是有积木风格倾向,这其实是说明在俄罗斯民族人的眼里他们的家园应该像天堂一样美丽,而在他们的眼里天堂就像童话里的王国,所以就建设的比较多彩的积木化,或许这也就从侧面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他们美好家园的追求。

而这也或许也恰好是很多人喜欢俄罗斯建筑的原因了吧。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结课论文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结课论文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给我的启示——富有文艺气息的俄罗斯人民通过一学期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漫长寒冷的严冬造就的坚毅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在森林之间流淌的伏尔加河,对于杯中物的那份近乎疯狂的热爱的俄罗斯精神,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热爱阅读,歌唱,绘画的富有文艺气息的俄罗斯人民。

在课上,王老师对俄罗斯地理、俄罗斯军事、俄罗斯经济、饮食、文学、音乐、文化、历史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亲身游历与留学经历向我们展示出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俄罗斯,让我们得以全面的了解俄罗斯,看到了一个热情而又不屈的民族。

<一>俄罗斯的文学俄罗斯人热爱阅读与文学创作,俄罗斯也获得了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国家”的美誉,这一直是俄罗斯人骄傲。

无论在地铁,公交车站,公园里,都能随处可见读书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曾自豪地说,“读书是俄罗斯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是一种高尚的享受。

而且已变成了他们生活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所阅读过的俄罗斯文学著作有《父与子》、《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最喜欢的俄罗斯作家是高尔基。

也许是俄罗斯人刚毅的美好品质,在当时腐败的俄国政府的压迫下,不少人民依然奋起反抗,用锋利的笔给沙皇政府当头一棒,十九世纪,俄罗斯出现了很多的带有批判和讽刺意味的作品,与此同时,在这些作品深处蕴藏着先进的民主革命意识,闪烁着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思想。

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代人民,俄罗斯人民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以及精神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的话,可学习了俄罗斯文化以后,我才慢慢开始懂得这句话深层次的含义,希望我能通过阅读感受心中属于俄罗斯的世界,也希望书籍能让我知道这个世界的美好。

<二>俄罗斯的音乐课堂上王老师也经常播放俄罗斯的经典歌曲,在课堂上看的电影《命运的捉弄》里,女主角一边弹吉他一边唱歌的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俄罗斯音乐的养分源自民间,俄罗斯人民生活在森林里,让他们的音乐多赞颂大自然,但又深受拜占廷宗教唱诗音乐的影响,它常常以悠远深沉的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富有深意,当我重温《红梅花儿开》时,就能细细体味到它的这个特点。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与中亚文化国情结课论文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摘要:本文对俄罗斯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作了介绍,平日里和节日里的习惯不同也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俄罗斯、服装、美食、居住、交通前言在这学期的选修课上,选修了这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俄罗斯与中亚文化国情。

这门课程讲述的是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文化历史等等,是我们了解了俄罗斯的基本国情。

我们对这个国度有了很深很深的向往。

俄罗斯这个国家叫做: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

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

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

正文俄罗斯人口简介:俄罗斯共有民族130多个。

其中俄罗斯人占79% 。

主要少数民族有德意志、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蒙古、印古什、图瓦等。

就是因为有如此多的民族才造成了俄罗斯丰富的物质文化,与历史文化,使广大国家的人民非常向往的国度。

俄罗斯人的服装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

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

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

这是一种礼貌。

典型的俄罗斯民族服装是:男子是斜襟长袖衬衣,通常在领口和下摆有绣花,穿时在衬衣外面系一根腰带。

衬衣一般是用麻纱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鲜艳的花布做成。

裤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在寒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头戴毡帽,脚穿高阁皮靴。

女子的服装,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垫肩的长衬衣。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缘起眼前,约在未来—俄罗斯,由陌生到熟悉老师:刘铁妹学生:董文顺班级:10级1班俄罗斯,一个对我来说一年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国家的名字,自己不曾想过会与这个国家有任何关系,更没想过这辈子会学俄语,不过有时生命真的很奇妙,我进入了大外来学俄语快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我面对博大的俄语还是太渺小了,也许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还是不够,所以不能把它学好,不过在这一年中我意识到了从此之后俄罗斯对我来说再也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国家的名字,我以后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年的俄语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在俄罗斯的历史上有一个叫彼得大帝的人,他仍辱负重游学于欧洲,只为学得先进的科技来改变自己的国家,他做到了,他把俄罗斯带向了富强,他在一片沼泽中建立起了一个伟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有时自己常常在想如果真的拿一个中国的伟人来和他相比的话,我感觉更像的应该是孙中山而不是汉武大帝,因为他和孙中山一样都为了拯救国家而迈出了改革这一步,改革者的先驱总是让人起敬的。

时光往后流走,一个女孩站在一扇窗户前大声的朗读着俄语,不时抬头看向窗外,她可能是在想她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吧,这个坚毅的女孩就是后来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

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是个身体很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

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叶卡捷琳娜曾怀孕,先后生过一个男孩与一个女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指导教师:王剑青梁希07-2 陈瑜070114207论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差异陈瑜摘要: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但却与欧洲西部其他国家有着明显区别。

这些区别不但体现在语言,历史,宗教上,更深刻的放映在文化,性格,意识形态等生活的诸多方面。

要了解俄罗斯这些特点的产生及发展,就必须深入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中。

只有了解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之处才更有利于把握俄罗斯今后的发展动向,以及更好的促进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拜占庭东正教鞑靼蒙古人专制制度彼得改革苏维埃俄罗斯民族时代生息繁衍在东欧平原上,他们与欧洲其他民族同根同源。

他们本应具有相似的文化、宗教、政治形势和思想理念。

但事实上去恰恰相反,欧洲其他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俄罗斯人却把东正教作为国教。

同样,在思想方面,俄罗斯人缺少西欧人的进取精神与反思能力,而是以极端的行为吸引着世界的眼球。

如今的俄罗斯已与欧洲其他国家组成的欧盟与北约时而合作时而剑拔弩张。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南北跨三个气候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但是,俄罗斯民族的前身——东斯拉夫民族。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有着深刻的联系。

俄罗斯民族的发源之地处在无边无价的东欧草原上,这里缺少天然屏障,出于抵抗如突厥等草原民族的侵略的需要,俄罗斯人产生了把广袤的领地统一起来以共同抗击敌人的需要,这就孕育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观念与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草原还给了俄罗斯人尚武、自由自在、大胆而彪悍的性格。

这些草原民族的特点最终发展为现代俄罗斯人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自尊心强和办事急躁的性格。

【1】北方内陆的寒冷使得俄罗斯人性格更加深沉、更加内向,这在他们的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所表现。

而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化则由于相对较温和的气候而更加热烈奔放,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国家。

东欧的这片草原与海洋的距离较远,使得俄罗斯人无法像其他欧洲民族一样发展为海洋民族。

从而俄罗斯缺少了西欧人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即使经过了彼得大帝的努力,俄罗斯民族仍然无法仿效西欧成为一个海洋民族。

可以说,俄罗斯民族自打诞生起就被牢牢打上了草原民族的烙印,这是欧洲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结果。

这也就奠定了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

就是在这样一片草原上,公园9世纪,以第聂伯河为中心,形成了古代俄罗斯的部落集团。

这就是俄罗斯国家的基本雏形。

俄罗斯的独特还源于他的历史。

对于俄罗斯的发展来说,有两件重要的历史事件,他们都从本质上影响了俄罗斯民族性格、文化的形成。

一个是俄罗斯皈依东正教,另一个是鞑靼蒙古人的征服。

9世纪时,当时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迎娶了来自拜占庭的公主为妻。

这位公主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东正教。

其实早在这以前,由于与拜占庭之间的战争与交流东正教已经影响到俄罗斯,但这次东正教由于统治阶层的激励扶持而发展成为俄罗斯的国教。

东正教与东方的宗教——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更接近。

这些宗教都体现出整体的精神,目的是协调众生以普度大众。

他们强调整体的统治地位,限制个人自我意识,个体只能在服从整体的条件下发展。

[2] 这与早就存在于俄罗斯民族中的高度的集体主义相结合,使俄罗斯的传统集体主义观念加强。

而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基督教通过不断的改革使得其更加适合个人的利益的实现。

在基督教中,人们更加重视如何让自己成为上帝的选民。

东正教还具有保守性和不开放性。

迄今为止,它仍标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的纯一不变的正道”。

尤其是俄罗斯东正教不像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那样能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调适自己,而是严格尊奉一神教宗旨,敌视自由和进步,反对多元和开放。

如它信守古老的基督教教条,不允许对神学教义、仪式作任何改造和革新;仍保持一整套繁琐的宗教仪式,严格守斋;它目光短小,不重视社会问题,反对教会生活的现代化;它甚至在祈祷时坚持用古斯拉夫语,而反对使用现代语等等。

这就促使了俄罗斯在思想和文化方面长期落后于西欧,社会长期定至于封建农奴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与东正教一起来到俄罗斯的还有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这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的标准。

俄罗斯正式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政治、精神、思想与文化。

而在欧洲西部,西罗马帝国虽然被日耳曼民族所灭,但却使其思想文化被日耳曼民族所吸收。

真正继承了西罗马帝国的就是当时位于中欧的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的那种认真、严谨和将条理的精神正是根源于此。

俄罗斯与西欧成为两种不同文化的载体。

在西欧法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法律被看成为最高的社会价值,它支配着各个社会团体和自由个人结合在一起。

与这种西欧模式不同的是,在当时的拜占庭和后来的俄罗斯实行的是另一种模式,不注重法律,也不着眼于个人,而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中央政权。

[3]另一件对俄罗斯影响深远的就是13世纪鞑靼蒙古人的征服。

12世纪时,蒙古人崛起于东方的草原,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开始了征服之路。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度汗利用当时俄罗斯各个大公国分裂的局面将其一一征服,俄罗斯全部沦为外族的统治之下。

鞑靼蒙古人的征服和统治造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破坏,城市被夷为平地,人民惨遭杀戮,这都极大的影响了了俄罗斯的发展,使其长期落后于西欧。

但240年的外族统治成为俄罗斯专制制度的又一块模板。

鞑靼人给俄罗斯带来了军事、税收和驿站运输等制度,除此之外就是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利向俄罗斯王宫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

【4】俄罗斯历史学家萨维茨基说,没有鞑靼统治就没有俄罗斯。

鞑靼蒙古的统治成为了一个模式,后来的莫斯科公国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次征服中,俄罗斯在文化、信仰、血统、政体和思想上都融合了大量的东方成分,这就直接导致了原有的专制体制和集体主义得到加强,同时俄罗斯的草原民族意识也得到强化。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完成了向一个东方民族转变的过程。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说,剥开一个俄罗斯人,里面露出的是一个鞑靼蒙古人。

同时,在这一阶段,俄罗斯各个地区逐步走向统一,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统一国家。

在两个强大的文明——拜占庭文明和鞑靼蒙古文明的结合部产生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结合体,这个结合体不但具有这两个庞大帝国的特点,而且还扩大了、夸张了这些特点。

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也许就象征了这两种文明的结合。

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这是来源于此。

【5】此后,这种特点对俄罗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彼得大帝曾经试图通过改革的手段使俄罗斯变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学习西方礼仪,文化,科技,艺术和思想、打开波罗的海得出海口、迁都圣彼得堡、甚至是严禁俄罗斯人流由东方时的胡须来加强俄罗斯与西欧的联系。

通过这些举措,俄罗斯的国力有了较大增强,但这一切其实是为了维护俄罗斯那种东方集权式的统治。

当西欧各国的革命与民主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以沙皇为绝对权威的的封建专制国家。

在彼得大帝和以后的历代沙皇执政的时期,俄罗斯都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要融入欧洲。

但不论结果怎样,俄罗斯始终与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别。

以至于英国历史学家威尔斯说欧洲文明从大西洋岸边向东延伸,并结束在伊斯兰的土耳其与东正教的俄罗斯。

长期以来,欧洲其他国家一直未把俄罗斯视作为欧洲国家,而是一个东方国家。

从拿破仑到希特勒,无一不在宣传中把俄罗斯说成为全欧洲的敌人。

在苏维埃时代,俄罗斯由于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而与西欧彻底分道扬镳,西欧为了对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了欧盟与北约两大组织。

这种高度集权的苏维埃政体之所以可以在俄罗斯建立起来,与其那种深厚的专制思想文化基础是分不开的。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来靠近西欧国家,但是这种改革与当年苏联的革命一样具有一种极端性。

俄罗斯虽然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民主改革,但莫斯科中央政府的权威仍然不可动摇。

【6】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也时而对立时而合作,维系他们的更多私经济利益而非文化和思想认同。

俄罗斯有人曾经提出要融入欧洲,但这条道路无疑充满了阻碍与艰辛。

2007年时,德国一家周刊发表言论“欧洲这个浴缸放不下俄罗斯这头大象”。

俄罗斯今天仍然以独特的文化、思想屹立于世界。

这种重集体、轻个人、搞专政、爱暴力和易极端的文化特点是近千年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通过几次改革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改变的。

这种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俄罗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纵观今日的俄罗斯,上至政府下至个人,全社会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

近年来俄罗斯的一些极端外交行为如东欧反导系统、对欧天然气、禁止外国人经商和击沉中国渔船上都表现了他们的极端外交政策。

所以在与俄罗斯政府及其人民的交往中,要认识到他的这些思想文化特点,才可以更好的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交流与贸易。

把中俄关系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1]. 斯拉夫文明 Slav Civilization 汝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第一版 214[2].东正教史乐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第一版 126[3].西方文明史纲威廉.哈迪麦克维尼新华出版社 1992第三版 344[4].俄罗斯通史简编孙晨琳人民出版社 1986第二版 196[5].俄罗斯文史漫笔蒋路东方出版社 1998第一版 170[6].解读俄罗斯的前途与命运李兴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6第一版 2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